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薯全粉的加工方法
2023-05-17 12:16:36 4
專利名稱:紅薯全粉的加工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食品加工技術領域,具體地說是涉及紅薯全粉製品的加工工藝方法。
背景技術:
紅薯,又稱甘薯、山芋、地瓜等,原產於美州熱帶地區,16世紀傳入我國;目前我國紅薯的總栽培面積佔世界總栽培面積的一半以上,產量位居世界首位。
紅薯不僅具有產量高、資源豐富的特點,更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紅薯中蛋白質胺基酸的組成與大米相似,尤其富含胡蘿蔔素、賴氨酸、Vc及多種人體所必需的無機物,其中大都是其他糧食作物含量極少或幾乎不含的營養素。除此之外,紅薯還是一種生理性鹼性食品,人體攝入後,能中和肉、蛋、米、面所產生的酸性物質,從而很好地調節人體的酸鹼平衡度。中醫認為,紅薯性甘、平、無毒,多食紅薯,能夠保持心血管壁的彈性,阻止動脈粥樣硬化,使皮下脂肪減少,防止肝腎中結締組織萎縮,預防膠原病的發生,提高肌體的免疫能力。因此長期食用紅薯,可以達到平血壓、抗衰老,預防癌症、延年益壽的功效,是一種日益受到廣泛歡迎的「綠色食品」原料。
紅薯全粉是紅薯的深加工產品,它不僅可以用作快餐營養糊、掛麵、方便麵、饅頭、糕點、麵包的優質健康原料或輔料,也成為了膨化食品、飲料、冰淇淋等的重要原料。因此,紅薯全粉的市場需求量正在日益增大。
目前紅薯全粉的製作加工方法不外乎兩種。一種是將紅薯洗淨手工去皮後,切成薄片,高溫蒸製並乾燥,將乾燥的紅薯片直接以粉碎機粉碎成粉狀,這種方法僅在民間少量應用,它基本是手工作業,損失大,效率低,生產成本高,品質較差。另一種加工方法,如中國專利(專利號ZL96120408.7)公開的一種「甘薯營養全粉的製備方法」,它是將紅薯洗淨後,以機械方式或化學方式去皮後切成絲狀,再經微波乾燥後,將乾燥的紅薯絲直接粉碎成粉狀,這種方法,去皮方法落後,效率低,且易於汙染原料,而乾燥方法又容易在紅薯內部形成乾燥溫度梯度,熟化不均勻,乾燥程度內外不一,甚至形成表面碳化,且耗能高,不適宜於大規模生產。
因此在現有技術條件下,不管採用哪種加工工藝方法,它都是將乾燥後的紅薯片或絲直接粉碎成粉狀成品的,即都是採用粉碎制粉工藝方法。這種加工方法一方面由於在粉碎過程中,紅薯細胞壁往往被擊而破損不能保留紅薯細胞顆粒的完整性,難以保持紅薯的營養和特有的風味、口感,導致紅薯全粉的品質變劣,且紅薯粉的熟化程度不一,糊化粒度不均勻;另一方面,該加工工藝還存在著生產效率低,難以實現連續化工業生產。同時該加工方法中的去皮工藝又存在著脫皮效率低,原料損失大,且易於產生對紅薯的汙染。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紅薯全粉的加工方法。它不僅生產效率高,能實現連續化工業生產;而且紅薯全粉品質佳,能較好地保持紅薯特有的營養和風味。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的紅薯全粉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驟A、清洗除雜選擇無腐爛、病變、無發芽和發綠的薯塊,清洗掉薯塊表面的塵土和雜物。
B、去皮去除薯塊表麵皮層。
C、切片將去皮的薯塊切成一定厚度的薯片或薯條。
D、蒸煮將薯片送入蒸煮器進行蒸煮,使之均勻熟化。
E、制泥將熟化的薯片擠壓或搗製成糊狀薯泥。
F、滾筒乾燥將薯泥送入滾筒乾燥機進行乾燥,使其水份<20%。
