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具有改善舒適性的永久阻燃多功能面料及其製備方法與流程
2023-05-17 19:29:56 2
本發明涉及紡織領域,尤其涉及一種具有改善舒適性的永久阻燃多功能面料及其製備方法。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的經濟發展,各類場所火災報導頻繁,人們防範意識逐步提高,國家相關法律法規標準相繼出臺。對防火阻燃織物要求和需求也逐年增加,特別是在石油、電力、煤礦、煉油、化工等易燃易爆場所,人們對避火逃生的阻燃服裝有著迫切的要求。由於高阻燃纖維價格高,目前市場上的阻燃服裝大多採用棉後整理,其加工形式主要是浸軋焙烘法、浸漬烘燥法、塗層法、有機溶劑法等,所用阻燃劑一般是滷系、磷系等,大部分具有較大毒性,所整理的織物甲醛含量偏高,手感硬、強力損傷大、穿著不舒適、不耐水洗等,嚴重製約了阻燃服裝品質的提高和使用。
不少阻燃面料的技術信息可以在公開的中國專利文獻中見諸,典型的如發明專利申請公開號cn103221597a推薦的「阻燃織物和服裝」,該專利申請方案採用經緯紗採用不同種類纖維及配比,使得面料具有永久阻燃性、電弧防護、改善的水分控制性質(水釋放速率、芯吸和乾燥時間)和耐磨損性;又如公開號cn103085419a提供的「阻燃防電弧面料」,該專利申請方案採用兩層面料,表層面料經紗為芳綸與導電纖維混紡的紗線,緯紗為滌綸與導電纖維混紡的紗線,裡層面料採用棉麻纖維編織而成。應該說,這兩項專利申請方案在一定程度上能夠體現其說明書中記載的技術效果。
上述cn103221597a由於採用了變性腈綸,該種纖維是在紡絲時加入了滷素阻燃劑,燃燒時雖然不會助燃,但是會產生有毒氣體,不環保。另外尼龍的使用會導致面料在遇到火源時發生融滴現象,可能會給穿著者造成而成燒傷。
上述cn103085419a由於採用了滌綸纖維,該種纖維既不阻燃,而且在燃燒的時候會發生熔融滴落現象,會造成穿著者的二次燒傷。同時導電纖維以混紡的形式引入到面料中,防靜電效果並不好,而且導電纖維的加入量偏高,導致成本偏高。兩次面料的結合方法並沒有表述清楚。
技術實現要素:
為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阻燃性能差、成本偏高、服用效果不佳等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具有改善舒適性的永久阻燃多功能面料,所述面料為機織面料,經紗和緯紗均為雙股紗線,所述面料經向每隔1~3mm設置有一根抗靜電長絲,所述雙股紗線由50~90wt%的耐高溫阻燃纖維和10~50wt%的親水性纖維組成。採用耐高溫阻燃纖維和親水性纖維紡成雙股紗線,綜合考慮服用性能、阻燃性能、紡織工藝難度等因素,通過一定的配比,使組成面料的基布層本身即具有阻燃性能,阻燃性能不會因時間而減弱,而且由於親水性纖維的使用,使得面料編織工藝及服用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進一步,所述親水性纖維為纖維素、纖維素衍生物、羊毛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的混合纖維;所述纖維衍生物為棉、粘膠、亞麻、人造絲、萊賽爾纖維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的混合纖維。
進一步,所述親水性纖維由棉和耐火人造絲組成,所述棉和耐火人造絲的重量佔比為(2~3):1。在選用親水性纖維時,適當考慮對耐火性親水纖維的使用,如耐火人造絲,這樣可進一步提高織物本身的阻燃效果。
進一步,所述織物表面的毛羽長度小於1mm,通過燒毛和剪毛工序控制織物表面毛羽的長度,使其長度控制在1mm以下,這樣可以有效防止織物表面的親水性纖維受熱後大面積燃燒。
