護牆角及牆體的製作方法
2023-05-09 02:39:32

本實用新型屬於建築裝置的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護牆角及牆體。
背景技術: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對室內的裝修要求也越來越高,要求牆體堅固整齊、美觀耐用。而眾所周知,牆體的牆角向外突出,容易受到移動物體的刮蹭,且牆角又是突出的尖角,它的強度較低,因此,在較大外力的作用下牆角常常被損壞,這大大的影響牆體的美觀,而且牆角的損壞處有可能對人們造成傷害。甚至,在地下車庫,空間較小,汽車更容易刮蹭牆角,對牆體的穩固性具有影響。因此,人們在牆角處設置了護牆角,它能夠有效的保護牆角,減少其受到損害的機率。
目前,牆體在建設過程中,大多數牆角形成的拐角不是90度,具有偏差,這就使護牆角不能緊密的粘合在牆角,容易掉下來,不僅影響牆面的穩固性,也影響牆面整體的美觀。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第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護牆角,以緩解現有護牆角不能緊密與牆體粘合的技術問題。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護牆角,包括:第一長板和第二長板,所述第一長板和第二長板構成一個角型板;
所述角型板的內壁形成第一拐角,所述第一拐角處設置有拐角槽;所述拐角槽貫通所述角型板的高度,且所述拐角槽的內壁與所述角型板的外壁之間的距離小於所述角型板的壁厚。
進一步的,所述拐角槽的橫截面為半圓形。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長板和第二長板的內壁均設置有三角槽,所述三角槽沿所述角型板的高度方向設置,且貫通所述角型板的高度。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長板和第二長板的內壁均等間距設置多個所述三角槽。
進一步的,所述角型板的外壁形成的夾角為第二拐角,所述角型板的外壁形成第二拐角,所述第一長板外壁與其側壁形成第三拐角,所述第二長板外壁與其側壁形成第四拐角,所述第二拐角、第三拐角和第四拐角均為圓弧狀。
進一步的,所述拐角槽的內壁與所述角型板的外壁至少為0.5cm。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長板和第二長板的材料均為鋁合金。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長板和第二長板的外表面設置有紋理層。
進一步的,所述紋理層為仿牆布紋理層。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護牆角,包括第一長板和第二長板,第一長板和第二長板構成角型板,用於粘合在牆角處,承受外界對牆角的碰撞,從而實現保護牆角的目的。另外,通過在第一拐角設置有拐角槽,該拐角槽貫通角型板的高度,也就使拐角槽的內壁與角型板的外壁之間的距離小於角型板的壁厚。這樣的結構可以改變了角型板的柔韌性,使第一長板和第二長板形成的夾角度數能夠進行調整,使其大於或者小於90度。而目前,牆角的拐角度數大多數都不是90度,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護牆角,可以根據牆角的度數決定第一長板和第二長板形成的夾角度數,也就是,在人們粘合護牆角到牆本體時,為了使兩者緊密接觸,會對第一長板和第二長板施加壓力,護牆角會根據人們施加的壓力改變第一長板和第二長板形成的夾角度數,同時也保證護牆角的強度不改變,為了使人們施加在護牆角的壓力與牆本體給予護牆角的支撐力平衡,使第一長板和第二長板形成的夾角與牆角的夾角相同,從而實現了緊密粘合,這裡需要說明的是,當人們不再對護牆角施加壓力時,護牆角夾角度數基本保持不變。該護牆角可以適應各種牆角,並且能夠與各種牆角緊密的接觸,通過外界的作用的可以使護牆角牢固的粘合在牆角上。同時,也減少甚至避免灰塵或者其他物質進入護牆角與牆角的縫隙中,增長了護牆角的使用時間,使護牆角能夠長時間貼在牆角上。
另外,也節約了成本,由於大多數護牆角與牆角是通過黏膠粘黏的,而護牆角與牆角縫隙越大,使用的黏膠量越多,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成本,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護牆角,在第一拐角出設置有拐角槽,可以根據牆角改變角型板的夾角度數,從而實現牆角與護牆角的緊密粘合,使縫隙較小,使用的黏膠量較少,進而降低了成本。
此外,通過護牆角與牆角緊密的粘合,使護牆角與牆本體融為一體,也使牆體更加的美觀。
本實用新型的第二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護牆角,以緩解牆體能夠與護牆角能夠緊密的技術問題。
