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於海水源熱泵的毛細管換熱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5-04 00:06:36 2
一種用於海水源熱泵的毛細管換熱系統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於海水源熱泵的毛細管換熱系統,包括毛細管網前端換熱系統、水源熱泵系統、用戶末端毛細管網系統,其中,毛細管網前端換熱系統包括毛細管前端換熱器,支路閥門I、J,及循環水泵K,水源熱泵系統包括蒸發器,冷凝器,及與蒸發器與冷凝器的a-h接口對應連接的閥門A-H,用戶末端毛細管網系統包括末端毛細管散熱器及循環水泵L;具有換熱效率高、造價低廉、換熱均勻、壓力損失小、高效節能、綠色環保、安裝方便、耐高溫高壓、易清洗的優點。
【專利說明】一種用於海水源熱泵的毛細管換熱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毛細管網換熱系統,特別涉及一種用於海水源熱泵的毛細管換熱系統。
【背景技術】
[0002]建築能耗來源一般分為高品位能源和低品位能源。建築採暖一般只需要40?60°C的低品位能源,目前建築物室內採暖主要依靠礦物燃料的直接燃燒,這樣一方面造成資源的浪費,另一方面礦物燃料燃燒產生的大量汙染物會汙染環境。大量燃燒礦物燃料所產生的環境問題已日益成為各國政府和公眾關注的焦點。
[0003]水源熱泵具有高效節能、運行穩定可靠、環境效益顯著等優點,但水源熱泵對地下水的要求比較高,需要良好的地下水源條件,開式系統使用的板式換熱器造價較高,需設置較為複雜的海水過濾系統,投資較大,維護複雜。閉式系統前端換熱器採用塑料盤管換熱器,盤管換熱器管徑較大,一般採用20mm、25mm、32mm、40mm幾種規格的塑料管。佔地面積大,換熱效率低,對水深有一定的要求。然而由於水源的情況複雜多樣,普通的地表水前端換熱系統不能有效的適應各種水源,因此如何尋找到能夠適應各種水域且換熱效率高、造價低廉的前端換熱系統成為解決地表水前端取熱的一個重要問題。
【發明內容】
[0004]為解決上述現有技術不足,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用於海水源熱泵的毛細管換熱系統,具有換熱效率高、造價低廉、換熱均勻、壓力損失小、高效節能、綠色環保、安裝方便、耐高溫高壓、易清洗的優點。
[0005]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
[0006]一種用於海水源熱泵的毛細管換熱系統,包括毛細管網前端換熱系統、水源熱泵系統、用戶末端毛細管網系統,其中,毛細管網前端換熱系統包括毛細管前端換熱器1,支路閥門1、支路閥門J,及循環水泵K,水源熱泵系統包括蒸發器2,冷凝器3,及與蒸發器2與冷凝器3的a-h接口對應連接的閥門A-H,用戶末端毛細管網系統包括末端毛細管散熱器4及循環水泵L ;
[0007]整個系統通過管路連接,其中,蒸發器2的出口 a、出口 b、出口 e、出口 f與閥門A、閥門B、閥門E、閥門F對應連接,冷凝器3的出口 C、出口 d、出口 g、出口 h與閥門C、閥門D、閥門G、閥門H對應連接,閥門A、閥門C與循環水泵K相連,循環水泵K通過支路閥門1、支路閥門J連接毛細管前端換熱器I出口端,閥門B、閥門D連接毛細管前端換熱器I入口端,閥門E、閥門G與循環水泵L連接,循環水泵L連接末端毛細管散熱器4入口端,閥門F、閥門H連接末端毛細管散熱器4出口端。
[0008]所述的毛細管前端換熱器I和末端毛細管散熱器4均採用4.3X0.85mm標準毛細管。
[0009]所述的毛細管前端換熱器I主要由毛細管席構成,多個毛細管席並聯形成一個網箱,連接方式採用同程式連接,多個網箱進行並聯形成系統總體,網箱之間相互沒有影響,網箱各支路設有閥門,可根據換熱量的變化調節使用網箱個數。
[0010]所述的末端毛細管散熱器4主要為可鋪設至房間地板、牆壁、天花板進行輻射換熱的毛細管席。
[0011]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把傳統開式取水系統變成閉式循環系統,具有換熱效率高、造價低廉、換熱均勻、壓力損失小、高效節能、綠色環保、安裝方便、耐高溫高壓、易清洗的優點。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附圖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3]其中:1-毛細管前端換熱器,2-蒸發器,3-冷凝器,4-末端毛細管散熱器,1、J-支路閥門,1、1(-循環水泵^、8、(:、03、?、6、!1-閥門。
【具體實施方式】[0014]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
[0015]如圖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原理為:
[0016]一種用於海水源熱泵的毛細管換熱系統,包括毛細管網前端換熱系統、水源熱泵系統、用戶末端毛細管網系統,其中,毛細管網前端換熱系統包括毛細管前端換熱器1,支路閥門1、支路閥門J,及循環水泵K,水源熱泵系統包括蒸發器2,冷凝器3,及與蒸發器2與冷凝器3的a-h接口對應連接的閥門A-H,用戶末端毛細管網系統包括末端毛細管散熱器4及循環水泵L ;
