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床跟蹤吸塵器的製作方法
2023-05-17 03:41:26 2
專利名稱:車床跟蹤吸塵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到各種車床機械吸塵裝置,能有效地跟蹤吸收鐵屑粉塵、保護環境衛生。
參考國內普通集塵器,該機高1800mm×寬750mm只能配在專用大砂輪機械或需要的機械中,如該機用於普通C6136車床吸塵或其它車床吸塵效果雖好,因該機又高又大、影響工作場地和生產,在實際工作中,難以實現安裝在車床旁邊。隨著我國工業迅速的向前發展,工業生產對環境帶來汙染越來越嚴重,直接對人類身體健康帶來危害,在我國大中型機械企業中,還沒有一套專門用在車床加工中的吸塵機械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車床跟蹤吸塵器,它能有效地捕集車床切削過程中鐵屑塵、淨化空氣、減少汙染,該機能直接保證職工的身體健康,而且節約能源,體積是普通集塵器的三分之一,專門用於各種車床和其它工具機吸塵的一種新型吸塵機械。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該裝置主要由集塵箱體、上半部分安裝有葉輪、風道出風口和主動皮帶輪、被動皮帶輪、下半部分有濾塵袋、集塵箱、進風口,進風口安裝有吸風管,在吸風口頂端連接著萬向管接頭,管接頭頂端連有吸塵罩,可靈活任意轉動360度,吸塵管安裝在吸塵管支架上,再安裝在車床中拖板位置上,吸塵管支架可上下靈活轉動180度,直接跟蹤車床,切削下來鐵屑粉塵進行吸收,而且設有消聲裝置,外吸音層和內吸音層減弱葉輪震動發出的噪音,該機利用本身車床的動力來傳動該機,這樣既節約一臺電機,又節約了能源,在車床原有的皮帶輪上新增加一個皮帶輪盤,在車床的皮帶罩殼下部開一個槽,裝一根三角皮帶上去,這樣就實現動力傳動,通過車床一組皮帶輪和該機的皮帶輪實現變速,如操作者不需要該機吸塵,就將一組皮帶輪裝有離合器裝置(該圖沒有繪出),板動手柄就能將它自動脫開,停止吸塵工作。該機使用方便,佔地面積小,穎型美觀,也可適用於其它吸塵的工具機,吸塵能自動跟蹤,效果好,噪音低,在同類產品中,具有先進性。
實用新型車床跟蹤吸塵器具體結構由以下實施例及其附圖繪出
圖1、車床跟蹤吸塵器結構圖;圖2、車床跟蹤吸塵器濾塵袋和密封門結構圖;圖3、車床跟蹤吸塵器傳動原理圖;圖4、車床跟蹤吸塵器萬向管接頭示意圖;圖5、車床跟蹤吸塵器可調式吸塵管支架示意圖。
在
圖1,1,吸塵罩,2、軸承,3、螺釘,4、軸,5、葉輪,6、軸承蓋,7、防振加重塊,3、螺釘,3、螺釘,8、萬向管接頭,3、螺釘,9、管接頭,10、管夾,11、管夾螺釘,12、吸塵管,13、軸承座,14、上箱體,15、外吸音層,16、底板,3、螺釘,3、螺釘,17、濾塵袋,18、下箱體,19、內吸音層,20、擋塵板,21、集塵箱,22、底腳,23、底腳螺栓,24、插板,25,鍵,26,被動皮帶輪,27、罩殼,28、三角皮帶輪,29、主動皮帶輪,3、螺釘,30、鍵,31、風道,3、螺釘,32、長螺釘。
該裝置(見附