進一步,所述耐高溫阻燃纖維為聚醯亞胺纖維、間位芳綸聚醯胺纖維、對位芳綸聚醯胺纖維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的混合纖維。
進一步,所述耐高溫阻燃纖維的長度為38~72mm,細度為1~6dtex;所述親水性纖維的長度為31~50mm,細度為1~3dtex。優選兩種類型的耐高溫阻燃纖維,其中一種耐高溫阻燃纖維為長度為38mm,細度為3dtex,另一種耐高溫阻燃纖維的長度為51mm,細度為5dtex。
進一步,所述雙股紗線由45~60wt%聚間苯二甲醯間苯二胺纖維、40~50wt%棉纖維和5~20wt%聚對苯二甲醯對苯二胺纖維組成。
進一步,所述雙股紗線由45~55wt%聚間苯二甲醯間苯二胺纖維、35~40wt%棉纖維和5~20wt%聚醯亞胺纖維組成。
本發明還提供上述面料的製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將各組份纖維按比例混合,紡紗製成紗支為20~30s的單股紗,再經並捻機製成規格為20~30s/2的雙股紗線;
步驟二:將雙股紗線在機織機上進行織造,在緯向每隔1~3mm墊一根抗靜電長絲,得到克重為150~250g/m2的織物基布;
步驟三:將織物基布進行後整理,後整理液質量百分比為:改性丁腈乳液20~30wt%、磷酸鹽類6~8wt%、納米銀3~5wt%、非偶氮無重金屬有機及無機顏料0.1~0.5wt‰,餘量為水;再經定型機進行定型處理,定型溫度為50~100℃,時間為2~10min;
步驟四:將定型後的織物再經軋光處理,軋光溫度為220~240℃,車速為5~7m/min;
步驟五:對軋光後的織物進行燒毛處理,燒毛車速為25~35m/min,溫度為250~500℃,得到所需要的多功能面料。
進一步,所述步驟五中燒毛處理採用單面燒毛,火焰燃燒方向與所述織物平面形成的夾角為30~60°。
進一步,在織物的燒毛面進行剪毛,控制表面毛羽的長度在1mm以下。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採用耐高溫阻燃纖維和親水性纖維紡成雙股紗線,綜合考慮服用性能、阻燃性能、紡織工藝難度等因素,通過一定的配比,使組成面料的基布層本身即具有阻燃性能,阻燃性能不會因時間而減弱,而且由於親水性纖維的使用,使得面料編織工藝及服用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2)耐高溫阻燃纖維採用兩種以上類型的纖維,通過混合織造形成三維梯度阻燃環境,有效阻擋面料兩側熱量,防止面料表面熱量由一側向另一側傳遞,達到隔熱效果;
(3)通過燒毛和剪毛工序控制織物表面毛羽的長度,使其長度控制在1mm以下,這樣可以有效防止織物表面的親水性纖維受熱後大面積燃燒;
(4)後整理液採用改性丁腈乳液、納米銀及磷酸鹽類混合作用,通過吸附在纖維表面,使得織物在洗滌前及洗滌50次後,其抑菌率仍可達85%以上,抑菌效果良好;
(5)在軋光後再進行燒毛,可以使織物表面大部分的毛羽先附著在織物表面後,再經燒毛使部分毛羽在織物表面熔融,附著在織物上,減小織物表面縫隙,特別是耐高溫阻燃纖維的熔融,能有效提高織物的阻燃和隔熱效果。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較佳之結構圖;
其中,1、面料;2、雙股紗線;3、抗靜電長絲。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用以解釋本發明,並不用於限定本發明。
