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表面無拼縫的背投影拼接顯示屏的製作方法
2023-04-27 14:00:26
專利名稱:外表面無拼縫的背投影拼接顯示屏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背投屏幕,尤其是一種由多個菲涅爾透鏡組成,且屏 幕外表面無拼縫的超大背投屏幕。
背景技術:
目前,由背投箱體組成的電視牆,物理拼接縫在0.5—lmm之間,光學拼接 縫也只能控制在此範圍,因此,為了能更大限度的減小拼接縫,發明一種多菲 涅爾背投影屏幕,使其外表面成像層無拼接縫(即沒有物理拼接縫),從而達到 光學拼接縫控制在O.lmm極細的水平,顯示圖像時,當離開屏幕一定距離後, 根本看不到拼接縫是本發明的目的之所在。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由多個菲涅爾透鏡組成,且屏幕 外表面無拼縫的超大背投屏幕。使其外表面成像層無拼接縫(即沒有物理拼接 縫),從而達到光學拼接縫控制在0.1mm極細的水平。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的技術方案它包括至少兩塊 較小尺寸(如50, 60, 67英寸)的菲尼爾透鏡、 一塊大尺寸柱面鏡(如IOO, 120, 134英寸)、 一塊大尺寸(如IOO, 120, 134英寸)防眩光玻璃、 一塊大尺 寸(如100, 120, 134英寸)高透光超白玻璃和一個屏幕框架;所述多塊菲涅 爾透鏡之間的對接面為榫頭對接(或粘接),所述對接後的多塊菲涅爾透鏡及大 尺寸柱面鏡被夾緊在大尺寸防眩光玻璃和大尺寸高透光超白玻璃之間,所述菲 涅爾透鏡與柱面鏡通過定位鎖固定,所述定位鎖通過鋼性鎖緊功能彈簧和屏幕 框架連接,並固定在屏幕框架上;所述鋼性鎖緊功能彈簧具有一定的伸縮性,可以根據屏幕的膨脹係數而伸縮變化,從而使內部菲尼爾透鏡的拼縫能始終緊 靠在一起,不會因為溫度及溼度的變化出現拼縫變大及錯位。
本實用新型解決了多屏幕拼接時,拼接縫較大,且在外表面拼縫處存在物 理縫隙,採用本發明後,消除了外表面的拼接縫隙,顯示圖像時,光學拼縫極 細,拼縫顯示效果是目前的最高水平。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拼接後整體結構示意圖2為
圖1的A部結構放大示意圖3為
圖1的B-B面剖視圖4為圖3的A部結構放大示意圖5為圖3的B部結構放大示意圖6為本實用新型投影光路原理示意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結構示意圖8為本實用新型的菲涅爾透鏡的拼接面拼接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
圖1-8所示,以2X2 (2行2列)舉例,本實用新型包括1塊大尺寸背 投影屏幕柱面鏡1、與相匹配小尺寸的4塊菲涅爾透鏡2、屏幕框架3、 1塊大 尺寸防眩光玻璃4和一塊大尺寸高透光超白玻璃5;所述4塊菲涅爾透鏡2之間 的對接面為榫頭對接,所述1塊背投影屏幕柱面鏡1和菲涅爾透鏡2被夾緊在1 塊大尺寸防眩光玻璃4和1塊大尺寸高透光超白玻璃5之間,所述背投影屏幕 柱面鏡1和菲涅爾透鏡2通過定位鎖6固定,所述定位鎖6通過鋼性鎖緊功能 彈簧7和屏幕框架3連接,並固定在屏幕框架3上;所述鋼性鎖緊功能彈簧7具有一定的伸縮性,可以根據(有機)屏幕柱面鏡和(有機)菲尼爾透鏡的膨 脹係數而伸縮變化,從而使有機菲尼爾透鏡的拼縫能始終緊靠在一起,不會出 現拼縫縫隙變化及錯位現象,從而影響畫面拼接效果。
顯然,本實用新型的上述實施例僅僅是為清楚地說明本實用新型所作的舉 例,而並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的限定。對於所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 來說,在上述說明的基礎上還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變化或變動。這裡無法 對所有的實施方式予以窮舉。凡是屬於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所引伸出的顯而 易見的變化或變動仍處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列。
權利要求1、外表面無拼縫的背投影拼接顯示屏,其特徵在於它包括至少兩塊較小尺寸的菲尼爾透鏡、一塊大尺寸柱面鏡、一塊大尺寸防眩光玻璃、一塊大尺寸高透光超白玻璃和一個屏幕框架;所述多塊菲涅爾透鏡之間的對接面為榫頭對接,所述對接後的多塊菲涅爾透鏡及大尺寸柱面鏡被夾緊在大尺寸防眩光玻璃和大尺寸高透光超白玻璃之間,所述菲涅爾透鏡與柱面鏡通過定位鎖固定,所述定位鎖通過鋼性鎖緊功能彈簧和屏幕框架連接,並固定在屏幕框架上。
專利摘要外表面無拼縫的背投影拼接顯示屏,它包括至少兩塊較小尺寸的菲尼爾透鏡、一塊大尺寸柱面鏡、一塊大尺寸防眩光玻璃、一塊大尺寸高透光超白玻璃和一個屏幕框架;所述多塊菲涅爾透鏡之間的對接面為榫頭對接(或粘接),所述對接後的多塊菲涅爾透鏡及大尺寸柱面鏡被夾緊在大尺寸防眩光玻璃和大尺寸高透光超白玻璃之間,所述菲涅爾透鏡與柱面鏡通過定位鎖固定,所述定位鎖通過鋼性鎖緊功能彈簧和屏幕框架連接,並固定在屏幕框架上。本實用新型的成本低,在環境溫度變化的情況下大屏幕拼接屏的拼縫不會錯位,而且能表面保持平整。
文檔編號G03B21/60GK201269967SQ20082013301
公開日2009年7月8日 申請日期2008年7月29日 優先權日2008年7月29日
發明者王彥雄, 管懷明, 金躍剛 申請人:北京環宇藍博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