圖1)吸塵罩(1)和萬向管接頭相連接,吸塵罩(1)象一隻喇叭形,內部有一層過濾網(該圖沒有繪出),擋住車下來較大的片狀、圈狀的鐵屑,如果將這些鐵屑吸進機械,容易造成機器出故障,軸承蓋(6)是安裝在軸承座(13)外邊,是保護軸承(2)用的,用螺釘(3)固定,軸(4)中間裝有葉輪(5)通過葉輪(5)快速旋轉產生吸流量,將鐵屑不斷吸入該機,經過風道(31)將塵送入濾塵袋(17),防振加重塊(7)連在上箱體(14)頂部內,保證該機平穩度,防止該機發出的振動噪聲。吸塵管(12)連接萬向管接頭(8),萬向管接頭(8)和管接頭(9)相連接,用螺釘(3)固定,用管夾(10)將吸塵管(12)夾住,再用管夾螺釘(11)鎖緊,外吸音層(15)是用一層薄海綿材料粘貼在上箱體(14)和下箱體(18)上,防止機械發出的振動噪聲,內吸音層(19)用膠粘貼在外吸音層(15)上,內吸音層(19)上衝有大小不均的孔,使機械發出噪聲,經過孔的迴旋,達到降低噪音,底板(16)連接在上箱體(14)下面,用螺釘(3)固定,濾塵袋(17)用螺釘(3)連接在底板(16)下面,經過濾塵袋(17)振動打下來的鐵屑降落到擋塵板(20)上,擋塵板(20)有45度角度將塵滑到集塵箱(21)裡,集塵箱(21)在下箱體(18)底面,集塵箱(21)象只抽屜,可自由拉出,將塵倒除。底腳(22)用底腳螺栓(23)固定在水泥地平上,插板(24)裝在上箱體(14)外側,鍵(25)將被動皮帶輪(26)固定在軸(4)的位置上,三角皮帶輪(28)和車床主電機皮帶輪相連接,主動皮帶輪(29)帶動被動皮帶輪(26)使該機工作,用罩殼(27)罩住皮帶輪傳動部位,保護安全,用螺釘(3)將罩殼固定在箱體上,鍵(30)裝在軸(4)上,將葉輪(5)固定,在該機工作時,產生氣流量,經過風道(31)將屑塵吸入到濾塵袋(17)裡去,再用螺釘(3)將風道(31)安裝固定,用四根長螺釘(32)將濾塵袋(17)和底板(16)進行加固連結,保證該機牢固性。
在圖2中,33、彈簧,34、鋼絲網支架,3、螺釘,17、濾塵袋,35、防振墊圈,36、加強筋,3、螺釘,37、外密封條,38、內密封吸音層,39、手柄,40、門,41、鉸鏈。
該裝置(見附圖2)用彈簧(33)鋼絲支架(34)互相連接,使鋼絲網支架(34)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將濾塵袋(13)套在鋼絲網支架(34)上,由於機械微量的振動和風的氣流量,濾塵袋(17)表面的灰塵不斷地落在集塵箱(21)內,防振墊圈(35)裝在防振加重塊底面,防止螺釘鬆動,發出噪音,加強筋(36)增強箱體的強度,門(40)四邊裝有外密封條(37),門內空間部位粘有內密封吸音層(38)防止灰塵外溢,又能消除噪音聲,手柄(39)安裝在門(40)上,只要旋轉一個角度,又能起到開、關的作用,鉸鏈(41)連接在下箱體(23)和門(11)旁邊。
在圖3中,3、螺釘,26、被動皮帶輪,42、插板,43、三角皮帶,29、主動皮帶輪,28、三角皮帶輪,44、三角皮帶,45、車床主電機,46、電機皮帶輪。
該裝置(見附圖3)利用車床主電動機(45)的動力,通過電機皮帶輪(46),由三角皮帶(44)傳磅到三角皮帶輪(28)上,再由主動皮帶輪(29)通過三角皮帶輪(43)傳送到被動皮帶輪(26)上,使葉輪旋轉,產生吸流量,為了安裝方便,使上箱體側面,開一長腰孔,用插板(42)封好,防止鐵屑外溢。
在圖4中,47、萬向接管,48、萬向接座體,49、旋轉座體,50、螺母,3、螺釘,51、接管。
該裝置(見附圖4)由萬向接管(47)和接管(51)通過萬向座體(48)旋轉座體(49)用螺釘(3)相連接,用螺母(50)旋套在萬向接座體(48)和旋轉座體(49),可實現任意方向旋轉,操作者可靈活地對萬向管接頭變換不同的角度,對準鐵屑塵,使吸塵效果更佳,這種萬向管接頭,在吸塵機械領域中,創新於領先地位。
在圖5中,50、螺母,52、管套,53、夾緊螺栓,54、銷軸,55、鎖緊螺栓,56、支架體。
