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樹脂製成的滑動軸承的製作方法
2023-04-27 17:59:36

本申請是2014年4月3日進入國家階段的pct申請pct/jp2012/006313的分案申請。其母案的申請號為cn201280048846.1。
本發明涉及一種合成樹脂製成的滑動軸承,該合成樹脂製成的滑動軸承適合作為四輪機動車輛中的支柱式懸架(麥弗遜式)的滑動軸承而適當地納入到四輪車輛中。
背景技術:
一般地,支柱式懸架主要用於四輪機動車輛的前輪,並且布置成使得支柱組件包括在與主軸一體形成的外缸體內的液壓減震器,該支柱組件與盤簧組合。在這些懸架中,有一種類型,其中當轉向操作過程中該支柱組件與螺旋彈簧一起轉動時,該支柱組件的活塞杆轉動,還有一種類型,其中該支柱組件的活塞杆不轉動。在此兩種類型中,都有多種情形,其中,在機動車體上的安裝元件和螺旋彈簧的上彈簧座之間不是使用滾動球軸承,而是使用合成樹脂製成的滑動軸承,以允許該支柱組件平順地轉動。
現有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jp-a-2001-27227
[專利文獻2]jp-a-2001-27228
[專利文獻2]jp-a-2001-27229
關於包括合成樹脂製成的下殼體、疊置在該下殼體上的合成樹脂製成的上殼體、以及設置在該上殼體和下殼體之間的空間中的合成樹脂製成的滑動軸承裝置的合成樹脂製成的滑動軸承,在專利文獻1中,提出了一種合成樹脂製成的滑動軸承,其包括設置在上殼體和下殼體之間的外周側上的外部彈性密封裝置和設置在上殼體和下殼體之間的內周側上的內部彈性密封裝置;在專利文獻2中,提出了一種合成樹脂製成的滑動軸承,其包括設置在上殼體和下殼體之間的空間中的外周側上的外部密封裝置和設置在上殼體和下殼體之間的空間中的內周側上的內部迷宮式密封裝置;以及在專利文獻3中,提出了一種合成樹脂製成的滑動軸承,其包括以覆蓋該下殼體外表面的方式設置並且在兩個環形端部處密封上殼體和下殼體之間空間的外部環形開口和內部環形開口。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問題
順便提及,對於專利文獻1的滑動軸承,為了密封在上殼體和下殼體之間的內周側和外周側上的相關間隙,內部彈性密封裝置和外部彈性密封裝置是設置在相關間隙中的分開的構件,使得在組裝操作中需要時間,並因此可能導致生產成本的增加。對於專利文獻2的滑動軸承,由於使用了迷宮式密封裝置來密封上殼體和下殼體之間的內部間隙,所以其在防止塵土、泥水等進入內周側上的間隙的性能相比於彈性密封裝置稍差。對於專利文獻3的滑動軸承,由於用以密封上殼體和下殼體之間的內周側和外周側上的相關間隙的彈性密封裝置設置在下殼體的外表面上,所以在長時間使用時,該彈性密封裝置可能會從下殼體脫落。這些滑動裝置都還不能在諸如組裝等生產成本問題上令人滿意,也不能在技術上的耐久性和密封性方面令人滿意。
鑑於上述方面,設計了本發明,並且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合成樹脂製成的滑動軸承,該滑動軸承能夠可靠地防止塵土等進入到滑動表面上並且不會由於進入塵土等而導致滑動性能的下降,本發明可以減少組裝操作時間並且不會由于振動等原因而輕易脫落,由此可以減少生產成本,提高耐久性和密封性,並且長時間使用中在轉向操作期間保持平穩轉向。
克服這些問題的方法
