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軌道交通區間隧道自然通風排煙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4-27 11:51:46 1
專利名稱:城市軌道交通區間隧道自然通風排煙系統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城市軌道交通技術領域,是一種城市軌道交通區間隧道自然通風排煙系統,適用於站臺設置全封閉屏蔽門和採用開式通風系統的城市軌道交通地下線工程。
背景技術:
目前,設置全封閉屏蔽門和採用開式通風系統的城市軌道交通地下線隧道通風系統,一般在車站列車停站區域設置機械排風系統,在車站兩端設置區間隧道事故通風機。通過列車運行產生的活塞效應,使隧道內的空氣進行流動,實現區間隧道的通風換氣功能;當列車在隧道內發火情且迫停在隧道內時,需依靠該隧道兩端車站的事故風機組織縱向機械排煙,將隧道內的煙氣排出,進行排險。這種區間隧道通風方式耗費電能較大,並且當隧道內列車發生火情時,乘客為單向疏散,不利於乘客逃生和滅火施救。
實用新型內容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節能、利於滅火施救的城市軌道交通區間隧道自然通風排煙系統。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採取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城市軌道交通區間隧道自然通風排煙系統,它包括車站及列車行車隧道,其特徵在於在兩座車站之間的列車行車隧道內設有若干個通向地面的自然通風排煙豎井。所述的自然通風排煙豎井設置在單洞雙線隧道的中部。所述的自然通風排煙豎井與單洞雙線隧道的連接處設有儲煙隔煙倉,該儲煙隔煙倉是隧道的頂部向上延伸與豎井的下端連接形成一個空腔。所述的自然通風排煙豎井間距不大於32. 5米。所述的自然通風排煙豎井面積不小於20平方米。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於在城市軌道交通地下線工程兩站之間的列車行車隧道內設有若干個通向地面的自然通風排煙豎井,使區間隧道能自然通風排煙,省去車站內隧道事故通風機、機房設施,降低車站土建造價,並起到顯著的節能效果;當列車在區間隧道內發生火情,則煙氣可以通過兩個相鄰的豎井排出,乘客為雙向疏散,利於列車人員安全撤離火情現場,同時也利於消防施救進行。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平面示意圖。圖2是圖IA-A剖面示意圖。圖3是圖1中自然通風排煙豎井平面放大示意圖。圖4是圖3C-C剖面示意圖。圖5是圖;3B-B剖面示意圖。[0016]圖6是圖3中斷面3-3示意圖。圖7是圖3中斷面2-2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 圖7所示一種城市軌道交通區間隧道自然通風排煙系統,它包括地鐵車站1、地鐵車輛行車隧道3,在地鐵車站的兩站之間的列車行車隧道內設有若干個通向地面的自然通風排煙豎井2。所述的自然通風排煙豎井2設置在單洞雙線隧道的中部,對單洞雙線隧道進行自然通風排煙。所述的自然通風排煙豎井2與單洞雙線隧道的連接處設有儲煙隔煙倉4,該儲煙隔煙倉是隧道的頂部向上延伸與豎井的下端連接形成一個空腔。儲煙隔煙倉4的作用是, 當列車在隧道內發生火情時,產生的煙氣先進入相鄰的豎井的儲煙隔煙倉4內,再從自然通風排煙豎井2內排出(見圖2所示),從而可減少或避免煙氣進入隧道的安全區內。所述的自然通風排煙豎井間距不大於32. 5m,可以保證火災條件下中間區乘客的疏散條件。所述的自然通風排煙豎井內設置有支撐筋板5,對自然通風排煙豎井2起到穩固支撐的作用。單洞雙線隧道內設有結構柱6,兩線之間不能設置封閉的隔牆。由於在地鐵車站的兩站之間的單洞雙線隧道內設有若干個通向地面的自然通風排煙豎井2,使區間隧道能自然通風排煙,省去車站內區間隧道事故通風機、機房設施,降低車站土建造價,並起到顯著的節能效果;當列車在區間隧道內發生火情,則煙氣可以通過兩個相鄰的豎井排出,乘客為雙向疏散,利於列車人員安全撤離火情現場,同時也利於消防施救進行。
權利要求1.一種城市軌道交通區間隧道自然通風排煙系統,它包括車站及列車行車隧道,其特徵在於在車站的兩站之間的列車行車隧道內設有若干個通向地面的自然通風排煙豎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軌道交通區間隧道自然通風排煙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自然通風排煙豎井設置在單洞雙線隧道的中部。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城市軌道交通區間隧道自然通風排煙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自然通風排煙豎井與兩條並列的地鐵車輛行車隧道的連接處設有儲煙隔煙倉,該儲煙隔煙倉是隧道的頂部向上延伸與豎井的下端連接形成一個空腔。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城市軌道交通區間隧道自然通風排煙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自然通風排煙豎井面積不小於20平方米,間距不大於32. 5米。
專利摘要一種城市軌道交通區間隧道自然通風排煙系統,適用於站臺設置全封閉屏蔽門和採用開式通風系統的城市軌道交通地下線工程,它包括車站、列車行車隧道,兩站之間的列車行車隧道設有若干個通向地面的自然通風排煙豎井。所述的自然通風排煙豎井設置在列車行車隧道的中部。所述的自然通風排煙豎井與列車行車隧道的連接處設有儲煙隔煙倉。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於列車行車隧道設有若干個通向地面的自然通風排煙豎井,使區間隧道能自然通風排煙,省去車站內隧道事故通風機、機房設施,並起到顯著的節能效果;當列車在區間隧道內發生火情,則煙氣可以通過兩個相鄰的豎井排出,乘客為雙向疏散,利於列車人員安全撤離火情現場,同時也利於消防施救進行。
文檔編號E21F1/18GK202017511SQ20112002926
公開日2011年10月26日 申請日期2011年1月28日 優先權日2011年1月28日
發明者萬世春, 于波, 史柯峰, 周婷婷, 巫江, 張良焊, 李國慶, 楊秀仁, 王奕然, 陳中 申請人:北京城建設計研究總院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