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差檢測裝置及自動光學檢測機的製作方法
2023-05-17 09:09:11

本實用新型涉及自動化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段差檢測裝置及自動光學檢測機。
背景技術:
隨著光電子、通信、計算機、機械、材料等行業的飛速發展,各種電子產品迅速發展起來,在現代電子及通信產品中,電子產品的迅速發展對電子產品的各個部件的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數據線的電子部件,為了生產高質量的電子部件,必須對電子部件進行檢測,例如檢測電子部件的直線度、平面度、線輪廓度等。
其中,對電子部件的線輪廓度的檢測即為段差檢測,對電子部件的厚度差或者高度差進行測量,將測量的結構與產品的厚度或者高度允許偏差的範圍進行比較,以判斷電子部件是否合格的一種質量檢測。但是現有技術中,一般是需要結合人工手動對電子部件的段差進行檢測,生產效率還有待提高。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段差檢測裝置及具有該段差檢測裝置的自動光學檢測機,旨在解決現有技術對電子部件的段差檢測效率不高的技術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段差檢測裝置,包括機架、安裝於所述機架上的直線驅動機構、與所述直線驅動機構連接且作直線運動的旋轉驅動機構、與所述旋轉驅動機構連接且作圓周運動並用於檢測電子部件的外形輪廓的雷射位移傳感器以及接收所述雷射位移傳感器的感應信號並對該感應信號進行處理的主機,所述主機與所述雷射位移傳感器電性連接。
優選地,所述直線驅動機構連接有延伸出至機架側部的連接座,所述旋轉驅動機構固定於所述連接座靠近其外端的底部。
優選地,所述旋轉驅動機構為直驅馬達,所述直驅馬達的輸出端連接有安裝板,所述雷射位移傳感器固定於所述安裝板上。
優選地,所述直線驅動機構包括電機、直線滑軌、絲杆以及與所述絲杆螺紋連接的移動螺母,所述直線滑軌包括安裝於所述機架頂部兩側的導軌以及滑動連接於所述導軌上的滑塊,所述絲杆設於兩所述導軌之間,所述電機固定於所述機架的頂部且與所述絲杆的一端驅動連接,所述連接座設於所述滑塊和所述移動螺母的上方並與所述滑塊和所述移動螺母固定連接。
優選地,所述直線驅動機構還包括轉接板,所述轉接板設於所述滑塊和所述移動螺母的上方並與所述滑塊和所述移動螺母固定連接,所述連接座與所述轉接板的上表面固定連接。
優選地,所述直線驅動機構還包括行程感應開關,所述行程感應開關包括與所述轉接板的一側固定連接的感應片以及分別設於所述感應片的運動方向的前方和後方並用於與所述感應片感應連接的第一感應器和第二感應器,所述第一感應器和所述第二感應器與所述電機電性連接。
優選地,所述直線驅動機構還包括機械限位開關,所述機械限位開關包括與所述轉接板的另一側固定連接的限位塊以及設於所述限位塊下方的限位座,所述限位座向上延伸設有位於所述限位塊的運動方向的前方和後方並用於與所述限位塊抵接的前限位端和後限位端。
優選地,所述前限位端設有用於調節所述限位塊向前運動距離的前端位調節螺杆,所述後限位端設有用於調節所述限位塊向後運動距離的後端位調節螺杆。
優選地,所述電機的輸出軸與所述絲杆的一端通過聯軸器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的段差檢測裝置,其通過機架上設置的直線驅動機構可以驅動與其連接的旋轉驅動機構實現直線方向的運動,那麼與旋轉驅動機構連接的雷射位移傳感器也可以實現直線方向的運動,然後通過旋轉驅動機構可以驅動與其連接的雷射位移傳感器實現旋轉運動,結合直線驅動機構和旋轉驅動機構的共同作用下,使雷射位移傳感器可檢測位於其下方的電子部件的上表面的每一點,雷射位移傳感器將檢測過程中的感應信號傳輸至主機內,並通過主機對感應信號進行處理,從而能夠快速完成對電子部件的段差檢測,大大提升生產效率。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技術方案是:一種自動光學檢測機,其包括上所述的段差檢測裝置。
本實用新型的自動光學檢測機,由於使用有上述的段差檢測裝置,通過段差檢測裝置能夠快速完成對電子部件的上表面的段差檢測,並將該檢測信號輸入到自動光學檢測機上,最後通過自動光學檢測機對該檢測信號進行分析、比較和儲存數據,並輸出檢測結果,生產效率高。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段差檢測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段差檢測裝置的另一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段差檢測裝置的結構分解示意圖。
附圖標記包括:
10—機架 20—直線驅動機構 21—電機
22—直線滑軌 23—絲杆 24—移動螺母
25—轉接板 26—行程感應開關 27—機械限位開關
28—聯軸器 30—旋轉驅動機構 31—安裝板
40—雷射位移傳感器 50—連接座 221—導軌
222—滑塊 261—第一感應器 262—第二感應器
263—感應片 271—限位塊 272—限位座
2721—前限位端 2722—後限位端 2723—前端位調節螺杆
