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均相水熱法製備花狀Cu2V2O7材料的方法及製備的Cu2V2O7材料與流程
2023-04-27 09:14:36 3

本發明屬於電池的電極材料技術領域,涉及一種Cu2V2O7材料及其製備方法,特別涉及一種均相水熱法製備花狀Cu2V2O7材料的方法及製備的Cu2V2O7材料。
背景技術:
鋰離子具有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高、循環壽命長、使用溫度範圍寬、無記憶效應等優點,在各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但目前商業化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主要以石墨為主,但其較小的理論容量(372mAh/g),而且它還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這些缺點限制了其的應用。
具有層狀結構的Cu2V2O7在嵌入/脫嵌鋰離子過程中可以進行多步還原(Cu2+/Cu+及Cu+/Cu0),被認為是具有潛在應用價值的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Cheng F,Chen J.Transition metal vanadium oxides and vanadate materials for lithium batteries[J].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2011,21(27):9841-9848.]。由於銅的多步還原性,Cu2V2O7能夠提供更高的能量密度。
Cu2V2O7的合成方法主要是高溫固相法[Hillel T,Ein-Eli Y.Copper vanadate as promising high voltage cathodes for Li thermal batteries[J].Journal of Power Sources,2013,229:112-116]、溶膠凝膠法[郭光輝,陳珊,劉芳芳,等.Cu2V2O7的合成及電化學性能[J].有色金屬:冶煉部分,2014(2):57-60.]等。高溫固相法合成操作簡單,但需要長時間高溫處理,且產物形貌無法控制。溶膠-凝膠法工藝複雜,反應條件苛刻,難以實現大規模工業化生產,且後續部分同樣需要高溫處理。這兩種方法在工業化製備過程中均會使得成本急劇增加,同時高溫燒結也會對產物的電化學性能產生影響。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均相水熱法製備花狀Cu2V2O7材料的方法,該方法採用低溫水熱法,通過原位拓撲生長技術,製備出具有良好的電化學性能的花狀Cu2V2O7材料,該方法操作簡單,重複性高,生產成本低,適合工業化生產。
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採用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均相水熱法製備花狀Cu2V2O7材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氧化亞銅分散於去離子水中,分散均勻後加入偏釩酸銨粉體,攪拌均勻,得到反應前驅液;其中,氧化亞銅與偏釩酸銨比為0.125g:0.102g;
2)將反應前軀液在100~200℃下,水熱反應5~48h,待反應結束後,冷卻至室溫,然後離心洗滌沉澱,將沉澱乾燥,得到粉體;
3)將粉體進行燒結,脫去結晶水,所得粉體即為花狀Cu2V2O7材料。
本發明進一步的改進在於,所述的步驟1)中偏釩酸銨為分析純。
本發明進一步的改進在於,所述的步驟1)中氧化亞銅與去離子水的比為0.125g:80mL。
本發明進一步的改進在於,所述的步驟1)中分散均勻採用採用磁力攪拌,攪拌的時間為0.5~5h。
本發明進一步的改進在於,所述的步驟1)中攪拌時間為1~5h。
本發明進一步的改進在於,所述的步驟2)中的水熱反應時水熱釜的填充比為30%~70%。
本發明進一步的改進在於,所述的步驟2)中的離心洗滌的轉速為8000轉/min。
本發明進一步的改進在於,所述的步驟2)中的乾燥的溫度為50~100℃,乾燥的時間為2~12h。
本發明進一步的改進在於,所述的步驟3)中的煅燒的溫度為200℃~500℃,煅燒的時間為0.2h~5h。
