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酮膠的混料裝置及矽酮膠生產線的製作方法
2023-04-27 03:11:26 2
矽酮膠的混料裝置及矽酮膠生產線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矽酮膠的混料裝置及矽酮膠生產線,該矽酮膠的混料裝置包括設有至少一進料口和一出料口的混料腔體、設置在所述混料腔體內的且貫穿所述混料腔體的底部的導杆,及設置在所述混料腔體的底部外側且驅動所述導杆轉動的驅動件;所述進料口相對所述底部的距離大於所述出料口相對所述底部的距離;所述混料腔體內從所述進料口至所述出料口的方向依次設有與所述導杆固定連接的至少一攪拌槳和至少一甩料盤,且至少一所述甩料盤固定設於所述導杆上的對應所述出料口的位置。本實用新型利用重力的慣性作用,通過將混料由上向下輸送,使得輸送的速度加快,從而有利於提高生產效率以及降低生產成本。
【專利說明】矽酮膠的混料裝置及矽酮膠生產線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矽酮膠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矽酮膠的混料裝置及矽酮膠生產線。【背景技術】
[0002]矽酮膠是一種與軟膏類似,一旦接觸空氣中的水分就會固化成一種堅韌的橡膠類固體的材料,主要分為脫醋酸型、脫醇型、脫氨型、脫丙型。矽酮膠因為常被用於玻璃方面的粘接和密封,所以俗稱玻璃膠。由於矽酮膠的粘接力強、拉伸強度大,具有很強的耐候性、抗振性,兼具很強的防潮、抗臭氣和適應冷熱變化大的特性,能實現大多數建材產品之間的粘合,因此應用價值非常大。
[0003]目前,生產矽酮膠都是採用螺杆機生產線進行生產,而螺杆機生產線中的混合器是將原材料混合後形成的混料由下向上輸送出去,由於重力作用導致混料輸送的難度比較大:一方面是混料輸送的速度較慢,嚴重影響了矽酮膠的生產效率;另一方面是對粉體的要求較高,導致原材料成本較高。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為提供一種矽酮膠的混料裝置,旨在提高矽酮膠的生產效率,並降低生產成本。
[0005]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矽酮膠的混料裝置,該矽酮膠的混料裝置包括設有至少一進料口和一出料口的混料腔體、設置在所述混料腔體內的且貫穿所述混料腔體的底部的導杆,及設置在所述混料腔體的底部外側且驅動所述導杆轉動的驅動件;所述進料口相對所述底部的距離大於所述出料口相對所述底部的距離;所述混料腔體內從所述進料口至所述出料口的方向依次設有與所述導杆固定連接的至少一攪拌槳和至少一甩料盤,且至少一所述甩料盤固定設於所述導杆上的對應所述出料口的位置。
[0006]優選地,所述導杆靠近所述進料口的一端上設有外螺紋,或者所述導杆靠近所述進料口的一端上設有套設於所述導杆上且固定的套筒,該套筒上設有外螺紋。
[0007]優選地,所述混料腔體的進料口包括一主進料口,所述主進料口正對所述導杆上設有外螺紋的一端設置。
[0008]優選地,所述導杆上設有四個所述攪拌槳,且各個所述攪拌槳沿所述進料口至所述出料口的方向依次固定設置在所述導杆上。
[0009]優選地,所述導杆上設有兩個所述甩料盤,各個所述甩料盤沿所述進料口至所述出料口的方向依次固定設置在所述導杆上。
[0010]優選地,所述驅動件為電機。
[0011]本實用新型還提出一種矽酮膠生產線,包括第一螺杆機、第二螺杆機及矽酮膠的混料裝置,所述矽酮膠的混料裝置的一進料口與第一螺杆機的出料口連通,所述矽酮膠的混料裝置的出料口與所述第二螺杆機的進料口連通。該矽酮膠的混料裝置包括設有至少一進料口和一出料口的混料腔體、設置在所述混料腔體內的且貫穿所述混料腔體的底部的導杆,及設置在所述混料腔體的底部外側且驅動所述導杆轉動的驅動件;所述進料口相對所述底部的距離大於所述出料口相對所述底部的距離;所述混料腔體內從所述進料口至所述出料口的方向依次設有與所述導杆固定連接的至少一攪拌槳和至少一甩料盤,且至少一所述甩料盤固定設於所述導杆上的對應所述出料口的位置。
[0012]優選地,還包括第一冷卻器、第三螺杆機、第二冷卻器及第一貯罐,所述第二螺杆機的出料口與所述第一冷卻器的進料口連通,第一冷卻器的出料口與所述第三螺杆機的進料口連通,所述第三螺杆機的出料口與所述第二冷卻器的進料口連通,所述第二冷卻器的出料口與所述第一貯罐的進料口連通。
[0013]優選地,還包括與第三螺杆機的出料口連通的第二貯罐,該第二貯罐的出料口與所述矽酮膠的混料裝置的進料口連通。