一種牆體,包括:牆本體和上述所述的護牆角,所述護牆角設置於所述牆體的牆角處。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提供的牆體,包括上述的護牆角,其中,護牆角的結構特徵和有益效果,上述已經做了詳細的闡述,這裡不再進行贅述。通過上述的護牆角粘合在牆本體的牆角處,使護牆角更能有效的保護牆角,減少了牆角收到損壞。同時也使牆體更加的美觀。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具體實施方式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是本實用新型的一些實施方式,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的護牆角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提供的護牆角的俯視圖;
圖3為本實施例一提供的護牆角帶有紋理層的機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施例二提供的牆體的結構示意圖。
圖標:10-第一長板;20-第二長板;30-三角槽;40-仿牆布紋理層;50-牆本體;11-第三拐角;21-第四拐角;31-拐角槽;32-第一拐角;33-第二拐角。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術語「中心」、「上」、「下」、「左」、「右」、「豎直」、「水平」、「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第三」僅用於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說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一體地連接;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實施例一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一種護牆角,包括:第一長板10和第二長板20,第一長板10和第二長板20構成一個角型板;角型板的內壁形成第一拐角32,第一拐角32處設置有拐角槽31;拐角槽31貫通於角型板的高度,且拐角槽31的內壁與角型板的外壁之間的距離小於角型板的壁厚。
本實施例提供的護牆角,包括第一長板10和第二長板20,第一長板10和第二長板20構成角型板,用於粘合在牆角處,承受外界對牆角的碰撞,從而實現保護牆角的目的。另外,通過在第一拐角32設置有拐角槽31,該拐角槽31貫通角型板的高度,也就使拐角槽31的內壁與角型板的外壁之間的距離小於角型板的壁厚。這樣的結構可以改變了角型板的柔韌性,使第一長板10和第二長板20形成的夾角度數能夠進行調整,使其大於或者小於90度。而目前,牆角的拐角度數大多數都不是90度,本實施例提供的護牆角,可以根據牆角的度數決定第一長板10和第二長板20形成的夾角度數,也就是,在人們粘合護牆角到牆本體50時,為了使兩者緊密接觸,會對第一長板10和第二長板20施加壓力,護牆角會根據人們施加的壓力改變第一長板10和第二長板20形成的夾角度數,同時也保證護牆角的強度不改變,為了使人們施加在護牆角的壓力與牆本體50給予護牆角的支撐力平衡,使第一長板10和第二長板20形成的夾角與牆角的夾角相同,從而實現了緊密粘合,這裡需要說明的是,當人們不再對護牆角施加壓力時,護牆角夾角度數基本保持不變。該護牆角可以適應各種牆角,並且能夠與各種牆角緊密的接觸,通過外界的作用的可以使護牆角牢固的粘合在牆角上。同時,也減少甚至避免灰塵或者其他物質進入護牆角與牆角的縫隙中,增長了護牆角的使用時間,使護牆角能夠長時間貼在牆角上。
另外,也節約了成本,由於大多數護牆角與牆角是通過黏膠粘黏的,而護牆角與牆角縫隙越大,使用的黏膠量越多,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成本,本實施例提供的護牆角,在第一拐角32出設置有拐角槽31,可以根據牆角改變角型板的夾角度數,從而實現牆角與護牆角的緊密粘合,使縫隙較小,使用的黏膠量較少,進而降低了成本。
此外,通過護牆角與牆角緊密的粘合,使護牆角與牆本體50融為一體,也使牆體更加的美觀。
護牆角與牆本體50的連接方式有多種,例如,使用釘子固定或者是使用玻璃膠粘黏固定,其中,使用釘子固定會破壞牆本體50的完整性,因此,較佳地,護牆角與牆本體50使用玻璃膠粘黏固定。其中,玻璃膠主要成分為矽酸鈉和醋酸以及有機性的矽酮組成,具有粘接力強,拉伸強度大和抗振性的特點,並且玻璃膠不會因自身的重量而流動,因此,採用玻璃膠粘合護牆角。當然,也可以適用其他黏膠,例如雲石膠,這裡不對其進行限定,只要能夠使護牆角牢固的粘合在牆本體50上即可。