一種Cu2V2O7材料,該Cu2V2O7材料呈現出由厚度為80~100nm的納米片構成的直徑為1.0~1.2um的花狀形貌。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以下有益的技術效果:本發明採用硬模板-原位拓撲反應法,具體通過將Cu2O和NH4VO3混合製備反應前驅液,然後採用水熱反應,最後燒結除去結晶水,製得了鋰離子電池負極Cu2V2O7材料,本發明製備花狀Cu2V2O7材料的過程中未使用任何表面活性劑。本發明由於採用水熱反應,所以能夠降低反應的溫度,反應時間5~48h,相對於該材料為高溫固相法反應時間短,並且該方法工藝簡單,無需複雜設備,可在常溫常壓下製備出所需材料,反應時間短,產物純度高,反應條件易於控制,能夠實現大規模工業化生產。本發明製備的Cu2V2O7材料呈現出由厚度為80~100nm的納米片構成的直徑為1.0~1.2um的花狀形貌,該Cu2V2O7材料具有良好的電化學性能,由於本發明製備的釩酸銅材料為納米級粉體,花狀形貌使該材料具有較大的比表面積,有助於縮短充放電過程中鋰離子的擴散路徑,提高其倍率性能和循環性能。同時也可以有效的增加其與電解液的接觸面積,從而具有優異的電化學性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製備的Cu2V2O7材料的X射線衍射圖;
圖2為本發明製備的Cu2V2O7材料的掃描電鏡形貌圖;其中(a)為50.0K;(b)為100K;
圖3為本發明製備的Cu2V2O7電極材料的循環性能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
實施例1
1)稱取新製備的0.125g二十六面體氧化亞銅(Cu2O)分散於80mL去離子中,磁力攪拌0.5h,然後加入0.102g偏釩酸銨(NH4VO3)粉體,攪拌2h,得到反應前驅液;
2)將反應前軀液轉移至反應釜中,反應釜的填充比為40%,然後在180℃下,水熱反應12h,待反應結束後,冷卻至室溫,然後離心洗滌沉澱,將沉澱在60℃下乾燥10h,得到粉體;
3)將乾燥後的粉體,在300℃下進行燒結,脫去結晶水,並保溫0.5h;之後隨爐冷卻,所得粉體即為鋰離子電池負極花狀Cu2V2O7材料。
從圖1可以看出,實施例1所製備的釩酸銅為α-Cu2V2O7,其衍射峰與Cu2V2O7(JCPDSNo.26-0569)的標準峰相吻合,無明顯的雜質。
從圖2(a)和圖2(b)可以看出,所製備的釩酸銅是由花狀結構,由厚度為80~100nm的納米片構成的直徑為1.0~1.2um的。
圖3為該釩酸銅材料在0.1A/g的循環性能圖,其初始放電容量達到760mAh/g,經30圈循環之後,比容量仍保持在469mAh/g,表現出良好的循環性能。
實施例2
1)將新製備二十六面體氧化亞銅分散於去離子水中,磁力攪拌0.2h加入分析純偏釩酸銨粉體,磁力攪拌5h,得到反應前驅液;其中,氧化亞銅與偏釩酸銨以及去離子水的比為0.125g:0.102g:80mL;
2)將反應前軀液轉移至反應釜中,反應釜的填充比為70%,然後在100℃下,水熱反應48h,待反應結束後,冷卻至室溫,然後在8000轉/min下離心洗滌沉澱,將沉澱在50℃下乾燥12h,得到粉體;
3)將粉體在500℃燒結0.2h,脫去結晶水,所得粉體即為花狀Cu2V2O7材料。
實施例3
1)將新製備二十六面體氧化亞銅分散於去離子水中,磁力攪拌2h加入分析純偏釩酸銨粉體,磁力攪拌3h,得到反應前驅液;其中,氧化亞銅與偏釩酸銨以及去離子水的比為0.125g:0.102g:80mL
2)將反應前軀液轉移至反應釜中,反應釜的填充比為30%,然後在200℃下,水熱反應5h,待反應結束後,冷卻至室溫,然後在8000轉/min下離心洗滌沉澱,將沉澱在100℃下乾燥2h,得到粉體;
3)將粉體在200℃燒結5h,脫去結晶水,所得粉體即為花狀Cu2V2O7材料。
實施例4
1)將新製備二十六面體氧化亞銅分散於去離子水中,磁力攪拌5h加入分析純偏釩酸銨粉體,磁力攪拌1h,得到反應前驅液;其中,氧化亞銅與偏釩酸銨以及去離子水的比為0.125g:0.102g:80mL
2)將反應前軀液轉移至反應釜中,反應釜的填充比為60%,然後在120℃下,水熱反應36h,待反應結束後,冷卻至室溫,然後在8000轉/min下離心洗滌沉澱,將沉澱在70℃下乾燥8h,得到粉體;
3)將粉體在400℃燒結3h,脫去結晶水,所得粉體即為花狀Cu2V2O7材料。
實施例5
1)將新製備二十六面體氧化亞銅分散於去離子水中,磁力攪拌1h加入分析純偏釩酸銨粉體,磁力攪拌10h,得到反應前驅液;其中,氧化亞銅與偏釩酸銨以及去離子水的比為0.125g:0.102g:80mL
2)將反應前軀液轉移至反應釜中,反應釜的填充比為50%,然後在150℃下,水熱反應24h,待反應結束後,冷卻至室溫,然後在8000轉/min下離心洗滌沉澱,將沉澱在80℃下乾燥6h,得到粉體;
3)將粉體在350℃燒結3h,脫去結晶水,所得粉體即為花狀Cu2V2O7材料。
本發明製備的花狀Cu2V2O7材料呈現出由厚度為80~100nm的納米片構成的直徑為1.0~1.2um的花狀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