根據本發明的合成樹脂製成的滑動軸承包括:合成樹脂製成的上殼體,該合成樹脂製成的上殼體一體地包括:沿軸向具有環形下表面的環形上殼體基部、從該上殼體基部的環形下表面的徑向內周端部懸置的內圓筒形懸置部,以及從該上殼體基部的環形下表面的徑向外周端部懸置的外圓筒形懸置部;合成樹脂製成的下殼體,該合成樹脂製成的下殼體一體地包括:沿所述軸向具有環形上表面並且疊置在該上殼體上以能夠相對於該上殼體繞軸線轉動的環形下殼體基部、從該下殼體基部的環形上表面朝向所述上殼體基部的環形下表面突出的圓筒形突出部、沿周向在該圓筒形突出部的圓筒形內表面上一體地形成並且徑向向內突出的多個內側內突起,以及沿所述周向在該圓筒形突出部的圓筒形外表面上一體地形成並且徑向向外突出的多個外側外突起;合成樹脂製成的滑動支承件,該合成樹脂製成的滑動支承件設置在該上殼體基部的環形下表面和該圓筒形突出部的環形上表面之間的環形空間內並且在該內圓筒形懸置部的外周表面和該圓筒形突出部的圓筒形內表面之間的環形空間內,以在其軸向環形上表面和徑向圓筒形內周表面處與該上殼體基部的環形下表面和該內圓筒形懸置部的徑向外周表面滑動接觸,同時在其軸向環形下表面和徑向圓筒形外周表面處與該圓筒形突出部的軸向環形上表面和徑向圓筒形內表面滑動接觸;內密封元件,該內密封元件包括環形內密封基部和柔性內密封部,所述環形內密封基部以覆蓋該圓筒形突出部的多個內側內突起的方式連接到該圓筒形突出部的圓筒形內表面,該柔性內密封部連接到該內密封基部的內周表面並與該上殼體的內圓筒形懸置部的外周表面彈性撓曲地接觸,從而密封該上殼體的內圓筒形懸置部的外周表面和該內密封基部的內周表面之間的間隙;外密封元件,所述外密封元件包括環形外密封基部和柔性外密封部,所述環形外密封基部以覆蓋該圓筒形突出部的多個外側外突起的方式連接到該圓筒形突出部的圓筒形外表面的環形外密封基部,該柔性外密封部連接到該外密封基部的外周表面並與該上殼體的外圓筒形懸置部的內周表面彈性撓曲地接觸,從而密封該上殼體的外圓筒形懸置部的內周表面和該外密封基部的外周表面之間的間隙。
根據本發明的合成樹脂製成的滑動軸承,由於該內密封元件的環形內密封基部以覆蓋該下殼體基部的圓筒形突出部的多個內側內突起的方式結合到該圓筒形突出部的圓筒形內表面,並且該外密封元件的環形外密封基部結合到該下殼體基部的圓筒形突出部的圓筒形外表面,所以可以防止內密封元件和外密封元件脫落的可能,從而使得可以提高耐久性。另外,由於用以密封上殼體的內圓筒形懸置部的外周表面和內密封基部的內周表面之間的間隙的內密封部連接到該內密封基部的內周表面並與上殼體的內圓周懸置部的外周表面彈性撓曲地接觸,並且由於用以密封上殼體的外圓筒形懸置部的內周表面和該外密封基部的外周表面之間的間隙的外密封部連接到該外密封基部的外周表面並與上殼體的外圓周懸置部的內周表面彈性撓曲地接觸,所以密封性可以進一步提高。
在根據本發明的合成樹脂製成的滑動軸承的優選實施例中,內密封元件的內密封部的厚度小於內密封基部的厚度,並且從該內密封基部的內周表面傾斜向下延伸,外密封元件的外密封部的厚度小於外密封基部的厚度並且從該外密封基部的外周表面傾斜向下延伸。
該上殼體還可以具有沿所述軸向一體地形成在該上殼體基部的環形上表面的徑向中部上的環形座部。
在一個優選實施例中,該內圓筒形懸置部具有厚壁圓筒形部和薄壁圓筒形部,該厚壁圓筒形部在其軸向上端部處連接到上殼體基部的環形下表面的徑向內周端部,該薄壁圓筒形部在其軸向上端部處連接到厚壁圓筒形部的軸向下端部,並且該薄壁圓筒形部的厚度小於厚壁圓筒形部的厚度;該內密封部與內圓筒形懸置部的薄壁圓筒形部的外周表面彈性撓曲地接觸;並且外圓筒形懸置部包括梯形截面圓筒形部,並且具有內周表面和圓筒形部,該梯形截面圓筒形部在其軸向上端部連接到上殼體基部的環形下表面的徑向外周端部,該內周表面從遠離上殼體基部的環形下表面的方向觀測直徑逐漸增加,該圓筒形部連接到該梯形截面圓筒形部的軸向下端部,該外密封部與該外圓筒形懸置部的梯形截面圓筒形部的內周表面彈性撓曲地接觸。
該下殼體進一步包括多個彎曲伸出部,所述彎曲伸出部沿外周邊緣部豎直設置在該下殼體的圓筒形突出部的環形上表面的外周邊緣部上,在此情形下,滑動支承件可以包括:環形止推滑動支承件部,該環形止推滑動支承件部具有與上殼體基部的環形下表面滑動接觸的環形上表面和與該圓筒形突出部的環形上表面接觸的環形下表面;圓筒形徑向滑動支承件部,該圓筒形徑向滑動支承件部在其一個端部以沿所述軸向從該止推滑動支承件部的一端部向下延伸的方式一體地形成在該端部上,並且具有與內圓筒形懸置部的外周表面滑動接觸的圓筒形內周表面和與圓筒形突出部的圓筒形內表面接觸的圓筒形外周表面;以及多個徑向伸出板件部,所述多個徑向伸出板件部沿所述徑向從該止推滑動支承件部的外周表面向外伸出,並且分別設置在該下殼體的相鄰的彎曲伸出部之間,使得該滑動支承件不會相對於該下殼體沿周向轉動。
