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段定位導管的製作方法
2023-05-17 05:16:01 6
專利名稱:肝段定位導管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於肝膽外科學領域,涉及肝切除術中的肝段定位導管。
背景技術:
隨著外科技術和理論的進步,肝臟外科水平亦有較大的提高,過去無法治癒的疾病得到了救治,無法切除的肝癌現在也能夠進行切除。外科器械的進步,如超聲吸引刀Cusa、無血解剖刀TissueLink等的臨床應用,使得肝切除技術飛速發展,醫生能夠得心應手的進行切除,只要劃定界限或假定界限,即可按照既定或假想切面進行切除,術中出血少,對病人病理生理擾亂極小,術中可安全平穩度過。病人經濟承受能力及圍手術期管理技術較以往有較大提高,這些都為病人術後的恢復提供了較大的支撐。
肝癌的特性之一為門靜脈播散,理論上其切除應該沿門靜脈走行範圍進行。目前臨床常用肝臟分段採用Couinaud分段法,其分段原則是沿著Glisson氏系統,也可以理解為沿門靜脈走行進行分段。因此可以得出,肝癌可以進行擴大切除,理論上擴大切除範圍應以門靜脈走行為依據,即應該採用肝段為本的肝切除術,才可以達到較好的療效。從外科器械的角度而言,規則肝段切除的實施已經不是障礙,關鍵在於規則肝段範圍的判定。
目前肝段範圍的判定方式大致有如下幾種1)肝臟表面標誌及Couinaud分段理論優點是大致判定,方便快捷。缺點為經驗依賴性強,且難以達到較高的準確性,肝實質內的界限無法很好判定。
2)上述第一種方法再結合B超大體判斷優點是易於操作,準確性加大。缺點為仍然不夠精確,易造成跨肝段切除,後果可導致a.結構不完整或損傷,遺留,造成膽漏、殘餘肝壞死或殘肝功能障礙;b.病灶或癌栓遺留,因而容易復發或術中播散。
3)B超引導下經肝門靜脈穿刺、美蘭注射日本學者較早採用該方法且應用較多,優點是如果技術嫻熟,判定基本準確,切除範圍指示較為理想。缺點是操作難度大,術者需熟悉並熟練掌握超聲技術及穿刺知識。但是,對於外科醫生來說,除非經過相應培訓,穿刺一般不易成功,而且在實踐中,即使穿刺成功,亦容易導致美蘭逆向擴散使得染色範圍擴大或很快排洩、界限消失;對於腫瘤患者還存在針道擴散的風險。
4)沿用肝葉切除的方法如解剖第一肝門,游離左右肝門,分別阻斷,該方法只能判定右前、右後的血管並加以阻斷或切斷,無法達到肝段的分支,容易導致過多的健康肝臟破壞。
綜上所述,肝段切除對於肝臟病灶尤其是肝癌,是一種理想的切除方式。目前已有的切除器械已經完全能夠滿足肝段切除的要求,但是肝段的判定技術卻存在判定準確性差和/或技術難度大、不易操控等缺點,甚至還存在惡化病情的風險。
發明內容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種能夠準確判定肝段且操作容易、簡便安全的肝段定位導管。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為一種肝段定位導管,包括由高分子材料製成的導管本體和導絲,該導管本體的前段部分的直徑小於肝段的門靜脈及其分支的直徑;在所述導管本體的前段部分設置有至少三組球囊單元,沿所述導管本體的頭部至尾部軸線,球囊單元相互之間有間隔設置;每組球囊單元包括一個導液管的出液口、一個導氣管的出氣口和與該出氣口相通的氣囊,該氣囊由高分子彈性材料製成;導液管和導氣管均設置在導管本體的腔體內,每根導液管的頭部為出液口、尾部為供液口,導氣管的頭部為出氣口、尾部為注氣口;每組球囊單元的導液管的出液口和導氣管的出氣口依次伸出導管本體的前段的管壁且相互之間有間隔,與該注氣口相通的相應的氣囊設置在導管本體的外管壁上,導液管的供液管和導氣管的注氣口均從導管本體的尾部的導管埠伸出導管本體之外;所述導絲的長度大於所述導液管的長度,導絲的直徑小於導液管的直徑。
