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盤育苗自動播種機的製作方法
2023-05-17 18:21:06 3
專利名稱:塑盤育苗自動播種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播種機械。更具體地說是一種塑盤育苗自動播種機。
背景技術:
近年來,塑盤育苗技術已經得到一定程度的應用,具體方法首先以塑盤進行育苗,育得的秧苗直接拋秧在稻田中,育得的種苗直接移栽大田中,其成活率高、產量高。但是,具體實施中,塑盤育苗的播種問題始終未能解決,由於塑盤的種缽密度大、直徑小,人工播種不僅費工費時,而且各種缽中的鐘子數量嚴重不均勻,影響苗質量。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是為避免上述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塑盤育苗自動播種機,以提高播種效率、減輕勞動強度、提高秧苗、種苗質量。
本實用新型解決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特點是設置由傳送帶構成的流水線裝置,塑盤放置在傳送帶上,在塑盤的上方的機架上,沿塑盤前進方向依次設置基土施播器、種子施播器、蓋土施播器以及壓土輥。
與已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可實現塑盤播種機械化,從一張空盤至一張成盤全自動連續進行。其流水作業的方式使播種效率大大提高,減輕勞動強度,提高播種均勻性,進而提高秧苗、種苗質量。
圖面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種子施播器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種子施播器另一實施方式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號1塑盤、2傳送帶、3機架、4基土施播器、5種子施播器、6蓋土施播器、7壓土輥、8基土施肥輥、9基土土穴、10蓋土施土輥、11蓋土土穴、12播種輥、13種穴、14球形凸起、15施土條形槽口、16蓋土條形槽口、17播種條形槽口、18平移刷毛、19平移刷、20轉刷、21轉刷毛。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附
圖1,本實施例中設置由傳送帶構成的流水線裝置,塑盤1放置在傳送帶2上,在塑盤1上方的機架3上,沿塑盤1前進方向依次設置基土施播器4、種子施播器5、蓋土施播器6以及壓土輥7。
圖中示出,基土施播器4是在基土箱底部設置與塑盤1前進方向垂直的施土條形槽口15,施土條形槽口15中設置與傳送帶2同步轉動的基土施土輥8,基土施土輥8上按塑盤1上種缽的間距、穴數設置與之對應的基土土穴9,基土土穴9的容積為種缽容積的2/3。
蓋土施播器6是在蓋土箱底部開設置與塑盤1前進方向垂直的蓋土條形槽口16,蓋土條形槽口16中設置與傳送帶2同步轉動的蓋土施土輥10,蓋土施土輥10上按塑盤1上種缽的間距、穴數設置與之對應的蓋土土穴11,蓋土土穴11的空積為種缽容積的1/3。
種子施播器5是在種盒的底部設置與塑盤1前進方向垂直的播種條形槽口17,播種條形槽口17中設置與傳送帶2同步轉動的播種輥12,播種輥12上按塑盤種缽的間距、穴數設置於之對應的種穴13,每隻種穴13所容種子數量即為種缽每缽的下種數量。
播種輥12備有多個,且不同規格,不同規格播種輥上的種穴13分別設置為可容一粒或一粒以上種子,應要求而選擇使用。
壓土輥7與傳送帶2同步轉動,其軸線與塑盤1的前進方向垂直,壓土輥7上按塑盤1上種缽的間距、穴數和大小設置與之對應的球狀凸起14,其形狀和大小應與種缽相吻合,以便對種缽中的內容物進行整壓。
為了保證落土和落種更為順暢,可以在基土箱和、蓋土箱和種盒內,分別設置振動杆。
具體實施中,如
圖1和圖2所示,種盒可以為矩形盒體,在種盒底部設置可在播種條形槽口17左右來回掃動的平移刷19,平移刷19呈「H」形設置,平移刷毛18設置在其兩側的邊條上。
如圖3所示,種盒也可以為直立的圓柱體,播種條形槽口17在該圓柱體種盒的底部偏心設置,在種盒底部設置可在播種條形槽口17上轉掃的轉刷20,轉刷毛21設置在轉刷20的底部。
權利要求1.塑盤育苗自動播種機,其特徵是設置由傳送帶(2)構成的流水線裝置,塑盤(1)放置在傳送帶(2)上,在塑盤(1)上方的機架(3)上,沿塑盤(1)的前進方向依次設置基土施播器(4)、種子施播器(5)、蓋土施播器(6)以及壓土輥(7)。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塑盤育苗自動播種機,其特徵是所述基土施播器(4)是在基土箱底部設置與塑盤(1)前進方向垂直的施土條形槽口(15),施土條形槽口(15)中設置與傳送帶(2)同步轉動的基土施土輥(8),基土施土輥(8)上按所述塑盤(1)上種缽的間距、穴數設置與其對應的基土土穴(9),基土土穴(9)的容積為種缽容積的2/3。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塑盤育苗自動播種機,其特徵是所述蓋土施播器(6)是在蓋土箱底部開設置與塑盤(1)前進方向垂直的蓋土條形槽口(16),蓋土條形槽口(16)中設置與傳送帶(2)同步轉動的蓋土施土輥(10),蓋土施土輥(10)上按塑盤(1)上種缽的間距、穴數設置與之對應的蓋土土穴(11),蓋土土穴(11)的容積為種缽容積的1/3。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塑盤育苗自動播種機,其特徵是所述種子施播器(5)是在種盒的底部設置與塑盤(1)前進方向垂直的播種條形槽口(17),播種條形槽口(17)中設置與傳送帶(2)同步轉動的播種輥(12),播種輥(12)上按塑盤種缽的間距、穴數設置與之對應的種穴(13)。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塑盤育苗自動播種機,其特徵是所述壓土輥(7)與傳送帶(2)同步轉動,其軸線與塑盤(1)前進方向垂直,壓土輥(7)上按塑盤(1)上種缽的間距、穴數和大小設置與之對應的球狀凸起(14)。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塑盤育苗自動播種機,其特徵是所述種盒為矩形盒體,在種盒底部設置可在播種條形槽口(17)左右來回掃動的平移刷(19),平移刷(19)呈「H」形設置,平移刷毛(18)設置在其兩側的邊條上。
7.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塑盤育苗自動播種機,其特徵是所述種盒為直立的圓柱體,播種條形槽口(17)在該圓柱體種盒的底部偏心設置,在種盒底部設置可在播種條形槽口(17)上轉掃的轉刷(20),轉刷毛(21)設置在轉刷(20)的底部。
專利摘要塑盤育苗自動播種機,其特徵是設置由傳送帶構成的流水線裝置,塑盤放置在傳送帶上,在塑盤上方的機架上,沿塑盤的前進方向依次設置基土施播器、種子施播器、蓋土施播器以及壓土輥。本實用新型可實現塑盤播種機械化,從一張空盤至一張成盤,全自動連續進行,其流水作業的方式使播種效率大大提高,減輕勞動強度,提高播種均勻性,進而提高秧苗、種苗質量,廣泛適用於用塑盤進行育苗的雜交水稻、常規水稻、棉花、大豆、玉米等多種農作物種子的播種。
文檔編號A01C7/18GK2744139SQ20042007948
公開日2005年12月7日 申請日期2004年9月10日 優先權日2004年9月10日
發明者桂先富 申請人:桂先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