該止推滑動支承件部可以具有環形槽和多個徑向槽,所述環形槽在該止推滑動支承件部的環形上表面的內周側上形成,所述多個徑向槽在它們面向環形槽的一端是敞開的,且在面向該外周表面的另一端也是敞開的,並且以沿所述周向隔開相等間距的方式而形成在所述上表面上,而且,該徑向滑動支承件部可以具有多個軸向槽,所述多個軸向槽在它們的兩端都是敞開的,並且以沿所述周向隔開相等間距的方式形成在該圓筒形內周表面上。所述環形槽、所述多個徑向槽用作諸如油脂等潤滑油的儲油槽。
該止推滑動支承件部可以具有多個內凹部和外凹部,所述多個內凹部和外凹部沿周向形成在該止推滑動支承件部的環形上表面上並且沿所述徑向形成包括內排和外排的至少兩排,並且所述多個內凹部和外凹部布置成沿所述周向相對於彼此具有相位差。
所述多個內凹部的每個都可以由以下部分限定:以圓弧形繞作為中心的軸線延伸的內圓弧形表面;沿所述徑向在所述內圓弧形表面的外部以圓弧形繞作為中心的軸線延伸的外圓弧形表面;分別連接到所述內圓弧形表面和所述外圓弧形表面並且沿所述周向彼此相對的一對半圓形表面;以及分別連接到所述內圓弧形表面、所述外圓弧形表面和所述一對半圓形表面的底部表面。另外,所述多個外凹部的每個都可以由以下部分限定:以圓弧形繞作為中心的軸線延伸的內圓弧形表面;沿所述徑向在所述內圓弧形表面的外部以圓弧形繞作為中心的軸線延伸的外圓弧形表面;分別連接到所述內圓弧形表面和所述外圓弧形表面並且沿所述周向彼此相對的一對半圓形表面;以及分別連接到所述內圓弧形表面、所述外圓弧形表面和所述一對半圓形表面的底部表面。
所述多個內凹部和外凹部的開口表面的總面積在結合了所述多個內凹部和外凹部的所述開口表面以及所述止推滑動支承件部的環形上表面的表面面積中所佔比例為20%至50%,優選地,為30%至40%。
在用於保持諸如油脂等潤滑油的這些內凹部和外凹部中,為允許潤滑油的低摩擦特性令人滿意地呈現,如果所述多個內凹部和外凹部的開口表面的總面積在結合了所述多個內凹部和外凹部的所述開口表面以及所述止推滑動支承件部的環形上表面的表面面積中所佔比例是至少20%,則足以實現。如果該比例超過50%,則會引起所述止推滑動支承件部強度降低,並且易於發生諸如蠕變等塑性變形。
在優選實施例中,所述內密封元件和所述外密封元件分別通過鑲嵌模製的方式形成在該下殼體的圓筒形突出部的圓筒形內表面和圓筒形外表面上。
優選地,根據本發明的合成樹脂製成的滑動軸承用作四輪機動車輛的支柱式懸架的滑動軸承。
用以形成所述上殼體的合成樹脂可以是諸如聚縮醛樹脂、聚醯胺樹脂或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熱塑性合成樹脂。另外,用以形成所述下殼體的合成樹脂可以是包含玻璃纖維、碳纖維等加強纖維的諸如聚縮醛樹脂、聚醯胺樹脂或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熱塑性合成樹脂。用以形成該滑動支承件的合成樹脂可以是諸如聚縮醛樹脂、聚醯胺樹脂、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等熱塑性合成樹脂或者是諸如聚酯樹脂之類的聚烯烴樹脂。至於用以形成所述內密封元件和所述外密封元件的合成樹脂,可以使用聚氨酯樹脂、聚酯彈性體等作為優選實例。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
根據本發明,可以提供一種合成樹脂製成的滑動軸承,該合成樹脂製成的滑動軸承能夠可靠地防止塵土等進入到上殼體和下殼體中分別與滑動支承件的滑動表面上,不會由於進入塵土等而導致滑動性能下降,該合成樹脂製成的滑動軸承可以減少組裝操作的時間並且不容易由于振動等原因而脫落,由此,可以減少生產成本、提高耐久性和密封性,並且保持長時間使用中在轉向操作期間的平穩轉向。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優選實施例沿圖3所示的i–i線剖切的、從箭頭方向看去的示例性剖視圖;
圖2是圖1所示實施例的示例性前視圖;