進一步,所述球囊單元為四組;沿所述導管本體的頭部向至尾部方向,導管本體的直徑逐漸增大。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肝段定位導管,通過多腔多氣囊,幫助術者在肝臟手術中較為直觀、簡便且準確的判定目的肝段的完整界限,保證術者在較短的時間內判定並標記目的肝段,為標準肝段切除術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圖1為本發明肝段定位導管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肝段定位導管的中部的截面示意圖;圖3為分別依次經四根導液管注入梯度美蘭後,肝段染色後的示意圖;圖4為通過導絲轉換肝段定位導管位置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圖1-4中,肝段定位導管包括由高分子材料製成的導管本體5和導絲9。導管本體5沿頭部至尾部,其直徑逐漸增大,導管本體5的前段部分6的直徑小於肝段的門靜脈及其主要分支的直徑。導管本體5的腔體內設置有四根導液管1(2,3,4)和四根導氣管1′(2′,3′,4′),四根導液管1(2,3,4)的頭部為出液口a1(a2,a3,a4)、尾部為供液口A1(A2,A3,A4),四根導氣管1′(2′,3′,4′)的頭部為出氣口b1(b2,b3,b4)、尾部為注氣口B1(B2,B3,B4),四根導氣管1′(2′,3′,4′)的出氣口b1(b2,b3,b4)分別與四個氣囊c1(c2,c3,c4)相通,氣囊是由高分子彈性材料製成,充氣後會迅速膨脹,氣囊設置在導管本體5的外管壁上。導絲9的長度大於每根導液管的長度,導絲9的直徑小於每根導液管的直徑。沿導管本體5的頭部至尾部方向,四根導液管1(2,3,4)的出液口a1(a2,a3,a4)和四根導液管1(2,3,4)的出氣口b1(b2,b3,b4),依次伸出導管本體5的前段的管壁且相互之間保留有適當的距離,導液管的供液口A1(A2,A3,A4)和導氣管的注氣口B1(B2,B3,B4),均從導管本體5的尾部部分7的導管埠8處伸出導管本體5之外。
一個出液口、一個出氣口和一個相對應的氣囊共同組成一個球囊單元,如圖1所示,沿導管本體5的頭部至尾部的軸線,在導管本體5的前段部分6上共有四個球囊單元,並且每個球囊單元之間都相互間隔有適當的距離。
手術時,將導絲9經導液管1的供液口A1進入導液管1中,在B超引導下,通過導絲9的調節,將本發明肝段定位導管的頭部置入門靜脈末端,然後依次通過四根導氣管1′(2′,3′,4′)尾部的注氣口B1(B2,B3,B4)注入氣體,四根導氣管1′(2′,3′,4′)的出氣口b1(b2,b3,b4)相對應的四個氣囊c1(c2,c3,c4)的充滿氣體膨脹,使得定位導管所在門靜脈分支被封閉,再通過其對應四根導液管1(2,3,4)尾部的供液口A1(A2,A3,A4),注入四種不同稀釋濃度的美蘭染料。由於四個氣囊c1(c2,c3,c4)的阻斷作用,美蘭染料只會將其前端的肝段進行染色,不會出現染料四處擴散的情況,染色區域較為恆定。
另外,不同區域肝臟的染色還可以採用吲哚氰綠或不同的染色物質注入,染色物質均需符合臨床安全及染色明確的要求,亦可採用同種染料的不同稀釋濃度注入。由於肝段定位導管配置有導絲9,使得氣囊單元在門靜脈血管內調節方向的操控性更強,大多情況下,可在術中B超引導下一次性進入目的肝葉,進而容易判定目的肝段。即使首次肝段定位導管未能進入目的肝葉,也能夠通過導絲9在不同氣囊單元的導液管的轉換,較快完成目的肝段的判定。
由於右肝較為複雜,分為5、6、7、8段,故以下以右肝的肝段判定為例,通過具體的實施例具體說明本發明肝段定位導管的使用方法實施例1肝臟第7段判定,其適用於7段切除1、手術開始後,經過胃網膜右靜脈進行遠端結紮,將導絲9插入導液管1中,在導絲9的引導下,自近端將本肝段定位導管的球囊單元置入門靜脈;2、術者用手引導球囊單元置入右或左側門靜脈分支;3、球囊單元置入右側門靜脈後,持續送入使其一直進入門靜脈末端,通過注氣口B1使最前端氣囊c1注氣後膨脹,此時用B超於肝臟表面探測,可以十分簡便的得出該球囊單元所在的位置為肝臟的右前肝葉還是右後肝葉;4、如圖3所示,假定球囊單元位於右後葉。通過注氣口B1注入的適量氣體,應足以使氣囊c1封閉該門靜脈分支的腔隙,然後抽出導絲9,通過供液口A1注入較為稀釋濃度的美蘭(所用美蘭均為梯度濃度,先採用較為稀釋的濃度),再次判定染色肝段位I於右前葉還是右後葉;5、如果是圖3中的被染色的肝臟為染色肝段位I區域,則可大體判定其為第7段。