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可變半徑纏繞雙間距的選擇性翻轉百葉窗的製作方法

2023-04-27 05:42:11 2

專利名稱:可變半徑纏繞雙間距的選擇性翻轉百葉窗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用於建築開口的遮蔽物,且本發明更具體地涉及諸如軟百葉窗 (Venetain blind)之類的水平百葉窗,所述水平百葉窗設計成以兩倍標準間距翻轉打開、 而在由房間側向上或由房間側向下翻轉閉合時具有常規百葉窗的式樣,或者所述水平百葉 窗設計成選擇性地翻轉打開或翻轉閉合部分所述百葉窗。
背景技術:
典型地,軟百葉窗具有位於上部的頂部導軌或其它框架元件,該頂部導軌不僅支 撐所述百葉窗,而且將用於升降或開閉所述百葉窗的機構隱藏。所述升降由與底導軌(或 底葉片)連接的拉繩來完成。由所述機頭導軌支撐的葉片可被允許翻轉來打開所述百葉 窗,以使最大量的光透過百葉窗,或者由所述機頭導軌支撐的葉片可被允許通過由房間側 向下(所述葉片的與房間最接近的邊緣面向下,這意味著所述葉片的與窗戶或牆壁最接近 的其它邊緣將面向上)閉合百葉窗,或者由所述機頭導軌支撐的葉片可被允許通過由房間 側向上閉合百葉窗。 在一些情形下,為了使更多的光能透過百葉窗或者使無阻礙觀察面積能更多,需 要儘可能大地"翻轉打開"百葉窗。在這種情況下,這可採用標準寬度的葉片來實現,其中 相鄰對葉片在翻轉打開時一起移動,以彼此疊靠在一起,這便產生"雙間距"結構。在這種 雙間距結構中,相鄰對葉片之間的打開區域基本為在通常結構中葉片均等間距間隔開所獲 得的打開區域的兩倍,由此表示為"雙間距"。 翻轉閉合百葉窗可用於阻斷光或用於獲得私密性或者二者兼有。為了從百葉窗處 獲得最佳性能,可能需要百葉窗的一部分打開而百葉窗的另一部分閉合。例如,在辦公房間 場合,可能需要翻轉閉合百葉窗的下部,以阻斷耀眼的太陽光照射在計算機屏幕上,或者以 提供私密性,從而站在窗戶外的人不能透過窗戶來凝視並看到在房間內正在進行的事情。 然而,同時可能需要百葉窗的上部翻轉打開,以使一些自然光能進入到房間內或者對房間 進行通風。這種"分開式"百葉窗設計所適用的另一種情形是在房子地板比外面的地面高 度更高的住宅中。站在房子內的人可自由地看到外面,但是除了百葉窗的打開部分所允許 的房內最上方部分,房子外的人不能有效地從外面看到內部。 除了私密和消除耀眼光的問題之外,所述分開式百葉窗設計(也稱為選擇性翻轉 設計)的光控特徵還有益於,使得作用在內部的家具、地毯、硬木地板等上的太陽光所導致 的紫外線光劣化最小化,但依然保留外面的間接照射以及能夠清晰地觀察外面。在帶有懸 於窗戶區域上方的屋簷或者窗戶凹入到牆壁壁內而形成懸簷的建築物中,這是尤其實用且 適用的。 在另外的一些情形中,需要使一葉片沿一個方向翻轉閉合(比方說由房間側向
42/27頁
上)而使與該葉片緊鄰的葉片沿另一方向(由房間側向下)閉合。這在所述百葉窗處於閉 合位置時便產生了審美學上令人愉悅的"褶狀式樣(pleated look)"(有時也稱為絲絹式 樣(Tiffany look))。

發明內容
在一個實施方式中,一種百葉窗系統允許使用者翻轉打開或閉合整個百葉窗,也
允許使用者選擇性翻轉打開所述百葉窗的一部分而翻轉閉合所述百葉窗的另一部分。 在另一實施方式中,一種百葉窗系統允許使用者如同常規百葉窗中一樣來翻轉閉
合(由房間側向上或由房間側向下)葉片,然而允許翻轉打開至標準間距的兩倍。 在又一實施方式中,一種百葉窗系統允許使用者如同常規百葉窗中一樣來翻轉打
開葉片,但是沿交替方向翻轉閉合所述葉片(一個葉片為由房間側向上,而下一個葉片為
由房間側向下),以形成"褶狀"式樣。 本發明的各種實施方式都提供了輥筒部,同時翻轉索和/或致動繩連接於不同的 輥筒部。因為所述翻轉索和所述致動繩均用於致動所述百葉窗的葉片,所以術語"翻轉索" 和"致動繩"在本說明書中有時可互換使用。 —種翻轉機構採用了兩個輥筒,所述兩個輥筒同軸共線地安裝在殼體中,同時翻 轉杆延伸穿過所述兩個輥筒的旋轉軸線。所述翻轉杆與輥筒驅動器接合,所述輥筒驅動器 繼而與繞線軸的所述兩個輥筒中的一個輥筒或另一個輥筒接合。 另一種翻轉機構採用了兩個基本並行但彼此不共軸的輥筒。這兩個輥筒由各自的 翻轉杆來獨立驅動,兩個輥筒各自的翻轉杆延伸穿過它們相應輥筒的旋轉軸線。
其它翻轉機構採用具有兩個偏移部的單個輥筒。 所述翻轉索(或致動繩)相對所述輥筒的多樣的固定及布線結構導致了多樣的性