2724—後端位調節螺杆。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所述實施例的示例在附圖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終相同或類似的標號表示相同或類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類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過參考附圖1~3描述的實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於解釋本實用新型,而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長度」、「寬度」、「上」、「下」、「前」、「後」、「左」、「右」、「豎直」、「水平」、「頂」、「底」「內」、「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於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徵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徵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一個或者更多個該特徵。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在本實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安裝」、「相連」、「連接」、「固定」等術語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成一體;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係。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含義。
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段差檢測裝置,包括機架10、安裝於所述機架10上的直線驅動機構20、與所述直線驅動機構20連接且作直線運動的旋轉驅動機構30、與所述旋轉驅動機構30連接且作圓周運動並用於檢測電子部件(圖未示)的外形輪廓的雷射位移傳感器40以及接收所述雷射位移傳感器40的感應信號並對該感應信號進行處理的主機(圖未示),所述主機與所述雷射位移傳感器40電性連接。
具體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段差檢測裝置,其通過機架10上設置的直線驅動機構20可以驅動與其連接的旋轉驅動機構30實現直線方向的運動,那麼與旋轉驅動機構30連接的雷射位移傳感器40也可以實現直線方向的運動,然後通過旋轉驅動機構30可以驅動與其連接的雷射位移傳感器40實現旋轉運動,結合直線驅動機構20和旋轉驅動機構30的共同作用下,使雷射位移傳感器40可檢測位於其下方的電子部件的上表面的每一點,雷射位移傳感器40將檢測過程中的感應信號傳輸至主機內,並通過主機對感應信號進行處理,從而能夠快速完成對電子部件的段差檢測,大大提升生產效率。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段差檢測裝置主要應用於自動光學檢測機上。具體的,段差檢測主要是實現對電子部件的直線度、線輪廓度、平行度、傾斜度以及角度的檢測。
本實施例中,所述直線驅動機構20連接有延伸出至機架10側部的連接座50,所述旋轉驅動機構30固定於所述連接座50靠近其外端的底部。具體的,連接座50的設置為旋轉驅動機構30提供了安裝結構,同時可以將旋轉驅動機構30安裝在較遠離機架10的位置,這樣為旋轉驅動機構30帶動雷射位移傳感器40的旋轉運動提供了空間,進而能夠提升旋轉驅動機構30能夠帶動雷射位移傳感器40工作時的可靠性。
在其他實施例中,直線驅動機構20還可以為電缸或者動力缸。
本實施例中,所述旋轉驅動機構30為直驅馬達,所述直驅馬達的輸出端連接有安裝板31,所述雷射位移傳感器40固定於所述安裝板31上。具體的,直驅馬達動力大,且不需要通過其餘傳動機構與雷射位移傳感器40連接,直接在直驅馬達的輸出端連接安裝板31即可帶動安裝板31作旋轉運動,然後將雷射位移傳感器40固定在安裝板31上,即可使得雷射位移傳感器40跟隨著安裝板31作旋轉運動。
在其他實施例中,旋轉驅動機構30還可以是馬達帶動齒輪以控制雷射位移傳感器40進行旋轉。
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直線驅動機構20包括電機21、直線滑軌22、絲杆23以及與所述絲杆23螺紋連接的移動螺母24,所述直線滑軌22包括安裝於所述機架10頂部兩側的導軌221以及滑動連接於所述導軌221上的滑塊222,所述絲杆23設於兩所述導軌221之間,所述電機21固定於所述機架10的頂部且與所述絲杆23的一端驅動連接,所述連接座50設於所述滑塊222和所述移動螺母24的上方並與所述滑塊222和所述移動螺母24固定連接。具體的,直線驅動機構20的工作原理如下:電機21啟動,電機21帶動與其連接的絲杆23轉動,與絲杆23螺紋連接的移動螺母24沿著絲杆23的軸向方向作直線運動,與移動螺母24固定連接的連接座50在滑塊222與導軌221的配下導向下,也沿著絲杆23的軸向方向作直線運動,從而實現控制固定連接在連接座50上的旋轉驅動機構30實現直線方向的運動,如此,即可實現帶動雷射位移傳感器40實現直線方向的運動,那麼在該方向上即可對位於雷射位移傳感器40下方的電子部件的上表面實現該方向的來回掃描檢測。