採用上述加工方法後,由於改變了現有技術直接對乾燥的紅薯片進行擊打粉碎的方法,而採用蒸煮、制泥後再乾燥成粉的加工步驟,一方面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紅薯細胞顆粒的完整性,有效地保持了紅薯營養成份和特有風味濃鬱度,從而大大提高了紅薯全粉的品質;另一方面,採用蒸煮製泥步驟使紅薯熟化更加徹底,糊化更加均勻。又由於採用了滾筒乾燥加工步驟,不僅使之具有更高的熱效率和產品乾燥質量,而且實現了紅薯全粉的連續化工業生產,具有生產效率高的特點。
作為本發明紅薯全粉加工方法的一種優選步驟,所述去皮步驟是(1)將清洗的薯塊送入蒸煮罐。
(2)對已裝料的蒸煮罐迅速充入飽和水蒸汽。
(3)瞬間保溫保壓蒸煮。
(4)釋壓而使水蒸汽排出,蒸煮罐恢復常壓,薯塊表麵皮層與肉質層分離。
(5)將上述薯塊送入刷皮機,刷除其表麵皮層。
該步驟通過對紅薯的「高溫高壓——瞬間蒸皮——常溫常壓——刷輥刷皮」這一蒸煮去皮過程,實現了對紅薯表面的快速膨脹和收縮,達到了膨化脫皮的效果,迫使其表皮與肉質的全面分離,不僅脫皮效率高,脫皮乾淨徹底效率高,而且有效地保護了紅薯的肉質,無化學汙染,保持了紅薯肉質的原質原味。
作為本發明紅薯全粉加工方法的又一優選步驟,所述蒸煮步驟,是在常壓下把蒸汽直接注入螺旋輸送蒸煮器以蒸煮切制薯片,蒸煮時間10min-50min,溫度90℃-100℃。所述制泥步驟是將蒸煮後的薯片送入螺旋擠壓機中擠制搗泥成糊狀。採用了上述的螺旋輸送蒸煮和螺旋擠壓搗泥,方便地實現了連續化生產,具有更高的生產效率,避免了紅薯細胞的破碎。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紅薯全粉加工方法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圖1是本發明紅薯全粉加工方法的工藝流程圖。
圖2是實現圖1所示加工方法的設備流程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如圖1、圖2所示,本發明主要包括如下步驟將紅薯送上皮帶輸送機後,在輸送過程中對紅薯進行初檢,剔除發芽、發綠的紅薯以及腐爛、病變的薯塊,以保證紅薯製品茄鹼苷含量控制在0.02%以下。初檢後的紅薯被輸送帶送入滾筒式洗滌機,完成清洗除雜。
去皮洗淨的薯塊經提升機提升後,通過進料口落入蒸煮罐內,關閉已裝料的蒸煮罐並向其內迅速充入1.5Mpa飽和水蒸汽,適當攪拌混和後,經數秒鐘(視不同紅薯皮層結構情況確定時間長短)的瞬時保壓蒸煮其皮層,打開蒸煮罐使其釋壓至常壓狀態,此時紅薯皮層已經與肉質處於分離狀態。再將上述蒸皮紅薯送入帶有多根刷毛脫皮輥的幹刷脫皮機中刷除紅薯表麵皮層,並經清水漂洗和分檢去除殘留外皮,而得到去皮的紅薯塊。上述蒸煮壓力可在1Mpa-2Mpa之間選擇,溫度可控制在100℃-190℃之間。
切片與漂片將上述去皮的紅薯再經提升機提升後,送入切片機切成10-30mm厚薄均勻的紅薯片或條。將切制的紅薯片送入旋轉的滾筒中,用高壓水進行噴洗,以便將紅薯片切口表面上的游離澱粉清洗掉。
蒸煮切制的薯片再經提升機提升送入螺旋輸送蒸煮器,在常壓下把蒸汽注入螺旋輸送蒸煮器,直至紅薯徹底糊化,時間為10-50min,一般情況下為20min,溫度95℃-98℃。
制泥將蒸煮糊化的紅薯片送入螺旋擠壓機,在其螺旋擠壓搗制下,紅薯片被搗成糊狀紅薯泥。
滾筒乾燥將搗製成泥的紅薯泥泵入滾筒乾燥機的料槽內,紅薯泥附著於通入蒸汽或導熱油的滾筒表面而乾燥,使其水份<20%,最好控制在10%以下,乾燥的紅薯粉片被刮刀刮離滾筒而形成薄片狀雪花粉。
破碎與裝袋為便於貯存和運輸,滾筒乾燥後的片狀雪花粉進入常用的粉碎過篩裝置,經除塵收集而製得40-100目(最好控制在60-80目之間)細度的紅薯全粉,將該細度的紅薯全粉分裝封袋成袋裝的紅薯全粉。