圖1是依據本發明製造的第一實施例的百葉窗系統的立體圖,同時機頭導軌內的 機構的部分分解立體圖也示出在百葉窗上方; 圖2是圖1的所述翻轉臺中的一個翻轉臺的立體圖,為了清楚起見已去除殼體 圭.
rm., 圖3是圖2的翻轉臺的分解立體圖; 圖3B為沿圖2的翻轉臺的旋轉軸線作出的豎向截開的立體圖; 圖4是圖3的所述輥筒中的一個輥筒的立體圖; 圖5是圖4的輥筒的相對端的立體圖; 圖6是圖5的輥筒的前端視圖; 圖7是圖3的另一輥筒的立體圖; 圖8是圖7的輥筒的相對端的立體圖; 圖9是圖3的翻轉臺的殼體的立體圖; 圖10是圖9的殼體的下方斜視的相對端的立體圖; 圖11是圖3的翻轉臺的輥筒驅動器的立體 圖12是圖11的輥筒驅動器的相對端的立體圖; 圖13至圖15是示出圖3的兩個輥筒、輥筒驅動器、以及彈簧的組裝過程的系列立 體圖; 圖16是圖5的輥筒的剖視圖; 圖17至圖19為示出圖3的兩個輥筒、輥筒驅動器、以及彈簧的組裝過程的連續系 列立體圖; 圖20是圖1的百葉窗的部分拆解的示意立體圖,以示出針對雙間距構型,輥筒的 位置和翻轉索的布線以及輥筒的相應的端視圖,以更清楚地表示輥筒的相對旋轉位置;
圖21類似於圖20,但是示出當百葉窗由房間側向下閉合時百葉窗的葉片及輥筒 的位置; 圖22類似於圖20,但是示出當百葉窗由房間側向上閉合時百葉窗的葉片及輥筒 的位置; 圖23是圖1的百葉窗的部分拆解的示意立體圖,示出針對允許百葉窗的一部分打 開而另一部分閉合的翻轉構型,輥筒的位置和翻轉索的布線以及更清楚地表示輥筒的相對 旋轉位置的輥筒的相應端視圖; 圖24類似於圖23,但是示出當百葉窗由房間側向上閉合時百葉窗的葉片及輥筒 的位置; 圖25類似於圖23,但是示出當百葉窗的下部由房間側向下閉合而百葉窗的上部 保持翻轉打開時,百葉窗的葉片及輥筒的位置; 圖26是圖1的百葉窗的部分拆解的示意立體圖,示出針對褶狀式樣和雙間距構 型,輥筒的位置和翻轉索的布線以及更清楚地表示輥筒的相對旋轉位置的輥筒的相應端視 圖; 圖27類似於圖26,但是示出當百葉窗沿一個方向褶疊閉合時百葉窗的葉片及輥 筒的位置; 圖28類似於圖27,但是示出當百葉窗沿相反方向褶疊閉合時百葉窗的葉片及輥 筒的位置; 圖29是依據本發明製造的另一實施方式的百葉窗系統的立體圖,同時機頭導軌
內的機構的部分分解立體圖也示出在百葉窗上方; 圖30是圖29的百葉窗的分度齒輪機構的立體圖; 圖31是圖30的分度齒輪機構的分解立體圖; 圖32是圖30的分度齒輪機構的部分分解立體圖; 圖33是沿圖32的線33-33作出的視圖; 圖34是用於圖31的分度齒輪機構的殼體蓋的立體圖; 圖35是圖31的分度齒輪機構的從動齒輪中的一個從動齒輪的立體圖; 圖36是圖31的分度齒輪機構的分度齒輪的立體圖; 圖37是圖29的百葉窗的所述翻轉臺中的一個翻轉臺的立體圖; 圖38是圖37的翻轉臺的分解立體圖; 圖39是圖37的翻轉臺的所述輥筒中的一個輥筒的立體圖;
圖40是圖37的翻轉臺的殼體的立體 圖41是圖29的百葉窗的部分拆解的示意立體圖,示出針對雙間距構型,輥筒的位 置和翻轉索的布線以及更清楚地表示從動齒輪的相對旋轉位置的分度齒輪機構的相應視 圖; 圖42類似於圖41,但是示出當百葉窗由房間側向下閉合時百葉窗的葉片、輥筒、 以及分度齒輪機構的位置; 圖43類似於圖42,但是示出當百葉窗由房間側向上閉合時百葉窗的葉片、輥筒、 以及分度齒輪機構的位置; 圖44是圖29的百葉窗的部分拆解的示意立體圖,示出針對允許一部分百葉窗打 開而另一部分百葉窗閉合的翻轉構型,輥筒的位置和翻轉索的布線以及更清楚地表示從動 齒輪的相對旋轉位置的分度齒輪機構的相應視圖; 圖45類似於圖44,但是示出在百葉窗的下部由房間側向下閉合而百葉窗的上部 保持翻轉打開時,百葉窗的葉片、輥筒、以及分度齒輪機構的位置; 圖46類似於圖44,但是示出在百葉窗的上部由房間側向上閉合而百葉窗的下部 保持翻轉打開時,百葉窗的葉片、輥筒以及分度齒輪機構的位置; 圖47為圖29的百葉窗的部分拆解的示意立體圖(示出針對褶狀式樣及雙間距構 型,輥筒的位置和翻轉索的布線)以及分度齒輪機構的相應視圖(來更清楚地表示從動齒 輪的相對旋轉位置); 圖48類似於圖47,但是示出當百葉窗沿一個方向褶疊閉合時百葉窗的葉片、輥 筒、以及分度齒輪機構的位置; 圖49類似於圖47,但是示出當百葉窗沿相反方向褶疊閉合時百葉窗的葉片、輥 筒、以及分度齒輪機構的位置; 圖50是依據本發明製造的又一實施方式的百葉窗系統的立體圖,所述百葉窗以 雙間距構型打開; 圖51是圖50的百葉窗的立體圖,同時機頭導軌內的機構的部分分解立體圖也示 出在百葉窗上方; 圖52是圖50的百葉窗的立體圖,百葉窗示出為處於由房間側向下閉合位置; 圖53是圖50的百葉窗的立體圖,百葉窗示出為處於由房間側向上閉合位置; 圖54是圖51的所述翻轉臺中的一個翻轉臺的立體圖; 圖55是圖54的翻轉臺的分解立體圖; 圖56是圖55的翻轉臺的輥筒部的側視圖; 圖57是圖55的止動墊圈的背側的立體圖; 圖58是圖55的翻轉臺的殼體的相對端的立體圖; 圖59是沿圖50的百葉窗的線59-59作出的示意剖視圖(為了清楚起見,未示出 殼體和機頭導軌),示出針對雙間距構型,輥筒的位置和翻轉索的布線;
圖60是圖59的輥筒的詳細視圖,示出翻轉索的布線; 圖61是與圖59類似的示意圖,然而是針對部分由房間側向上閉合的百葉窗,其中 輥筒已逆時針旋轉90度; 圖62是圖61的輥筒的詳細視圖,示出翻轉索的布線; 圖63是與圖59類似的示意視圖,然而是針對全部由房間側向上閉合的百葉窗(如圖53所示),其中輥筒已逆時針旋轉了 180度; 圖64是圖63的輥筒的詳細視圖,示出翻轉索的布線; 圖65是再一實施方式的輥筒部的立體圖,類似於圖56的輥筒部,但是供依據本發
明製造的另一實施方式的翻轉臺使用; 圖66是圖65的輥筒部的側視圖; 圖67是沿圖66的線67_67作出的剖視圖; 圖68是沿圖66的線68-68作出的剖視圖; 圖69是沿圖66的線69-69作出的剖視圖; 圖70是沿圖66的線70-70作出的剖視圖; 圖71是百葉窗的拆解的立體圖,類似於圖50,但是採用了圖65的輥筒部,該圖示 出針對雙間距打開構型的輥筒部的位置和翻轉索的布線; 圖72是沿圖71的線72-72作出的詳細示意剖視圖(同時為了清楚起見,去除機 頭導軌、翻轉臺殼體、以及用於上組葉片的翻轉索); 圖73是沿圖71的線73-73作出的詳細示意剖視圖(同時為了清楚起見,去除機 頭導軌、翻轉臺殼體、以及用於下組葉片的翻轉索); 圖74是圖71的百葉窗的拆解的立體圖,但是示出針對部分由房間側向下閉合構 型的輥筒部的位置和翻轉索的布線; 圖75是沿圖74的線75_75作出的詳細示意剖視圖(同時為了清楚起見,去除機 頭導軌、翻轉臺殼體、以及用於上組葉片的翻轉索); 圖76是沿圖74的線76_76作出的詳細示意剖視圖(同時為了清楚起見,去除機 頭導軌、翻轉臺殼體、以及用於下組葉片的翻轉索); 圖77是圖71的百葉窗的拆解的立體圖,但是示出針對完全由房間側向下閉合構 型的輥筒部的位置和翻轉索的布線; 圖78為沿圖77的線78-78作出的詳細示意剖視圖(同時為了清楚起見,去除機 頭導軌、翻轉臺殼體、以及用於上組葉片的翻轉索); 圖79是沿圖77的線79-79作出的詳細示意剖視圖(同時為了清楚起見,去除機 頭導軌、翻轉臺殼體、以及用於下組葉片的翻轉索); 圖80是與圖70的情形類似的在第一位置且隨後還以假想線示出向外移動至第二 位置的成對輻板的位置的示意圖;以及 圖81是與圖80的情形類似的在第一位置且隨後還以假想線示出斜移動至第二位 置的成對輻板的位置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單翻轉杆同軸輥筒設計 圖1的百葉窗10包括機頭導軌12 ;多個葉片14,利用翻轉索16以及它們相關 的橫繩16t(參見圖20)從機頭導軌12上懸吊下來,其中翻轉索16與橫繩16t —起構成梯 帶。拉繩20緊固於底葉片(或底導軌)18的底部,底葉片(或底導軌)18特有地比其它葉 片14重。如本領域所公知的,拉繩20布線成穿過葉片14中的鑽孔、經由機頭導軌12並從 繩鎖定機構22穿出。翻轉索24可操縱繩翻轉器26,繩翻轉器26用於使翻轉杆28圍繞其縱軸旋轉來致動翻轉臺30。在這個實施方式中,存在有兩組翻轉索16,所述兩組翻轉索16在圖20中給予如下更具體的標記
-16為用於翻轉索的通用標記;-後綴"a"用於第一組翻轉索,而後綴"b"用於第二組翻轉索;
-其它的後綴"f"或"r"用於表示前(房間側)或後(牆壁側或窗戶側)。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情形下,不存在有所述第二組翻轉索。致動繩還可用在一些情形中(諸如圖23中所示)並標記為16x。致動繩16x平行於翻轉索16行進、並經由結32(參見圖23)或其它固定裝置(諸如在美國專利"用於建築開口遮蔽物的百葉窗系統用的選擇性翻轉結構"US6, 845, 802中更詳細說明的夾式連接裝置32,該專利在此通過援引而合併於此)而連接於所述翻轉索16中的一條翻轉索。儘管在這個實施方式中,翻轉杆28由繩翻轉器26來致動(其詳細描述於安德森於1997年12月4日(1997/12/04)公布的加拿大專利No. 2, 206, 932中,該專利通過援引由此而合併於此),應該理解的是可採用其它類型的致動器(例如棒式翻轉器或機動式翻轉器)。 簡要參照圖2和圖3,翻轉臺30包括第一輥筒34、第二輥筒36、輥筒驅動器38、間隙彈簧40、殼體42、以及殼體蓋44。 參照圖4、圖5、圖6以及圖16,第一輥筒34包括兩個通過中心定位輻板50相互連接的同心圓筒46、48。外圓筒46限定了兩個大致一百二十(120)度間隔開的軸向延伸槽口52以及與所述兩個槽口 52中的一個槽口距離大致六十(60)度的軸向突出限位止動部54。
內圓筒48大致在其軸向尺寸的一半長度處在遍及其周長上的相當大的部分突然擴張成較大直徑內圓筒58。這產生了圍繞著內圓筒48的周長延伸大致兩百二十(220)度的月牙形凸緣56 (參見圖6),且該凸緣56終止於徑向延伸肩部60、62。如下更詳細解釋地,凸緣56起到定位並容置輥筒驅動器38於翻轉臺30內的作用,且肩部60、62允許輥筒驅動器38旋轉驅動輥筒34、36中的各輥筒。輻板50限定了通孔64 (參見圖6),如下將更詳細解釋地,通孔64用於將間隙彈簧40連接於輥筒34、36。 參照圖7和圖8,除了第二輥筒36包括具有內徑稍大於外圓筒46外徑的軸向延伸周向環66之外,第二輥筒36與第一輥筒34相同。該環66僅存在於輥筒36的與限定槽口52和限位止動部54的端部相對的端部上,而且定位該環66的所述端部稱為第二輥筒36的內端部68,另一端部稱為外端部70。類似地,第一輥筒34具有內端部72和外端部74。後面將變得清楚明了,當輥筒34、36組裝在一起時,第二輥筒36的環66交疊在第一輥筒34的內端部72上,以防止翻轉索16中的任一條掉落在第一輥筒34和第二輥筒36之間。
參照圖11和圖12,柱狀輥筒驅動器38限定了非圓柱狀輪廓的內中空軸76,中空軸76設計成接合翻轉杆28,從而翻轉杆28的旋轉引起輥筒驅動器38的旋轉。輥筒驅動器38還包括定位在輥筒驅動器38的所述端部之間的中部的軸向延伸矩形鍵78。輥筒驅動器38的長度稍長於兩個輥筒34、36在組裝在一起後的長度,從而輥筒驅動器38的所述端部延伸超過所述輥筒組件,而且這些端部可用於使所述輥筒組件旋轉支撐在殼體42的鞍部96、98上,如下將更詳細說明。鍵78的長度基本等於當兩個輥筒34、36組裝在一起時第一輥筒34的凸緣56至第二輥筒36的凸緣56之間的距離。輥筒驅動器38的外徑稍小於第一、第二輥筒34、36的內圓筒48的直徑。如下將更詳細描述地,當輥筒驅動器38插入到兩個輥筒34、36中時,輥筒驅動器38位於兩個輥筒34、36之內並與兩個輥筒34、36的同軸共線。鍵78依賴於翻轉杆28的旋轉方向而選擇性地接合輥筒34、36的肩部60、62,如下將更詳細 解釋。 如圖3所示,間隙彈簧40包括兩個軸向延伸端部80、82,如下將更詳細解釋地,兩 個軸向延伸端部80、82分別延伸穿過輥筒34、36的輻板50的開口 64,這將第一輥筒34和 第二輥筒36連結在一起並對它們相對於輥筒驅動器38的鍵78進行預加載。還如圖3B所 示,間隙彈簧40的線圈位於在輥筒34、36的外圓筒46、內圓筒48的較大直徑部58和輻板 50之間形成的腔中。 圖13至圖15以及圖17至圖19示出了將兩個輥筒34及36、輥筒驅動器38、以及 彈簧40組裝的過程。圖13示出了第一步是將彈簧40的端部82插入並穿過第二輥筒36 中的開口 64(參見圖6)。下一步(圖14)是將輥筒驅動器38插入到第二輥筒36的內圓 筒48中,同時鍵78的一端推入(參見圖15)直到其抵靠到第二輥筒36的凸緣56上。接 下來,通過將彈簧40的第二端部80插入並穿過第一輥筒34中的開口 64來組裝第一輥筒 34,並隨後將兩個輥筒34、36放到一起直到它們相應的內端部72、68相接觸且第二輥筒36 上的環66交疊在第一輥筒34的內端部72上為止(參見圖17)。 接下來的步驟是使彈簧40的突出穿過輥筒34、36相應開口 64的端部80、82彎曲, 以將端部80、82固定到相應的輥筒34、36上。工具84 (如圖17所示)可用於此目的,或者 採用尖嘴鉗、一字螺絲刀、或其它公知工具可簡便地使所述端部彎曲。現在,輥筒34、36與 所述組件內的間隙彈簧40和輥筒驅動器38組裝在一起。彈簧40將輥筒34、36保持在一 起(因為彈簧40的端部80、82已側向彎曲,從而它們不會從輥筒34、36中滑動退出。)。