[0014]本實用新型矽酮膠的混料裝置包括設有至少一進料口和一出料口的混料腔體、設置在所述混料腔體內的且貫穿所述混料腔體的底部的導杆,及設置在所述混料腔體的底部外側且驅動所述導杆轉動的驅動件;所述進料口相對所述底部的距離大於所述出料口相對所述底部的距離;所述混料腔體內從所述進料口至所述出料口的方向依次設有與所述導杆固定連接的至少一攪拌槳和至少一甩料盤,且至少一所述甩料盤固定設於所述導杆上的對應所述出料口的位置。該矽酮膠的混料裝置利用了重力的慣性作用,通過將混料由上向下輸送,使得輸送的速度更快,從而提高了生產效率。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本實用新型矽酮膠的混料裝置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2是本實用新型矽酮膠生產線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7]圖3是本實用新型矽酮膠生產線另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8]本實用新型目的的實現、功能特點及優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0019]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
[0020]參見圖1、圖2及圖3所示,圖1是本實用新型矽酮膠的混料裝置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矽酮膠生產線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矽酮膠生產線另一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21]本實施例提出的矽酮膠的混料裝置包括設有至少一進料口 101和一出料口 102的混料腔體10、設置在所述混料腔體10內的且貫穿所述混料腔體10的底部201的導杆20,及設置在所述混料腔體10的底部201外側且驅動所述導杆20轉動的驅動件30 ;所述進料口 101相對所述底部201的距離大於所述出料口 102相對所述底部201的距離;所述混料腔體10內從所述進料口 101至所述出料口 102的方向依次設有與所述導杆20固定連接的至少一攪拌槳40和至少一甩料盤50,且至少一所述甩料盤50固定設於所述導杆20上的對應所述出料口 102的位置。該矽酮膠的混料裝置利用了重力的慣性作用,通過將混料由上向下輸送,使得輸送的速度更快,從而提高了生產效率。
[0022]本實施例中,導杆20具體設置為圓柱形,驅動件30優選為電機。其中,導杆20的一端懸空且靠近各進料口 101處,另一端固定在電機的轉軸上,由電機帶動導杆20轉動,進而帶動攪拌槳40和甩料盤50旋轉,電機的轉速可根據需要進行控制。本實施例中的攪拌槳40具體由三片槳葉相互連接固定組成,其中,三片槳葉均與導杆20的軸心線垂直,且安裝後槳葉與水平面的傾斜角度為45° (應當理解,此處為矽酮膠的混料裝置的使用狀態時)。上述甩料盤50呈一圓形碗狀結構,甩料盤50的內側壁上設有朝甩料盤50的圓心方向設置且與內側壁形成一定夾角的弧形片,並且兩弧形片之間的側壁上設有過孔,該過孔具體設置時應當足夠大,以方便混料的通過。甩料盤50更具體的結構可參見真空泵的旋轉盤的結構。
[0023]當粉體及配料從各進料口 101進入混料腔體10後,通過攪拌槳40將進入混料腔體10內的粉體及配料進行混合攪拌,形成混料後並向下輸送,然後由甩料盤50將混料快速的輸送出去。由於該矽酮膠的混料裝置是將混料由上向下輸送,對粉體及配料要求較低,有利於降低原材料成本,並且這種傳輸方式利用了重力的慣性作用可使得混料輸送的速度非常快,從而有利於提高生產效率。並且,這種輸送方式對原材料的要求相對較低,因此,有效的降低了生產的成本。
[0024]進一步地,為了使粉體從混料腔體10的進料口 101處快速的進入到混料腔體10內進行混合,所述導杆20靠近所述進料口 101的一端上設有外螺紋60,或者所述導杆20靠近所述進料口 101的一端上設有套設於所述導杆20上且固定的套筒,該套筒上設有外螺紋60。當導杆20轉動時,外螺紋隨著導杆20的轉動對粉體產生一個沿混料腔體10的進料口101至底部201的方向的一個擠壓力,從而可使進料口 101處的粉體快速的掉落至混料腔體10內進行混合。其中套筒可方便拆卸清洗以及更換。
[0025]進一步地,為了提高粉體的進料速度,所述混料腔體10的進料口 101包括一主進料口 101a,所述主進料口 IOla正對所述導杆20上設有外螺紋60的一端設置。應當理解的是,該矽酮膠的混料裝置使用狀態時,該主進料口 IOla位於混料腔體10的上端面上,利用粉體重力的慣性作用,使得粉體掉落至混料腔體10內的速度更加快速。
[0026]進一步地,為了使進入至混料腔體10內的粉體及其混料攪拌的更加均勻,所述導杆20上設有四個所述攪拌槳40,且各個所述攪拌槳40沿所述進料口 101至所述出料口 102的方向依次固定設置在所述導杆20上。攪拌槳40越多,攪拌的越均勻,在導杆20上設置四條攪拌槳40是在考慮設備成本與體積的同時,實現攪拌的更加均勻。
[0027]進一步地,為了加速混料的輸送,以提高生產效率,所述導杆20上設有兩個所述甩料盤50,各個所述甩料盤50沿所述進料口 101至所述出料口 102的方向依次固定設置在所述導杆20上。
[0028]本實用新型還提出一種矽酮膠生產線,該生產線包括第一螺杆機100、矽酮膠的混料裝置200及第二螺杆機300,所述矽酮膠的混料裝置200的一進料口 101與第一螺杆機100的出料口連通,所述矽酮膠的混料裝置200的出料口 102與所述第二螺杆機300的進料口連通。該矽酮膠的混料裝置200的具體結構可參照上述實施例,此處不再贅述。由於在本實用新型矽酮膠生產線中使用了矽酮膠的混料裝置200,因此,本實用新型解決了現有矽酮膠生產線中生產效率低,產品質量差的問題,有利於提高矽酮膠的生產效率及質量。
