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簡易井下救生器的製作方法
2023-05-17 19:25:16 3
專利名稱:一種簡易井下救生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簡易井下救生器。
背景技術:
在新聞報導中經常出現關於小孩或成人落井的報導,在我們身邊也時常聽說有人落井事故發生,而現在的很多水井,特別是機井,通常是井口小、深度大的特點,使得小孩或成人落井後不利於人員營救。目前市場大多數救生設備為大中小型煤礦救生而設計,而對於我國時常發生的普通水井落井事故的救生設備的研究較少。從近年來一些落井事故的解決方法來看,由於該項救生設備十分缺乏,救援人員不得不耗費大量人力物力甚至調用大型挖掘機將井整個挖出才能將人員救出!而這類救生方法救援過程持續時間長,效率低、 實用性差,也很難保證井下受困人員的生命安全,甚至有些救生方法還會危及施救者的自身安全。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技術問題,提供一種簡易井下救生器。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如下本實用新型的簡易井下救生器,包括井上控制器和井下固定架,所述的井上控制器包括控制盒和操縱手柄;所述的井下固定架包括上三角盤和下三角盤,上三角盤的三個角上鉸接有上長杆,上長杆的下端設有下長杆,下長杆的端頭設有摩擦片,下三角盤的三個角上鉸接有連杆,連杆的另一端與上長杆的中間部位鉸接;上三角盤內設有上支撐架,上支撐架中心設有上套管,下三角盤內設有下支撐架,下支撐架中心設有下套管,上套管和下套管之間套接,拉線I的線芯穿過套管,拉線的外管由上三角盤的端部的止栓固定,地盤釘上設有軸承,軸承上設有轉動蓋,轉動蓋上設有扭轉彈簧,拉線II與轉動蓋連接;上抓手杆鉸接在轉動蓋上,拉線III與上抓手杆連接,上抓手杆另一端鉸接下轉手杆,拉線IV與下轉手杆連接,下轉手杆底端設有抓手。所述的抓手包括抓手蓋、抓手開關、固定抓手和活動抓手,固定抓手和活動抓手鉸接並在鉸接處設有扭轉彈簧,拉線V線芯一端固定在活動抓手上,穿線管固定在固定抓手上。本實用新型優選在上長杆和下長杆的連接處設有轉角片。本實用新型優選在上三角盤和下三角盤之間設有壓縮彈簧。本實用新型通過建立井上施救者與井下遇險者間的聯繫,然後用救生繩將受困於井下的遇險者救出,達到迅速救人之目的。該設備採用純機械控制,成本低;體積小易攜帶; 可實現快速救援,救生效率高。對複雜的野外救生環境有較強的適應性;結構簡單維護容易,便於長期儲存。該項目的推廣有望提高消防隊執行井下救生任務時的效率和成功率,並且解決救生人員執行任務時自身的安全問題。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中井上控制器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中井下固定架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上三角盤和下三盤之間的配合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中拉線控制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的簡易井下救生器,包括井上控制器和井下固定架,所述的井上控制器如圖ι所示,包括控制盒102和操縱手柄101,控制盒上設有進線孔103,拉線通過進線孔進入控制盒與操縱手柄連接101。操縱手柄分別通過拉線控制器與各拉線連接。所述的井下固定架如圖2所示,包括上三角盤1和下三角盤2,在上三角盤1和下三角盤2之間設有壓縮彈22,上三角盤1的三個角上鉸接有上長杆3,上長杆3的下端設有下長杆5,在上長杆3和下長杆5的連接處設有轉角片4,下長杆的端頭設有摩擦片6,下三角盤2的三個角上鉸接有連杆19,連杆19的另一端與上長杆3的中間部位鉸接。上三角盤和下三盤之間的配合結構如圖3所示,上三角盤1內設有上支撐架1-1,上支撐架1-1中心設有上套管1-2,下三角盤2內設有下支撐架2-1,下支撐架2-1中心設有下套管2-2,上套管1-2和下套管2-2之間套接,拉線1201的線芯穿過套管,拉線的外管由上三角盤的端部的止栓固定,拉線I 201穿過套管與地盤釘8連接,地盤釘8上設有軸承,軸承上設有轉動蓋7,在轉動蓋7和下三角盤之間設有扭轉彈簧21,拉線II 202與轉動蓋7連接;上抓手杆 18鉸接在轉動蓋7上,拉線III 203與上抓手杆18連接,上抓手杆18另一端鉸接下轉手杆 16,拉線IV 204與下轉手杆16連接,下轉手杆底端設有抓手。