接下來的步驟(參見圖18)是相對於輥筒驅動器38的鍵78對輥筒34、36預加載。 這可通過如下來完成,即抓住輥筒34、36並使它們分開剛好足以使輥筒34、36中的一個軸 向移動遠離到足以通過輥筒驅動器38的鍵78的程度。隨後,使輥筒34相對於輥筒36逆 時針旋轉360度,且再將所述兩個輥筒帶回到一起、並隨後鬆開。通過間隙彈簧40的偏壓 力使兩個輥筒34、36立即受迫地沿相對方向旋轉,直到第一輥筒34的第一肩部60和第二 輥筒36的第二肩部62 二者壓靠在輥筒驅動器38的鍵78上。現在兩個輥筒34、36相對於 輥筒驅動器38的鍵78預加載。 如圖19所示,輥筒34、36中的任一個均可以圍繞著它們的共同旋轉軸線旋轉(所 述共同旋轉軸線也與輥筒驅動器38的旋轉軸線相符合)。如果第一輥筒34順時針旋轉(如 從圖19的有利位置看)、而同時保持第二輥筒36靜止,則第一輥筒34的第二肩部62壓靠 在輥筒驅動器38的鍵78上,這使得輥筒驅動器38也順時針旋轉。該鍵78繼而壓靠在第 二輥筒36的第二肩部62上,從而也引起第二輥筒36順時針旋轉,且整個組件作為整體來 旋轉除非且直到某物阻礙這種旋轉(如下面將要討論的,當輥筒34、36上的限位止動部54 與殼體42上的限位止動部中的一個相接觸時,這確實可能發生)。 另一方面,如果第一輥筒34逆時針旋轉,第一輥筒34的第二肩部62移動離開鍵 78,從而第一輥筒34可相對於第二輥筒36旋轉,而第二輥筒36可保持靜止。然而,為了使 第一輥筒34旋轉,必須克服彈簧40的預加載力。 只要所述有利位置為圖19的有利位置的相對端,則對於第二輥筒36而言,也是相 同的情形。就是說,如從圖19的後側所看到的,第二輥筒36隻有當整個組件隨著其一起旋 轉時可順時針旋轉;然而,只要使用者克服彈簧40的所述預加載力,在第一輥筒34保持靜止的同時可使第二輥筒36逆時針旋轉。在本說明書的剩餘部分中,我們將輥筒34、36的不 施加外力來克服彈簧40預加載力的位置稱為翻轉臺30的中間位置。那就是這樣的位置, 其中第一輥筒34使其第二肩部62靠在鍵78上,且第二輥筒36使其第二肩部62靠在鍵78 上。 現在參照圖3、圖9、和圖10,殼體42包括兩個側壁86及88、兩個端壁90及92、 以及底壁94。端壁90、92分別限定了 U形鞍部96、98,鞍部96、98通過支撐輥筒驅動器38 的所述端部來提供對所述輥筒組件的旋轉支撐。臂100、102從由端壁90、92限定的平面上 以大致45度角延伸,且它們隨著翻轉杆28穿過輥筒驅動器38而在翻轉杆28的中心線上 方突出,由此防止所述輥筒組件從殼體42中升起而脫出。輥筒34、36的內圓筒48的所述 端部均在直徑上大於鞍部96、98,且所述內圓筒48的所述端部之間的距離剛好稍小於鞍部 96、98之間的距離,從而如果輥筒34、36沿著軸向移動,則所述內圓筒48將抵靠到鞍部96、 98之一上,由此防止輥筒34、36在軸向上移動過多。 在各鞍部96、98的任一側上均存在有兩個支架110、112(圖3最佳地示出,貼著端 壁92但是也存在於相對的端壁90中),同時上支架110比下支架112凹入得少(在更高 的高度處)。這些支架110、 112用作限位止動部,以通過與它們相應輥筒34、36上的限位止 動部54配合,來限制輥筒34、36在任一方向上自由旋轉的角度。這個限位止動特徵將在下 面更詳細地予以解釋。 殼體42的底壁94限定了兩個長槽口 104、106和短矩形開口 108。長槽口 104、 106 均用於使前後翻轉索穿過殼體42並穿過機頭導軌12中的相應開口 (未示出)。短矩形開 口 108用於拉繩20。 參照圖3和圖3B,殼體蓋44在殼體42上方按扣到殼體42上,以增加殼體42的尺 寸整體性、並在翻轉索16處於鬆弛的情況下防止翻轉索16在輥筒34、36上纏在一起或從 輥筒34、36上脫落(諸如,當有人通過人力上提百葉窗10的一些葉片14時)。
參照圖1至圖3,一旦所述輥筒組件按照圖13至圖19所述被組裝並進行預加載, 則將所述輥筒組件落入到殼體42中,同時輥筒驅動器38的端部由殼體42的鞍部96、98來 旋轉支撐。翻轉杆28插入並穿過輥筒驅動器38的中空軸76,且翻轉杆28的一個端部連 接於繩驅動翻轉機構26,如圖1所示。典型地,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翻轉臺30安裝於翻轉杆 28,且整個翻轉驅動組件安裝在百葉窗10的機頭導軌12中。 在將所述翻轉驅動組件安裝到機頭導軌12上之前或之後的某個時間點,依據所 要求的布線,將翻轉索16連接於輥筒34、36,以獲得如下將更詳細解釋的所需要的構型。為 了將翻轉索16連接於輥筒34、36,增大裝置(諸如結或珠子)被繫到所述翻轉索的將被固 定的端部,且所述增大裝置插入到在所需要的輥筒34、36的外圓筒46中的所需要的槽口 52的後面,同時翻轉索16的剩餘部分延伸穿過那個槽口 52。所述增大裝置防止將翻轉索 16從相應的輥筒34、36上拽出,並由此將翻轉索16快速有效地連接於其相應的輥筒34、36 上。 針對所述共軸輥筒設計的雙間距構型 圖20至圖22示出了針對典型雙間距百葉窗構型的翻轉索的布線。在這三個圖中 且在所有下面類似的圖中,翻轉索16的布線及輥筒34、36的位置(尤其示出了翻轉索16的 端部的打結點相對於輥筒34、36的定位)示出相對於百葉窗10的葉片14的相應位置。為了更清楚起見,相應輥筒34、36的端視圖均作為這些視圖的一部分而被包含,以有助於示 出各翻轉索16的打結點的位置(在輥筒34、36的槽口 52處打結)或者限位止動部54的 位置。 如前面已解釋的,所述翻轉索通用標記為16,但是將通過下列後綴進一步標示 為 - "a"用於第一組翻轉索,這些翻轉索支撐各對頂葉片14t和底葉片14b中的上 (或頂)葉片14t ; -"b"用於第二組翻轉索,這些翻轉索支撐各對葉片14t、14b中的下(或底)葉片 14b ; _ "f"用於前翻轉索,這些前翻轉索位於百葉窗的房間側; - "r"用於後翻轉索,這些後翻轉索位於百葉窗的牆壁側(也稱為窗戶側); - "x"用於致動繩,其典型地固定到所述翻轉索16之一上。 簡要參照圖l,注意到翻轉機構26為蝸輪繩驅動機構,如美國專利US 6, 561, 252 所講解的,該專利由此通過援引而合併於此。繩滑輪直接連接於蝸杆,所述蝸杆驅動與翻轉 杆28連接的齒輪。如本領域所公知的,在蝸輪機構中,蝸杆能沿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驅動 所述齒輪。然而,所述齒輪不能反過來驅動所述蝸杆;所述機構鎖定的瞬間所述齒輪開始反 過來驅動蝸杆。對於確保翻轉機構26不能被反向驅動而言,儘管蝸輪是非常方便有利的方 式,但是可在替代實施方式中採用其它裝置(諸如棘輪、單向制動器、或離合器、所有具有 合適的釋放機構),以確保這個相同的條件。 對於翻轉臺30的操作而言,從輸入端(利用繩翻轉器26)沿任一方向(順時針或 逆時針)驅動翻轉杆28但是不能從輸出端反向驅動翻轉杆28的能力,是有益的特性,如下 面將更詳細討論的。 參照圖20,輥筒34、36均處於它們的中間位置(再重複一下,該中間位置指的是輥 筒34、36的不施加外力來克服彈簧40的預加載力且由此當第一輥筒34使其肩部62靠在 鍵78上而第二輥筒36使其肩部62靠在鍵78上時的位置)。葉片14以雙間距構型方式打 開,其中各對相鄰葉片14t、14b彼此相對彼此堆疊在一起,且在該對相鄰葉片14t、14b和下 一對相鄰葉片14t、14b之間存在有大的空白空間。這個大的空白空間大致兩倍於標準距離 或者兩倍於常規百葉窗的具有均勻間隔葉片的葉片之間的間距(dp)。 各對頂底葉片14t、14b中的頂葉片14t由在第一組前後翻轉索16af、16ar(為了 便利,當我們指的是包括前後翻轉索和將那些前後翻轉索連接的橫繩在內的整個相關梯帶 時,我們有時稱為翻轉索,而且這種用法在採用它的上下文中將是顯而易見的)之間延伸 的橫繩16t支撐。第一後翻轉索16ar在翻轉臺30的第一輥筒34上布線、並固定到第一輥 筒34中的槽口52ar之一上(注意的是,如圖所示,所述槽口的通用標記為52,如圖5所示, 但是這個標記已經修飾有後綴ar,該後綴對應於固定於該特定槽口上的翻轉索16ar的後 綴,這個命名法將貫穿整個說明書)。第一前翻轉索16af在第二輥筒36上布線、並固定於 第二輥筒36上的槽口 52af上。第二輥筒36的環66防止所述翻轉索掉落在兩個輥筒34、 26之間。 類似地,各對葉片14t、14b中的底葉片14b由在第二組前後翻轉索16bf、16br之 間延伸的橫繩16t來支撐。所述第二組中的後翻轉索16br在第二輥筒36上布線、並固定於第二輥筒36的槽口 52br上。最後,所述第二組翻轉索的前翻轉索16bf在第一輥筒34 上布線、並固定於那個第一輥筒34上的槽口 52bf上。 所有翻轉索16均相對於輥筒34、36打結,以使當所述輥筒處於它們的"中間"位 置時,如圖20所示,葉片14以雙間距構型來布置,其中,成對相鄰頂底葉片14t、14b相對彼 此堆疊,這便在成組的成對葉片14t、14b之間形成大的雙間距間隙"dp"。
現在參照圖1和圖21,拉動所述翻轉索24之一,以引起翻轉杆28沿順時針方向 旋轉(如從圖1和圖21中的有利位置所看到的)。翻轉杆28的順時針旋轉引起翻轉臺30 中的輥筒驅動器38(以及鍵78)順時針旋轉。隨著鍵78旋轉,鍵78推擠第一輥筒34的第 一肩部60 (參見圖5),由此引起第一輥筒34也順時針旋轉。因為間隙彈簧40相對於鍵78 對第二輥筒36預加載,第二輥筒36也想跟隨鍵78而動。然而,在第二輥筒36開始順時針 旋轉後的極短時間內,所述第二輥筒36的限位止動部54壓靠在殼體42的端部上的上支架 限位止動部110上(參見圖3),這使第二輥筒36的任何進一步的順時針旋轉被停止,而不 管間隙彈簧40如何強迫。自然,因為第二輥筒36已停止旋轉,所以使用者現在必須施加足 夠的力來克服所述間隙彈簧的偏壓力,以便繼續使翻轉杆28、輥筒驅動器38以及第一輥筒 34旋轉。當使用者繼續使翻轉杆28沿順時針方向旋轉時,第一輥筒34繼續旋轉直到其限 位止動部54壓靠在其相應的殼體42的端壁90上的下支架限位止動部112上。此時,所述 葉片均處於由房間側向下閉合位置,如圖21所示。通過比較圖20所示(於所述中間位置 處)的第一輥筒34上的限位止動部54的起始位置與圖21所示的限位止動部54在第一輥 筒34上的終止位置,能更清楚地看到輥筒34、36在位置上的變化,這表示第一輥筒34已順 時針旋轉經歷了幾乎完整的180度的行程。 與第一後翻轉索16ar和第二前翻轉索16bf連接的第一輥筒34上的槽口 52ar和 52bf也已旋轉了相同的大致180度行程的距離。結果,頂葉片14t的後翻轉索16ar已被 向上拉了與n Xr(其中r為輥筒34的半徑)大致相等的距離,而底葉片14b的前翻轉索 16bf已延伸了相同的距離。另外兩條與第二輥筒36連接的翻轉索16af、16br均實際上保 持不動。結果,頂葉片14t的前(房間側)邊緣不移動,而這些頂葉片14t的後(牆壁側) 邊緣針對由房間側向下翻轉閉合定位(如圖21所示)而向上擺。類似地,底葉片14b的後 (牆壁側)僅向上移動非常短距離,而這些底葉片14b的前(房間側)邊緣向下擺,以實現 如圖21所示的所述百葉窗的由房間側向下翻轉閉合定位。 總結而言,在圖21中,第二輥筒36不旋轉(或者在所述限位止動部阻止其進一步 旋轉之前僅旋轉幾度行程的非常短的距離),且第一輥筒34順時針旋轉(如圖21左側所 示),以便移動圖20的雙間距完全打開的百葉窗至圖21的由房間側向下閉合的百葉窗。第 二輥筒36的所述非常短的旋轉允許相鄰對葉片14的邊緣彼此交疊,從而在所述百葉窗閉 合時不存在任何可見光隙。 注意的是,限位止動部110、112(參見圖3)標記為上限位止動部110和下限位止 動部112,因為這是它們如何在這些圖中被示出且這種標記易於區分這兩個止動部110、 112。然而,限位止動部110、112可以二者均相對彼此具有相同的高度,從而可更準確簡單 地將它們稱為第一止動部110和第二止動部112。 間隙彈簧40迫使輥筒34、36返回至所述中間位置,即迫使第一輥筒34逆時針旋 轉並迫使第二輥筒36順時針旋轉。然而,如下將要解釋的,在適當的位置存在有阻止這兩種旋轉的機構。第二輥筒36由於其限位止動部54與殼體42的限位止動部110之間的相 互作用而不能進一步順時針旋轉。第一輥筒34不能逆時針旋轉,是因為其被繩翻轉器26 停止。為了使第一輥筒34逆時針旋轉,將會不得不沿逆時針方向推動輥筒驅動器38,這是 因為輥筒驅動器38的鍵78與第一輥筒34的第一肩部60接觸。使輥筒驅動器38旋轉也 會要求翻轉杆28旋轉,是因為輥筒驅動器38和翻轉杆28之間的相匹配的非圓形橫截面使 得它們一起旋轉。然而,為了使翻轉杆28被輥筒34逆時針驅動,將會不得不驅動翻轉器26 的蝸輪(如先前所述的,該翻轉器26描述於安德森的於1997年12月4日(1997/12/04) 公布的加拿大專利No、2,206,932中,該專利由此通過援引而合併)。然而,如前所解釋的, 蝸輪不能被反向驅動,從而任意企圖通過翻轉杆28來驅動翻轉器26將引起翻轉機構26鎖 定。因此,百葉窗10的葉片14保持在使用者所希望的位置處,除非且直到使用者通過將翻 轉器26的輸入端上的翻轉索24之一拉動來驅動所述葉片至新的位置為止。為了使所述百 葉窗從這個位置返回到圖20的中間位置,使用者可拉動另一條翻轉索24,沿逆時針方向驅 動所述翻轉機構、翻轉杆28、以及輥筒驅動器38。這使得彈簧40能將第一輥筒34帶回到 所述中間位置,而第二輥筒36保持在相同的位置。 圖22示出了與圖20相同的雙間距百葉窗,但是所述翻轉機構已使所述百葉窗移 動到由房間側向上翻轉閉合葉片的位置處。為了從圖20的所述中間位置達到此位置,使用 者拉動另一條翻轉索24(參見圖1)(不是拉動獲得圖21的由房間側向下翻轉閉合位置的 那條翻轉索)。這使得翻轉杆28的逆時針旋轉以及輥筒34、36的逆時針旋轉。然而,第一 輥筒34上的限位止動部54幾乎立即壓靠在其相應的殼體42的壁90上的上支架限位止動 部110上,這使得第一輥筒進一步旋轉至停止。第二輥筒36繼續逆時針旋轉,直到最終其 限位止動部54壓靠在殼體42的其相應端92處的下支架限位止動部112上,這使得該第二 輥筒36停止。第二輥筒36將已逆時針旋轉大致180度(如通過比較在圖20和圖22中的 第二輥筒36上的限位止動部54的位置所證實的)。 固定於第一輥筒34上的第一後翻轉索16ar和第二前翻轉索16bf實際上保持靜 止,而第一前翻轉索16af和第二後翻轉索16br的端部隨著第二輥筒36逆時針旋轉。第一 前翻轉索16af纏繞在第二輥筒36上,這拉動頂葉片14t的房間側邊緣向上移動大致Ji Xr 的距離。同時,第二後翻轉索16br從第二輥筒36上退繞,這使得底葉片14b的牆壁側邊緣 下落相同的nXr距離。最終的結果就是圖22的由房間側向上翻轉閉合的百葉窗。
針對所述同軸輥筒設計的選擇性翻轉構型 圖23至圖25示出了翻轉索16在與上述非常類似的機構上的布線,以便獲得百葉 窗的一部分能被閉合而另一部分保持打開的結構。參照圖23,在這個構型和圖20所示的構 型之間存在著一些硬體上的差異。第一,該百葉窗不是具有兩組雙間距梯帶而是具有一個 標準單間距梯帶,所述標準單間距梯帶具有後翻轉索16r、前翻轉索16f、以及在前翻轉索 16f和後翻轉索16r之間延伸的橫繩16t。第二,另一翻轉索或致動繩16x於結32或其它 固定裝置,諸如繩連接夾32,處固定到後翻轉索16r。第三,第一輥筒34不具有限位止動部 54 (限位止動部54可簡便地從標準第一輥筒34上去除,以適應這種構型)。