圖3是圖1所示實施例的示例性俯視圖;
圖4是圖1所示實施例的示例性部分放大剖視圖;
圖5是圖1所示實施例的上殼體的示例性俯視圖;
圖6是圖1所示實施例中沿圖5所示上殼體的線vi-vi剖切的、從箭頭方向看去的示例性剖視圖;
圖7是圖1所示實施例中圖6所示上殼體的部分放大剖視圖;
圖8是圖1所示實施例的下殼體的示例性俯視圖;
圖9是圖1所示實施例中沿圖8所示下殼體的線ix-ix剖切的、從箭頭方向看去的示例性剖視圖;
圖10是沿圖8所示下殼體的線x-x剖切的、從箭頭方向看去的示例性剖視圖;
圖11是圖8所示下殼體的示例性部分放大俯視圖;
圖12是沿圖8所示下殼體的線xii-xii剖切的、從箭頭方向看去的示例性剖視圖;
圖13是圖1所示實施例中沿圖14所示滑動支承件的線xiii-xiii剖切的、從箭頭方向看去的示例性剖視圖;
圖14是圖1所示滑動支承件的示例性俯視圖;
圖15是圖1所示滑動支承件的示例性仰視圖;
圖16是沿圖14所示滑動支承件的線xvi-xvi剖切的、從箭頭方向看去的示例性剖視圖;
圖17是沿圖14所示滑動支承件的線xvii-xvii剖切的、從箭頭方向看去的示例性剖視圖;
圖18是具有內密封元件和外密封元件的、圖1所示實施例的下殼體的示例性透視圖;
圖19是具有內密封元件和外密封元件的、圖1所示實施例的下殼體的示例性俯視圖;
圖20是具有圖19所示的內密封元件和外密封元件的下殼體的沿線xx-xx剖切的、從箭頭方向看去的示例性剖視圖;
圖21是具有圖19所示的內密封元件和外密封元件的下殼體的沿線xxi-xxi剖切的、從箭頭方向看去的示例性剖視圖;
圖22是具有圖19所示的內密封元件和外密封元件的下殼體的沿線xxii-xxii剖切的、從箭頭方向看去的示例性剖視圖;
圖23是圖1所示實施例中滑動支承件的另一實施例的、沿圖24所示的線xxiii-xxiii剖切的、從箭頭方向看去的示例性剖視圖;
圖24是圖23所示滑動支承件的示例性俯視圖;
圖25是圖23所示滑動支承件的示例性仰視圖;
圖26是圖23所示滑動支承件的示例性部分放大俯視圖;
圖27是圖24所示滑動支承件的沿線xxvii-xxvii剖切的、從箭頭方向看去的示例性剖視圖;
圖28是圖24所示滑動支承件的沿線xxviii-xxviii剖切的、從箭頭方向看去的示例性剖視圖;以及
圖29是圖1所示滑動軸承包含在支柱式懸架中的示例性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參照附圖中示出的優選實施例更詳細地描述本發明。應當注意的是,本發明不限於該實施例。
在圖1至圖4中,根據該實施例的用於四輪機動車輛的支柱式懸架的止推滑動軸承1包括合成樹脂製成的上殼體2,該合成樹脂製成的上殼體2通過安裝元件固定到車體側;合成樹脂製成的下殼體3,該合成樹脂製成的下殼體3疊置在所述上殼體2上以能夠相對於上殼體2沿周向r繞軸線o轉動,並且用於懸架螺旋彈簧的彈簧支承表面形成在該合成樹脂製成的下殼體3上;合成樹脂製成的滑動支承件5,合成樹脂製成的滑動支承件5設置在上殼體2和下殼體3之間的環形空間4中;以及環形內密封元件8和環形外密封元件9,二者都是由合成樹脂製成的成,分別用以密封上殼體2與下殼體3之間的沿徑向x在內周側上的環形間隙6和沿徑向x在外周側上的環形間隙7,環形間隙6和環形間隙7允許環形空間4與外界連通。
如圖5至圖7所示,上殼體2一體地包括:沿軸向y具有環形下表面10的環形上殼體基部11、從該上殼體基部11的環形下表面10的沿徑向x的內周端部12懸置的內圓筒形懸置部13、從該上殼體基部11的環形下表面10的沿徑向x的外周端部14懸置的外圓筒形懸置部15,以及突出地形成在該上殼體基部11的環形上表面16的沿徑向x的中部的環形座部17。
該內圓筒形懸置部13具有厚壁圓筒形部19和薄壁圓筒形部24,該厚壁圓筒形部19在其上端部18處連接到該上殼體基底部11的環形下表面10的內周端部12,該薄壁圓筒形部24在其上端部23處通過內環形臺階面20和外環形臺階面21連接到該厚壁圓筒形部19的下端部22,並且該薄壁圓筒形部24的厚度小於該厚壁圓筒形部19的厚度。