然後進一步進行判斷,再按照上述方法對氣囊b2進行充氣,經供液口A2注入稍濃的美蘭,就會出現下述兩種情況①如圖3所示,被染色的肝臟為染色肝段位II區域,這時可判定染色肝段位II區域仍為7段門靜脈分支範圍。當出現此種情況時,應繼續進一步進行判定,按照上述同樣的方法,直至第7段門靜脈所有分支完全被染色,因此,再對氣囊b3、氣囊b4進行充氣,直至出現被染色的肝臟為圖3中的染色肝段位III區域時,即可判定出液口ax即圖3中的出液口a3之前所有的出口均為支配第7段肝臟的門靜脈分支;②如出現圖3中染色肝段位III區域時,則提示出液口a2所支配的肝段為第6段,此時第7段即目的肝段為出液口a1所支配的門靜脈分支。判定清楚後,則採用最高濃度的美蘭經出液口a3之前的注入口注入,使染色區域界限更為明確,7段肝臟即得以判定。
實施例2肝臟第5段的判定
1、肝段定位導管首次定位即位於右前葉肝臟,則第5和第8段肝臟的定位便如上述實施例1中所述的第7段,判定步驟相同;2、若繼續實施例1中的假定條件,首次肝段定位導管定位於右後葉肝臟,則進行如下步驟①依次通過供氣口B1、供氣口B2、供氣口B3和供氣口B4充氣後,再依次通過供液口A1、供液口A2、供液口A3和供液口A4,分別注入梯度稀釋的美蘭,直至出現右前染色為止,則判定出液口ax即是通向右前門靜脈分支的孔道,如圖所示出液口ax為出液口a4;②如圖4所示,經供液口A4置入導絲9直至經出液口a4穿出至所對應的右前門靜脈分支末端,以B超指示並確認位於門靜脈分支腔內末端後,放出各個氣囊的氣體,保留導絲9,取出導管本體5;③導管本體5取出後,以出液口a1穿入導絲9,直至從供液口A1將導絲9穿出,則導管本體5的頭部6將進入右前肝葉;④至此,則第5、第8段的判定再次如實施例1的操作,最後出現染色肝段IV區域的出液口ax所支配的門靜脈分支,即為第5段肝臟的支配門靜脈。
另外,在操作過程中,如注入美蘭時,壓力高但無區域染色增加,則表示ax所對應的為門靜脈殘腔,此時應向後繼續判定,直至出現對應肝段染色後,則採用最高濃度美蘭進行染色,加深染色顏色,從而最終確定手術界限。
權利要求
1.一種肝段定位導管,其特徵在於,包括由高分子材料製成的導管本體和導絲,該導管本體的前段部分的直徑小於肝段的門靜脈及其主分支的直徑;在所述導管本體的前段部分設置有至少三組球囊單元,沿所述導管本體的頭部至尾部軸線,球囊單元相互之間有間隔設置;每組球囊單元包括一個導液管的出液口、一個導氣管的出氣口和與該出氣口相通的氣囊,該氣囊由高分子彈性材料製成;導液管和導氣管均設置在導管本體的腔體內,每根導液管的頭部為出液口、尾部為供液口,導氣管的頭部為出氣口、尾部為注氣口;每組球囊單元的導液管的出液口和導氣管的出氣口依次伸出導管本體的前段的管壁且相互之間有間隔,與該注氣口相通的相應的氣囊設置在導管本體的外管壁上,導液管的供液管和導氣管的注氣口均從導管本體的尾部的導管埠伸出導管本體之外;所述導絲的長度大於所述導液管的長度,導絲的直徑小於導液管的直徑。
2.根據權利要求
1所述的肝段定位導管,其特徵是所述球囊單元為四組;沿所述導管本體的頭部向至尾部方向,導管本體的直徑逐漸增大。
專利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肝段定位導管,包括由高分子材料製成的導管本體和導絲,在導管本體的前段部分設置有至少三組球囊單元,每組球囊單元包括導液管的出液口、導氣管的出氣口和氣囊;導液管和導氣管設置在導管本體內,導液管的出液口和導氣管的出氣口依次伸出導管本體的前段的管壁且相互之間有間隔,與注氣口相通的相應的氣囊設置在導管本體的外管壁上,導液管的供液管和導氣管的注氣口伸出導管本體之外;導絲的長度大於導液管的長度,導絲的直徑小於導液管的直徑。本定位導管,通過多腔多氣囊,幫助術者較為直觀、簡便且準確的判定目的肝段的完整界限,保證術者在較短的時間內判定並標記目的肝段,為標準肝段切除術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文檔編號A61M39/08GK1994487SQ200610095386
公開日2007年7月11日 申請日期2006年12月30日
發明者馮曉彬 申請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導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