在這種構型中,後翻轉索16r逆時針纏繞在第二輥筒36上並在槽口 52r處連接於 第二輥筒36上。前翻轉索16f順時針纏繞在第二輥筒36上並在槽口 52f處連接於第二輥 筒36上。第三翻轉索或致動繩16x順時針纏繞在第一輥筒34上並在槽口 52x處連接於第一輥筒34上。在該實施方式中,第一輥筒34的另一槽口52不用於錨定繩。在圖23中,輥 筒34、36示出為均處於它們的中間位置,同時葉片14全部以單間距構型翻轉打開且所有葉 片14均勻地間隔開。 在圖24中,已拉動了所述翻轉索之一,這使得翻轉器26來逆時針驅動翻轉杆28, 這也逆時針驅動輥筒驅動器38和兩個輥筒34、36。第二輥筒36由輥筒驅動器38上的鍵 78逆時針驅動,當第二輥筒36的限位止動部54抵達壁92上的下支架限位止動部112時停 止。因為第一輥筒34上的限位止動部54已被去除,所以不存在著任何東西來阻止彈簧40 逆時針驅動第一輥筒34隨著第二輥筒36 —起旋轉。隨著第二輥筒36逆時針旋轉,所述第 二輥筒36使前纜繩16f升起並使後翻轉索16r下落。隨著第一輥筒34逆時針旋轉,所述 第一輥筒34使致動索16x下落與後翻轉索16r相同的距離。由此,整個百葉窗由房間側向 上翻轉閉合。當鬆開翻轉索24時,翻轉驅動器26上的蝸輪將翻轉杆28鎖定在合適位置, 這使得兩個輥筒34、36保持在當鬆開翻轉索24時它們所處的位置。 為了返回至並越過所述中間位置,拉動另一翻轉索24,這使得翻轉杆28順時針旋 轉。圖25示出當翻轉杆28已順時針旋轉越過圖23的所述中間位置時所述百葉窗的位置。 隨著翻轉驅動器26順時針驅動翻轉杆28,翻轉杆28順時針驅動輥筒驅動器38,且輥筒驅 動器38的鍵78接觸第一輥筒34的肩部,這便順時針驅動第一輥筒34。彈簧40開始使得 第二輥筒36與第一輥筒34 —起順時針旋轉,但所述第二輥筒36的限位止動部54在所述 中間位置時壓靠到殼體42的壁92上的上支架限位止動部110上,這阻止了第二輥筒36的 任何進一步順時針旋轉。第一輥筒34繼續順時針旋轉,這使得致動索16x向上纏繞在第一 輥筒34上,這便使致動繩16x升起。因為致動繩16x在點32處連接於後翻轉索16r,所以 在那個點32處使後翻轉索16r升起。在點32下方由橫繩16t支撐的所有葉片14均受到 影響,這是由於後翻轉索16r使得那些葉片14的牆壁側邊緣升起。結果就是所有處於致 動索16x與後翻轉索16r的打結點32下方的葉片14均由房間側向下閉合,而剩餘葉片14 保持翻轉打開,如圖25所示。 打結點32相對於後翻轉索16r的位置確定了在翻轉閉合的葉片和保持翻轉打開
的葉片之間發生"突變"的點。如果致動索16x交替地打結於前翻轉索16f而不是後翻轉
索16r,則百葉窗在打結點32下方的部分會由房間側向上位置閉合而不是如這裡所示的由
房間側向下閉合。還應遵循的是,通過使輥筒34、36在殼體42中的位置顛倒,則百葉窗10
的動作可與先前說明相反。例如,在從圖23至圖24的動作中,葉片14會由房間側向上閉
合而不是所示的由房間側向下閉合。 針對所述同軸輥筒設計的褶狀式樣構型 圖26至圖28示出了針對典型褶狀式樣百葉窗構型的翻轉索的布線。參照圖26, 在所述褶狀式樣構型和圖20的雙間距構型之間不存在著任何硬體上的差異。在兩個情形 中,兩組翻轉索16af、16ar和16bf、16br均為標準間距的兩倍。僅有的差異在於翻轉索16 的布線。 在這種結構中,再次說明的是存在有兩組翻轉索。頂葉片14t的第一前翻轉索 16af逆時針纏繞在第二輥筒36上並在槽口 52af處連接於第二輥筒36上。頂葉片14t的 第一後翻轉索16ar順時針纏繞在第一輥筒34上並在槽口 52ar處連接於第一輥筒34上。 底葉片14b的第二前翻轉索16bf順時針纏繞在第二輥筒36上並在槽口 52bf處連接於第二輥筒36上。最後,底葉片14b的第二後翻轉索16br逆時針纏繞在第一輥筒34上並在槽 口 52br處連接於第一輥筒34上。 正如圖20所示的雙間距百葉窗的情況一樣,圖26的褶狀式樣構型也是當輥筒34、 36處於中間位置時從雙間距構型的葉片14開始。現在參照圖27,隨著翻轉驅動器26沿順 時針方向驅動翻轉杆28,鍵78接觸第一輥筒34,由此順時針驅動第一輥筒,且彈簧40迫使 第二輥筒36也順時針旋轉。然而,第二輥筒36上的限位止動部54幾乎立即壓靠在殼體42 的端壁92處的上支架限位止動部110上,這阻止了第二輥筒36越過所述中間位置的任何 進一步的順時針旋轉。第一輥筒34繼續旋轉直到其限位止動部54壓靠在殼體42的壁90 中的下支架限位止動部112上為止。 因為頂葉片14t和底葉片14b的前(或房間側)翻轉索16af、16bf分別打結於 第二輥筒36,且該第二輥筒36在其限位止動部阻礙進一步順時針旋轉之前僅旋轉很少的 幾度,所以這些葉片14t、14b的前(或房間側)邊緣幾乎保持靜止。另一方面,後翻轉索 16ar、16br均打結於正在旋轉的第一輥筒34。當第一輥筒34順時針旋轉時,第一後翻轉索 16ar向上纏繞在第一輥筒34上,這使得頂葉片14t的後(或牆壁側)邊緣升起至圖27所 示的位置。同時,底葉片14b的後翻轉索16br從第一輥筒34上退繞,這使得底葉片14b的 後(或牆壁側)邊緣下落至圖27所示的位置,這便產生了頂葉片14t由房間側向下翻轉和 底葉片14b由房間側向上翻轉的褶狀式樣翻轉閉合百葉窗。 圖28示出了圖26的褶狀式樣百葉窗,但是以與圖27的方向相反的方向翻轉閉 合。在這個情況下,翻轉杆28逆時針旋轉且僅第二輥筒36隨其逆時針旋轉(第一輥筒34 只是開始旋轉並由於其限位止動部54接觸殼體42的壁90的上支架限位止動部110上而 立即停止)。在這種情況下,因為第一後翻轉索16ar和第二後翻轉索16br均連接於第一 輥筒34,而且第一輥筒34不旋轉,所以頂葉片14t和底葉片14b的後(牆壁側)邊緣基本 保持靜止。同時,第一前翻轉索16af和第二前翻轉索16bf隨著第二輥筒36—起旋轉,同 時隨著輥筒36逆時針旋轉,第一前纜繩16af向上纏繞在第二輥筒36上,由此升起頂葉片 14t的前(房間側)邊緣。隨著輥筒36逆時針旋轉,底葉片14b的第二前翻轉索16bf從 第二輥筒36上退繞,從而這使得底葉片14b的前(房間側)邊緣下落。結果就是具有頂葉 片14t由房間側向上翻轉和底葉片14b由房間側向下翻轉的褶狀式樣翻轉閉合百葉窗,如 圖28所示。 可能要注意的是,為了獲得葉片14沿相對方向的翻轉,正如上面所述的褶狀式樣 構型中的情形一樣,有益的是使各對葉片14中的一個葉片的前後邊緣均切出凹口,以便得 到用於橫梯16t的空隙。這個凹口可僅位於底葉片14b上、或者僅位於頂葉片14t上、或者 既可位於頂葉片14t上又可位於底葉片14b上、或者可位於各葉片14的僅一個邊緣(相對 邊緣)上。 雙翻轉杆並行輥筒設計 現在參照圖29,百葉窗120除了未採用翻轉臺30之外而與圖1的百葉窗10非常 相似,翻轉功能利用雙翻轉杆28來完成,雙翻轉杆28在功能上將並行輥筒翻轉臺122與分 度齒輪機構124相互連接,如下面將要更詳細說明的。分度齒輪機構124繼而經由短翻轉 杆28'連接於諸如蝸輪翻轉器26之類的翻轉機構上。 簡要參照圖30至圖33,分度齒輪機構124包括分度齒輪126、房間側從動齒輪128、牆壁側從動齒輪130、分度齒輪殼體132、以及殼體蓋134。 參照圖36,分度齒輪126為限定左部136和右部138的一般柱形齒輪。左部136包括在大致200度的弧中延伸的齒部140,同時左部136的剩餘部分為光滑無齒部142。類似地,右部138限定了延伸經過同樣的大致200度弧的且與齒部140相對應的光滑無齒部144。然而,實心凸臺146沿著右部138的剩餘部分延伸。分度齒輪126也限定了非圓柱形輪廓中空軸148,中空軸148尺寸定製成容置輪廓類似的翻轉杆28'。該軸148的外側限定了柱形轉軸150。 現在參照圖35,牆壁側從動齒輪130為限定左部152和右部154的一般柱形元件,且這些部152U54由徑向突出凸緣155來隔開。右柱形部154限定了非圓柱形輪廓中空軸156,中空軸156尺寸定製成容置輪廓類似的翻轉杆28。左部152包括帶有凹部160 (還參照圖31)的第一光滑部158,凹部160精確地製造成與分度齒輪126上的鎖定轂或凸臺146相匹配,以防止從動齒輪130在停止過程中運動,如下面將詳細解釋的。左部152還包括與分度齒輪126的齒部140相嚙合的齒部162。最後,短轉軸164從齒部162上向左突出。房間側從動齒輪128與牆壁側從動齒輪130相同。 參照圖34,殼體132限定了容納分度齒輪126的主腔166。通孔168(還參加圖31)旋轉地支撐分度齒輪126的向左突出超出齒部140的轉軸150。在通孔168的任一側上的兩個小直徑腔172容置並旋轉支撐從動齒輪128、 130的左端164。
參照圖31,殼體蓋134包括限定通孔176的板174,通孔176旋轉支撐分度齒輪126的轉軸150的右端。板174還限定了兩個中空柱形突部178,兩個中空柱形突部178尺寸定製為旋轉容納並支撐從動齒輪128、 130的右端154。 為了組裝分度齒輪機構124,將分度齒輪126以及從動齒輪128、 130插入到殼體132的相應腔166、 170中(參見圖34),從而分度齒輪126的轉軸150的左端延伸穿過殼體132的孔168、而從動齒輪128、 130的轉軸164容置在殼體132的凹部172中。隨後,將殼體蓋134卡在殼體132上(同時殼體132上的突起135卡入到所述殼體蓋上的孔137中,從而分度齒輪126的轉軸150的右端延伸穿過殼體蓋134中的孔176,而從動齒輪128、 130的右端部154延伸到殼體蓋134的兩個中空柱形突部178中。如圖32和圖33所示,從動齒輪128、 130與分度齒輪126共線,同時從動齒輪128、 130的凹部160剛好要接合於分度齒輪126的凸臺146。我們將把從動齒輪128U30相對於分度齒輪126的這個位置(以及如下將要說明的翻轉輥筒184、 182的相應位置)稱為中間位置。 分度齒輪機構124利用星形輪分度驅動原理來工作,所述星形輪分度驅動原理將連續旋轉運動轉變成斷續運動,這使可重複的分度處於相同的位置。在這種情形下,隨著分度齒輪126從所述中間位置起順時針旋轉(如從圖31至圖33中的有利位置看),房間側從動齒輪128簡單地逆時針旋轉直到其凹部160與分度齒輪126的凸臺146相匹配。隨後,房間側從動齒輪128的齒部162碰到分度齒輪126的光滑齒部142。由此,分度齒輪126能繼續順時針旋轉,而房間側從動齒輪128保持靜止,通過分度齒輪126的凸臺146抵接到房間側從動齒輪128的凹部160上來防止旋轉。 然而,隨著分度齒輪126繼續順時針旋轉,牆壁側從動齒輪130逆時針旋轉並在其凹部160抵接到分度齒輪126的凸臺146上使進一步旋轉至停止之前繼續那樣旋轉幾圈。
如果分度齒輪126從所述中間位置起逆時針旋轉,則產生相反的情形。即,牆壁側從動齒輪130在通過其凹部160抵接到分度齒輪126的凸臺146上來防止進一步旋轉之前僅非常簡短地進行順時針旋轉。房間側從動齒輪128也順時針旋轉,並在其凹部160抵接到分度齒輪126的凸臺146上使進一步旋轉至停止之前繼續如此旋轉幾圈。當然,翻轉杆28延伸到中空柱形突部178中並容置在從動齒輪128、 130的右部154的中空軸156內,從而所述翻轉杆28與它們相應的從動齒輪128、 130 —起旋轉。 現在參照圖37和圖38,各翻轉臺122包括殼體180、牆壁側翻轉輥筒182、以及房間側翻轉輥筒184。 圖39示出了牆壁側翻轉輥筒182,翻轉輥筒182是具有從其兩端突出的柱形轉軸185的柱形元件,各柱形轉軸185限定非圓柱形內中空軸186,中空軸186尺寸定製成容置並接合輪廓類似的翻轉杆28。牆壁側翻轉輥筒182還限定了經由輻板190而與內柱形轉軸185連接的外柱形表面188。兩個長孔192被限定為貫穿所述外柱形表面。孔192中的一個定位在柱形表面188的一端附近,而另一個孔192定位在另一端附近,同時兩個孔彼此間隔約180度。在圖39中能看到這兩個孔192。翻轉索16固定於這些孔上,如下將更詳細說明的。房間側翻轉輥筒184與牆壁側翻轉輥筒182相同。 圖40為圖37和圖38的翻轉臺122的殼體180的立體圖。殼體180包括兩個側壁194及196,兩個端壁198及200,以及底壁202。如圖37所示,端壁198及200中的每個分別限定了為輥筒182、 184的轉軸185提供旋轉支撐的U形鞍部204a及204b和206a及206b。臂208a及208b和210a及210b從端壁198、200限定的平面上以大致45度角延伸,且它們橫向突出並位於延伸穿過輥筒182U84的中空軸186的翻轉杆28的中心線之上,由此用於防止輥筒182、 184從殼體180上抬起而脫出。 殼體180的底壁202限定兩個縱向共線的槽口 212,同時在兩個槽口 212之間有短矩形開口 216。槽口 212用於使前後翻轉索穿過殼體180並穿過機頭導軌12中的相應開口(未示出)。矩形開口 216為拉繩20提供通道。 為了將圖29所示的翻轉機構組裝,首先組裝翻轉臺122。翻轉索16穿過殼體180的底面201中的槽口 212來布線。將翻轉索16的端部在它們相應的槽口 192處固定於它們相應的輥筒1S2、184上。為了獲得所希望的翻轉構型,依據下面的說明來進行這些翻轉索16的布線和連接。 輥筒182、 184分別安裝在它們相應的U形鞍部204a及204b和206a、206b中。翻轉杆28插入並穿過翻轉輥筒182、 184的中空軸186,且這些翻轉杆28的端部分別插入到從動齒輪130U28的中空軸156中。從動齒輪130、128將如前所述的那樣已被組裝到分度齒輪機構124上。短翻轉杆28'用於將繩翻轉機構26的輸出端連接於分度齒輪126的中空軸148。注意的是,這裡給出的繩翻轉機構26隻是諸多可用於這種場合的翻轉機構的一個類型。儘管示出了繩翻轉器26,但是應該理解的是,翻轉杆28'可由其它裝置,諸如棒式翻轉器或機動式翻轉器,來旋轉。甚至可行的是使分度齒輪機構124作為翻轉機構26的一體部分,從而無需翻轉杆28'。
針對所述並行輥筒設計的雙間距構型 圖41至圖43示出了針對雙間距百葉窗構型的翻轉索16的布線。正如上面已經討論的,在這三個圖中且在所有隨後相類似的圖中,示出了纜繩16的布線和翻轉輥筒182、184的位置(尤其地將示出翻轉索16端部的打結點相對於翻轉輥筒182、 184的定位)示出成相對於百葉窗120的葉片14的相應位置。為了更清楚起見,相應分度齒輪機構124的立 體端視圖被包含為這些視圖的一部分(同時為了清楚起見,去除殼體132),以示出與翻轉 輥筒182、 184和葉片14的定向相對應的分度齒輪126及從動齒輪128、 130的定向。
如先前所解釋的,翻轉索通用表示為16,但是將通過下列後綴來進一步標識
- "a"用於第一組翻轉索,那些翻轉索支撐各對葉片中的上(或頂)葉片14t ;
- "b"用於第二組翻轉索,那些翻轉索支撐各對葉片中的下(或底)葉片14b ;
- "f"用於前翻轉索,那些前翻轉索位於百葉窗的房間側;
- "r"用於後翻轉索,那些後翻轉索位於百葉窗的牆壁側(也稱為窗戶側);
- "x"用於致動翻轉索,其典型地固定到前翻轉索或後翻轉索16中之一。
參照圖41,翻轉輥筒182、184均處於它們的中間位置(作為提醒,這個中間位置 指的是翻轉輥筒182、184對應於如圖32和圖33所示從動齒輪128U30與分度齒輪126共 線的位置,同時從動齒輪128U30的凹部160剛好將接合於分度齒輪126的凸臺146),同 時葉片以雙間距構型打開。第一房間側翻轉索16af逆時針布線在牆壁側輥筒182上且在 槽口 192af處固定於牆壁側輥筒182上。第一牆壁側翻轉索16ar順時針布線在房間側輥 筒184上且在槽口 192ar處固定於房間側輥筒184上。第二房間側翻轉索16bf逆時針布 線在房間側輥筒184上且在槽口 192bf (在圖41中未示出但在圖42中可見)處固定於房 間側輥筒184上。最後,第二牆壁側翻轉索16br順時針布線到牆壁側輥筒182上且在槽口 192br(在圖41中未示出但在圖43中可見)處固定於牆壁側輥筒182上。在翻轉索16的 這種布線及構型中,當所述輥筒和所述齒輪均處於所述中間位置時,葉片14以雙間距構型 翻轉打開,如圖41和圖29所示。 現在參照圖42,隨著分度齒輪126從所述中間位置起逆時針旋轉(通過拉動兩條 翻轉索24之一,使得翻轉機構26逆時針旋轉翻轉杆28'),牆壁側從動齒輪130(以及其 相應的經由翻轉杆28與牆壁側從動齒輪130連接的翻轉輥筒182隨著牆壁側從動齒輪130 一起)在其凹部160抵接到分度齒輪126的凸臺146防止牆壁側從動齒輪130的任何進一 步旋轉之前剛剛開始順時針旋轉。這個條件示出在圖42中,其中用於頂葉片14t的房間側 翻轉索16af的打結點192af示出為已剛好沿順時針方向旋轉了幾度,這在相鄰對葉片14 之間形成了所希望的交疊(如針對前述具體裝置10所討論的)。由此,固定於牆壁側翻轉 輥筒182上的第一前翻轉索16af和第二後翻轉索16br均基本保持靜止。