如圖1所示為本發明較佳之結構圖,面料1為機織面料,經紗和緯紗均為雙股紗線2,所述面料1經向每隔1~3mm設置有一根抗靜電長絲3,所述雙股紗線2由50~90wt%的耐高溫阻燃纖維和10~50wt%的親水性纖維組成。採用耐高溫阻燃纖維和親水性纖維紡成雙股紗線,綜合考慮服用性能、阻燃性能、紡織工藝難度等因素,通過一定的配比,使組成面料的基布層本身即具有阻燃性能,阻燃性能不會因時間而減弱,而且由於親水性纖維的使用,使得面料編織工藝及服用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作為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親水性纖維為纖維素、纖維素衍生物、羊毛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的混合纖維;所述纖維衍生物為棉、粘膠、亞麻、人造絲、萊賽爾纖維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的混合纖維。
作為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親水性纖維由棉和耐火人造絲組成,所述棉和耐火人造絲的重量佔比為(2~3):1。在選用親水性纖維時,適當考慮對耐火性親水纖維的使用,如耐火人造絲,這樣可進一步提高織物本身的阻燃效果。
作為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織物表面的毛羽長度小於1mm,通過燒毛和剪毛工序控制織物表面毛羽的長度,使其長度控制在1mm以下,這樣可以有效防止織物表面的親水性纖維受熱後大面積燃燒。
作為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耐高溫阻燃纖維為聚醯亞胺纖維、間位芳綸聚醯胺纖維、對位芳綸聚醯胺纖維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的混合纖維。
作為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耐高溫阻燃纖維的長度為38~72mm,細度為1~6dtex;所述親水性纖維的長度為31~50mm,細度為1~3dtex。優選兩種類型的耐高溫阻燃纖維,其中一種耐高溫阻燃纖維為長度為38mm,細度為3dtex,另一種耐高溫阻燃纖維的長度為51mm,細度為5dtex。
作為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雙股紗線由45~60wt%聚間苯二甲醯間苯二胺纖維、40~50wt%棉纖維和5~20wt%聚對苯二甲醯對苯二胺纖維組成。
作為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所述雙股紗線由45~55wt%聚間苯二甲醯間苯二胺纖維、35~40wt%棉纖維和5~20wt%聚醯亞胺纖維組成。
本實施方式還提供上述面料的製備方法,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將各組份纖維按比例混合,紡紗製成紗支為20~30s的單股紗,再經並捻機製成規格為20~30s/2的雙股紗線;
步驟二:將雙股紗線在機織機上進行織造,在緯向每隔1~3mm墊一根抗靜電長絲,得到克重為150~250g/m2的織物基布;
步驟三:將織物基布進行後整理,後整理液質量百分比為:改性丁腈乳液20~30wt%、磷酸鹽類6~8wt%、納米銀3~5wt%、非偶氮無重金屬有機及無機顏料0.1~0.5wt‰,餘量為水;再經定型機進行定型處理,定型溫度為50~100℃,時間為2~10min;
步驟四:將定型後的織物再經軋光處理,軋光溫度為220~240℃,車速為5~7m/min;
步驟五:對軋光後的織物進行燒毛處理,燒毛車速為25~35m/min,溫度為250~500℃,得到所需要的多功能面料。
進一步,所述步驟五中燒毛處理採用單面燒毛,火焰燃燒方向與所述織物平面形成的夾角為30~60°。
作為一種優選的實施方式,在織物的燒毛面進行剪毛,控制表面毛羽的長度在1mm以下。
以下通過本發明面料製備方法的幾組實施例和對比例來對本實施方式的技術方案進行進一步介紹。
實施例一:
本實施例面料的製備步驟如下:
