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見/紅外兼容自適應偽裝塗層及其製備方法與流程
2023-05-17 03:10:01 1

本發明涉及偽裝隱身材料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可見/紅外兼容自適應偽裝塗層及其製備方法。
背景技術:
在高科技技術條件下的信息化局部戰爭中,為了提高武器裝備的戰場生存能力,對武器裝備進行偽裝隱身是降低其被發現概率和增強其攻擊效能的有效方法。現代高技術戰爭中,作戰地域頻繁變動,要求部隊具有高度的機動性,這就要求各種軍事裝備的偽裝隱身器材具有良好的環境適應能力,能隨著區域、時間和季節的變化實現光電特性的可控調節,使其在各種條件下都能夠與背景相融合,具有良好的偽裝防護性能。然而傳統的偽裝防護技術都是靜態的,具有局限性,當環境變化時,由於偽裝材料和背景的顏色、光譜、紅外發射率、雷達反射率等識別特徵的變化不一致,會失去偽裝效果。因此,欲想進一步提高軍事目標在複雜戰場環境的生存、突防能力,規避光電探測系統和紅外精確制導類武器的搜索和攻擊,開發能夠主動適應環境的智能偽裝隱身器材是偽裝隱身技術發展的重要趨勢。
二氧化釩是一種典型的熱致相變材料,其相變溫度接近室溫。二氧化釩相變時發生由低溫單斜結構向高溫四方結構的可逆轉變,同時伴隨著光學、電學、磁學等物理性能的突變。二氧化釩相變前後其紅外發射率突變量可達到0.6,在智能紅外隱身領域具有廣闊的研究前景。隨著現代軍用探測器波段的不斷拓寬,必然要求偽裝隱身材料朝著多譜段方向發展。可見/紅外兼容偽裝材料的研究就是在這一發展趨勢下提出的。然而,二氧化釩塗層的顏色為藍黑色,在偽裝上應用存在與可見光波段不兼容的問題,難以應用於多譜段偽裝,如何改變二氧化釩塗層的顏色實現可見/紅外兼容這一難題亟待解決。因此,亟需發展一種可見/紅外兼容自適應偽裝塗層的方法。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以上背景技術中提到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種可見/紅外兼容自適應偽裝塗層及其製備方法。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出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可見/紅外兼容自適應偽裝塗層,所述自適應偽裝塗層為層狀結構,由內至外,依次包括基底層、打底層、熱致變紅外發射率層和迷彩圖案層;其中,所述熱致變紅外發射率層為二氧化釩塗層。基底層為在其上粘附或刮塗一種材料的基礎表面;打底層主要是提高整個塗層與基底的結合力;熱致變紅外發射率層主要是調節紅外性能,實現其紅外自適應偽裝特性;迷彩圖案層主要實現其可見光性能;將整個結構組合到一起的整體結構在保證其結合力的前提下,實現了可見紅外兼容自適應偽裝。
上述的自適應偽裝塗層,優選的,所述熱致變紅外發射率層為二氧化釩塗料通過刮塗製成的二氧化釩塗層,所述熱致變紅外發射率層的厚度為10~40μm。熱致變紅外發射率層厚度範圍在10~40μm,可以保證能夠完全遮蓋打底層,充分體現其熱致變紅外發射率特性。
上述的自適應偽裝塗層,優選的,所述二氧化釩塗料主要由氟碳樹脂粘合劑、稀釋劑、二氧化釩納米粉體和分散劑配製而成;所述稀釋劑為體積比為4:1的二甲苯和醋酸丁酯的混合液;選擇這樣的稀釋劑可以調節溶劑的極性,使之氟碳樹脂更好地相容;所述分散劑為byk分散劑,所述byk分散劑的型號為disperbyk-162或disperbyk-163;其中,氟碳樹脂粘合劑和稀釋劑的質量比為1:2;氟碳樹脂粘合劑、二氧化釩納米粉體和byk分散劑的質量比為80~160:20:1。氟碳樹脂粘合劑為紅外透明粘合劑,其對二氧化釩的熱致變紅外發射率特性影響小。