該厚壁圓筒形部19和該薄壁圓筒形部24分別具有圓筒形內周表面26和27,圓筒形內周表面26和27限定通孔25,支柱式懸架的軸元件通過該通孔25插入。該厚壁圓筒形部19具有圓筒形外周表面28,而該薄壁圓筒形部24具有截頭錐形外周表面30,截頭錐形外周表面30的直徑小於外周表面28的直徑,並且從外環形臺階面21朝向環形端面29逐漸變細。
具有圓筒形外周表面31的外圓筒形懸置部15包括梯形截面的圓筒形部34以及圓筒形部36,該梯形截面的圓筒形部34在其上端部32連接到上殼體基底部11的環形下表面10的外周端部14並具有內周表面33,該內周表面33從遠離該上殼體基底部11的環形下表面10的方向觀測直徑逐漸增加,該圓筒形部36在其上端部35處連接到梯形截面的圓筒形部34的下端部。具有連接到內周表面33的圓筒形內周表面37的圓筒形部36的環形端面38沿軸向y所處的位置低於內圓筒形懸置部13的薄壁圓筒形部24的環形端面29的位置。
如圖8至圖12,下殼體3一體地包括:環形下殼體基部40,該環形下殼體基部40疊置在上殼體2上以能夠相對於上殼體2沿周向r繞軸線o轉動,並且沿軸向y具有環形上表面39;圓筒形突出部41,該圓筒形突出部41沿軸向y從該下殼體基部40的環形上表面39朝向上殼體基部11的環形下表面10向上突出;中空圓筒形部44,該中空該圓筒形部44沿軸向y從下殼體基部40的內周部42處的環形下表面43向下延伸;環形突出部47,該環形突出部47從位於中空圓筒形部44的端部45處的中空圓筒形部44的圓筒形內表面46向內突出;中空圓筒形突出部48,該中空圓筒形突出部48從中空圓筒形部44的端部45沿軸向y向下突出;多個彎曲伸出部51,多個彎曲伸出部51從圓筒形突出部41的環形上表面49的外周部沿軸向y向上伸出,留出環形平坦部50,並且以在周向r上繞軸線o彼此間隔的方式沿該外周部豎直設置;多個內側內突起53,多個內側內突起53在俯視圖中為長方形,它們沿周向r以彼此隔開相等間距的方式一體地形成在圓筒形突出部41的圓筒形內表面52上,並且沿徑向x向內突出;多個外側外突起55,多個外側外突起55在俯視圖中為長方形,沿周向r以彼此隔開相等間距的方式一體地形成在圓筒形突出部41的圓筒形外表面54上,並且沿徑向x向外突出。中空圓筒形部44具有通過弧形凹面56連接到環形下表面43的圓筒形外表面57,並且中空圓筒形突出部48具有連接到圓筒形外表面57的錐形外表面58。
除環形上表面39外,下殼體基部40還具有連接到圓筒形內表面46並與圓筒形內表面46平齊的圓筒形內表面61,以及通過環錐形外表面62連接到環形下表面43的圓筒形外表面63,突出部47具有圓筒形內表面64。
圓筒形突出部41的圓筒形內表面52包括:與圓筒形內表面61平齊並連接到圓筒形內表面61的圓筒形內表面65;通過環形臺階面66與圓筒形內表面65相鄰並且直徑大於圓筒形內表面65的圓筒形內表面67;通過環形臺階面68與圓筒形內表面67相鄰並且直徑大於圓筒形內表面67的圓筒形內表面69;通過環形臺階面70與圓筒形內表面69相鄰並且直徑大於圓筒形內表面69的圓筒形內表面71,內側內突起53一體地形成在圓筒形內表面71上;以及通過環形臺階面72與圓筒形內表面71相鄰並連接到環形上表面49的圓筒形內表面73,該圓筒形內表面73的直徑大於圓筒形內表面71的直徑。
圓筒形突出部41的圓筒形外表面54包括圓筒形外表面81,該圓筒形外表面81連接到環形上表面49的環形平坦部50,並且外側外突起55一體地形成在該圓筒形外表面81上;環形臺階面82,該環形臺階面82連接到圓筒形外表面81;以及圓筒形外表面84,該圓筒形外表面84連接到環形臺階面82並且沿軸向y向下延伸超出環形臺階面66,該圓筒形外表面84的直徑大於圓筒形外表面81的直徑並且通過弧形凹面83連接到環形上表面39。
沿周向r一體地形成在圓筒形突出部41的圓筒形內表面71上的多個內側內突起53分別以從環形臺階面70沿軸向y向上延伸的方式一體地形成在環形臺階面70上。各內側內突起53的上端面85沿軸向y所處位置低於環形臺階面72,並且各內側內突起53的弧形內凹面86與圓筒形內表面69平齊。