步驟一:將50wt%聚間苯二甲醯間苯二胺纖維、45wt%棉纖維、5wt%聚對苯二甲醯對苯二胺纖維按比例混合製成清棉混紡條,採用環錠紡製成紗支為25s的單股紗,再經並捻機製成規格為25s/2的雙股紗線;其中聚間苯二甲醯間苯二胺纖維為長度為38mm,細度為3dtex,聚對苯二甲醯對苯二胺纖維的長度為51mm,細度為5dtex;
步驟二:將雙股紗線以2/1斜紋組織在劍杆織機上織造,在緯向每隔2mm墊一根抗靜電長絲,得到克重為250g/m2的織物基布;
步驟三:將織物基布進行後整理,後整理液質量百分比為:改性丁腈乳液20wt%、磷酸鹽類6wt%、納米銀5wt%、非偶氮無重金屬有機及無機顏料0.2wt‰,餘量為水;再經定型機進行定型處理,定型溫度為50~100℃,時間為2~10min;
步驟四:將定型後的織物再經軋光處理,軋光溫度為220~240℃,車速為5~7m/min;
步驟五:對軋光後的織物進行燒毛處理,燒毛車速為25~35m/min,溫度為250~500℃,燒毛處理採用單面燒毛,火焰燃燒方向與所述織物平面形成的夾角為60°;
步驟六:在織物的燒毛面進行剪毛,控制表面毛羽的長度在1mm以下,得到所需要的多功能面料。
實施例二:
本實施例面料的製備步驟如下:
步驟一:將60wt%聚間苯二甲醯間苯二胺纖維、40wt%阻燃粘膠按比例混合製成清棉混紡條,採用賽絡紡製成紗支為30s的單股紗,再經並捻機製成規格為30s/2的雙股紗線;其中聚間苯二甲醯間苯二胺纖維為長度為38mm,細度為2dtex;
步驟二:將雙股紗線以2/1斜紋組織在劍杆織機上織造,在緯向每隔2.5mm墊一根抗靜電長絲,得到克重為200g/m2的織物基布;
步驟三:將織物基布進行後整理,後整理液質量百分比為:改性丁腈乳液25wt%、磷酸鹽類7wt%、納米銀4wt%、非偶氮無重金屬有機及無機顏料0.2wt‰,餘量為水;再經定型機進行定型處理,定型溫度為50~100℃,時間為2~10min;
步驟四:將定型後的織物再經軋光處理,軋光溫度為220~240℃,車速為5~7m/min;
步驟五:對軋光後的織物進行燒毛處理,燒毛車速為25~35m/min,溫度為250~500℃,燒毛處理採用單面燒毛,火焰燃燒方向與所述織物平面形成的夾角為30°;
步驟六:在織物的燒毛面進行剪毛,控制表面毛羽的長度在1mm以下,得到所需要的多功能面料。
實施例三:
本實施例面料的製備步驟如下:
步驟一:將55wt%聚間苯二甲醯間苯二胺纖維、38wt%棉纖維、7wt%聚醯亞胺纖維按比例混合製成清棉混紡條,採用賽絡紡製成紗支為20s的單股紗,再經並捻機製成規格為20s/2的雙股紗線;其中聚間苯二甲醯間苯二胺纖維為長度為38mm,細度為2dtex;其中聚醯亞胺纖維為長度為51mm,細度為3dtex;
步驟二:將雙股紗線以平紋組織在噴氣織機上織造,在緯向每隔1.5mm墊一根抗靜電長絲,得到克重為150g/m2的織物基布;
步驟三:將織物基布進行後整理,後整理液質量百分比為:改性丁腈乳液30wt%、磷酸鹽類7wt%、納米銀4wt%、非偶氮無重金屬有機及無機顏料0.3wt‰,餘量為水;再經定型機進行定型處理,定型溫度為50~100℃,時間為2~10min;
步驟四:將定型後的織物再經軋光處理,軋光溫度為220~240℃,車速為5~7m/min;
步驟五:對軋光後的織物進行燒毛處理,燒毛車速為25~35m/min,溫度為250~500℃,燒毛處理採用單面燒毛,火焰燃燒方向與所述織物平面形成的夾角為45°;
步驟六:在織物的燒毛面進行剪毛,控制表面毛羽的長度在1mm以下,得到所需要的多功能面料。
實施例四:
本實施例面料的製備步驟如下:
步驟一:將60wt%聚間苯二甲醯間苯二胺纖維、35wt%萊賽爾纖維、5wt%聚醯亞胺纖維按比例混合製成清棉混紡條,採用環錠紡製成紗支為24s的單股紗,再經並捻機製成規格為24s/2的雙股紗線;其中聚間苯二甲醯間苯二胺纖維為長度為38mm,細度為2dtex;其中聚醯亞胺纖維為長度為51mm,細度為3dtex;
步驟二:將雙股紗線以平紋組織在噴氣織機上織造,在緯向每隔2mm墊一根抗靜電長絲,得到克重為220g/m2的織物基布;