上述的自適應偽裝塗層,優選的,所述打底層是由打底塗料採用刮塗塗成的塗層,其厚度為20~30μm;所述打底塗料為質量比為1:1的氟碳樹脂粘合劑和稀釋劑配製而成的混合物;其中,所述稀釋劑為體積比為4:1的二甲苯和醋酸丁酯的混合液。選擇氟碳樹脂粘合劑主要潤溼基底,使之更好地與二氧化釩塗層結合。
上述的自適應偽裝塗層,優選的,所述基底層為柔性基底層,具體可以為織物、pet薄膜、pe薄膜或pp薄膜。
上述的自適應偽裝塗層,優選的,所述迷彩圖案層由不同顏色的染料油墨列印而成的迷彩塗層,其厚度為2~3μm。要實現偽裝塗層的可見與紅外兼容,需要滿足在不影響二氧化釩熱致變紅外發射率的前提下,改變其顏色,實現可見紅外兼容。因此,調控迷彩圖案層的厚度是至關重要的;厚度薄了,很難體現迷彩圖案層的顏色,厚度厚了會影響熱致變紅外發射率層的性能。
上述的自適應偽裝塗層,優選的,所述不同顏色染料油墨中的染料分別為酞菁藍、酞青綠和檸檬黃染料。
作為一個總的發明構思,本發明還提供一種上述的自適應塗層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選擇基底層材料,將打底塗料刮塗在所述基底層上,在基底層上得到一層打底層;
(2)將熱致變紅外發射率塗料採用刮塗的工藝在打底層上製備一層熱致變紅外發射率層;
(3)在所述熱致變紅外發射率層上設置好迷彩圖案,採用噴墨印表機將不同顏色的油墨列印在熱致變紅外發射率層上,即得到迷彩圖案層,完成可見/紅外兼容自適應偽裝塗層的製備。
上述的製備方法,優選的,所述步驟(1)中,向打底塗料中加入氟碳樹脂固化劑,快速攪拌5min,然後將其刮塗到作為基底層上,在80℃的烘箱中乾燥30min,即在基底層上得到厚度為20~30μm的打底層;其中,打底塗料和氟碳樹脂固化劑的質量比為15:1。
上述的製備方法,優選的,所述步驟(2)中,所述熱致變紅外發射率塗料是指將氟碳樹脂粘合劑和稀釋劑按照質量比為1:2的比例混合,快速攪拌2h,然後加入二氧化釩納米粉體和byk分散劑,以200rpm的速度在球磨罐中研磨4h得到的;
所述步驟(3)中不同顏色的油墨的製備方法為:將氟碳樹脂粘合劑和稀釋劑按照質量比為1:4的比例混合,快速攪拌2h,然後加入byk分散劑和不同顏色的染料,在砂磨機中高速研磨分散10h,即得到不同顏色的油墨;其中氟碳樹脂粘合劑、染料和byk分散劑的質量比為160:20:1,稀釋劑為體積比4:1的二甲苯和醋酸丁酯混合液。
上述的製備方法,優選的,所述byk分散劑的型號為disperbyk-162或disperbyk-163。
本發明是基於迷彩圖案層中採用了著色力大的染料分子,塗層厚度較薄,可以透過遠紅外段(7.5μm~14μm)的光,以至於能夠體現熱致變紅外發射率層的紅外發射率的變化;而迷彩圖案層的厚度大於可見光波段的波長,無法體現熱致變紅外發射率層的顏色,體現出迷彩圖案層的顏色,因此實現了可見/紅外兼容自適應偽裝性能。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優點在於:
(1)本發明採用具有熱致變色特性的二氧化釩納米塗層和著色力高的染料實現了可見/紅外兼容自適應偽裝性能。
(2)本發明製備的自適應偽裝塗層工藝簡單、成本低廉、可批量生產。
(3)本發明迷彩圖案層採用氟碳樹脂為粘合劑,由於氟碳樹脂表面能較低,具有自清潔的效果。
(4)本發明通過噴墨列印的技術實現迷彩圖案化,實現其在偽裝隱身技術中的應用,拓寬了噴墨列印技術的應用範圍。
(5)本發明採用噴墨列印的技術製備迷彩圖案層,可以通過噴墨列印的次數控制塗層的厚度,實現可見紅外兼容偽裝。
