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於軟管的扣壓接頭外套的製作方法
2023-04-27 03:46:46 2

本實用新型屬於液壓連接件中軟管扣壓接頭技術領域,具體是涉及一種用於軟管的扣壓接頭外套。
背景技術:
液壓連接件中的軟管接頭扣壓外套一般採用一個零件形成,通過車削加工形成,特別是內套齒形很難加工,產量有限,並且加工成本高,因加工刀具容易磨損或損壞,對產品質量控制有一定影響。
中國專利CN201420866485.8公開了一種扣壓接頭外套,包括:過渡套,扣壓在芯管上;外殼,扣壓在所述過渡套上;內套,封裝在所述外殼內,所述內套的內腔壁上設有多個環形齒,所述內套的側壁上開有對接口,所述內套受擠壓縮小後所述對接口的兩個對接端面對接,所述環形齒與所述芯管上對應的環形槽相互擠壓配合將置於所述內套與芯管間的管體扣合壓緊。該實用新型扣壓接頭外套由於包括過渡套、外殼、內套三個部分,且內套為側壁開口狀,使得內套的環形齒加工變得非常簡單,降低了加工環形齒難度,減少了加工成本高,極提高扣壓接頭製作效率,可實現批量大規模生產,具有重大生產實踐與現實意義。
但是,該實用新型的內套為一體式內套,一體式內套存在的 技術問題是需要在加工的過程中整體加工一體成型,這極大地增加了一體式內套的加工難度,增加了扣壓接頭外套的生產成本。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了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一種用於軟管的扣壓接頭外套,該扣壓接頭外套加工方便,生產成本低,適合批量生產。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扣壓接頭外套,包括有:
過渡套,扣壓在芯管上;
外殼,扣壓在所述過渡套上;
若干個內套,所述若干個內套組合在一起封裝在外殼內,每個內套的內腔壁上均設有環形齒;所述內套的側壁上開有對接口,對接口是錯位放置,所述內套受擠壓縮小後所述對接口的兩個對接端面對接,所述環形齒與所述芯管上對應的環形槽相互擠壓配合將置於所述內套與芯管間的管體扣合壓緊。
在一個優選的技術方案中,所述的環形齒的高度從所述管體的安裝側向所述過渡套的裡側呈逐漸升高趨勢或安裝側端面第一齒淺,裡面的齒等高。
在一個優選的技術方案中,所述環形齒開設在所述內套的腔壁上。
在一個優選的技術方案中,所述環形齒的間隙為3-7mm,所述環形齒的兩側錐角為10-30度,所述環形齒的高度為1.5-3mm。
在一個優選的技術方案中,所述內套的對接口的兩個對接端面具有相對應的錯位對接結構。
在一個優選的技術方案中,所述過渡套的內壁具有與所述芯管上的過渡套限位槽相配合的臺階結構。
在一個優選的技術方案中,所述外殼包括過渡套扣合部以及內套封裝部,所述過渡套扣合部與內套封裝部通過傾斜部相接。
在一個優選的技術方案中,所述內套封裝部的外側端具有防止所述內套掉落的內折限位邊。
在一個優選的技術方案中,所述過渡套的外壁面具有外殼扣合槽,所述外殼的扣合部具有與所述外殼扣合槽相扣合的扣合凸面。
在一個優選的技術方案中,所述內套的外壁與所述外殼的內壁相接觸連接。
通過上述技術方案可知,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如下:
1、本實用新型的扣壓接頭外套的內套為分體式內套,這極大地降低了內套的加工難度,降低了扣壓接頭外套的生產成本;
2、本實用新型的扣壓接頭外套由於包括有過渡套、外殼、內套三個部分,且所述內套為側壁上開有對接口的分體式內套,使得內套的環形齒的加工變得非常簡單,可通過拉拔、切斷、圈圓形成,降低了加工環形齒的難度,減少了加工成本,極大地提高扣壓接外套頭的製作的效率,可以實現批量大規模生產,具有重大的生產實踐與現實意義。
附圖說明
圖1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扣壓接頭外套的外套與芯管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扣壓接頭外套的過渡套的結構示意圖;
圖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扣壓接頭外套的外殼(未折邊)的結構示意圖;
圖4a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扣壓接頭外套的內套沿軸線剖開後的結構示意圖;
圖4b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扣壓接頭外套的內套的俯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實質性特點和優勢作進一步的說明,但本實用新型並不局限於所列的實施例。