步驟三:將織物基布進行後整理,後整理液質量百分比為:改性丁腈乳液30wt%、磷酸鹽類7wt%、納米銀4wt%、非偶氮無重金屬有機及無機顏料0.3wt‰,餘量為水;再經定型機進行定型處理,定型溫度為50~100℃,時間為2~10min;
步驟四:將定型後的織物再經軋光處理,軋光溫度為220~240℃,車速為5~7m/min;
步驟五:對軋光後的織物進行燒毛處理,燒毛車速為25~35m/min,溫度為250~500℃,燒毛處理採用單面燒毛,火焰燃燒方向與所述織物平面形成的夾角為45°;
步驟六:在織物的燒毛面進行剪毛,控制表面毛羽的長度在1mm以下,得到所需要的多功能面料。
對比例一:
本實施例面料的製備步驟如下:
步驟一:將90wt%聚間苯二甲醯間苯二胺纖維、10wt%聚對苯二甲醯對苯二胺纖維按比例混合製成清棉混紡條,採用環錠紡製成紗支為25s的單股紗,再經並捻機製成規格為25s/2的雙股紗線;其中聚間苯二甲醯間苯二胺纖維為長度為38mm,細度為3dtex,聚對苯二甲醯對苯二胺纖維的長度為51mm,細度為5dtex;
步驟二:將雙股紗線以2/1斜紋組織在劍杆織機上織造,在緯向每隔2mm墊一根抗靜電長絲,得到克重為250g/m2的織物基布;
步驟三:將織物基布進行後整理,後整理液質量百分比為:改性丁腈乳液20wt%、磷酸鹽類6wt%、納米銀5wt%、非偶氮無重金屬有機及無機顏料0.2wt‰,餘量為水;再經定型機進行定型處理,定型溫度為50~100℃,時間為2~10min;
步驟四:將定型後的織物再經軋光處理,軋光溫度為220~240℃,車速為5~7m/min;
步驟五:對軋光後的織物進行燒毛處理,燒毛車速為25~35m/min,溫度為250~500℃,燒毛處理採用單面燒毛,火焰燃燒方向與所述織物平面形成的夾角為60°;
步驟六:在織物的燒毛面進行剪毛,控制表面毛羽的長度在1mm以下,得到所需要的面料。
對比例二:
本實施例面料的製備步驟如下:
步驟一:將棉纖維製成清棉混紡條,採用環錠紡製成紗支為25s的單股紗,再經並捻機製成規格為25s/2的雙股紗線;
步驟二:將雙股紗線以2/1斜紋組織在劍杆織機上織造,在緯向每隔2mm墊一根抗靜電長絲,得到克重為250g/m2的織物基布;
步驟三:將織物基布進行後整理,後整理液質量百分比為:改性丁腈乳液20wt%、磷酸鹽類6wt%、納米銀5wt%、非偶氮無重金屬有機及無機顏料0.2wt‰,餘量為水;再經定型機進行定型處理,定型溫度為50~100℃,時間為2~10min;
步驟四:將定型後的織物再經軋光處理,軋光溫度為220~240℃,車速為5~7m/min;
步驟五:對軋光後的織物進行燒毛處理,燒毛車速為25~35m/min,溫度為250~500℃,燒毛處理採用單面燒毛,火焰燃燒方向與所述織物平面形成的夾角為60°;
步驟六:在織物的燒毛面進行剪毛,控制表面毛羽的長度在1mm以下,得到所需要的面料。
對比例三:
本實施例面料的製備步驟如下:
步驟一:將50wt%聚間苯二甲醯間苯二胺纖維、45wt%棉纖維、5wt%聚對苯二甲醯對苯二胺纖維按比例混合製成清棉混紡條,採用環錠紡製成紗支為25s的單股紗,再經並捻機製成規格為25s/2的雙股紗線;
步驟二:將雙股紗線以2/1斜紋組織在劍杆織機上織造,在緯向每隔2mm墊一根抗靜電長絲,得到克重為250g/m2的織物基布;
步驟三:將織物基布進行後整理,後整理液質量百分比為:改性丁腈乳液20wt%、磷酸鹽類6wt%、納米銀5wt%、非偶氮無重金屬有機及無機顏料0.2wt‰,餘量為水;再經定型機進行定型處理,定型溫度為50~100℃,時間為2~10min;
步驟四:將定型後的織物再經軋光處理,軋光溫度為220~240℃,車速為5~7m/min;
步驟五:對軋光後的織物進行燒毛處理,燒毛車速為25~35m/min,溫度為250~500℃,燒毛處理採用單面燒毛,火焰燃燒方向與所述織物平面形成的夾角為60°,得到所需要的面料。
對比例四:
本實施例面料的製備步驟如下:
步驟一:將50wt%聚間苯二甲醯間苯二胺纖維、45wt%棉纖維、5wt%聚對苯二甲醯對苯二胺纖維按比例混合製成清棉混紡條,採用環錠紡製成紗支為25s的單股紗,再經並捻機製成規格為25s/2的雙股紗線;其中聚間苯二甲醯間苯二胺纖維為長度為38mm,細度為3dtex,聚對苯二甲醯對苯二胺纖維的長度為51mm,細度為5dtex;
步驟二:將雙股紗線以2/1斜紋組織在劍杆織機上織造,在緯向每隔2mm墊一根抗靜電長絲,得到克重為250g/m2的織物基布;
步驟三:將織物基布進行後整理,後整理液質量百分比為:改性丁腈乳液20wt%、磷酸鹽類6wt%、納米銀5wt%、非偶氮無重金屬有機及無機顏料0.2wt‰,餘量為水;再經定型機進行定型處理,定型溫度為50~100℃,時間為2~10min;
步驟四:將定型後的織物再經軋光處理,軋光溫度為220~240℃,車速為5~7m/min;
步驟五:對軋光後的織物進行進行剪毛,控制表面毛羽的長度在1mm以下,得到所需要的面料。
對比例五:
本實施例面料的製備步驟如下:
步驟一:將50wt%聚間苯二甲醯間苯二胺纖維、45wt%棉纖維、5wt%聚對苯二甲醯對苯二胺纖維按比例混合製成清棉混紡條,採用環錠紡製成紗支為25s的單股紗,再經並捻機製成規格為25s/2的雙股紗線;其中聚間苯二甲醯間苯二胺纖維為長度為38mm,細度為3dtex,聚對苯二甲醯對苯二胺纖維的長度為51mm,細度為5dtex;
步驟二:將雙股紗線以2/1斜紋組織在劍杆織機上織造,在緯向每隔2mm墊一根抗靜電長絲,得到克重為250g/m2的織物基布;
步驟三:將織物基布進行後整理,後整理液質量百分比為:改性丁腈乳液20wt%、磷酸鹽類6wt%、納米銀5wt%、非偶氮無重金屬有機及無機顏料0.2wt‰,餘量為水;再經定型機進行定型處理,定型溫度為50~100℃,時間為2~10min;
步驟四:將定型後的織物再經軋光處理,軋光溫度為220~240℃,車速為5~7m/min,得到所需要的面料。
對比例六:
本實施例面料的製備步驟如下:
步驟一:將50wt%聚間苯二甲醯間苯二胺纖維、45wt%棉纖維、5wt%聚對苯二甲醯對苯二胺纖維按比例混合製成清棉混紡條,採用環錠紡製成紗支為25s的單股紗,再經並捻機製成規格為25s/2的雙股紗線;其中聚間苯二甲醯間苯二胺纖維為長度為38mm,細度為3dtex,聚對苯二甲醯對苯二胺纖維的長度為51mm,細度為5dtex;
步驟二:將雙股紗線以2/1斜紋組織在劍杆織機上織造,在緯向每隔2mm墊一根抗靜電長絲,得到克重為250g/m2的面料。
對比例七:
本實施例面料的製備步驟如下:
步驟一:將50wt%聚間苯二甲醯間苯二胺纖維、45wt%棉纖維、5wt%聚對苯二甲醯對苯二胺纖維按比例混合製成清棉混紡條,採用環錠紡製成紗支為25s的單股紗,再經並捻機製成規格為25s/2的雙股紗線;其中聚間苯二甲醯間苯二胺纖維為長度為38mm,細度為3dtex,聚對苯二甲醯對苯二胺纖維的長度為51mm,細度為5dtex;
步驟二:將雙股紗線以2/1斜紋組織在劍杆織機上織造,在緯向每隔2mm墊一根抗靜電長絲,得到克重為250g/m2的織物基布;
步驟三:將織物基布進行後整理,後整理液質量百分比為:改性丁腈乳液35wt%、磷酸鹽類7wt%、納米銀4wt%、非偶氮無重金屬有機及無機顏料0.1wt‰,餘量為水;再經定型機進行定型處理,定型溫度為50~100℃,時間為2~10min;
步驟四:將定型後的織物再經軋光處理,軋光溫度為220~240℃,車速為5~7m/min;
步驟五:對軋光後的織物進行燒毛處理,燒毛車速為25~35m/min,溫度為250~500℃,燒毛處理採用單面燒毛,火焰燃燒方向與所述織物平面形成的夾角為60°;
步驟六:在織物的燒毛面進行剪毛,控制表面毛羽的長度在1mm以下,得到所需要的面料。
對比例八:
本實施例面料的製備步驟如下:
步驟一:將50wt%聚間苯二甲醯間苯二胺纖維、45wt%棉纖維、5wt%聚對苯二甲醯對苯二胺纖維按比例混合製成清棉混紡條,採用環錠紡製成紗支為25s的單股紗,再經並捻機製成規格為25s/2的雙股紗線;其中聚間苯二甲醯間苯二胺纖維為長度為38mm,細度為3dtex,聚對苯二甲醯對苯二胺纖維的長度為51mm,細度為5dtex;
步驟二:將雙股紗線以2/1斜紋組織在劍杆織機上織造,在緯向每隔2mm墊一根抗靜電長絲,得到克重為250g/m2的織物基布;
步驟三:將織物基布進行後整理,後整理液質量百分比為:改性丁腈乳液15wt%、磷酸鹽類7wt%、納米銀4wt%、非偶氮無重金屬有機及無機顏料0.1wt‰,餘量為水;再經定型機進行定型處理,定型溫度為50~100℃,時間為2~10min;
步驟四:將定型後的織物再經軋光處理,軋光溫度為220~240℃,車速為5~7m/min;
步驟五:對軋光後的織物進行燒毛處理,燒毛車速為25~35m/min,溫度為250~500℃,燒毛處理採用單面燒毛,火焰燃燒方向與所述織物平面形成的夾角為60°;
步驟六:在織物的燒毛面進行剪毛,控制表面毛羽的長度在1mm以下,得到所需要的面料。
對比例九:
本實施例面料的製備步驟如下:
步驟一:將50wt%聚間苯二甲醯間苯二胺纖維、45wt%棉纖維、5wt%聚對苯二甲醯對苯二胺纖維按比例混合製成清棉混紡條,採用環錠紡製成紗支為25s的單股紗,再經並捻機製成規格為25s/2的雙股紗線;其中聚間苯二甲醯間苯二胺纖維為長度為38mm,細度為3dtex,聚對苯二甲醯對苯二胺纖維的長度為51mm,細度為5dtex;
步驟二:將雙股紗線以2/1斜紋組織在劍杆織機上織造,在緯向每隔2mm墊一根抗靜電長絲,得到克重為250g/m2的織物基布;
步驟三:將織物基布進行後整理,後整理液質量百分比為:改性丁腈乳液25wt%、磷酸鹽類7wt%、納米銀1wt%、非偶氮無重金屬有機及無機顏料0.1wt‰,餘量為水;再經定型機進行定型處理,定型溫度為50~100℃,時間為2~10min;
步驟四:將定型後的織物再經軋光處理,軋光溫度為220~240℃,車速為5~7m/min;
步驟五:對軋光後的織物進行燒毛處理,燒毛車速為25~35m/min,溫度為250~500℃,燒毛處理採用單面燒毛,火焰燃燒方向與所述織物平面形成的夾角為60°;
步驟六:在織物的燒毛面進行剪毛,控制表面毛羽的長度在1mm以下,得到所需要的面料。
將上述四組實施例和九組對比例進行阻燃性、抗靜電性、抗菌性、織造工序難度、服用性能、透氣性進行測試,檢測結果如下:
從檢測結果可以看出,對比例一由於未使用親水性纖維,其紡紗及織造工序難以進行,最終得到的織物服用性能也較差;對比例二由於未使用阻燃纖維,其阻燃性較實施例一要差很多,但是紡紗及織造工序比較好開展,而且服用性能也較好;對比例三則由於燒毛後未進行剪毛,其表面耐高溫纖維毛羽較多,影響表面的舒適性,服用性較差;對比例四由於未進行燒毛工序,其表面其表面毛羽中含有一些親水性纖維,阻燃性能相對較差;對比例五則由於軋光後未進行燒毛和剪毛,其表面毛羽中含有較多親水性纖維,阻燃性能較差;對比例六由於未進行浸軋、定型、軋光、燒毛、剪毛等後整理,其阻燃性、抗菌性均要差一些,抗菌性只有95.6%;對比例七、對比例八和對比例九則由於後整理液中改性丁腈乳液或納米銀的使用不在規定的範圍內,其抗菌性均要差於實施例中的99.9%,特別是對比例九,只有98.3%。
上述說明示出並描述了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如前所述,應當理解本發明並非局限於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應看作是對其他實施例的排除,而可用於各種其他組合、修改和環境,並能夠在本文所述發明構想範圍內,通過上述教導或相關領域的技術或知識進行改動。而本領域人員所進行的改動和變化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則都應在本發明所附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