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外加散熱結構的發光二極體的製作方法
2023-05-17 15:20:26 1
專利名稱:具有外加散熱結構的發光二極體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電子元件,特別是一種具有外加散熱結構的發光二極體。
使用時,將發光二極體的兩接腳焊接在電路板上,便可連接電源使其發光。
發光二極體與傳統燈光相較具有體積輕巧、可節省大量能源等諸多優點,但其亮度卻較傳統燈具遜色。因此,使用時,通常將數個發光二極體組接於一個電路板上,藉以增加其發光亮度,如此雖可改善上述缺陷,但是,由於發光二極體系以增加電流及數量提高其發光效率,所以便又面臨隨電流增大伴隨局部熱量過高的問題,雖然發光二極體可藉電路板兩端面散熱,但是由於電路板多為以金屬、PCB或陶瓷材質所製成的單一板體,其僅具有兩端面可以散熱,且在電路板上同時還設有許多釋放熱量的電容、電阻等電子元件,使電路板的熱傳導係數亦較低,熱量也不易快速傳導散失至外界,也不符合高功率發光二極體散熱的需求,使高功率的發光二極體的亮度及操作功率無法提高。
本實用新型包括由發光部及自發光部端連設的兩接腳組成發光二極體及包覆發光二極體的散熱結構;散熱結構系由預定處具有容置槽的第一板體、延設於第一板體容置槽預定處的延伸部及自延伸部連設的第二板體;第一板體容置槽兩端分別延設翼部;第二板體具有與第一板體容置槽相同的容置槽,並於容置槽兩端分別延設與第一板體翼部相同的翼部。
其中第一、二體的容置槽呈形成弧的弧槽狀。
第一、二板的容置槽與兩翼部之間形成折線。
第二板體的尺寸小於第一板體。
一種具有外加散熱結構的發光二極體,它包括由發光部及自發光部端連設的兩接腳組成發光二極體及包覆發光二極體的散熱結構;散熱結構系由預定處具有容置槽的第一板體、延設於第一板體容置槽預定處的延伸部及自延伸部連設的第二板體;第一板體容置槽兩端分別延設翼部;第二板體系圓板體。
第二板體上設有與發光二極體兩接腳相對應槽孔。
由於本實用新型包括由發光部及自發光部端連設的兩接腳組成發光二極體及包覆發光二極體的散熱結構;散熱結構系由預定處具有容置槽的第一板體、延設於第一板體容置槽預定處的延伸部及自延伸部連設的第二板體;第一板體容置槽兩端分別延設翼部;第二板體具有與第一板體容置槽相同的容置槽,並於容置槽兩端分別延設與第一板體翼部相同的翼部。組裝時,系將發光體二極體的發光部置放於散熱結構第一板體容置槽中,發光二極體兩接腳中的一個接腳則置放於第二板體容置槽中;然後,再將第一、二板體的兩翼部向內拗折,使第一板體以預定高度包覆於發光二極體發光部,並使第二板體包覆於發光二極體的兩接腳中的一個接腳,使發光二極體達到有效散熱、降低熱阻、提高其操作功率的功效。使用時,以發光二極體兩接腳將本實用新型組設於電路板上。當發光二極體通電時即會釋放出熱能,此時包覆於發光二極體發光部外部的第一板體及一接腳外部第二板體即會開始吸收發光二極體所釋放出的熱能,並由第一板體及第二板體的外端面釋放熱能,如此,即可使發光二極體1達到有效散熱、降低熱阻,並提升其操作功率功效。不僅提高散熱效率、降低熱阻,而且提高操作功率,從而達到本實用新型的目的。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散熱結構示意立體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結構示意立體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結構示意側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使用狀態立體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使用狀態側視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結構示意立體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散熱結構示意立體圖。
圖9、為習用發光二極體的立體圖。
發光二極體1系由發光部11及自發光部11端連設的兩接腳12、12A組成。
如圖2所示,散熱結構2系包覆於發光二極體1上,其系由預定處具有容置槽211的第一板體21、延設於第一板體21容置槽211預定處的延伸部23及自延伸部23連設的第二板體22。
第一板體21容置槽211呈形成弧面的弧槽狀,其兩端分別延設翼部212、212A,並於容置槽211與翼部212、212A間形成折線213。
第二板體22的尺寸小於第一板體21,其具有與第一板體21弧槽狀容置槽211相同的弧槽狀容置槽221,並於容置槽221兩端分別延設與第一板體21翼部212、212A相同的翼部222、222A,並於容置槽221與翼部222、222A間形成折線223。