然而,隨著分度齒輪126自所述中間位置起逆時針旋轉,房間側從動齒輪128的齒 部162嚙合分度齒輪126的齒部140,從而這個房間側從動齒輪128 (以及其相應的房間側 翻轉輥筒184)被順時針驅動、且在其凹部160接觸分度齒輪126的凸臺146來防止任何進 一步旋轉之前繼續沿順時針方向旋轉幾圈。在槽口 192ar處固定於房間側翻轉輥筒184上 的第一後翻轉索16ar向上纏繞到房間側翻轉輥筒184上,使頂葉片14t的牆壁側邊向上拉 起。同時,第二前翻轉索16bf從房間側翻轉輥筒184上退繞,使底葉片14b的房間側邊落 下。結果就是如圖42所示的葉片14的由房間側向下翻轉閉合構型。 圖43示出在由房間側向上翻轉閉合構型中用於百葉窗的葉片14的分度齒輪126、 從動齒輪128及130、以及翻轉輥筒182及184的位置。在這種情況下,分度齒輪126從圖 41所示的中間位置起順時針旋轉。這引起房間側從動齒輪128開始逆時針旋轉,但是其凹 部160迅速地抵接在分度齒輪126的凸臺146上,從而鎖定房間側從動齒輪128(及其相應的房間側翻轉輥筒184)來防止任何進一步的逆時針旋轉。結果,固定於房間側翻轉輥筒 184上的第一後翻轉索16ar和第二前翻轉索16bf均基本保持靜止。然而,牆壁側從動齒輪 130及其相應的牆壁側翻轉輥筒182逆時針旋轉幾圈,隨著第一前翻轉索16af纏繞在牆壁 側翻轉輥筒182上而使得第一前翻轉索16af升起,且隨著第二後翻轉索16br從牆壁側翻 轉輥筒182上退繞而使第二後翻轉索16br落下。結果就是如圖43所示的由房間側向上構 型翻轉閉合的葉片14。 針對所述並行輥筒設計的替代構型 圖44至圖46示出了在上述相同的並行輥筒機構上翻轉索16的替代布線,以便能 使百葉窗的一部分翻轉閉合而使另一部分保持打開。參照圖44,這個百葉窗和圖41中的雙 間距構型百葉窗之間在硬體上的差異如下 該百葉窗並未在各翻轉臺處具有兩組雙間距梯帶而是僅具有標準間距構型的單 個梯帶,所述單個梯帶包括前纜繩16f、後翻轉索16r、以及橫繩16t。所述單個梯帶還具有 在結或繩連接夾32處固定於後翻轉索16r上的致動翻轉索16x。 後(牆壁側)翻轉索16r順時針纏繞在牆壁側翻轉輥筒182上並在槽口 192r (在 圖44中看不到而在圖46中可看到)處連接於牆壁側翻轉輥筒182上。前(房間側)翻轉 索16f逆時針纏繞在牆壁側翻轉輥筒182上並在槽口 192f處連接於牆壁側翻轉輥筒182 上。致動翻轉索16x順時針纏繞在房間側翻轉輥筒184上並在槽口 192x處連接於房間側 翻轉輥筒184上。在圖44中,所述機構(分度齒輪126、從動輥筒128及130、以及翻轉輥 筒182及184)處於其中間位置且葉片14全部翻轉打開。 在圖45中,分度齒輪126經由翻轉器26和翻轉杆28'已逆時針旋轉,這便驅動從 動齒輪128、130(以及它們的相應翻轉輥筒184、 182)順時針旋轉。牆壁側從動齒輪130當 其凹部160與分度齒輪126的凸臺相配合時幾乎立即停止旋轉,而房間側從動齒輪128 (及 其相應翻轉輥筒184)繼續旋轉幾圈。這意味著前翻轉索16f和後翻轉索16r未被向上拉 或從它們的輥筒182上鬆開任何顯著距離。然而,在192x處連接於房間側翻轉輥筒184上 的致動索16x,纏繞在房間側翻轉輥筒184上。這使得致動索16x升起,而且也使得在致動 繩16x與後翻轉索16r連接的點32處升起後翻轉索16r,如圖45所示。最終結果就是圖 45的翻轉構型,其中百葉窗的上部保持打開而百葉窗的下部由房間側向下翻轉閉合。
在圖46中,分度齒輪126已從其中間位置起(經由翻轉器26和翻轉杆28')順 時針旋轉,這使得從動齒輪128、 130 (以及它們相應的翻轉輥筒184、 182)沿逆時針方向旋 轉。房間側從動齒輪128(及其相應房間側翻轉輥筒184)開始逆時針旋轉,且當房間側從動 齒輪128上的凹部160配合上分度齒輪126的凸臺146時立即被阻止進一步旋轉。由此, 與房間側翻轉輥筒184連接的致動繩16x基本保持不動。 房間側從動齒輪130繼續逆時針旋轉,這引起牆壁側從動輥筒182也逆時針旋轉。 這導致前翻轉索16f向上纏繞到牆壁側翻轉輥筒182上,而後翻轉索16r從牆壁側翻轉輥 筒182上退繞。然而,因為致動繩16x在打結點32處連接於後翻轉索16r,且因為致動索 16x基本保持不動,所以後翻轉索16r僅使得位於打結點32之上的那些葉片14下落。在打 結點32之下,致動繩16x保持後翻轉索16r,防止其下落。由此,在所述打結點之上的葉片 14由房間側向上翻轉閉合,而剩餘的葉片14僅部分地大致以45度角翻轉閉合。
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將顯而易見的是,打結點32相對於後翻轉索16r的位置影響在翻轉閉合的葉片和依然保持翻轉打開的葉片之間產生"突變"的位置。還將顯而易 見的是,將所述致動翻轉索連接於前翻轉索16f而不是如在此所示的連接於後翻轉索,會 形成沿由房間側向上方向而不是圖45所示的由房間側向下構型於所述突變點之下翻轉閉 合的百葉窗。 針對所述並行輥筒設計的褶狀式樣構型 圖47至圖49示出了針對褶狀式樣百葉窗構型的翻轉索的替代布線。參照圖47, 在該褶狀式樣構型和圖41的雙間距構型之間在硬體上無差異。僅有的差異在於翻轉索16 的布線。 頂葉片14t的前翻轉索16af順時針纏繞在房間側翻轉輥筒184上並在點192af 處固定於房間側翻轉輥筒184上。頂葉片14t的後翻轉索16ar逆時針纏繞在牆壁側翻轉 輥筒182上並在192ar處固定於牆壁側翻轉輥筒182上。底葉片14b的前翻轉索16bf逆 時針纏繞在房間側翻轉輥筒184上且在點192bf處固定於房間側翻轉輥筒184上。最後, 底葉片14b的後翻轉索16br順時針纏繞在牆壁側翻轉輥筒182上並在點192br處固定於 牆壁側翻轉輥筒182上。 如圖41所示的雙間距百葉窗的情形一樣,當所述機構處於圖47所示的中間位置 時,所述褶狀式樣構型也從雙間距構型的葉片14開始。現在參照圖48,隨著翻轉杆28'順 時針旋轉,其順時針驅動分度齒輪126且從動輥筒128、130(及其相應翻轉輥筒184、 182) 均被迫逆時針旋轉。當房間側從動齒輪128的凹部160配合到分度齒輪126的凸臺146上 時,房間側從動齒輪128及其相應房間側翻轉輥筒184幾乎立即被阻止進一步逆時針旋轉。 由此,均固定於房間側輥筒184上的前翻轉索16af及16bf均基本保持靜止,且葉片14t及 14b的前沿基本保持靜止。 牆壁側從動齒輪130及其相應牆壁側翻轉輥筒182繼續逆時針旋轉幾圈。這使得 第一後翻轉索16ar向上纏繞在牆壁側翻轉輥筒182上並使得第二後翻轉索16br退繞,由 此使得上葉片的後側升起而下葉片的後側落下,從而形成圖48的頂葉片14t由房間側向下 翻轉和底葉片14b由房間側向上翻轉的褶狀式樣。 圖49示出了圖48的褶狀式樣百葉窗,但是沿相反方向翻轉閉合。在這種情況下, 翻轉杆28'已從所述中間位置起逆時針旋轉,這便逆時針旋轉分度齒輪126並順時針驅動 從動齒輪182、184。因為牆壁側從動齒輪130因其凹部160配合到分度齒輪126的凸臺 146上而迅速停止,所以僅房間側從動齒輪128及其相應房間側翻轉輥筒184繼續順時針旋 轉。在這種情況下,因為第一後翻轉索16ar和第二後翻轉索16br均連接於牆壁側翻轉輥 筒182,且因為牆壁側翻轉輥筒182不旋轉,所以頂葉片14t和底葉片14b的後(牆壁側) 邊緣基本保持靜止。同時,頂葉片14t的前翻轉索16af纏繞在房間側翻轉輥筒184上,而 底葉片14b的前翻轉索16bf從房間側翻轉輥筒184上退繞,由此使得頂葉片14t的前邊緣 升起而使得底葉片14b的前邊緣落下,從而形成了圖49所示的上葉片處於由房間側向上位 置而下葉片處於由房間側向下位置的褶狀式樣。
可變半徑纏繞輥筒設計 現在參照圖50和圖51,百葉窗310除了未採用翻轉臺30之外均與圖1的百葉窗 10非常相似,翻轉功能通過翻轉杆採用在功能上經由翻轉杆328而與棒式翻轉機構326相 互連接的翻轉臺330來實現。當然,其它已知的翻轉機構(諸如圖1的翻轉機構26)可用於該具體裝置310中。這些可變半徑纏繞翻轉臺330優選地用於精緻地實現如圖50所示 的雙間距百葉窗構型,其能或者如圖52所示的那樣由房間側向下閉合或者像圖53所示的 那樣由房間側向上閉合。 參照圖54至圖58,可變半徑纏繞翻轉臺330包括殼體342、輥筒部333、以及止動 墊圈340。現在參照圖55和圖56,輥筒部333為長的基本柱形元件,包括三個同軸凸緣344、 346及348,同時輻板350將左凸緣344和中間凸緣346相互連接,而輻板352將右凸緣348 和中間凸緣346相互連接。各輻板350、352均基本為二維壁。輻板350從輥筒部333的旋 轉軸線354起延伸至凸緣344、346的外邊緣,在所述外邊緣位置處輻板350終止在從第一 凸緣344延伸至中間凸緣346的軸向指向的纏繞面356(參見圖59)中。類似地,輻板352 從輥筒部333的旋轉軸線354起延伸至凸緣346、348的外邊緣,在所述邊緣位置處輻板352 終止在從中間凸緣346延伸至最右凸緣348的軸向指向的纏繞表面358中。應該注意的是, 輻板350、352彼此相差180度相位。就是說,它們彼此沿徑向相對方向延伸。各輻板350、 352均固定於輥筒部333,從而各輻板隨著輥筒部333 —起旋轉,並隨著驅動輥筒部333的 翻轉杆一起旋轉。各輻板350、352也相對於輥筒部333的所述旋轉軸線偏心。
第一輻板350限定槽口 ,所述槽口包括第一部分360、頸縮部分362、以及加大部分 364。如圖59和圖60示意所示,增大裝置(諸如結或珠子)366可連接於各翻轉索16的端 部,以便將翻轉索16快速固定到輥筒部333上。在組裝過程中,增大裝置366擠入穿過加 大部分364,隨後翻轉索16移動穿過頸縮部分362,直到增大裝置366被卡在所述槽口的 第一部分360後面,第一部分360具有比加大部分364更小的開口 。輻板352限定了類似 的以相同方式使用的槽口,所述槽口具有減小部分368、頸縮部分369、以及加大部分370。 如下面將更詳細說明的,重複這個同樣的過程,以將兩條翻轉索16br、16bf (支撐成對組的 葉片14t、14b中的底葉片14b)固定到第一輻板350(其因此也可稱為"下葉片"輻板350) 上,而將兩條翻轉索16ar、16af (支撐成對組葉片14t、14b中的頂葉片14t)固定於第二輻 板352 (其因此也可稱為"上葉片"輻板352)。 輥筒部333還包括從最左凸緣344起向左側軸向突出的第一中空軸372。該軸372 終止於最左凸緣344處。類似地,與第一中空軸372同軸的第二中空軸374從最右凸緣348 起向右側軸向突出並終止於最右凸緣348處。各個軸372、374均限定了非圓柱形輪廓內中 空芯376,中空芯376設計成接合其相應的翻轉杆328的段,從而翻轉杆328的旋轉引起輥 筒部333的旋轉。應注意的是,因為各個軸372、374在其相應凸緣344、348處終止,所以翻 轉杆328不會延伸穿過翻轉臺330而是由多段構成。 看圖55,在最右凸緣348和第二中空軸374的交匯點處,存在有偏心環378,偏心 環378限定了軸向指向的環形凹部380,環形凹部380除了短徑向間斷部或止動部382之外 延伸經過幾乎完整360。圓。如下面將詳細說明的,該環形凹部380和止動部382與止動墊 圈340相配合,以允許輥筒部333的360°旋轉。 現在參照圖55和圖57,止動墊圈340限定了沿著其內表面386向左側軸向突出的 半月形肩部384,半月形肩部384用作輥筒止動部384。所述止動墊圈340還限定了在其外 表面處向右側軸向延伸的短弧長突部,所述短弧長突部用作殼體止動部388。止動墊圈340 滑動到第二中空軸374的端部上,而半月形肩部384坐入到輥筒部333的環形凹部380中。 在半月形肩部384上的止動部392、394中的一個或另一個壓靠在止動部382上之前,輥筒部333相對於止動墊圈340僅可旋轉稍小於180° 。 現在參照圖55和圖58 ,殼體342包括兩個側壁396及388 、兩個端壁400及402 、 以及底壁404。端壁400及402均分別限定了"U"形鞍部406及408,所述鞍部通過支撐中 空軸372及374來旋轉支撐輥筒部333。臂409從端壁400限定的平面上以大致45度角軸 向延伸,且一旦將輥筒部333安裝在殼體342中所述臂便突出到中空軸374的中心線之上, 由此防止輥筒部333從殼體342中抬起而脫出。 端壁400和402之間的軸向距離稍大於凸緣344的外表面和凸緣348的外表面之 間的軸向距離(還包括剛好安裝在凸緣348外側的止動墊圈340的厚度在內),由此防止輥 筒部333相對於殼體342沿軸向移動過大。 如圖58所示,在鞍部406的任一側上具有兩個用作殼體限位止動部的支架410及 412,兩個支架410及412通過與止動墊圈340上的限位止動部388相配合來限制輥筒部 333在任一方向上的自由旋轉的程度,如下面更詳細解釋的。 如圖54所示,翻轉臺330組裝有安裝在中空軸374上的止動墊圈340,從而半月形 肩部384坐入在最右凸緣348的周向凹部380中。隨後,該組件安裝到殼體342中,從而中 空軸372旋轉支撐在"U"形鞍部408上,而中空軸374旋轉支撐在"U"形鞍部406上。從 殼體342上突出並位於中空軸374上方的臂409防止輥筒部333從殼體342上意外抬起。
兩個支架或殼體限位部410及412均被定位,以使在止動墊圈340上的殼體止動 部388壓靠到殼體支架或限位部410及412中的一個或另一個上之前,所述支架允許止動 墊圈340越過剛好超過180。的弧線距離。如前所解釋的,在半月形肩部384上的止動部 392、394中的一個或另一個壓靠到環形凹部380上的止動部382上之前,輥筒部333僅能相 對於止動墊圈340旋轉稍小於180。。因此,作用在輥筒部333的止動部382上的止動墊圈 340的止動部392及394與作用在止動墊圈340的止動部388上的殼體342的止動部410 及412相結合,結果輥筒333完全可允許360。旋轉。 現在參照圖55和圖58,殼體342的底壁404限定長槽口 414,長槽口 414用於使 前翻轉索和後翻轉索穿過殼體342並穿過機頭導軌312中的相應開口 (未示出)。如本行 業所知曉的,拉繩20(參見圖50)也可穿過這個同樣的槽口 414,並向下穿過葉片14,直到 所述拉繩抵達底導軌。 在將翻轉驅動組件330安裝到機頭導軌312上之前或之後的某個時間點,依據所 要求的布線,將翻轉索16連接於輥筒部333,以獲得下面將要更詳細解釋的所需要的構型。 如上面已經討論的,為了將翻轉索16連接於輥筒部333,增大裝置366 (諸如結或珠子)固 定到翻轉索16的端部,且該增大裝置366插入到在輥筒部333的相應的所需要的輻板350、 352中的所需要的槽口 360或368的後面。增大裝置366防止將翻轉索16從輥筒333的相 應輻板350或352上拽出,並由此將翻轉索16快速有效地連接於輥筒部333。
