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參議院和眾議院(大鬧民國參議院)
2023-05-17 07:50:17
清朝末年,在湖南省衡山的一個武官人家裡,父親和母親正為了年幼的小女兒頭疼。
三歲的小女兒本該到了纏足的年紀,但卻因為哥哥們不纏足而哭鬧不休。甚至慫恿家裡姐妹一起解放自己的雙腳。
這個不願自己雙腳被束縛的女孩名叫唐群英,她被孫中山先生稱為「創立民國的巾幗英雄」。
1912年2月,在南京臨時政府慶功會上,她作為女界代表,成為第一批授勳之開國功臣,是辛亥革命中的共和元勳。
除此以外,唐群英一生還致力於女權運動,她宣揚女權,倡導女性獨立,為女性的自由和平等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平等和獨立一直以來都是社會不變的議題,但在清末民初那樣一個動蕩的年代,倡導平權更加成了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然而每一個偉大的社會變革都能在其中看到女性的身影,正是有了這樣一群敢於打破三綱五常,男尊女卑封建思想的先驅,才鋪就了一條平權之路以供後人繼續向前。
《一代女魂唐群英》劇照
1
烽火亂世 巾幗不讓鬚眉
唐群英的父親唐星照是武官世家出身,過去在戰場上英勇殺敵,日子平順之後,他在家經常給子女們講自己的故事。
年幼的唐群英最愛纏著父親講楊家將,花木蘭和穆桂英的故事,每當聽到熱血沸騰之處,小群英自己仿佛也去到了戰場上。
唐星照一直很喜愛繼承了自己風骨的小女兒。隨著小群英日益長大,她的才華和能力也愈發顯露出來。
一日,唐群英來到山間踏青,看著壯麗的山河景色,心中不由蕩漾起來,回到家後,立刻做詩一首:清流依壠曲,綠樹接丹崖。鄰煙連霧起,山鳥喚晴來。
她將這首詩命名為《曉起》,並交給了自己的老師品評。老師讀完她的詩,心中激動不已,立刻找到唐星照,稱唐群英今後必是一代女中奇才。
唐星照身為父親,心情也很激動,拿著女兒的詩,心中不禁回憶起當年金戈鐵馬,豪情萬丈。然而不久卻是一聲嘆息:「可惜,群英不是個男孩兒。」
唐群英躲在裡屋,聽著父親和老師誇獎自己心裡正高興,不料父親卻突然說出這樣的話,她憤憤不平,從屋裡蹦出來,問父親女兒為何不可光耀門楣。
父親和老師並沒有回答她的問題,只是相視一笑。
唐群英雖然敬重自己的父親和老師,但是並不認同他們看不起女子的封建觀念。從那時候起,她就在心裡許下宏願,一定要給女子爭取一片天。
唐群英故居書屋
家庭環境對於一個人成長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更不必說封建時代以孝為天,對於女子而言,必須要聽從父母的教誨。
然而唐群英沒有聽從父母的安排過三從四德的生活,她勇敢地衝出禁錮,挑戰了父權主義。
再看100年後的今天,很多孩子在父母的教育灌輸下,慢慢地放棄自己原本的想法,按部就班地跟著多數人一起過著同樣的生活。
古往今來的大部分成功者,他們都擁有能衝破桎梏的勇氣,去嘗試不一樣的道路。
2
獨當一面 不做菟絲之花
光陰荏苒,在唐群英19歲時,父親去世了。唐群英為了完成父親的意願,在隔年嫁給了曾國潘的一位堂弟。
好景不長,不出幾年,唐群英的丈夫便離世了。按照當時曾家的族規,唐群英需要在婆家守節。
然而當時國勢動蕩,康梁等人倡導變法維新。唐群英受到新思想的薰陶,對封建主義深感厭惡。
她不願意自己大好的年華都耗費在封建教條之中,丈夫葬禮之後便離開了,毅然地投身於革命。
但是唐群英本身才華橫溢,爽朗大方。她明快的性格也吸引了一些追求者。在工作中,一位名叫鄭師道的男子就想和唐群英開展一段民國的辦公室戀情。
這人跟著唐群英一路從浙江追到湖南,唐群英沒有意願和人再次結婚,便好意回絕了對方。
然而退一步其實並不一定是海闊天空,也有可能讓別人蹬鼻子上臉。
鄭師道雖然普通,但他不相信自己魅力不夠,覺得自己的追求還不夠熱烈才沒能感動唐群英,他一不做二不休,竟然直接上《長沙日報》刊登了一則婚姻廣告。
上面說自己和唐群英因「道義感情成婚姻之愛」,唐群英在自己的小姐妹提醒之下才得知自己竟然「被結婚」了。
