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升降式耙鬥裝巖機的製作方法
2023-05-03 16:15:36
專利名稱:可升降式耙鬥裝巖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可升降式耙鬥裝巖機技術領域[0001 ]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用於巷道掘進中配合礦車進行裝巖的裝巖機,具體涉及一種可升降式耙鬥裝巖機。
背景技術:
[0002]20世紀初,美、英等國開始使用裝載機代替手工業。50年代,裝載機已大量推廣並發展成若干品種,其中使用最多的是後卸式裝載機和扒爪裝載機。我國於50年代初使用後卸式裝載機和扒爪裝載機,於60年代研製耙鬥裝載機,於70年代研製成功側卸式裝載機, 與鑿巖巖臺車配套使用。裝載機械的發展與掘進斷面的大小及被裝物料的特性密切相關。 目前國內平巷掘進廣泛採用鑽眼爆破法掘進設備。為提高掘進機械化水平,除選用適用、可靠的單項設備外,還必須考慮設備的配套,以形成機械化作業線。其主要形式之一就是以耙鬥裝載機為主的機械化作業線氣腿式鑿巖機鑽鑿炮孔,耙鬥裝載機把巖石耙入裝載機或礦車,巷道支護採用錨杆安裝機和混凝土噴射機。該作業線實現鑿孔和裝載平行作業,爆破後先把迎頭的巖石迅速扒出,即能進行鑿巖作業,與此同時可將尾輪懸掛在左、右幫上進行鑿巖作業,縮短了掘進循環時間,在國內煤礦廣泛使用。[0003]耙鬥裝巖機具有效率高、結構緊湊、應用範圍廣等特點,用於巷道掘進中配合礦車進行裝巖。耙鬥裝巖機不僅可以在30度以下上山、下山巷道裝巖,還可以進行掘進工序的平行作業,提高掘進速度,是實現巷道掘進機器化的主要機械設備之一。[0004]但是現有的耙鬥裝巖機在工作過程中,由於進料槽成簸箕狀,前大後小,前低後高,耙鬥的寬度小於進料槽前端(大小約等於進料槽末端),且為向上運動,再加上巖塊所受的重力和運動過程中發生的晃動,部分巖塊會在運輸過程中掉過,從而無形中降低了耙鬥機的運輸效率,成為整個機械運作中的缺陷。實用新型內容[0005]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可升降式耙鬥裝巖機。[0006]其技術解決方案是[0007]—種可升降式耙鬥裝巖機,包括耙鬥、簸箕口擋板、進料槽、中間槽、卸料槽、導向輪與臺車,所述中間槽包括中間槽前段與中間槽後段,在中間槽前段與中間槽後段之間設置有連接板,在中間槽前段的下部設置有可升降裝置。[0008]上述可升降裝置為液壓千斤頂。[0009]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技術效果是[0010]本實用新型將左支柱更換為液壓千斤頂,並在中間槽前段與中間槽後段之間加設一連接板,實現中間槽前段的升降,避免巖塊在運輸過程中掉落,提高了運輸效率。
[0011]
以下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0012]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0013]圖中,1-簸箕口擋板;2-進料槽;3-中間槽;301-中間槽前段;302-中間槽後段; 4-卸料槽;5-導向輪;6-臺車;7-連接板;8-液壓千斤頂;9-右支柱;10-絞車;11_尾輪; 12-支腿。
具體實施方式
[0014]結合附圖,一種可升降式耙鬥裝巖機,包括耙鬥、簸箕口擋板1、進料槽2、中間槽 3、卸料槽4、導向輪5與臺車6,中間槽3包括中間槽前段301與中間槽後段302,在中間槽前段301與中間槽後段302之間設置有連接板7,連接板7的形狀為梯形,在連接板7上設置有螺孔。在中間槽前段301的下部設置有液壓千斤頂8,液壓千斤頂8可將中間槽前段 301頂起至水平。液壓千斤頂8包括大液壓缸、小液壓缸、單向閥、油管、油箱以及截止閥,具體工作原理可參照現有技術。[0015]在耙鬥將巖塊運過簸箕口擋板時,搖動液壓油泵操縱杆,使簸箕口擋板和中間槽前段逐步旋轉上升,直至簸箕口擋板和中間槽前段大致水平,此時耙鬥應還未到達升降裝置或剛到達。在耙鬥到達卸料口時,擰動截止閥,可使液壓油泵支柱下降到起始位置,完成一次循環。[0016]上述方式中未述及的部分採取或借鑑現有技術即可實現。[0017]需要說明的是,在本說明書的教導下,本領域技術人員所作出的任何等同替代方式,或明顯變型方式,均應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可升降式耙鬥裝巖機,包括耙鬥、簸箕口擋板、進料槽、中間槽、卸料槽、導向輪與臺車,其特徵在於所述中間槽包括中間槽前段與中間槽後段,在中間槽前段與中間槽後段之間設置有連接板,在中間槽前段的下部設置有可升降裝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可升降式耙鬥裝巖機,其特徵在於所述可升降裝置為液壓千斤頂。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可升降式耙鬥裝巖機,包括耙鬥、簸箕口擋板、進料槽、中間槽、卸料槽、導向輪與臺車,所述中間槽包括中間槽前段與中間槽後段,在中間槽前段與中間槽後段之間設置有連接板,在中間槽前段的下部設置有可升降裝置,所述可升降裝置為液壓千斤頂。本實用新型將左支柱更換為液壓千斤頂,並在中間槽前段與中間槽後段之間加設一連接板,實現中間槽前段的升降,避免巖塊在運輸過程中掉落,提高了運輸效率。
文檔編號E21C35/20GK202273682SQ20112036247
公開日2012年6月13日 申請日期2011年9月23日 優先權日2011年9月23日
發明者曾現策 申請人:山東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