(6)本發明中的熱致變紅外反射率層和迷彩圖案層採用氟碳樹脂為粘合劑,一方面氟碳樹脂為紅外透明樹脂,紅外透明樹脂對紅外波段吸收極少,可以減少迷彩圖案層對熱致變紅外發射率層的影響;另一方面,氟碳樹脂表面能較低,具有自清潔的效果。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自適應偽裝塗層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1製備得到的二氧化釩塗層效果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1製備得到的可見/紅外兼容的自適應偽裝塗層效果圖。
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1製備得到的二氧化釩塗層的紅外發射率隨溫度變化曲線。
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1製備得到的可見/紅外兼容的自適應偽裝塗層的紅外發射率隨溫度變化曲線。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於理解本發明,下文將結合說明書附圖和較佳的實施例對本文發明做更全面、細緻地描述,但本發明的保護範圍並不限於以下具體實施例。
除非另有定義,下文中所使用的所有專業術語與本領域技術人員通常理解含義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專業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實施例的目的,並不是旨在限制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除非另有特別說明,本發明中用到的各種原材料、試劑、儀器和設備等均可通過市場購買得到或者可通過現有方法製備得到。
實施例1:
一種本發明的可見/紅外兼容自適應偽裝塗層,為層狀結構,如圖1所示,由內到外依次包括基底層1、打底層2、熱致變紅外發射率層3和迷彩圖案層4。其中,基底層1為尼絲紡織物,紗支:70d;打底層2是由質量比為1:1的氟碳樹脂粘合劑和稀釋劑(二甲苯和醋酸丁酯按照4:1的比例混合得到的混合液)配成的打底塗料通過刮塗得到,其厚度為20~30μm;熱致變紅外發射率層3是由氟碳樹脂粘合劑、稀釋劑、二氧化釩納米粉體和byk分散劑(型號為disperbyk-162)配製而成的二氧化釩塗料通過刮塗得到,其中,氟碳樹脂粘合劑和稀釋劑的質量比為1:2,氟碳樹脂粘合劑、二氧化釩納米粉體和byk分散劑(型號為disperbyk-162)的質量比為80:20:1,該熱致變紅外發射率層厚度為30~40μm,見圖2;迷彩圖案層4是由不同顏色的染料(酞菁藍、酞青綠和檸檬黃染料)油墨噴墨列印而成的塗層,其厚度為2~3μm,見圖3。
本實施例的可見/紅外兼容自適應偽裝塗層的製備方法,包括以下步驟:
(1)將氟碳樹脂粘合劑和稀釋劑(二甲苯和醋酸丁酯按照體積比為4:1的比例混合得到的混合液)按照質量比為1:1混合,快速攪拌2h,即得到打底塗料;
(2)向打底塗料中加入氟碳樹脂固化劑,其中,打底塗料和氟碳樹脂固化劑的質量比為15:1,快速攪拌5min,然後將其刮塗到作為基底層的尼絲紡布上,在80℃的烘箱中乾燥30min,即在基底層上得到厚度為20~30μm的打底層;
(3)將氟碳樹脂粘合劑和稀釋劑(二甲苯和醋酸丁酯按照體積比4:1的比例混合得到的混合液)按照質量比為1:2混合,快速攪拌2h,然後加入二氧化釩納米粉體和byk分散劑(型號為disperbyk-162),其中氟碳樹脂粘合劑、二氧化釩納米粉體和byk分散劑的質量比為80:20:1,以200rpm的速度在球磨罐中研磨4h,即得到熱致變紅外發射率塗料;
(4)向熱致變紅外發射率塗料中加入氟碳樹脂固化劑,其中熱致變紅外發射率塗料和氟碳樹脂固化劑的質量比為12:1,快速攪拌5min,然後將其刮塗到打底層上,在80℃的烘箱中乾燥30min,得到厚度為30~40μm的熱致變紅外發射率層;