針對所述可變半徑纏繞設計的雙間距構型 圖59至圖64示出了針對這些可變半徑纏繞翻轉臺330用於典型雙間距百葉窗構 型的翻轉索16的布線。如先前已經討論的,在這些圖中而且在所有隨後類似的圖中,纜繩 16的布線和輥筒部333的位置以相對於百葉窗310的葉片14的相應位置來示出。為了更 清楚起見,輥筒部333的詳細特寫視圖被包含為這些視圖的一部分(同時為了清楚起見,去 除殼體342和止動墊圈340),以示出與葉片14的定向相對應的輥筒部333的定向和翻轉索16的布線。 如先前所解釋的,翻轉索通用標記為16,但是進一步地由下列後綴還標識
- "a"用於第一組翻轉索,那些翻轉索支撐各對葉片中的上(或頂)葉片;
- "b"用於第二組翻轉索,那些翻轉索支撐各對葉片中的下(或底)葉片;
- "f"用於前翻轉索,那些前翻轉索位於百葉窗的房間側;
- "r"用於後翻轉索,那些後翻轉索位於百葉窗的牆壁側(也成為窗戶側)。
應注意的是,一般而言,針對該可變半徑纏繞雙間距設計限定兩個梯帶,其中,第 一梯帶包括用於各對葉片中的上葉片的翻轉索16af、16ar,而第二梯帶包括用於各對葉片 中的下葉片的翻轉索16bf、16br。 參照圖50、圖59、以及圖60,輥筒部333處於其中間位置。該中間位置指的是輥筒 部333與百葉窗310中的葉片14的位置相對應的位置,在所述葉片14的位置處,葉片14 以圖50所示的雙間距構型完全打開,同時相鄰對葉片14t、14b彼此堆疊在一起。在這個雙 間距結構中,相鄰對葉片14t、14b之間的打開區域基本兩倍於在"通常"結構中等間距隔開 的葉片將會獲得的打開區域,由此標示為"雙間距"。 在這種構型中(且如在圖60中最清楚地看到地),對於上或頂葉片14t,第一房間 側翻轉索16af順時針布線成(如從圖60的有利位置看)從"上葉片"輻板352中的開口 368起向下並圍繞纏繞表面358,再向上返回經過輻板352的內邊緣直至頂葉片14t的房間 側。類似地,第一牆壁側翻轉索16ar逆時針布線成(如從相同的有利位置看)自"上葉 片"輻板352的開口 368起向下並圍繞纏繞表面358,再向上返回圍繞輻板352的內邊緣直 至上葉片14t的牆壁側。 另一方面,對於下或底葉片14b,第二房間側翻轉索16bf順時針布線成自"下葉 片"輻板350的開口 360起圍繞下葉片輻板350的纏繞表面356,再向下直至下葉片14b的 房間側。第二牆壁側翻轉索16br逆時針布線成自"下葉片"輻板350的開口 360起圍繞 輻板350的纏繞表面356,再向下直至下葉片14b的牆壁側。在翻轉索16的這個布線和構 型中,葉片14如圖50和圖51所示地以雙間距構型翻轉打開。 現在參照圖61和圖62,隨著輥筒部333從所述中間位置起逆時針旋轉(通過沿著 使翻轉機構326逆時針旋轉翻轉杆328的方向來轉動所述棒),"下葉片"輻板350及其相 應的纏繞表面358被落下而"上葉片"輻板352及其相應的纏繞表面358被升起(相對於 輥筒部333的旋轉軸線354)。這種旋轉影響了翻轉索16的"表觀"長度。
圖61和圖62示出了輥筒部333逆時針旋轉90度。牆壁側翻轉索16ar、16br的 "表觀"長度增加,而房間側翻轉索16af、16bf的"表觀"長度減小。結果就是百葉窗310在 由房間側向上位置處部分閉合。進一步旋轉輥筒部333至逆時針旋轉180度,如圖63和圖 64所示,導致牆壁側翻轉索16ar、16br在"表觀"長度上的甚至進一步增加以及房間側翻轉 索16af、16bf在"表觀"長度上的相應減小。這個效果示出在圖53中,其中百葉窗310由 房間側向上完全閉合。 有趣的是注意到,依賴於翻轉索16圍繞輥筒部333的布線,翻轉索16的"表觀" 長度變化不同的量。例如,與房間側翻轉索16bf在相對位置上的變化(底葉片14b的房間 側升起更小)相比,底葉片14b的牆壁側翻轉索16br在相對位置上經歷更大變化(對於葉 片14的牆壁側下落更大)。類似地,對於頂葉片14t,房間側翻轉索16af的升起要比房間側翻轉索16ar的下落更快。 對於所述各種索這種在長度變化上的差異的原因在於翻轉索16的布線。例如考 慮,隨著輥筒部33沿逆時針方向旋轉,下組葉片14b的前翻轉索16bf和後翻轉索16br如 圖60、圖62和圖64所示的布線。前翻轉索16bf的不同段的長度在所有三個視圖中基本相 同。就是說,從增大裝置366至纏繞表面356之間的段的長度在所有三個視圖中並未改變。 此外,越過纏繞表面356的段的長度在所有三個視圖中並未改變。最後,從纏繞表面356的 端部至葉片14b之間的段的長度僅基本縮短了翻轉索16bf的與輻板350的內邊緣接觸的 弧長。 對於相同的底葉片14b而言,將前翻轉索16bf在長度上的這個小的減少與後翻轉 索16br在長度上的相當大的增加比較。對比圖60的視圖和圖64的視圖,後翻轉索16br 的長度基本增加了圖56中的標記為"X"的距離與圖60中的標記為"Y"的距離之和(換句 話說,基本增加了輻板350及其相應纏繞表面356的半徑和的兩倍再加上纏繞表面356的 寬度相對應的距離) 在這個實施方式中,翻轉索16在"表觀"長度上變化的量值對於底後翻轉索16br 和頂前翻轉索16af均相同,這二者均具有較大的下落;而且對於頂後翻轉索16ar和底前翻 轉索16bf也均相同,這二者均具有較小的下落。結果就是這樣的效果其中葉片14t、14b 不僅旋轉(或翻轉)而且相對彼此豎向移動。由此,頂葉片14t在其翻轉的同時向上遷移, 而底葉片14b在其翻轉的同時向下遷移。所述葉片全部遷移成剛好足以在翻轉運動結束 時,在處於完全打開位置時(參見圖50)正好彼此豎向堆疊在一起的成對葉片現在豎向分 開,從而在它們之間僅存在少量的豎向交疊416(參見圖63)。 總結而言,輻板350、352的"偏移"本質(也許在圖56中最明顯,其中,各輻板350、 352相對於輥筒部333的旋轉軸354偏移)以及這些輻板350、352相對彼此偏移180度的 事實,導致翻轉索16纏繞在它們相應的在半徑上可變的輻板上,這依賴於單條翻轉索的布 線,同時一些索比其它索在"表觀"長度上具有更大量值的變化。隨著輥筒部333沿第二、 相反的方向圍繞其旋轉軸線354旋轉,這種情形反向,如圖52所示以使百葉窗310能由房 間側向下閉合。 從圖50的雙間距打開構型起至圖53的由房間側向上閉合百葉窗而進行的旋轉是 輥筒部333逆時針旋轉180度實現的。類似地,從圖59所示的中間位置的輥筒部333起, 輥筒部333順時針旋轉180度將導致百葉窗翻轉至圖52所示的由房間側向下構型。
最後,應注意的是,針對操作,在此說明的可變半徑纏繞翻轉臺330未必需要止動 墊圈340。在無任何用於輥筒部333的旋轉限位止動部的情況下,使用者需要簡單的判斷什 麼時候將停止翻轉閉合百葉窗。此外,可採用其它限位止動部來限制輥筒部333旋轉至360 度。此外,可在殼體342和輥筒部333(不需要止動墊圈340)之間可直接採用簡單的限位 止動部(未示出),以獲得輥筒部333的接近360度的旋轉,這導致沿由房間側向上或由房 間側向下方向中的至少一個方向幾乎(但不完全)徹底閉合百葉窗310。還可能限制翻轉 杆328或繩翻轉器326旋轉,以便間接限制輥筒部333的旋轉。
非對稱可變半徑纏繞輥筒設計 圖65至圖81示出了在翻轉臺330'(參見圖71)中採用另一輥筒部333'。這 個翻轉臺330'與上述翻轉臺330類似,最顯著的區別在於其採用了如下將要詳細說明的非對稱可變半徑纏繞輥筒設計333'。 百葉窗310'(參見圖71)除了不採用翻轉臺330之外而與圖50的百葉窗310非 常相似,翻轉功能是利用翻轉臺330'來實現的,翻轉臺330'在功能上經由翻轉杆328' 而與翻轉機構(未示出)相互連接。所述翻轉機構可與圖50的翻轉機構326相同,或者諸 如圖1的翻轉機構26之類的其它已知翻轉機構均可用於該具體裝置310'。非對稱可變半 徑纏繞翻轉臺330'優選地用於優質地實現如圖71所示的雙間距百葉窗構型,其可由房間 側向下閉合(如圖77所示)或者由房間側向上閉合。 參照圖71,非對稱可變半徑纏繞翻轉臺330'包括殼體342'和輥筒部333'。它 還可包括諸如圖55的翻轉臺330的止動墊圈340之類的止動墊圈(未示出)。
現在參照圖65至圖70,輥筒部333'為長的基本柱形元件,包括五個同軸凸緣 346' 、347' 、348' 、349'、及350',同時單個徑向延伸輻板351'將第二凸緣347'和第 三凸緣348'相互連接,而一對輻板352'及353'將第三凸緣348'和第四凸緣349'相互 連接。各輻板351' 、352'及353'均基本為二維壁。 如圖67和圖69最佳所示,單個徑向延伸輻板351'沿著假想平面361'在徑向上 延伸穿過旋轉軸線354'。單個輻板351'剛好從輥筒部333'的旋轉軸線354'的外側 (just outside)剛好延伸至凸緣347' 、348'的外邊緣的內側。單個輻板351'在其最外 邊緣處終止於從第二凸緣347'延伸至第三凸緣348'的弧形纏繞表面356'中。
如圖65、圖67、圖69、及圖70最佳所示,所述對輻板352'及353'均相同且彼此 直接相對,平行於單個徑向延伸輻板351'限定的假想平面361'且位於假想平面361'的 相對側。所述輻板352'及353'的均剛好從與假想平面361'相垂直的假想直徑363'之 外起始且向外延伸剛好至凸緣348' 、349'的外邊緣內,如圖65和圖70最佳地看到的。所 述對輻板352'及353'的內邊緣358'及359'均為弧形且從第三凸緣348'延伸至第四 凸緣349',以提供這些凸緣348'和349'之間的弧形纏繞表面358'和359'。內邊緣 355'及357'也提供了弧形纏繞表面。應注意的是,如圖69所示,單個徑向指向輻板351' 與所述對輻板352' 、353'相位相差180度。各輻板351' 、352' 、353'均固定於輥筒部 333',從而它們隨著輥筒部333' —起並隨著驅動輥筒部333'的翻轉杆328' —起旋轉。 各輻板351' 、352' 、353'也均相對於輥筒部333'的旋轉軸線偏心。
參照圖68,第二凸緣347'限定槽口 ,所述槽口包括入口部360'、頸縮部362'、 以及加大內部364'。如圖72示意所示,諸如結或珠子之類的增大裝置366'可連接於各 翻轉索16的端部,以便將翻轉索16快速固定於輥筒部333'。在組裝過程中,翻轉索16平 行共線於輥筒部333'的所述旋轉軸線,同時增大裝置366'位於凸緣347'左側上而翻轉 索16的剩餘部分向右側延伸。翻轉索16被擠入到所述槽口之一的敞開入口部360'中,並 通過頸縮部362',這將增大裝置366'限制在第二凸緣347'的左側。隨後,翻轉索16沿 著凸緣347'的右側延伸,如圖71所示。 參照圖70,凸緣349'限定了剛好位於輻板352' 、353'內的更小槽口,同時這些 槽口包括漸縮入口部368'、頸縮部369'、以及內擴部370',採用與上述相同的方式,從 而將相應的翻轉索16固定於輥筒部333'。 如下將更詳細說明的,上述過程用於將兩條翻轉索16br、16bf(支撐成對組葉片 14t、14b的底葉片14b)固定於第二凸緣347'(其可由此也稱為"下葉片"凸緣347'),CN
並將兩條翻轉索16ar、16af(支撐成對組葉片14t、14b的頂葉片14t)固定於第四凸緣 349'(其可由此也稱為"上葉片"凸緣349')。 輥筒部333'還包括中空軸372'(參見圖65),中空軸372'限定軸向延伸穿過 整個輥筒部333'的非圓柱形輪廓(在這種情況下為六角形)的內表面376',且中空軸 372'設計成容置翻轉杆328',從而翻轉杆328'的旋轉引起輥筒部333'的旋轉。應注 意的是,在與前述可變半徑纏繞翻轉臺330(其中翻轉杆328並未穿過整個輥筒部333)相 比,在該具體裝置330'中,翻轉杆328'不穿過整個輥筒部333'的長度。由此,這個特徵 允許沿著翻轉杆328'的延伸的長度將輥筒部333'(且由此翻轉臺330')任意放置。
如圖67中可最佳觀察地,中空軸372'在沿著輥筒部333'長度的兩個位置處幾 乎完全暴露。 一個位置在"下葉片"單輻板351'的底部373'處。另一位置在支撐"上葉 片"成對輻板352' 、353'的第三凸緣348'和第四凸緣349'之間。這個特徵允許將翻轉 索16bf、16br纏繞在單個輻板351'的所述底部上(如同當百葉窗310'處於由房間側向 下完全閉合位置時圖78的翻轉索16br的情況),同時其"表觀"長度上的變化相對於所述 百葉窗的其它翻轉索僅有最小的影響,如後面將要更詳細解釋的。 如採用可變半徑纏繞翻轉臺330的情形一樣,該非對稱可變半徑纏繞翻轉臺 330'也可包括與輥筒部333'和殼體342'配合來限制輥筒部333'旋轉程度的止動墊圈 (未示出)。 此外,如採用可變半徑纏繞翻轉臺330的情形一樣,該非對稱可變半徑纏繞翻轉 臺330'的殼體342'限定長槽口414'(參見圖71),用於使前翻轉索和後翻轉索穿過殼 體342'並穿過機頭導軌312'中的相應開口 (未示出)。如在本行業中所公知的,拉繩(未 示出)也可穿過這個相同的槽口 414'並向下穿過葉片14t、14b中的孔直到它們抵達底導 軌。 在將翻轉驅動組件330'安裝到機頭導軌312'上之前或之後的某個時間點, 依據獲得如下面將要詳細解釋的所需要的構型所要求的布線,將翻轉索16連接於輥筒 部333'。如前已討論的,為了將翻轉索16連接於輥筒部333',增大裝置(諸如結或珠 子)366'固定於翻轉索16的端部,且該增大裝置366'插入在輥筒部333'的對應的所需 要的凸緣347'及349'中的所需要的槽口 364'或370'後面。增大裝置366'防止將翻 轉索16從輥筒部333'的相應凸緣347'或349'上拽出,且由此將翻轉索16快速有效地 連接於輥筒部333'。 翻轉輥筒部333'可以相同的一般幾何形狀來製造,但是具有將葉片寬度、葉片間 距、葉片14t、14b閉合時所需要的交疊、以及翻轉杆328'的尺寸均予以考慮的不同構型。 具體地,當這些變量被確定時(葉片尺寸、間距、交疊度、以及翻轉杆尺寸),選擇成對輻板 352' 、353'在輥筒部333'上的位置、尺寸、以及定向,以獲得所需要的結果。
在該實施方式中給出的輥筒部333'的"成對輻板"352'及353'均用於具有7mm 交疊416'的特定百葉窗。 針對所述非對稱可變半徑纏繞設計的雙間距構型 圖71至圖79示出了針對非對稱可變半徑纏繞翻轉臺330'用於典型雙間距百葉 窗構型的翻轉索16的布線。正如上面已經討論的,在這些圖中且在隨後的所有類似的圖 中,索16的布線和輥筒部333'的位置均示出為相對於百葉窗310'的葉片14t、14b的相見,輥筒部333'的詳細特寫視圖將被包含作為這些視圖的一部分 (為了清楚起見,同時去除殼體342'和機頭導軌312'),以示出與所述葉片14t、14b的定 向相對應的輥筒部333'的定向以及翻轉索16的布線。如先前所解釋的,所述翻轉索通用 標記為16,但是進一步地由下列後綴來標識 - "a"用於第一組翻轉索,那些翻轉索支撐各對葉片中的上(或頂)葉片;