沿周向r一體地形成在圓筒形突出部41的圓筒形外表面81上的多個外側外突起55分別以從環形臺階面82沿軸向y向上延伸的方式一體地形成在環形臺階面82上。各外側外突起55的上表面87沿軸向y所處位置低於環形平坦部50,並且各外側外突起55的弧形外突面88的直徑小於圓筒形外表面84的直徑,且沿徑向y(註:應為x)向內定位。
多個孔部95沿周向r以沿軸向y向下延伸的方式形成在圓筒形突出部41的環形上表面49內。形狀為截頭錐形的各孔部95從其圓形開口部96向限定該孔部95的底部表面97逐漸變細,並且該孔部95由截頭錐形內表面98和圓形底部表面97限定。設置這些孔部95可通過為下殼體3的圓筒形突出部41和其它部分提供均勻的厚度而儘可能地減少在模製期間產生的諸如縮痕等可能的缺陷。
環形空間4包括:處於上殼體基部11的環形下表面10和圓筒形突出部41的環形上表面49之間的環形空間101、定位在內圓筒形懸置部13中的厚壁圓筒形部19的外周表面28和圓筒形突出部41的圓筒形內表面73之間並且與環形空間101連通的環形空間102、定位在內圓筒形懸置部13中的薄壁圓筒形部24的外周表面30和圓筒形突出部41的圓筒形內表面73之間並且與環形空間102連通的環形空間103、定位在內圓筒形懸置部13中的薄壁圓筒形部24的外周表面30和圓筒形突出部41的圓筒形內表面71之間並且與環形空間103連通的環形空間104、定位在外圓筒形懸置部15中的梯形截面圓筒形部34的內周表面33和圓筒形突出部41的圓筒形外表面81之間並且與環形空間101連通的環形空間105、以及定位在外圓筒形懸置部15中的圓筒形部36的內周表面37和圓筒形突出部41的圓筒形外表面84之間並且與環形空間105連通的環形空間106,並且如圖13至圖17所示,設置在環形空間4中的環形空間101和環形空間102上的合成樹脂製成的滑動支承件5包括:環形止推滑動支承件部113,環形止推滑動支承件部113具有與上殼體基部11的環形下表面10滑動接觸的環形上表面111和與圓筒形突出部41的環形上表面49接觸的環形下表面112;圓筒形徑向滑動支承件部116,該圓筒形徑向滑動支承件部116在其一個端部以沿軸向y從止推滑動支承件部113的一端部向下延伸的方式一體地形成在該端部上,並且具有與內圓筒形懸置部13的厚壁圓筒形部19的外周表面28滑動接觸的圓筒形內周表面114和與圓筒形突出部41的圓筒形內表面73接觸的圓筒形外周表面115;以及多個徑向伸出板件部119,多個徑向伸出板件部119沿徑向x從止推滑動支承件部113的外周表面117向外伸出,並且分別布置在沿周向r的相鄰的伸出部51之間的不連續部118處,並由相鄰的伸出部51夾持,使得該滑動支承件5不會相對於下殼體3沿周向r轉動。
在合成樹脂製成的滑動支承件5中,合成樹脂製成的滑動支承件5設置在上殼體基部11的環形下表面10和圓筒形突出部41的環形上表面49之間的環形空間101中以及在內圓筒形懸置部13的外周表面28和圓筒形突出部41的圓筒形內表面73之間的環形空間102中,從而使在沿軸向x的環形上表面111和沿徑向的圓筒形內周表面114處與上殼體基部11的環形下表面10和內圓柱形懸置部13的徑向外周表面28滑動接觸,並且在沿軸向x的環形下表面112和沿徑向y的圓筒形外周表面115處與沿軸向x的環形上表面49和沿徑向y的圓筒形內表面73接觸,止推滑動支承件部113具有環形槽121和多個徑向槽122,環形槽121設置在環形上表面111的內周側上,多個徑向槽122在其面向環形槽121的一端是敞開的,且在面向外周表面117的另一端也是敞開的,並且以沿周向r隔開相等間距的方式設置在上表面11上。徑向滑動支承件部116具有多個軸向槽123,所述多個軸向槽123在它們的兩端都是敞開的,並且以沿周向r隔開相等間距的方式設置在圓筒形內周表面114上。環形槽121、徑向槽122和軸向槽123用作諸如油脂等潤滑油的儲槽部分。
