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機引線連接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17 16:34:18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機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在電動車輛上應用的電機引線連接結構。
背景技術:
目前,傳統的電動車用電機引出線都是將定子繞組引出線直接引出機殼,接到固定於機殼上的接線板上,定子繞組引出線的防水通過矽膠墊或格蘭頭實現,但定子繞組引出線擰緊後並不圓滑,套上絕緣管後穿過矽膠墊或格蘭頭後存在一定的縫隙,防水效果不理想。
技術實現要素:
鑑於以上所述現有技術的缺點,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電機引線連接結構,結構設計合理,通過設置一穿過電機機殼設置的接線柱實現定子繞組引出線的引出,使接線柱的一部分設置在電機機殼內部,並通過對應的防水結構實現電機機殼的防水效果。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電機引線連接結構,包括電機機殼、設置在電機機殼內部的定子繞組、及與該定子繞組連接的定子繞組引出線,其特徵在於:還包括了一絕緣接線板基體和三個接線柱,所述的絕緣接線板基體一側與電機機殼表面貼合設置且絕緣接線板基體該側設有三個絕緣套管,絕緣套管穿過所述的電機機殼深入至電機機殼內部,所述的接線柱分別設置在對應的絕緣套管內且其兩端分別伸出絕緣套管和絕緣接線板基體設置,接線柱於電機機殼內的端部與定子繞組引出線的接線端子連接固定。
所述的接線柱外側與絕緣套管內壁之間還通過密封墊密封連接。
所述的絕緣套管外側設有O型密封圈,O型密封圈兩側分別與絕緣接線板基體和電機機殼外壁連接,絕緣接線板基體表面設有用於設置O型密封圈的密封槽。
所述的絕緣接線板基體與電機機殼的接觸面上還塗有密封膠。
所述的接線柱上設有用於固定定子繞組引出線的接線端子的螺母。
所述的接線柱與定子繞組引出線的接線端子焊接連接固定。
所述的接線柱於電機機殼外的端部上設有螺母及平墊圈。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定子繞組引出線在電機機殼內部,省去了繁瑣的穿線工作,提高生產效率;同時通過O型密封圈和密封墊實現了絕緣接線板基體與電機機殼、接線柱與絕緣套管之間的密封,保證了一定防水效果,在絕緣接線板基體與電機機殼的接觸面上塗有密封膠,使防水效果更佳。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側視剖面結構示意圖。
圖中,1接線柱、2螺母、3平墊圈、4密封墊、5O型密封圈、6密封槽、7絕緣套管、8接線端子、9螺母、10定子繞組引出線、11電機機殼、12定子繞組。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體實施例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熟悉此技術的人士可由本說明書所揭露的內容輕易地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其他優點及功效。
根據附圖1、2所示: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電機引線連接結構,包括電機機殼11、設置在電機機殼11內部的定子繞組12、及與該定子繞組12連接的定子繞組引出線10;
其中電機引線連接結構還包括了一絕緣接線板基體13和三個接線柱1,所述的絕緣接線板基體13一側與電機機殼11表面貼合設置且絕緣接線板基體13該側設有三個絕緣套管7,絕緣套管7穿過所述的電機機殼11深入至電機機殼11內部,所述的接線柱1分別設置在對應的絕緣套管7內且其兩端分別伸出絕緣套管7和絕緣接線板基體13設置,三個接線柱1於電機機殼11內的端部與定子繞組引出線10的接線端子8連接固定,接線柱1上設有用於固定定子繞組引出線10的接線端子8的螺母9,通過擰緊螺母9與絕緣套管7配合對接線端子8夾持進行固定。
所述的接線柱1外側與絕緣套管7內壁之間還通過密封墊4密封連接;所述的絕緣套管7外側設有O型密封圈5,O型密封圈5兩側分別與絕緣接線板 基體13和電機機殼11外壁連接,絕緣接線板基體13表面設有用於設置O型密封圈5的密封槽6;所述的絕緣接線板基體13與電機機殼11的接觸面上還塗有密封膠;通過上述結構,分別實現了絕緣接線板基體13與電機機殼11、接線柱1與絕緣套管7之間的密封,並通過密封膠進一步增加了密封效果,保障了該結構的防水效果。
所述的接線柱1於電機機殼11外的端部上設有螺母2及平墊圈3,螺母2設有兩個,平墊圈3設置在兩個螺母2之間,其中一個螺母2一側與絕緣接線板基體13相抵完成接線柱1的固定,另一個螺母2用於與外部電源線的接線端子進行連接固定,平墊圈3則用於配合螺母2對外部電源線的接線端子進行固定,防止鬆脫。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先實施方式,只要以基本相同手段實現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都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