如圖5、圖6所示,組裝時,系將發光體二極體1的發光部11置放於散熱結構2第一板體21弧槽狀容置槽211中,發光二極體1兩接腳12、12A中的一個接腳12(12A)則置放於第二板體22弧槽狀容置槽221中;然後,再將第一、二板體21、22的兩翼部212、212A、222、222A向內拗折,使第一板體21以預定高度包覆於發光二極體1發光部11,並使第二板體22包覆於發光二極體1的兩接腳12、12A中的一個接腳12(12A),使發光二極體1達到有效散熱、降低熱阻、提高其操作功率的功效。
使用時,以發光二極體1兩接腳12、12A將本實用新型組設於電路板3上。當發光二極體1通電時即會釋放出熱能,此時包覆於發光二極體1發光部11外部的第一板體21及一接腳12(或12A)外部第二板體22即會開始吸收發光二極體1所釋放出的熱能,並由第一板體21及第二板體22的外端面釋放熱能,如此,即可使發光二極體1達到有效散熱、降低熱阻,並提升其操作功率功效。
實施例二如圖7、圖8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發光二極體1及包覆於發光二極體1外的散熱結構2A。
發光二極體1系由發光部11及自發光部11端連設的兩接腳12、12A組成。
如圖2所示,散熱結構2A系包覆於發光二極體1,其系由預定處具有容置槽211的第一板體21、延設於第一板體21容置槽211預定處的延伸部23及自延伸部23連設的第二板體22A。
第一板體21容置槽211呈形成弧面的弧槽狀,其兩端分別延設翼部212、212A,並於容置槽211與翼部212、212A間形成折線213。
第二板體22A係為設有與發光二極體1兩接腳12、12A相對應槽孔224的圓板體。
組裝時,先將第一板體21兩翼部212、212A向內拗折以形成圓筒;再將為圓板體的第二板體22A往第一板體21拗折形成圓筒一端的方向彎折,使第二板體22A擋住拗折形成的圓筒的第一板體21的一端;然而將發光二極體1的兩接腳12、12A對應置入第二板體22A的槽孔224內,並將發光二極體1的發光部11置放於散熱結構2A第一板體21拗折形成的圓筒中,使發光二極體1達到有效散熱、降低熱阻、提高其操作功率的功效。
權利要求1.一種具有外加散熱結構的發光二極體,它包括由發光部及自發光部端連設的兩接腳組成發光二極體;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發光二極體包覆有散熱結構;散熱結構系由預定處具有容置槽的第一板體、延設於第一板體容置槽預定處的延伸部及自延伸部連設的第二板體;第一板體容置槽兩端分別延設翼部;第二板體具有與第一板體容置槽相同的容置槽,並於容置槽兩端分別延設與第一板體翼部相同的翼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外加散熱結構的發光二極體,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第一、二體的容置槽呈形成弧的弧槽狀。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外加散熱結構的發光二極體,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第一、二板的容置槽與兩翼部之間形成折線。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外加散熱結構的發光二極體,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第二板體的尺寸小於第一板體。
5.一種具有外加散熱結構的發光二極體,它包括由發光部及自發光部端連設的兩接腳組成發光二極體;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發光二極體包覆有散熱結構;散熱結構系由預定處具有容置槽的第一板體、延設於第一板體容置槽預定處的延伸部及自延伸部連設的第二板體;第一板體容置槽兩端分別延設翼部;第二板體系圓板體。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外加散熱結構的發光二極體,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第二板體上設有與發光二極體兩接腳相對應槽孔。
專利摘要一種具有外加散熱結構的發光二極體。為提供一種提高散熱效率、降低熱阻、提高操作功率的電子元件,提出本實用新型,它包括由發光部及自發光部端連設的兩接腳組成發光二極體及包覆發光二極體的散熱結構;散熱結構系由預定處具有容置槽的第一板體、延設於第一板體容置槽預定處的延伸部及自延伸部連設的第二板體;第一板體容置槽兩端分別延設翼部;第二板體具有與第一板體容置槽相同的容置槽,並於容置槽兩端分別延設與第一板體翼部相同的翼部。
文檔編號H01L33/00GK2567785SQ0224247
公開日2003年8月20日 申請日期2002年8月9日 優先權日2002年8月9日
發明者林明德, 林明耀 申請人:光鼎電子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