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直線驅動機構20還包括轉接板25,所述轉接板25設於所述滑塊222和所述移動螺母24的上方並與所述滑塊222和所述移動螺母24固定連接,所述連接座50與所述轉接板25的上表面固定連接。具體的,為了更好的使得連接座50與滑塊222和移動螺母24實現固定連接,那麼先通過設置的一塊轉接板25與滑塊222和移動螺母24固定連接,這樣該轉接板25可以跟隨著滑塊222和移動螺母24同步運動,如此,與該轉接板25固定連接的連接座50即可實現與滑塊222和移動螺母24的同步運動,該種結構設計的穩定性和可靠性更高,實用性更強。
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直線驅動機構20還包括行程感應開關26,所述行程感應開關26包括與所述轉接板25的一側固定連接的感應片263以及分別設於所述感應片263的運動方向的前方和後方並用於與所述感應片263感應連接的第一感應器261和第二感應器262,所述第一感應器261和所述第二感應器262與所述電機21電性連接。具體的,行程感應開關26的感應片263隨著轉接板25向前移動時,當轉接板25向前移動至一定的距離時,感應片263與第一感應器261感應連接,此時,第一感應器261給到電機21一個信號驅使電機21反向轉動,那麼使得轉接板25向後移動,當轉接板25向後移動至一定的距離時,感應片263與第二感應器262感應連接,此時,第二感應器262給到電機21一個信號驅使電機21正向轉動,如此,使得電機21驅動轉動板前後來回移動,那麼實現驅動雷射位移傳感器40在直線方向上前後來回移動對電子部件的上表面進行掃描檢測。
如圖2至圖3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直線驅動機構20還包括機械限位開關27,所述機械限位開關27包括與所述轉接板25的另一側固定連接的限位塊271以及設於所述限位塊271下方的限位座272,所述限位座272向上延伸設有位於所述限位塊271的運動方向的前方和後方並用於與所述限位塊271抵接的前限位端2721和後限位端2722。具體的,轉接板25向前移動至一定的距離時,與轉接板25的另一側連接的限位塊271會抵接在限位座272的前限位端2721上,這樣就可以阻止限位塊271繼續前移,阻止轉接板25繼續前移;同理,轉接板25向後移動至一定的距離時,限位塊271會抵接在限位座272的後限位端2722上,這樣就可以阻止限位塊271繼續後移,阻止轉接板25繼續後前移,從而實現控制雷射位移傳感器40在直線方向上向前和向後移動的距離,避免雷射位移傳感器40超出設定的檢測區域,提高雷射位移傳感器40的工作可靠性和穩定性。
如圖2至圖3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前限位端2721設有用於調節所述限位塊271向前運動距離的前端位調節螺杆2723,所述後限位端2722設有用於調節所述限位塊271向後運動距離的後端位調節螺杆2724。具體的,前端位調節螺杆2723的設置可以調節限位塊271向前移動的距離,同樣,後端調節螺杆的設置額可以調節限位塊271向後移動的距離,這樣就可以實現通過直線驅動機構20控制雷射位移傳感器40在直線方向前後移動的距離,與上述的行程感應開關26結合從而能夠大大提升直線驅動機構20工作的穩定性和可靠性。
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電機21的輸出軸與所述絲杆23的一端通過聯軸器28連接。具體的,通過聯軸器28連接於電機21的輸出軸與絲杆23的一端之間,這樣就可以電機21啟動時,絲杆23能夠跟隨著電機21的輸出軸作正向或者反向的轉動。且通過聯軸器28的連接,還可以確保電機21的輸出軸與絲杆23的端部連接的穩定性。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自動光學檢測機,其包括上所述的段差檢測裝置。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自動光學檢測機,由於使用有上述的段差檢測裝置,通過段差檢測裝置能夠快速完成對電子部件的上表面的段差檢測,並將該檢測信號輸入到自動光學檢測機上,最後通過自動光學檢測機對該檢測信號進行分析、比較和儲存數據,並輸出檢測結果,生產效率高。
綜上所述可知本實用新型乃具有以上所述的優良特性,得以令其在使用上,增進以往技術中所未有的效能而具有實用性,成為一極具實用價值的產品。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思想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或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