- "b"用於第二組翻轉索,那些翻轉索支撐各對葉片中的下(或底)葉片;
- "f"用於前翻轉索,這些前翻轉索位於百葉窗的房間側;
- "r"用於後翻轉索,那些後翻轉索位於百葉窗的牆壁側(也稱為窗戶側)。
注意的是,一般而言,針對該非對稱可變半徑纏繞雙間距設計333',限定兩個梯 帶,其中,第一梯帶包括針對各對葉片中的上葉片14t的翻轉索16af、16ar,而第二梯帶包 括針對各對葉片中的下葉片14b的翻轉索16bf、16br。 參照圖71、圖72、以及圖73,輥筒部333'處於其中間位置。該中間位置指的是輥 筒部333'與百葉窗310中的葉片14t、14b的位置相對應的位置,在所述葉片14t、14b位 置處,葉片14t、14b以圖71所示的雙間距構型完全打開同時相鄰對葉片14t、14b彼此堆疊 在一起。在這個雙間距結構中,相鄰對葉片14t、14b之間的打開區域基本兩倍於在"通常" 結構中等間距隔開的葉片將會獲得的打開區域,由此標示為"雙間距"。圖72示出了單個 徑向指向輻板351',針對各對葉片中的下葉片14b的索16bf、16br圍繞單個徑向指向輻 板351'布線;而圖73示出了成對輻板352' 、353',針對各對葉片中的上葉片14t的索 16af、16ar圍繞成對輻板352' 、353'布線。 在這種構型中(且如在圖73中最清楚看到的),對於上或頂葉片14t,房間側(前) 翻轉索16af順時針布線(如從圖71的有利位置看)成從凸緣349'中的開口 370'起沿 著第一"上葉片"輻板353'向上,圍繞弧形纏繞表面359',再沿著輻板353'的外表面往 下返回直至頂葉片14t的房間側。類似地,牆壁側(後)翻轉索16ar逆時針(如從相同的 有利位置看)布線成從凸緣349'中的開口 370'起沿著第二"上葉片"輻板352'向上, 圍繞纏繞表面358',再沿著輻板352'的外表面往下返回直至頂葉片14t的牆壁側(後)。
對於下或底葉片14b而言,如圖72所示,房間側(前)翻轉索16bf順時針布線成 從凸緣347'的開口 364'(參見圖68)起沿著"下葉片"單個徑向指向輻板351'向上,圍 繞纏表面356',再沿著單個輻板351'的另一側向下直至各對葉片中的下葉片14b的房間 側(前)。牆壁側(後)翻轉索16br逆時針布線成從凸緣347'的開口 364'(參見圖 68)起沿著"下葉片"單個徑向指向輻板351'向上,圍繞纏繞表面356',再沿著單個輻板 351'的另一側向下直至各對葉片中的下葉片14b的牆壁側(後)。 現在參照圖74至圖76,隨著輥筒部333'從中間位置起順時針旋轉90度(通過 沿著使翻轉杆328'順時針旋轉的方向轉動所述翻轉機構),"下葉片"單個徑向指向輻板 351'及其纏繞表面356'均下降(參見圖75)。"上葉片"輻板對352'及353'及它們相 應的纏繞表面358'及359'(參見圖76)也相對於翻轉杆328'的旋轉軸線354'旋轉。 這種旋轉影響了如下將要解釋的翻轉索16的"表觀"長度。 頂葉片14t的翻轉索16af、16ar的"表觀"長度依賴於輥筒部333'的成對輻板 352'及353'的實際位置而會變化不同量。影響翻轉索16af、16ar的"表觀"長度的變化 量的因素包括成對輻板352'及353'距假想軸線363'的距離、這些成對輻板352'及353'之間的間隔程度(距離)、成對輻板352'及353'的厚度、成對輻板352'及353' 的長度、翻轉索16af及16ar與成對輻板352'及353'的固定點、以及成對輻板352'及 353'相對彼此的角度。可調節這些幾何因素,以改變葉片14t、14b在處於完全關閉位置時 的交疊416'的程度。 如圖74至圖76所示,在輥筒部333'從所述中間位置起順時針旋轉90度時,頂 葉片14t及底葉片14b的牆壁側(後)邊緣從它們的中間位置升起了牆壁側(後)翻轉索 16ar、 16br在"表觀"長度上的變化量,而前葉片邊緣也從它們的中間位置起移動了房間側 (前)翻轉索16af、16bf在"表觀"長度上的變化量,從而結果就是在由房間側向下構型中 的部分閉合的百葉窗310'。 從所述中間位置起進一步旋轉輥筒部333'至順時針旋轉180度,如圖77至圖79 所示,導致牆壁側(後)翻轉索16ar、16br以及房間側(前)翻轉索16af 、 16bf在"表觀" 長度上的甚至進一步變化。這導致葉片14t、14b處於使百葉窗由房間側向下完全閉合的位置。 在這個特定的實施方式中,輥筒部333'設計成具有3mm直徑的六角形翻轉杆 328',具有25mm前後寬度的葉片14t、14b,以及在閉合時具有7mm交疊416'的葉片。
對於如上所述的帶有7mm交疊416'的這個實施方式,所述索的"表觀"尺寸的變 化為如下-用於頂葉片14t的牆壁側(後)翻轉索16ar顯著縮短;
-用於底葉片14b的牆壁側(後)翻轉索16br稍微縮短;
_用於頂葉片14t的房間側(前)翻轉索16af稍微變長;
_用於底葉片14b的房間側(前)翻轉索16bf顯著變長; 如果對於另外相同的百葉窗而言做出選擇,將交疊416'的量改變成5mm(由上面 的交疊7mm減少),則成對輻板352' 、353'相對彼此的位置會被修改,如圖80示意所示, 其中成對輻板352' 、353'的新位置以假想線示出。在這種情況下,全部效果就是所述翻轉 索的行程改變為用於頂葉片14t的房間側翻轉索16af從中間位置至180度旋轉位置稍微 縮短,而不是稍微變長。 由於翻轉索16ar、16af、16br、16bf在方向變化及量值變化上的結果,頂葉片14t、 底葉片14b翻轉且整體也稍升起。然而,依賴於針對成對輻板352' 、353'選定的特定位置 和幾何條件,頂葉片14t相對於底葉片14b的提升量在各個情形中不同,這導致不同的葉片 交疊416'。 圖81示意地示出了成對輻板352' 、353'的新定向(它們的新定向以假想線表 示),這會導致用於頂葉片14t的牆壁側翻轉索16ar甚至更顯著的縮短。可對成對輻板 352' 、353'在尺寸、定位及定向上作出合適調整,以獲得所需要的所述翻轉索的相對行程 程度以及隨後的葉片的交疊416'的程度。 所述輥筒從所述葉片處於中間位置起的每經過順時針或逆時針180度旋轉,將引 起所有葉片的翻轉和提升。逆時針方向旋轉為上面所述的順時針旋轉的鏡像且獲得由房間 側向上閉合構型。 結果就是這樣的效果,其中葉片14t、14b不僅旋轉(或翻轉)而且相對彼此豎向 移動。同時,整套葉片(指的是百葉窗的所有葉片)將非常微小的升起。葉片全部相對彼此遷移且以整套方式提升剛好足以在翻轉運動結束時,當完全打開位置時正好堆疊在一 起上的成對葉片(參見圖71)現在豎向分離,從而在它們之間存在著僅少量的豎向交疊
416'(參見圖78和圖79)。 如圖78所示,當所述葉片處於由房間側向下完全閉合位置時,底後翻轉索16br在 翻轉杆328'的於"下葉片"單個徑向指向輻板351'的底部373'處的暴露位置處直接纏 繞在翻轉杆328'上(參見圖67)。這是有意而為之,且導致底後翻轉索16br僅縮短最小 量。若使中空軸372'(其容置翻轉杆328')延伸輥筒部333'的整個長度,軸372'的 壁厚會使底後翻轉索16br的纏繞距離增加。為了隨後獲得合適翻轉的百葉窗,將需要從新 定製單個輻板351'和成對輻板352'及353'的高度和距離,以維持所需要的葉片的交疊 416'。這種重新定製尺寸會不可避免地導致所述整套葉片在翻轉過程中升起稍微更多些。 從而,使中空軸372'延伸超出輥筒部333'的整個長度將會是可行的(但是低效的)。
儘管已經給出並說明了幾個實施方式,但是理解的是,說明在本發明的範圍內可 能會做出的所有可能的變型及組合將是不切合實際的。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 顯而易見的是,在不脫離本發明所主張的範圍內,可針對上述實施方式做出各種修改。
權利要求
一種用於遮蔽建築開口的百葉窗,包括翻轉臺,包括相對彼此固定且圍繞旋轉軸線可旋轉的第一偏心裝置和第二偏心裝置;翻轉杆;多個葉片,分成一組第一葉片和一組第二葉片,所述第一葉片和所述第二葉片彼此交替;以及第一梯帶及第二梯帶,所述梯帶的每個梯帶限定前翻轉索和後翻轉索,所述第一梯帶連接於所述第一偏心裝置並連接於所述第一葉片的前部和後部,而所述第二梯帶連接於所述第二偏心裝置並連接於所述第二葉片的前部和後部,以使所述翻轉杆的旋轉引起所述偏心裝置的旋轉並引起所述葉片從第一閉合位置至雙間距構型打開位置之間的運動。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於遮蔽建築開口的百葉窗,其中當所述第一偏心裝置和所述 第二偏心裝置均沿著第一方向旋轉時,所述第一梯帶的所述前翻轉索和所述第二梯帶的所 述後翻轉索均大體上行進相同的第一量值,且所述第一梯帶的所述後翻轉索和所述第二梯 帶的所述前翻轉索均大體上行進相同的第二量值,其中,所述第一量值大於所述第二量值。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用於遮蔽建築開口的百葉窗,其中還包括用於將所述翻轉臺的 旋轉限制在大體上360度旋轉的裝置。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用於遮蔽建築開口的百葉窗,其中所述用於限制旋轉的裝置包 括翻轉臺殼體,用於旋轉支撐所述第一偏心裝置和所述第二偏心裝置,以及止動墊圈,旋 轉地安裝在所述殼體和所述偏心裝置之間;其中所述止動墊圈與所述殼體和所述偏心裝置 配合,來限制所述偏心裝置的旋轉。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用於遮蔽建築開口的百葉窗,其中所述翻轉杆包括多個圍繞所述旋轉軸一起旋轉的翻轉杆段。
6. 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用於遮蔽建築開口的百葉窗,其中所述翻轉杆段的至少兩個段 通過所述翻轉臺在功能上相互連接。
7.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於遮蔽建築開口的百葉窗,其中所述第一偏心裝置和所述第 二偏心裝置大體上具有相同的偏心形狀且彼此完全相對。
8. —種用於以雙間距構型將建築開口遮蔽的百葉窗的葉片翻轉的方法,包括步驟 提供翻轉臺,所述翻轉臺包括相對彼此固定且圍繞旋轉軸可旋轉的第一偏心裝置和第二偏心裝置;將多個葉片分成一組第一葉片和一組第二葉片,所述第一葉片和所述第二葉片彼此交替;提供第一梯帶及第二梯帶,每個所述梯帶均限定前翻轉索和後翻轉索,所述第一梯帶 連接於所述第一偏心裝置並連接於所述第一葉片的前部和後部,而所述第二梯帶連接於所 述第二偏心裝置並連接於所述第二葉片的前部和後部;以及旋轉翻轉杆來驅動所述第一偏心裝置和所述第二偏心裝置圍繞所述旋轉軸運動,以將 所述葉片從閉合位置移動到雙間距打開位置。
9. 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用於以雙間距構型將建築開口遮蔽的百葉窗的葉片翻轉的方 法,其中還包括步驟將所述翻轉臺的所述旋轉限制到大體上的360度的旋轉。
10. —種用於選擇性遮蔽建築開口的百葉窗,包括 機頭導軌;多個葉片,從所述機頭導軌上懸下,包括多對相鄰的上部葉片和下部葉片; 第一梯帶及第二梯帶,從所述機頭導軌上向下延伸,所述第一梯帶及所述第二梯帶中 的每條梯帶均包括前翻轉索、後翻轉索以及多條橫繩,所述多條橫繩在它們相應的所述前 翻轉索和所述後翻轉索之間延伸;其中,所述第一梯帶的橫繩支撐各對相鄰的上部葉片和 下部葉片中的上部葉片,而所述第二梯帶的橫繩支撐各對相鄰的上部葉片和下部葉片中的 下部葉片,所述翻轉索的每一條均具有第一端; 翻轉杆;第一偏心裝置及第二偏心裝置,安裝在所述翻轉杆上並相對於所述翻轉杆固定,用於 與所述翻轉杆一起旋轉,所述第一偏心裝置及所述第二偏心裝置與所述第一梯帶及所述第 二梯帶的所述前翻轉索和所述後翻轉索的所述第一端相接合,其中所述翻轉杆的旋轉使得 所述第一梯帶及所述第二梯帶的所述前翻轉索和所述後翻轉索上升和下降,以使所述葉片 從第一位置移動到第二位置,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處,各對相鄰的上部葉片和下部葉片彼 此堆疊處於雙間距打開位置,在所述第二位置處,所述成對的上部葉片和下部葉片處於翻 轉閉合位置。
11. 如權利要求io所述的用於選擇性遮蔽建築開口的百葉窗,其中所述第二位置包括沿從由房間側向上和由房間側向下構成的組中選擇的使所述成對上部葉片和下部葉片翻 轉的第一方向。
12. 如權利要求IO所述的用於選擇性遮蔽建築開口的百葉窗,其中所述第一梯帶的所 述前翻轉索和所述後翻轉索的所述第一端均固定於所述第一偏心裝置,而所述第二梯帶的 前翻轉索和所述後翻轉索的所述第一端均固定於所述第二偏心裝置。
13. —種用於選擇性翻轉百葉窗葉片的方法,包括步驟利用第一梯帶及第二梯帶從機頭導軌上懸下多個葉片,所述葉片包括多個成對的相鄰 的上部葉片和下部葉片,所述梯帶的每一梯帶均包括前翻轉索、後翻轉索、以及多條在相應 的所述前翻轉索和所述後翻轉索之間延伸的橫繩,其中所述第一梯帶的所述橫繩支撐上葉 片,所述第二梯帶的所述橫繩支撐所述成對相鄰的上部葉片和下部葉片中的下葉片,且其 中所述翻轉索的每一條均具有第一端;將所述第一梯帶及所述第二梯帶的所述前翻轉索和所述後翻轉索的所述第一端固定 到多個偏心裝置上,所述多個偏心裝置相對彼此且相對翻轉杆固定;以及旋轉所述翻轉杆來驅動所述偏心裝置,以使所述葉片從第一位置移動至第二位置,其 中在所述第一位置處,各對相鄰的上部葉片和下部葉片彼此堆疊處於雙間距打開位置,在 所述第二位置處,所述葉片翻轉閉合。
14. 如權利要求13所述的選擇性翻轉百葉窗葉片的方法,其中所述第二位置包括沿從由房間側向上和由房間側向下構成的組中選擇的使各對上部葉片和下部葉片翻轉的第一 方向。
15.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於遮蔽建築開口的百葉窗,其中所述翻轉臺具有軸向長度, 且所述翻轉杆為在所述翻轉臺的整個軸向長度上延伸的連續杆。
16.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於遮蔽建築開口的百葉窗,其中所述第一偏心裝置為徑向 延伸輻板,所述第二偏心裝置為一對輻板。
全文摘要
一種用於窗戶百葉窗的翻轉系統,所述翻轉系統依賴於翻轉索或致動繩的布線而允許所述百葉窗的葉片以包括雙間距構型在內的許多不同構型翻轉打開或閉合。
文檔編號E06B9/28GK101755101SQ200880025301
公開日2010年6月23日 申請日期2008年5月28日 優先權日2007年5月31日
發明者D·E·弗拉塞爾, R·安德森, 尼古拉斯·德克爾 申請人:亨特道格拉斯有限公司