以上僅是對本發明紅薯全粉加工方法的舉例說明,但本發明並不僅僅限於此。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不違背本發明基本原理和步驟的情況下,作出的改進和變化,仍落入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紅薯全粉的加工方法,其特徵在於其包括以下步驟A、清洗除雜選擇無腐爛、病變、無發芽和發綠的薯塊,清洗掉薯塊表面的塵土和雜物。B、去皮去除薯塊表麵皮層。C、切片將去皮的薯塊切成一定厚度的薯片或薯條。D、蒸煮將薯片送入蒸煮器進行蒸煮,使之均勻熟化。E、制泥將熟化的薯片擠壓或搗製成糊狀薯泥。F、滾筒乾燥將薯泥送入滾筒乾燥機進行乾燥,使其水份<2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紅薯全粉加工方法,其特徵在於滾筒乾燥後,將刮刀刮下的呈薄膜片狀的雪花薯粉,經粉碎成40-100目細度的紅薯全粉成品並裝袋。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紅薯全粉加工方法,其特徵在於切片後的薯片或薯條,經過清水漂洗,將切口中的殘餘澱粉洗去再行蒸煮。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紅薯全粉加工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去皮步驟是(1)將清洗的薯塊送入蒸煮罐。(2)對已裝料的蒸煮罐迅速充入飽和水蒸汽。(3)瞬間保溫保壓蒸煮。(4)釋壓而使水蒸汽排出,蒸煮罐恢復常壓,薯塊表麵皮層與肉質層分離。(5)將上述薯塊送入刷皮機,刷除其表麵皮層。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紅薯全粉加工方法,其特徵在於保溫保壓的溫度100℃-190℃,壓力在1Mpa-2Mpa。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紅薯全粉加工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切片步驟的切制薯片厚度為10mm-30mm。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紅薯全粉加工方法,其特徵在於在所述蒸煮步驟中,把蒸汽直接注入螺旋輸送蒸煮器以蒸煮切制薯片,蒸煮時間10min-50min,溫度90℃-100℃。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紅薯全粉加工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制泥步驟是將蒸煮後的薯片送入螺旋擠壓機中擠制搗泥成糊狀。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紅薯全粉的加工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驟A.清洗除雜選擇無腐爛、病變、無發芽和發綠的薯塊,清洗掉薯塊表面的塵土和雜物;B.去皮去除薯塊表麵皮層;C.切片將去皮的薯塊切成一定厚度的薯片或薯條;D.蒸煮將薯片送入蒸煮器進行蒸煮,使之均勻熟化;E.制泥將熟化的薯片擠壓或搗製成糊狀薯泥;F.滾筒乾燥將薯泥送入滾筒乾燥機進行乾燥,使其水份<20%。滾筒乾燥後,將刮刀刮下的呈薄膜狀的雪花薯粉,經粉碎成40-100目細度的紅薯全粉成品並裝袋。它不僅生產效率高,便於實現連續化工業生產;而且紅薯全粉品質佳,較好地保持紅薯特有的營養和風味。
文檔編號A23L1/2165GK1669470SQ200510038850
公開日2005年9月21日 申請日期2005年4月14日 優先權日2005年4月14日
發明者何賢用, 沈寒, 高雲根 申請人:何賢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