(5)將氟碳樹脂粘合劑和稀釋劑(二甲苯和醋酸丁酯按照體積比4:1的比例混合得到的混合液)按照質量比為1:4的比例混合,快速攪拌2h,然後加入酞菁藍和byk分散劑(型號為disperbyk-162),其中氟碳樹脂粘合劑、酞菁藍和byk分散劑的質量比160:20:1,在砂磨機中高速研磨分散10h,即得到藍色油墨;綠色油墨和黃色油墨分別採用酞菁綠和檸檬黃染料,操作程序同藍色油墨;
(6)設置好迷彩圖案,採用噴墨印表機將步驟(5)得到的不同顏色的油墨列印在熱致變紅外發射率層上,控制油墨列印的次數,得到厚度為2~3μm的迷彩圖案層,完成整個可見/紅外兼容自適應偽裝塗層的製備。
本實施例紅外發射率的測試方法如下:參照文獻(曹義,程海峰,鄭文偉,才鴻年,成紹軍.基於紅外熱像儀的塗層波段發射率測量[j].紅外技術,2007,29(6):316-320)中的測量方法,採用flir紅外熱像儀測試7.5μm~14μm波段的紅外發射率。將恆溫水浴槽加熱到待測溫度,採用導熱膠把樣品粘貼在水浴槽側面,位置在水面以下且靠近中心,熱平衡30min;打開紅外熱像儀,啟動自動拍攝功能記錄紅外熱圖,拍攝時操作人員離開房間,避免人體輻射的影響;用紅外熱像儀附帶軟體讀出樣品表面的輻射溫度,並通過計算得到不同溫度下樣品的紅外發射率。
採用上述方法測試本實施例製備得到的熱致變紅外發射率層和可見/紅外兼容自適應偽裝塗層在40℃、50℃、60℃、70℃、80℃和90℃下的紅外發射率,得到的紅外發射率隨溫度的變化曲線如圖4和圖5所示,從圖中可以看出,熱致變紅外發射率層相變前後紅外發射率的最大突變值為0.29,可見/紅外兼容自適應偽裝塗層相變前後紅外發射率的最大突變值為0.21。這主要是由於迷彩圖案層由於採用著色力大的染料分子,塗層厚度較薄,可以透過遠紅外段(7.5μm~14μm)的光,以至於能夠體現熱致變紅外發射率層的紅外發射率的變化;而迷彩圖案層的厚度大於可見光波段的波長,無法體現熱致變紅外發射率層的顏色,體現的迷彩圖案層的顏色,因此實現了可見/紅外兼容自適應偽裝性能。
實施例2:
一種本發明的可見/紅外兼容自適應偽裝塗層,為層狀結構,如圖1所示,由內到外依次包括基底層1、打底層2、熱致變紅外發射率層3和迷彩圖案層4,其中,基底層1為pet薄膜,厚度為2μm;打底層2是由質量比為1:1的氟碳樹脂和稀釋劑(二甲苯和醋酸丁酯按照4:1的比例混合得到的混合液)配成的打底塗料通過刮塗得到,其厚度為20~30μm;熱致變紅外發射率層3是由氟碳樹脂粘合劑、稀釋劑、二氧化釩納米粉體和byk分散劑(型號為disperbyk-162)配製而成的二氧化釩塗料通過刮塗得到,其中,氟碳樹脂粘合劑和稀釋劑的質量比為1:4,氟碳樹脂粘合劑、二氧化釩納米粉體和byk分散劑(型號為disperbyk-162)的比例為160:20:1,該熱致變紅外發射率層3厚度為10~20μm;迷彩圖案層4是由不同顏色的染料(酞菁藍、酞青綠和檸檬黃染料)油墨噴墨列印而成的塗層,其厚度為2~3μm。
本實施例的可見/紅外兼容自適應偽裝塗層的製備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1)將氟碳樹脂粘合劑和稀釋劑(二甲苯和醋酸丁酯按照體積比為4:1的比例混合得到的混合液),按照質量比為1:1混合,快速攪拌2h,得到打底塗料;
(2)向打底塗料中加入氟碳樹脂固化劑,其中打底塗料和氟碳樹脂固化劑的質量比為15:1,快速攪拌5min,然後將其刮塗到作為基底層的pet薄膜上,在80℃的烘箱中乾燥30min,即在基底層上得到厚度為20~30μm的打底層;
(3)將氟碳樹脂粘合劑和稀釋劑(二甲苯和醋酸丁酯按照體積比為4:1的比例混合得到的混合液)按照質量比為1:2混合,快速攪拌2h,然後加入二氧化釩納米粉體和byk分散劑(型號為disperbyk-162),其中氟碳樹脂粘合劑、二氧化釩納米粉體和byk分散劑的質量比為80:20:1,在砂磨機中高速研磨分散4h,得到熱致變紅外發射率塗料;