同类文章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

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的製作方法【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多功能組合攝影箱,包括敞開式箱體和前攝影蓋,在箱體頂部設有移動式光源盒,在箱體底部設有LED脫影板,LED脫影板放置在底板上;移動式光源盒包括上蓋,上蓋內設有光源,上蓋部設有磨沙透光片,磨沙透光片將光源封閉在上蓋內;所述LED脫影

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與流程

本發明涉及通信領域,特別涉及一種壓縮模式圖樣重疊檢測方法與裝置。背景技術:在寬帶碼分多址(WCDMA,WidebandCodeDivisionMultipleAccess)系統頻分復用(FDD,FrequencyDivisionDuplex)模式下,為了進行異頻硬切換、FDD到時分復用(TDD,Ti

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個性化檯曆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檯曆,尤其涉及一種既顯示月曆、又能插入照片的個性化檯曆,屬於生活文化藝術用品領域。背景技術::公知的立式檯曆每頁皆由月曆和畫面兩部分構成,這兩部分都是事先印刷好,固定而不能更換的。畫面或為風景,或為模特、明星。功能單一局限性較大。特別是畫

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技術領域:本發明涉及視頻信號處理領域,特別是一種實現縮放的視頻解碼方法。背景技術: Mpeg標準是由運動圖像專家組(Moving Picture Expert Group,MPEG)開發的用於視頻和音頻壓縮的一系列演進的標準。按照Mpeg標準,視頻圖像壓縮編碼後包

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的製作方法

本發明涉及一種基於加熱模壓的纖維增強pbt複合材料成型工藝。背景技術:熱塑性複合材料與傳統熱固性複合材料相比其具有較好的韌性和抗衝擊性能,此外其還具有可回收利用等優點。熱塑性塑料在液態時流動能力差,使得其與纖維結合浸潤困難。環狀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cbt)是一種環狀預聚物,該材料力學性能差不適合做纖

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一種pe滾塑儲槽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一種PE滾塑儲槽一、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PE滾塑儲槽,主要用於化工、染料、醫藥、農藥、冶金、稀土、機械、電子、電力、環保、紡織、釀造、釀造、食品、給水、排水等行業儲存液體使用。二、 背景技術 目前,化工液體耐腐蝕貯運設備,普遍使用傳統的玻璃鋼容

釘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釘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釘,尤其涉及一種可提供方便拔除的鐵(鋼)釘。背景技術:考慮到廢木材回收後再加工利用作業的方便性與安全性,根據環保規定,廢木材的回收是必須將釘於廢木材上的鐵(鋼)釘拔除。如圖1、圖2所示,目前用以釘入木材的鐵(鋼)釘10主要是在一釘體11的一端形成一尖

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直流氧噴裝置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ー種醫療器械,具體地說是ー種直流氧噴裝置。背景技術:臨床上的放療過程極易造成患者的局部皮膚損傷和炎症,被稱為「放射性皮炎」。目前對於放射性皮炎的主要治療措施是塗抹藥膏,而放射性皮炎患者多伴有局部疼痛,對於止痛,多是通過ロ服或靜脈注射進行止痛治療

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的製作方法技術領域: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新型熱網閥門操作手輪,屬於機械領域。背景技術::閥門作為流體控制裝置應用廣泛,手輪傳動的閥門使用比例佔90%以上。國家標準中提及手輪所起作用為傳動功能,不作為閥門的運輸、起吊裝置,不承受軸向力。現有閥門

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

專利名稱: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的製作方法背景技術:1-本發明所屬領域本發明涉及一種用來自動讀取管狀容器所載識別碼的裝置,其中的管狀容器被放在循環於配送鏈上的文檔匣或託架裝置中。本發明特別適用於,然而並非僅僅專用於,對引入自動分析系統的血液樣本試管之類的自動識別。本發明還涉及專為實現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