內密封元件8包括環形內密封基部131以及柔性環形內密封部134,環形內密封基部131以覆蓋圓筒形突出部41的內側內突起53外表面的方式接合至圓筒形內表面69和71、環形臺階面70、和圓筒形突出部41的內側內突起53的外表面,該柔性環形內密封部134連接到環形內密封基部131的內周表面132的上端部,並且與內圓筒形懸置部13中的薄壁圓筒形部24的截頭錐形外周表面30彈性撓曲地接觸,以此密封內圓筒形懸置部13中的薄壁圓筒形部24的截頭錐形外周表面30和環形內密封基部131的內周表面132之間的間隙133。由於內密封部134與薄壁圓筒形部24的截頭錐形外周表面30彈性撓曲地接觸,所以內密封元件8密封處於薄壁圓筒形部24的環形端面29——即內圓筒形懸置部13的軸向端部與圓筒形突出部41的環形臺階面66之間的環形間隙6,該環形間隙6允許環形空間4的環形空間104與外界連通。
內密封部134的厚度小於內密封基部131的厚度,並且從內密封基部131的內周表面132的上端部傾斜向下延伸。
外密封元件9包括環形外密封基部141和外密封部144,環形內密封基部141以覆蓋圓筒形突出部41的外側外突起55的外表面的方式接合圓筒形外表面81、環形臺階面82和圓筒形突出部41的外側外突起55的外表面,該外密封部144連接到外密封基部141的外周表面142的上端部,並且與外圓筒形懸置部15中的梯形截面圓筒形部34的截頭錐形內周表面33彈性撓曲地接觸,以此密封外圓筒形懸置部15中的梯形截面圓筒形部34的內周表面33和外密封基部141的外周表面142之間的間隙143。由於內密封部144與外圓筒形懸置部15中的梯形截面圓筒形部34的內周表面33彈性撓曲地接觸,所以外環形密封元件9密封處於圓筒形部36的環形端面38——即外圓筒形懸置部15的軸向端部與下殼體基部40的環形上表面39之間的環形間隙7,該環形間隙7允許環形空間4的環形空間106與外界連通。
外密封部144的厚度小於外密封基部141的厚度,並且從外密封基部141的外周表面142的上端部傾斜向下延伸。
外密封基部141可以適於覆蓋環形平坦部50。
包含形狀都為環形的內密封基部131和內密封部134的內密封元件8通過在圓筒形突出部41的圓筒形內表面71上進行鑲嵌模製的方式一體地結合到圓筒形突出部41的圓筒形內表面71而形成,而包含形狀都為環形的外密封基部141和外密封部144的外密封元件9通過在圓筒形突出部41的圓筒形外表面81上進行鑲嵌模製的方式一體地結合到圓筒形突出部41的圓筒形外表面81而形成。
上述滑動軸承1適於通過止推滑動支承件部113的上表面111相對於上殼體基部11的環形下表面10沿周向r的相對滑動以及徑向滑動支承件部116的內周表面114相對於厚壁圓筒形部19的外周表面28沿周向r的相對滑動而允許下殼體3相對於上殼體2沿周向r做相對轉動。
根據上述滑動軸承1,由於內密封元件8和外密封元件9分別通過鑲嵌模製一體地結合到下殼體3的圓筒形突出部41的圓筒形內表面71和結合到下殼體3的圓筒形突出部41的圓筒形外表面81而形成,所以零件的數量可以減少,並且組裝效率很高,從而可以使生產成本降低。另外,耐久性可以通過消除脫落的可能性而獲得提高。
另外,根據滑動軸承1,由於設置了用以密封上殼體2的內圓筒形懸置部13的環形端面29和下殼體3的圓筒形突出部41的環形臺階面66之間的環形間隙6的內密封元件8以及用以密封上殼體2的外圓筒形懸置部15的環形端面38和下殼體3的下殼體基部40的環形上表面39之間的環形間隙7的外密封元件9,所以提高了密封性。因此可以避免諸如塵土等外界物質通過環形間隙6和環形間隙7進入到環形空間4中的滑動表面上。
同時,如圖23至圖28所示,在合成樹脂製成的滑動支承件5中,包括:環形止推滑動支承件部113,該環形止推滑動支承件部113具有與上殼體基部11的環形下表面10滑動接觸的環形上表面111和與圓筒形突出部41的環形上表面49接觸的環形下表面112;圓筒形徑向滑動支承件部116,該圓筒形徑向滑動支承件部116在其一端部以沿軸向y向下延伸的方式一體地形成在止推滑動支承件部113的一個端部上,並且具有與上殼體2的內圓筒形懸置部13的厚壁圓筒形部19的外周表面28滑動接觸的圓筒形內周表面114和與圓筒形突出部41的圓筒形內表面73接觸的圓筒形外周表面115;以及多個徑向伸出板件部119,多個徑向伸出板件部119沿徑向x從止推滑動支承件部113的外周表面117向外伸出,並且分別布置在沿周向r豎直設置於圓筒形突出部41的環形上表面49外周邊緣部上的相鄰彎曲伸出部51之間的不連續部118處,且由相鄰的彎曲伸出部51夾持,使得滑動支承件5不會沿周向r相對於下殼體3轉動,止推滑動支承件部113可以具有多個內凹部151和外凹部152,所述多個內凹部151和外凹部152沿周向r形成在環形上表面111上並且沿徑向形成包括內排和外排的至少兩排,並且所述多個內凹部151和外凹部152布置成沿周向r相對於彼此具有相位差。