(4)向熱致變紅外發射率塗料中加入氟碳樹脂固化劑,其中熱致變紅外發射率塗料和氟碳樹脂固化劑的質量比為12:1,快速攪拌5min,然後將其刮塗到打底層上,在80℃的烘箱中乾燥30min,得到厚度為10~20μm的熱致變紅外發射率層;
(5)將氟碳樹脂粘合劑和稀釋劑(二甲苯和醋酸丁酯按照體積為4:1的比例混合得到的混合液),按照質量比為1:4混合,快速攪拌2h,然後加入酞菁藍和byk分散劑(型號為disperbyk-162),其中氟碳樹脂粘合劑、酞菁藍和byk分散劑的質量比為160:20:1,在砂磨機中高速研磨分散10h,即得到藍色油墨;綠色油墨和黃色油墨分別採用酞菁綠和檸檬黃染料,操作程序同藍色油墨;
(6)設置好迷彩圖案,採用噴墨印表機將步驟(5)得到的不同染料色的油墨列印在熱致變紅外發射率層上,控制油墨列印的次數,得到厚度為2~3μm的迷彩圖案層,完成整個可見/紅外兼容自適應偽裝塗層的製備。
迷彩圖案層由於採用著色力大的染料分子,塗層厚度較薄,可以透過遠紅外段(7.5μm~14μm)的光,以至於能夠體現熱致變紅外發射率層的紅外發射率的變化;而迷彩圖案層的厚度大於可見光波段的波長,無法體現熱致變紅外發射率層的顏色,體現的迷彩圖案層的顏色,因此實現了可見/紅外兼容自適應偽裝性能。本發明製備得到的可見/紅外兼容自適應偽裝塗層推進了偽裝隱身的發展,是偽裝隱身領域的發展趨勢。
實施例3:
一種本發明的可見/紅外兼容自適應偽裝塗層,為層狀結構,如圖1所示,由內到外依次包括基底層1、打底層2、熱致變紅外發射率層3和迷彩圖案層4,其中,基底層1為pe薄膜,厚度為4μm;打底層2是由氟碳樹脂和稀釋劑(二甲苯和醋酸丁酯按照體積比為4:1的混合得到的混合液)配成的打底塗料通過刮塗得到,其厚度為20~30μm;熱致變紅外發射率層3是由氟碳樹脂粘合劑、稀釋劑、二氧化釩納米粉體和byk分散劑(型號為disperbyk-163)配製而成的二氧化釩塗料通過刮塗得到,其中,氟碳樹脂粘合劑和稀釋劑的質量比為1:2,氟碳樹脂粘合劑、二氧化釩納米粉體和byk分散劑(型號為disperbyk-163)的質量比為80:20:1,該熱致變紅外發射率層3厚度為30~40μm;迷彩圖案層4是由不同顏色的染料(酞菁藍、酞青綠和檸檬黃染料)油墨噴墨列印而成的塗層,其厚度為2~3μm。
本實施例的可見/紅外兼容自適應偽裝塗層的製備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1)將氟碳樹脂粘合劑和稀釋劑(二甲苯和醋酸丁酯按照體積比為4:1的比例混合得到的混合液),按照質量比為1:1的比例混合,快速攪拌2h,得到打底塗料;
(2)向打底塗料中加入氟碳樹脂固化劑,其中打底塗料和氟碳樹脂固化劑的質量比為15:1,快速攪拌5min,然後將其刮塗到作為基底層的pe薄膜上,在80℃的烘箱中乾燥30min,即在基底層上得到厚度為20~30μm的打底層;
(3)將氟碳樹脂粘合劑和稀釋劑(二甲苯和醋酸丁酯按照體積比為4:1的比例混合得到的混合液)按照質量比為1:2的比例混合,快速攪拌2h,然後加入二氧化釩納米粉體和byk分散劑(型號為disperbyk-163),其中氟碳樹脂粘合劑、二氧化釩納米粉體和byk分散劑的質量比為80:20:1,以200rpm的速度在球磨罐中研磨4h,得到熱致變紅外發射率塗料;
(4)將熱致變紅外發射率塗料中加入氟碳樹脂固化劑,其中,熱致變紅外發射率塗料和氟碳樹脂固化劑的質量比為12:1,快速攪拌5min,然後將其刮塗到打底層上,在80℃的烘箱中乾燥30min,即得到厚度為30~40μm的熱致變紅外發射率層;
(5)將氟碳樹脂粘合劑和稀釋劑(二甲苯和醋酸丁酯按照體積比為4:1的比例混合得到的混合液),按照質量比為1:4混合,快速攪拌2h,然後向其加入酞菁藍和byk分散劑(型號為disperbyk-163),其中氟碳樹脂粘合劑、酞菁藍和byk分散劑的質量比為160:20:1,在砂磨機中高速研磨分散10h,即得到藍色油墨;綠色油墨和黃色油墨分別採用酞菁綠和檸檬黃染料,操作程序同藍色油墨;