所述的抓手包括抓手蓋14、抓手開關15、固定抓手11和活動抓手9,抓手蓋內設有拉伸彈簧13,在固定抓手上設有止栓 12,固定抓手11和活動抓手9鉸接並在鉸接處設有扭轉彈簧10,拉線205線芯一端固定在活動抓手上,穿線管固定在固定抓手上。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一、拉線控制原理簡易實用井下救生器的井下部分由5根與井上控制器連接的拉線控制,如圖4所示,拉線I控制上下三角盤之間的距離,使井下固定架撐開固定在井下合適位置。拉線II控制轉動蓋繞ζ軸轉動角度,實現360度旋轉,從而控制可控抓手的空間轉向。拉線III控制上抓手杆的角度。拉線IV控制下抓手杆與上抓手杆之間的夾角角度。拉線V控制旋轉抓手的開合。二、工作過程1、根據事故井口直徑選擇合適長度的下長杆,並調整下長杆與變角片的角度,然後擰緊定位螺栓將該角度固定。調整旋轉抓手開關,使活動抓手旋出,並通過固定拉線克服扭轉彈簧彈力,使其保持旋出狀態。2、用繩索將該裝置的井下部分吊入井中,在井下照明燈及監控攝像頭的幫助下, 井上操作人員通過與攝像頭連接的筆記本電腦觀察下面情況,並在落井者上方合適位置控制拉線,從而控制壓縮彈簧的伸縮,使井下固定架摩擦片外伸直徑變大,從而使摩擦片壓緊
4井壁,達到固定裝置位置的目的,後鎖定拉線位置。3、控制拉線II克服扭轉彈簧彈力,使轉動蓋旋轉到合適角度,後鎖定拉線位置。4、控制拉線III克服扭轉彈簧彈簧力,使上抓手杆固定到合適角度,後鎖定拉線位置。5、控制拉線IV克服下抓手杆與上抓手杆之間扭轉彈簧的彈力,從而調節上下抓手杆之間的夾角,後鎖定拉線位置。採用現有技術中的拉線控制器即可實現鎖定拉線位置。
權利要求1.一種簡易井下救生器,包括井上控制器和井下固定架,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井上控制器包括控制盒和操縱手柄;所述的井下固定架包括上三角盤和下三角盤,上三角盤的三個角上鉸接有上長杆,上長杆的下端設有下長杆,下長杆的端頭設有摩擦片,下三角盤的三個角上鉸接有連杆,連杆的另一端與上長杆的中間部位鉸接;上三角盤內設有上支撐架,上支撐架中心設有上套管,下三角盤內設有下支撐架,下支撐架中心設有下套管,上套管和下套管之間套接,拉線I的線芯穿過套管,拉線的外管由上三角盤的端部的止栓固定,地盤釘上設有軸承,軸承上設有轉動蓋,轉動蓋上設有扭轉彈簧,拉線II與轉動蓋連接;上抓手杆鉸接在轉動蓋上,拉線III與上抓手杆連接,上抓手杆另一端鉸接下轉手杆,拉線IV與下轉手杆連接,下轉手杆底端設有抓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簡易井下救生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抓手包括抓手蓋、抓手開關、固定抓手和活動抓手,固定抓手和活動抓手鉸接並在鉸接處設有扭轉彈簧,拉線V線芯一端固定在活動抓手上,穿線管固定在固定抓手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簡易井下救生器,其特徵在於在上長杆和下長杆的連接處設有轉角片。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簡易井下救生器,其特徵在於在上三角盤和下三角盤之間設有壓縮彈簧。
專利摘要一種簡易井下救生器,包括井上控制器和井下固定架,井下固定架上設有可控抓手。本實用新型通過建立井上施救者與井下遇險者間的聯繫,然後用救生繩將受困於井下的遇險者救出,達到迅速救人之目的。該設備採用純機械控制,成本低;體積小易攜帶;可實現快速救援,救生效率高。對複雜的野外救生環境有較強的適應性;結構簡單維護容易,便於長期儲存。該項目的推廣有望提高消防隊執行井下救生任務時的效率和成功率,並且解決救生人員執行任務時自身的安全問題。
文檔編號E21F11/00GK202215282SQ20112030033
公開日2012年5月9日 申請日期2011年8月18日 優先權日2011年8月18日
發明者李慧琴, 王蒙蒙, 趙正值, 趙臣 申請人:河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