形成為內排的各內凹部151由以下部分限定:以圓弧形繞作為中心的軸線o延伸的內圓弧形表面153;沿徑向y在內圓弧形表面153外部以圓弧形繞作為中心的軸線o延伸的外圓弧形表面154;分別連接到內圓弧形表面153和外圓弧形表面154的相對兩端並且沿周向r彼此相對的一對半圓形表面155;分別連接到相應內圓弧形表面153、外圓弧形表面154和一對半圓形表面155的底部表面156。
形成為外排的各外凹部152由以下部分限定:以圓弧形繞作為中心的軸線o延伸的內圓弧形表面161;沿徑向y在內圓弧形表面161外部以圓弧形繞作為中心的軸線o延伸的外圓弧形表面162;分別連接到內圓弧形表面161和外圓弧形表面162的相對兩端並且沿周向r彼此相對的一對半圓形表面163;分別連接到內圓弧形表面161、外圓弧形表面162和一對半圓形表面163的底部表面164。各外凹部152沿周向r布置在相鄰內凹部151之間對應於不連續部165的位置。
沿周向r成60°角間隔設置的小圓形部171表示模製滑動支承件5時從模具伸出的伸出銷的位置,並且其未設置在內凹部151中。
多個內凹部151和外凹部152被形成為使得所述多個內凹部151和外凹部152的開口表面175和176的總面積在結合了所述多個內凹部151和外凹部152的開口表面175和176以及止推滑動支承件部113的環形上表面111的表面面積中所佔比例為20%至50%,優選地,30%至40%。
如圖23至圖28所示的徑向滑動支承件部116也可以具有多個軸向槽123,所述軸向槽123沿軸向y在它們的兩端是敞開的,並且以沿周向r隔開相等間距的方式設置在圓筒形內周表面114上。
沿周向r布置在止推滑動支承件部113的環形上表面111中並且沿徑向x布置成包括內排和外排的至少兩排的多個內凹部151和外凹部152以及形成在徑向滑動支承件部116的內周表面114中的軸向槽123被用作諸如油脂等潤滑油的儲槽部分。
在由此形成的滑動軸承1的止推滑動支承件部113中,由於具有形成在環形上表面111中的內凹部151和外凹部152,所以在止推滑動支承件部113的環形上表面111和上殼體2的環形下表面10之間沿周向r繞軸線o的相對滑動過程中,作為止推滑動支承表面並用作滑動表面的環形上表面111與配合元件——即上殼體2的環形下表面10之間的接觸面積減小了,從而增加了作用在環形上表面111上的表面壓強(單位面積載荷),由此可以通過由於合成樹脂之間的摩擦而導致的較低摩擦和由於滑動表面上充滿內凹部151和外凹部152的潤滑油的存在而導致的較低摩擦而獲得更低的摩擦。
如圖29所示,例如,可以通過將根據本實施例的合成樹脂製成的滑動軸承1設置在車體側安裝元件181的車體側支承表面182與懸置螺旋彈簧183之間,使得上殼體2的環形上表面16的座部17抵靠車體側安裝元件181的車體側支承表面182,並使得作為彈簧支承表面184的下殼體3的環形下表面43抵靠懸置螺旋彈簧183的上端部,而將根據本實施例的合成樹脂製成的滑動軸承1應用於四輪機動車輛中的支柱式懸架。
在圖29所示的支柱式懸架中,通過止推滑動支承件部113的上表面111沿周向r相對於滑動軸承1的上殼體基部11的環形下表面10以及徑向滑動支承件部116的內周表面114相對於厚壁圓筒形部19的外周表面28進行的相對滑動,允許懸置螺旋彈簧183沿周向r相對於車體側安裝元件181的相對轉動。
附圖標記說明
1:滑動軸承
2:上殼體
3:下殼體
4:環形空間
5:滑動支承件
6,7:環形間隙
8:內環形密封件
9:外環形密封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