(6)設置好迷彩圖案,採用噴墨印表機將步驟(5)得到的不同顏色的油墨列印在熱致變紅外發射率層上,控制油墨列印的次數,得到厚度為2~3μm的迷彩圖案層,完成整個可見/紅外兼容自適應偽裝塗層的製備。
迷彩圖案層由於採用著色力大的染料分子,塗層厚度較薄,可以透過遠紅外段(7.5μm~14μm)的光,以至於能夠體現熱致變紅外發射率層的紅外發射率的變化;而迷彩圖案層的厚度大於可見光波段的波長,無法體現熱致變紅外發射率層的顏色,體現的迷彩圖案層的顏色,因此實現了可見/紅外兼容自適應偽裝性能。本發明製備得到的可見/紅外兼容自適應偽裝塗層推進了偽裝隱身的發展,是偽裝隱身領域的發展趨勢。
實施例4:
一種本發明的可見/紅外兼容自適應偽裝塗層,為層狀結構,如圖1所示,由內到外依次包括基底層1、打底層2、熱致變紅外發射率層3和迷彩圖案層4,其中,基底層1為pp薄膜,厚度為3μm;打底層2是由氟碳樹脂和稀釋劑(二甲苯和醋酸丁酯按照4:1的比例混合得到的混合液)配成的打底塗料通過刮塗得到,其厚度為20~30μm;熱致變紅外發射率層3是由氟碳樹脂粘合劑、稀釋劑、二氧化釩納米粉體和分散劑配製而成的二氧化釩塗料通過刮塗得到,其中,氟碳樹脂粘合劑和稀釋劑的質量比為1:2,氟碳樹脂粘合劑、二氧化釩納米粉體和byk分散劑(型號為disperbyk-163)的質量比為80:20:1,該熱致變紅外發射率層3厚度為30~40μm;迷彩圖案層4是由不同顏色的染料(酞菁藍、酞青綠和檸檬黃染料)油墨噴墨列印而成的塗層,其厚度為2~3μm。
本實施例的可見/紅外兼容自適應偽裝塗層的製備方法,具體包括以下步驟:
(1)將氟碳樹脂粘合劑和稀釋劑(二甲苯和醋酸丁酯按照體積比4:1的比例混合得到的混合液),按照質量比為1:1的比例混合,快速攪拌2h,得到打底塗料;
(2)向打底塗料中加入氟碳樹脂固化劑,其中,打底塗料和氟碳樹脂固化劑的質量比為15:1,快速攪拌5min,然後將其刮塗到作為基底層的pp薄膜上,在80℃的烘箱中乾燥30min,即在基底層上得到厚度為20~30μm的打底層;
(3)將氟碳樹脂粘合劑和稀釋劑(二甲苯和醋酸丁酯按照質量比為4:1的比例混合得到的混合液)按照質量比為1:2的比例混合,快速攪拌2h,然後加入二氧化釩納米粉體和byk分散劑(型號為disperbyk-163),其中氟碳樹脂粘合劑、二氧化釩納米粉體和byk分散劑的質量比為80:20:1,以200rpm的速度在球磨罐中研磨4h,得到熱致變紅外發射率塗料;
(4)在熱致變紅外發射率塗料中加入氟碳樹脂固化劑,其中,熱致變紅外發射率塗料和氟碳樹脂固化劑的比例為12:1,快速攪拌5min,然後將其刮塗到打底層上,在80℃的烘箱中乾燥30min,即得到厚度為30~40μm的熱致變紅外發射率層;
(5)將氟碳樹脂粘合劑和稀釋劑(二甲苯和醋酸丁酯按照體積比為4:1的比例混合得到的混合液),按照質量比為1:4的比例混合,快速攪拌2h,然後加入酞菁藍和byk分散劑(型號為disperbyk-163),其中氟碳樹脂粘合劑、酞菁藍和byk分散劑的質量比為160:20:1,在砂磨機中高速研磨分散10h,即得到藍色油墨;綠色油墨和黃色油墨分別採用酞菁綠和檸檬黃染料,操作程序同藍色油墨;
(6)設置好迷彩圖案,採用噴墨印表機將步驟(5)得到的不同染料的油墨列印在熱致變紅外發射率層上,控制油墨列印的次數,得到厚度為2~3μm的迷彩圖案層,完成整個可見/紅外兼容自適應偽裝塗層的製備。
迷彩圖案層由於採用著色力大的染料分子,塗層厚度較薄,可以透過遠紅外段(7.5μm~14μm)的光,以至於能夠體現熱致變紅外發射率層的紅外發射率的變化;而迷彩圖案層的厚度大於可見光波段的波長,無法體現熱致變紅外發射率層的顏色,體現的迷彩圖案層的顏色,因此實現了可見/紅外兼容自適應偽裝性能。本發明製備得到的可見/紅外兼容自適應偽裝塗層推進了偽裝隱身的發展,是偽裝隱身領域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