唐群英一怒之下,揣著手槍便來到了長沙日報編輯部,放下狠話說:「今天這裡面有三顆子彈,一槍給鄭師道,一槍給長沙日報主編,一槍給我自己。」
長沙日報的主編一聽嚇壞了,趕忙出來賠禮道歉,好話說盡才平息了唐群英的怒火。
唐群英無論是面對曾家一個大家族的規矩,還是面對鄭師道的無恥糾纏都沒有退縮和隱忍。
儘管她處在一個社會的弱勢地位上,但她從未將自己看成一個需要依附別人的菟絲花。
獨立是女性平權的第一條守則,當你想要表達自我的觀點時,那首先要和對方擁有差不多的能力或是籌碼。
如果你擁有的一切都是靠他人給予,那可想而知你的話語權就會大大降低,即便別人看起來尊重你也不過是面子功夫。
所以,即使周圍有可以依靠的人,也不要放縱自己的思想,要生存要自由只有靠自己才行。
3
以身作則 為女子教育奉獻一生
隨著革命之火越燒越烈,唐群英在光復南京一戰中帶領自己組建的女子北伐隊對清廷致命一擊,也給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礎。
和她志同道合的朋友宋教仁一直在她身邊鼓勵並支持她,並為她請功。唐群英覺得自己看見了男女平權的曙光。
然而隨著同盟會逐漸擴大,會中男女數量逐漸失衡。在起草《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之時,經多數人投票,取消了同盟會政綱中「男女平權」的內容。
這則消息激怒了唐群英,並且當她得知主持這項工作的正是她的好友宋教仁時,更是讓她吃驚不已。
曾經並肩作戰的好友選擇了更有利益的一方,沒有站在自己的身邊,還有什麼比這更讓人痛心疾首呢?
1912年8月25日,同盟會正式改組為國民黨並在北京召開成立大會。
當革命有功的唐群英走上主席臺時,看著昔日好友的面孔,腦海裡回憶起她和女子北伐隊英勇殺敵的過往,種種努力付之東流,一時怒從心起,當著眾人的面打了宋教仁一巴掌。
不久,孫中山了解到唐群英和其他人的矛盾,專門寫了一封信給她。
信中說道:「黨綱刪去男女平權之條,非少數可能挽回。今日女屆專由女子發起女子之團體,提倡教育,使女屆知識普及,力量乃宏,然後時刻與男子爭權。」
信的意思是說,如今女子雖然有少數人理事,但是力量太薄弱了,想要達到男女平權,應該先加強女子教育,使大部分女子意識覺醒才行。
雖然唐群英性格潑辣,但她並不固執,她反思了自己這一路走來的風風雨雨,對孫中山的話深以為然。
一個人的力量或許是螢火之光,但匯聚起來便可以成為照亮夜空的星星之海。
縱觀唐群英的後半生,幾乎耗盡了家財致力於女子教育。她創辦了多家報刊,並興辦女子學校。
1924年,唐群英的家鄉湖南省在全國率先通過了男女平權的決議,承認女子和男子一樣擁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以及義務教育以上的各級教育權。至此,唐群英才真正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唐群英能獲得一定的勝利在於她能察納雅言並以身作則。曾經的她說過這樣一句話:凡你不能寫下來並籤字負責的事,那就不要說。
在她一生無數次遭遇挫折時,她都沒有放棄一直以來所堅守的原則,曾經年少的宏願即使在自己有生之年沒有實現的一天,她也希望可以為後人做一些事情。
她為女性平權之路奉獻了自己的一生,盡到了自己全部的責任。
有人說,責任心就是認真地完成自己該完成的事情,那麼我想,用自己的一生為一件事情負責的人可以稱得上一句偉大。
4
唐群英女士在年邁之際孤身回到了家鄉,並將自己兒時生活的地方稱之為「是吾家」。
一生飄零終是歸往來處,或許在家中她回憶起兒時父親給自己講的故事,便能得到心靈的安寧。
自唐群英女士開創中國女性運動之起到今天已經100多年了,她的勇敢,獨立和責任心告訴後人女性應該是什麼樣子。
雖然我們的社會在進步,女性的權利在不斷地完善,但是離平等二字卻還是有很長的一段路程要走。
或許,我們每個人能從先輩的身上學到哪怕一點東西,都可以將平等的道路往前再推進一些。
最後,望國家安康,眾人平等自由,以藉一代女魂之英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