另外,拐角槽31的橫截面的形狀有多種,在本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拐角槽31的橫截面為半圓形。這樣的形狀可以減少或者避免護牆角與牆角的「尖」處接觸或碰撞,有效的保護了牆角的完整型。當然,在本實施例中,拐角槽31的橫截面也可以採用其他形狀,例如、多邊形,這裡不進行限定,只要能夠使拐角槽31的內壁與角型板的外壁距離小於角型板的壁厚,使角型板能夠改變其夾角度數即可。
此外,如圖1所示,在上述實施例基礎上,進一步的,第一長板10和第二長板20的內壁均設置有三角槽30,三角槽30沿角型板的高度方向設置,且貫通角型板的高度。通過三角槽30的設置,可以提高護牆角的柔韌性,改變整個第一長板10和第二長板20板面的弧度,使第一長板10和第二長板20可以根據對應的牆本體50的曲平面程度改變板面的弧度,使護牆角能夠更加緊密的與牆本體50粘合,使縫隙儘量減少。同時,通過設置三角槽30,使護牆角內壁由光滑表面變為粗糙表面,增大了護牆角內壁與牆本體50的摩擦,從而通過黏膠能夠使護牆角與牆角粘合的更加牢固。同時,多餘的黏膠也可以流到三角槽30內,減少了黏膠的向外滲透,使外露的牆本體50變髒,影響牆體的美觀。
為了能夠使第一長板10和第二長板20的板面能夠均勻變化板面弧度,第一長板10和第二長板20的內壁均等間距設置多個三角槽30。
另外,在本實施例中,如圖2所示,角型板外壁形成第二拐角33,第一長板10外壁與其側壁形成第三拐角11,第二長板20外壁與其側壁形成第四拐角21,第二拐角33、第三拐角11和第四拐角21均為圓弧狀。通過設置第二拐角33、第三拐角11和第四拐角21為圓弧狀,改變護牆角的尖銳處,使其外壁線條變得更加的圓滑,提高了護牆角的安全性,減少甚至避免人們不小心撞到護牆角的拐角處而受到傷害。同時,第三拐角11和第四拐角21的圓弧設置,使護牆角在視覺上與牆本體50融為一體,使牆體更加的美觀。
護牆角是為了減少牆角由於碰撞出現損壞和破損的情況,因此護牆角的壁厚不能太薄,尤其是牆角的「尖」處,因此,在本實施例中,拐角槽31的內壁與角型板的外壁至少為0.5cm。通過設置足夠壁厚,使護牆角承受較大的外力,在外力作用下,不容易變形,更好地保護牆角。
其中,第一長板10和第二長板20的材料有多種,例如,有機玻璃、亞克力或者鋁合金。其中,有機玻璃護角的抗撞擊力能力弱,破損的有機玻璃容易對人們造成傷害;亞克力護角具有較強的抗撞擊力,但是需要對牆本體50電鑽打孔,破壞了牆本體50。因此,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長板10和第二長板20的材料採用鋁合金,它具有很強的抗撞擊力和強度,能夠很好的保護牆角不受到破壞。
為了使護牆角與牆本體50融為一體,如圖3所示,在本實施例中,第一長板10和第二長板20的外表面設置有紋理層。其中,紋理層的種類有多種,例如,石紋系列、牆布系列或者其他系列紋理層。在本實施例,紋理層為仿牆布紋理層40。通過仿牆布紋理層40的圖案,可以使護牆角與牆本體50融為一體,仿牆布紋理層40的紋理採用與牆本體50花色相同或者相搭配的花色。這樣的設置可以提高牆體的整體性,使其更美觀,使房屋更加的溫馨。
其中,仿牆布紋理層40與護牆角外壁的連接方式為多種,例如,沾粘固定或者是烤漆固定,在本實施例,採用烤漆固定的方式使仿牆布紋理層40固定在護牆角外壁上。主要過程是把仿牆布紋理層40轉印到護牆角上,然後再進行烤漆處理。這種方式,可以使仿牆布紋理層40牢固的粘合在護牆角的外壁上,提高了護牆角表面的抗滑性能,同時,也使仿牆布紋理層40能夠長時間粘合在護牆角的外壁上,延長了使用時間。
在本實施例中,在牆本體50上粘合護牆角的步驟為:首先在護牆角的內壁和牆角處塗上黏膠;然後使護牆角的第一拐角32與牆角的拐角處平行;接著,水平移動護牆角,使第一長板10和第二長板20的板面分別與其對應的牆面完全接觸粘合;然後施加壓力,使第一長板10和第二長板20的板面分別與其對應的牆面充分接觸,使護牆角的第一拐角32與牆角的拐角的角度相同;接著,在護牆角的外壁上用膠帶固定,保持一定的時間,使黏膠完全凝固,保證護牆角與牆本體50牢固的粘合,最後,拆掉膠帶的固定,完成了護牆角的粘合。
實施例二
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提供一種牆體,包括:牆本體50和上述的護牆角,護牆角設置於牆體的牆角處。
本實施例提供的牆體,包括上述的護牆角,其中,護牆角的結構特徵和有益效果,上述已經做了詳細的闡述,這裡不再進行贅述。通過上述的護牆角粘合在牆本體50的牆角處,使護牆角更能有效的保護牆角,減少了牆角收到損壞。同時也使牆體更加的美觀。
最後應說明的是:以上各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儘管參照前述各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並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