[0029]並且,該矽酮膠生產線還包括第一冷卻器400、第三螺杆機500、第二冷卻器600及第一貯罐700,所述第二螺杆機300的出料口與所述第一冷卻器400的進料口連通,第一冷卻器400的出料口與所述第三螺杆機500的進料口連通,所述第三螺杆機500的出料口與所述第二冷卻器600的進料口連通,所述第二冷卻器600的出料口與所述第一貯罐700的進料口連通。
[0030]進一步地,為了實現自動回收第三螺杆機500產生的機頭料,還包括與第三螺杆機500的出料口連通的第二貯罐800,該第二貯罐800的出料口與所述矽酮膠的混料裝置200的進料口 101連通。該第二貯罐800用於將第三螺杆機500產生的機頭料進行貯藏並輸送至矽酮膠的混料裝置200,進行回收,有效地降低了生產成本。
[0031]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並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範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或等效流程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矽酮膠的混料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設有至少一進料口和一出料口的混料腔體、設置在所述混料腔體內的且貫穿所述混料腔體的底部的導杆,及設置在所述混料腔體的底部外側且驅動所述導杆轉動的驅動件;所述進料口相對所述底部的距離大於所述出料口相對所述底部的距離;所述混料腔體內從所述進料口至所述出料口的方向依次設有與所述導杆固定連接的至少一攪拌槳和至少一甩料盤,且至少一所述甩料盤固定設於所述導杆上的對應所述出料口的位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矽酮膠的混料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導杆靠近所述進料口的一端上設有外螺紋,或者所述導杆靠近所述進料口的一端上設有套設於所述導杆上且固定的套筒,該套筒上設有外螺紋。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矽酮膠的混料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混料腔體的進料口包括一主進料口,所述主進料口正對所述導杆上設有外螺紋的一端設置。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矽酮膠的混料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導杆上設有四個所述攪拌槳,且各個所述攪拌槳沿所述進料口至所述出料口的方向依次固定設置在所述導杆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矽酮膠的混料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導杆上設有兩個所述甩料盤,各個所述甩料盤沿所述進料口至所述出料口的方向依次固定設置在所述導杆上。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矽酮膠的混料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驅動件為電機。
7.一種矽酮膠生產線,包括第一螺杆機和第二螺杆機,其特徵在於,還包括權利要求1-6任一項所述的矽酮膠的混料裝置,所述矽酮膠的混料裝置的一進料口與第一螺杆機的出料口連通,所述矽酮膠的混料裝置的出料口與所述第二螺杆機的進料口連通。
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矽酮膠生產線,其特徵在於,還包括第一冷卻器、第三螺杆機、第二冷卻器及第一貯罐,所述第二螺杆機的出料口與所述第一冷卻器的進料口連通,第一冷卻器的出料口與所述第三螺杆機的進料口連通,所述第三螺杆機的出料口與所述第二冷卻器的進料口連通,所述第二冷卻器的出料口與所述第一貯罐的進料口連通。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矽酮膠生產線,其特徵在於,還包括與第三螺杆機的出料口連通的第二貯罐,該第二貯罐的出料口與所述矽酮膠的混料裝置的進料口連通。
【文檔編號】B01F7/16GK203400650SQ201320477739
【公開日】2014年1月22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6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6日
【發明者】麥建忠 申請人:麥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