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玻璃保護膜的製作方法
2023-05-17 09:01:46 1
專利名稱:一種玻璃保護膜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塑料薄膜,具體是一種玻璃保護膜。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現在的建築行業門窗普遍使用的是普通玻璃。從安全性能上來講,普通 玻璃不能抵擋撞擊、爆炸、地震等未知危險因素造成的衝擊,造成玻璃破碎、飛濺,這些碎渣 很容易對人體造成傷害;從節能上來講,普通玻璃隔熱性能差,保溫效果差,不能防紫外線 輻射。目前,國內出現了一些保護膜生產技術,例如專利號為ZL200420109226. 7中提到的 易貼膜,無防紫外線、吸熱、隔音等功能,而且需要通過二次加工進行塗粘合劑工序後才能 進行粘貼玻璃,而這些粘合劑很可能隨時間推移發生轉移剝落等情況,且工序增加,生產成 本會隨之升高;專利號為ZL200620029222. 7提供的是一種以玻璃為底層進行的真空鍍膜 技術;和本實用新型最為接近的是申請號為200810123979. 6提供的玻璃貼膜技術,但其為 單層結構,沒有提到如何粘貼玻璃。另外,市場上所銷售的玻璃保護膜,大多是從美國、歐洲 等進口的薄膜,結構複雜,為多層複合結構( 一般為7層結構),售價較高。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玻璃保護膜,其具有工藝簡單,生產成本低廉的特點。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 —種玻璃保護膜,其特徵在於包括有依次粘結為一體的電暈層、中間層和粘合 層,其總厚度為10-500微米,各層厚度比例分別為電暈層5% -60% ,中間層5% -60% ,粘 合層2% -40%。 所述的玻璃保護膜,其特徵在於電暈層的組分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中間層 的組分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納米稀土複合金屬氧化物和分散劑,粘合層的組分為乙 烯_苯乙烯共聚物和加氫石油樹脂。 所述的一種玻璃保護膜,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電暈層的組分的比例為聚對苯二甲 酸乙二醇酯100%,所述的中間層各組分的比例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75_95%、納米稀 土複合金屬氧化物5-25% 、分散劑0. 1-0. 5% ,所述的粘合層的各組分的比例為乙烯_苯乙 烯共聚物50-100% 、加氫石油樹脂0-50%。 所述的一種玻璃保護膜,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中間層的組分分散劑選用高分子蠟, 所述的納米稀土複合金屬氧化物中包含有Ce02、 Nd203、 Zn0、 Eu203、 Dy203、 Er203、 Y203中的 一種或多種。 所述的玻璃保護膜的製備方法,包括下列製備步驟將電暈層、中間層和粘合層中 的各組分按比例分別混合攪拌,然後將混合攪拌均勻後的三層各組分放入三層共擠流延機 機中進行三層共擠成膜,同時對其進行在線測厚、電暈處理,保證厚度為10-500微米,然後 對該三層共擠膜進行切邊、收巻、分切、包裝。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為[0011] (1)、防紫外線輻射紫外線是造成家具、窗簾、地板、地毯、工藝品等老化、退色的 主要原因,本實用新型能吸收90%以上太陽光中的紫外線,從而保護家具產品免受破壞; (2)、吸熱、隔音本實用新型能阻止50%以上通過門窗進入房間的熱量,阻止 50%以上的熱輻射,夏天阻止外界熱量進入,提供空調使用效率;冬天阻止室內熱量向外輻
射,起到保暖作用,從而達到節能降耗的目的。同時本實用新型還具有隔音功能,降低外界 噪音汙染。 本實用新型的製備方法通過三層共擠流延法生產,一次成型,不需進行二次塗膠
加工,不需複合,工藝簡單,生產成本低。
附圖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將電暈層1的組分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攪拌均勻,將中間層2組分按比例為聚 對苯二甲酸乙二醇酯75-95 %、納米稀土複合金屬氧化物5-25%、分散劑0. 1_0. 5%混合攪 拌均勻,粘合層3的組分按比例為乙烯_苯乙烯共聚物50-100%、加氫石油樹脂0-50%混 合攪拌均勻,然後將混合攪拌均勻後的三層各組分放入三層共擠流延機機中進行三層共擠 成膜,同時對其進行在線測厚、電暈處理,保證厚度為10-500微米,各層厚度比例分別為 電暈層5% _60%,中間層5% _60%,粘合層2% -40%。然後對該三層共擠膜進行切邊、收 巻、分切、包裝。
權利要求一種玻璃保護膜,其特徵在於包括有依次粘結為一體的電暈層、中間層和粘合層,其總厚度為10-500微米,各層厚度比例分別為電暈層5%-60%,中間層5%-60%,粘合層2%-40%。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玻璃保護膜,其特徵在於包括有依次粘結為一體的電暈層、中間層和粘合層,其總厚度為10-500微米,各層厚度比例分別為電暈層5%-60%,中間層5%-60%,粘合層2%-40%。本實用新型具有防紫外線輻射、吸熱、隔音的優點,且製備工藝簡單,生產成本低廉。
文檔編號B32B27/08GK201525162SQ20092017233
公開日2010年7月14日 申請日期2009年5月31日 優先權日2009年5月31日
發明者唐新國, 張治國, 王幫新 申請人:安徽省寧國雙津(集團)實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