參見圖1~4b,一種扣壓接頭外套,包括有:
過渡套1,扣壓在芯管4上;
外殼2,扣壓在所述過渡套1上;
四個內套3,所述四個內套3組合在一起封裝在所述外殼內,每個內套3的內腔壁上均設有環形齒31,所述內套的側壁上開有對接口,對接口是錯位放置,所述內套受擠壓縮小後所述對接口的兩個對接端面對接,所述環形齒與所述芯管上對應的環形槽41相互擠壓配合將置於所述內套3與芯管4間的管體扣合壓緊。
為了實現扣合更緊,防止管體扣合後滑脫及實現更好的密封 功能,即防脫拔密封功能,所述的環形齒31的高度從所述管體的安裝側向所述過渡套的裡側呈逐漸升高趨勢或安裝側端面第一齒淺,裡面的齒等高。
進一步的,所述環形齒31開設在所述內套的內腔壁上。
所述環形齒可以是弧形凸齒,底部兩側具有相應的錐度,所述環形齒之間的間隙3-7mm,所述環形齒的兩側錐角為10-30度,所述環形齒的高度為1.5-3mm。
進一步的,所述內套3的對接口的兩個對接端面32、33具有相對應的錯位對接結構,也可以是類似直槽式榫接似的結構等,具體形狀不限。
進一步的,所述過渡套1的內壁具有與所述芯管4上的過渡套限位槽41相配合的臺階結構12。具體實現上,所述過渡套限位槽41為環形槽,所述臺階結構12為環設在所述過渡套的內壁面上,並與所述過渡套限位槽41過盈配合連接。
具體實現上,所述過渡套1的裡側端的外壁為錐形狀結構14,方便待扣壓的管體插入配合,裡側端的內壁為錐面15與芯管上過渡套限位槽41的對應內側端相配合,所述過渡套1的外露端的端面與外壁交合處為弧形倒角過渡結構13。所述的臺階結構12為直角臺階。
進一步的,所述外殼2包括過渡套扣合部21以及內套封裝部23,所述過渡套扣合部與內套封裝部通過傾斜部22相接。具體實現上,所述傾斜部22的兩端分別通過第一弧形過渡部25以及第二弧形過渡部26與所述過渡套扣合部以及所述內套封裝部 23過渡連接。
為了實現所述內套封裝於所述外殼中後掉落,進一步的,所述內套封裝部23的外側端具有防止所述內套掉落的內折限位邊24。具體實現上,所述的內折限位邊24在呈90度內折後,其自由端部再向內折一定角度形成一類似鉤狀的自由端。這樣更容易實現對所述內套的限位防掉落的功能。
為了實現所述外殼與所述過渡套扣合連接固定,進一步的,所述過渡套1的外壁面具有外殼扣合槽11,所述外殼的扣合部21具有與所述外殼扣合槽11相扣合的扣合凸面21。
進一步,所述內套3的外壁與所述外殼2的內壁相接觸連接。這樣,使得內套與所述外殼的連接更為穩定,在擠壓時配合更好,當然也可以預留一定的間隙。
本實用新型的扣壓接頭外套由於採用由過渡套、內套、外殼三個獨立部分構成,在加工時,三個獨立部分分別單獨加工,且過渡套相對簡單可車加工,單個內套可採用厚板材按上述的結構拉撥成形,然後衝壓切斷後卷邊成形,組合在一起封裝在所述外殼內,外殼採用薄鋼板拉伸成形,三件套分別進行電鍍表面處理。
本實用新型的扣壓接頭外套的過渡套、外殼以及內套,特別是外殼和單個內套只需衝床即可加工,可設計成連續模生產,這樣更容易形成批量生產規模,生產效率非常高,成本低,質量更好控制。
本實用新型的扣壓接頭外套在安裝時,先扣壓過渡套在芯管上,再扣壓外殼於過渡套外,單個內套依次裝入外殼內,對外殼 端面進行內翻邊處理,把內套封閉於外殼內。
扣壓軟管時,扣壓機直接對外殼進行扣壓,外殼縮殼的同時,內套開始收縮,缺口處通過兩邊的錯位對接結構進行對接,當扣壓到要求尺寸時,正好內套合成一個完整圓,同時內套的內壁面上的環形齒與芯管上的凹槽相配合共同抓住管體,如軟管,從而形成密封和防撥脫功能。
本實用新型扣壓接頭的外套由於包括有過渡套、外殼、內套三個部分,且所述內套為側壁上開有對接口的分體式內套,使得內套的環形齒的加工變得非常簡單,降低了加工環形齒的成型難度,減少了加工成本,極大地提高扣壓接頭外套的製作的效率,可以實現批量大規模生產,具有重大的生產實踐與現實意義。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技術的優選實施例,本實用新型技術保護的範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熟悉該技術的人在本實用新型所揭露的範圍內可理解想到的變換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包含範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技術的保護範圍應該以權利要求書的保護範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