該裝置(見附圖5)可調式吸塵管支架,和車床中拖板頂端相連接,管套(52)是園形狀,兩端伸出兩隻腳,中間有條隔縫,將夾緊螺栓(53)裝在兩隻腳的孔中心,管套(52)下面伸出一塊長方形插在支架體(56)中心槽子裡,正好和管套(52)伸出的兩隻腳成90度直角,然後將銷軸(54)安上,將吸塵管(12)套入管套(52)內,使管套(52)在支架體(56)上可靈活上下轉動180度,根據所需要的角度調試好,將鎖緊螺栓(55)旋緊定位。車床中拖板連接下面是大拖板,上面裝有車刀架,在車床加工長軸類工件中,車床拖板緊跟工件同步進行切削,萬向管接頭(8)和吸塵罩(1),裝在可調式吸塵管支架上和拖板運行同步,實現吸塵罩自動跟蹤工件切削下來的鐵屑塵,比原始吸塵管固定位置不動的吸塵效果更佳,既清潔,又衛生。
權利要求1.一種車床跟蹤吸塵器,該機由吸塵罩、軸、葉輪、防振加重塊、萬向管接頭、吸塵管上箱體、外吸音層、濾塵袋、下箱體、內吸音層、集塵箱、三角皮帶輪、可調式吸塵管支架。其特徵是吸塵罩和萬向管接頭相連接,吸塵管連接著萬向管接頭,軸中間裝有葉輪、防振加重塊連在上箱體頂部內,外吸音層是用一層薄海綿材料粘貼在上箱體和下箱體上,內吸音層用膠粘貼在外吸音層上,濾塵袋用螺釘連接在底板下面,集塵箱在下箱體底面,由該機三角皮帶輪和車床主電機皮帶輪相連接。可調式吸塵管支架和車床中拖板頂端相連接,將吸塵管套入管套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床跟蹤吸塵器,其特徵是吸塵罩象一隻喇叭形,內部有一層過濾網。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床跟蹤吸塵器,其特徵是萬向管接頭,由萬向接管和接管通過萬向接座體,旋轉座體用螺釘相連接,用螺母旋套在萬向接座體和旋轉座體。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床跟蹤吸塵器,其特徵是濾塵袋用彈簧將鋼絲網支架互相連接,使鋼絲網支架之間保持一定的距離,將濾塵袋套在鋼絲支架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床跟蹤吸塵器,其特徵是內吸音層上衝有大小不均的孔。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車床跟蹤吸塵器,其特徵是可調式吸塵管支架、管套是園孔形狀,兩端伸出兩隻腳,中間有條隔縫,將螺栓裝在兩隻腳的孔中心,管套下面伸出一塊長方形,插在支架體中心槽子裡,(正好和管套伸出的兩隻腳成90度直角)吸塵管套入管套內。
專利摘要一種「車床跟蹤吸塵器」配套各種車床、機械設備、新型的吸塵裝置,該機主要由吸塵罩和萬向管接頭相連接,可實現任意方向旋轉,吸塵管連接著萬向管接頭,軸中間裝有葉輪、防振加重塊連在上箱體頂部內,上箱體、下箱體裝有外吸音層、內吸音層,濾塵袋用螺釘連接在底板下面,集塵箱在下箱體底面,可自由拉出除塵。該機三角皮帶輪和車床主電機皮帶輪相連接、節約電力,可調式吸塵管支架和車床中施板頂端相連接,將吸塵管套入管套內,在支架體上可靈活上下轉動180度,自動跟蹤車床車下的鐵屑塵,該機在國內同類產品中技術領先。
文檔編號B23B25/00GK2136087SQ92213668
公開日1993年6月16日 申請日期1992年4月12日 優先權日1992年4月12日
發明者李雲飛, 朱海峰 申請人:李雲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