[0017]整個系統通過管路連接,其中,蒸發器2的出口 a、出口 b、出口 e、出口 f與閥門A、閥門B、閥門E、閥門F對應連接,冷凝器3的出口 C、出口 d、出口 g、出口 h與閥門C、閥門D、閥門G、閥門H對應連接,閥門A、閥門C與循環水泵K相連,循環水泵K通過支路閥門1、支路閥門J連接毛細管前端換熱器I出口端,閥門B、閥門D連接毛細管前端換熱器I入口端,閥門E、閥門G與循環水泵L連接,循環水泵L連接末端毛細管散熱器4入口端,閥門F、閥門H連接末端毛細管散熱器4出口端。
[0018]所述的毛細管前端換熱器I和末端毛細管散熱器4均採用4.3X0.85_標準毛細管。
[0019]所述的毛細管前端換熱器I主要由毛細管席構成,多個毛細管席並聯形成一個網箱,連接方式採用同程式連接,多個網箱進行並聯形成系統總體,網箱之間相互沒有影響,網箱各支路設有閥門,可根據換熱量的變化調節使用網箱個數。
[0020]所述的末端毛細管散熱器4主要為可鋪設至房間地板、牆壁、天花板進行輻射換熱的毛細管席。
[0021]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為:
[0022]在夏季供冷時,閥門A、閥門B、閥門G、閥門H斷開,閥門C、閥門D、閥門E、閥門F
閉合,冷凝器3釋放出來的餘熱通過閥門C進入毛細管前端換熱系統將熱量釋放到海水中,然後冷卻的毛細管中的溶液通過閥門D進入冷凝器3繼續循環。同時蒸發器2制出的冷量經閥門E進入末端毛細管散熱器4釋放到房間中,釋放完後經閥門F返回蒸發器2。[0023]夏季供冷毛細管前端換熱器I內換熱介質的循環路線為在毛細管內與海水進行換熱,排出多餘熱量,通過閥門D進入冷凝器3,被加熱後經過閥門C離開冷凝器3,通過循環水泵K,經過支路閥門1、J返回前端毛細管換熱器。
[0024]末端毛細管換熱器內換熱介質的循環路線為毛細管內換熱介質在末端毛細管散熱器4內釋放冷量,被加熱後經過閥門F進入蒸發器2,冷卻後經過閥門E流出蒸發器2,經過循環水泵L返回末端毛細管。
[0025]在冬季供熱時,閥門A、閥門B、閥門G、閥門H閉合,閥門C、閥門D、閥門E、閥門F
斷開,毛細管前端換熱器I從海水中提取熱量,管內溶液通過閥門B進入蒸發器2換熱,循環完畢後經閥門A回到毛細管換熱器。同時冷凝器3釋放出來的熱量經閥門G進入末端毛細管散熱器4,然後經閥門H回到冷凝器3中。
[0026]冬季供熱毛細管前端換熱器I內換熱介質的循環路線為在毛細管內與海水進行換熱,加熱後通過閥門B進入蒸發器2,被冷卻後經過閥門A離開蒸發器2,通過循環水泵K,經過支路閥門1、J返回毛細管前端換熱器I。
[0027]末端毛細管換熱器4內換熱介質的循環路線為毛細管內換熱介質在末端毛細管席內釋放熱量,冷卻後經過閥門H進入冷凝器3,冷卻後經過閥門G流出冷凝器3,經過循環水泵L返回末端毛細管。
【權利要求】
1.一種用於海水源熱泵的毛細管換熱系統,其特徵在於,包括毛細管網前端換熱系統、水源熱泵系統、用戶末端毛細管網系統,其中,毛細管網前端換熱系統包括毛細管前端換熱器(1),支路閥門1、支路閥門J,及循環水泵K,水源熱泵系統包括蒸發器(2),冷凝器(3),及與蒸發器(2)與冷凝器(3)的a-h接口對應連接的閥門A-H,用戶末端毛細管網系統包括末端毛細管散熱器(4)及循環水泵L ; 整個系統通過管路連接,其中,蒸發器(2)的出口 a、出口 b、出口 e、出口 f與閥門A、閥門B、閥門E、閥門F對應連接,冷凝器(3)的出口 C、出口 d、出口 g、出口 h與閥門C、閥門D、閥門G、閥門H對應連接,閥門A、閥門C與循環水泵K相連,循環水泵K通過支路閥門1、支路閥門J連接毛細管前端換熱器(I)出口端,閥門B、閥門D連接毛細管前端換熱器(I)入口端,閥門E、閥門G與循環水泵L連接,循環水泵L連接末端毛細管散熱器(4)入口端,閥門F、閥門H連接末端毛細管散熱器(4)出口端。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於海水源熱泵的毛細管換熱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毛細管前端換熱器(I)和末端毛細管散熱器(4)均採用4.3X0.85_標準毛細管。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於海水源熱泵的毛細管換熱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毛細管前端換熱器(I)由毛細管席構成,多個毛細管席並聯形成一個網箱,連接方式採用同程式連接,多個網箱進行並聯形成系統總體,網箱之間相互沒有影響,網箱各支路設有閥門,可根據換熱量的變化調節使用網箱個數。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於海水源熱泵的毛細管換熱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末端毛細管散熱器(4)為可鋪設至房間地板、牆壁、天花板進行輻射換熱的毛細管席。
【文檔編號】F24F13/30GK203757982SQ201320782574
【公開日】2014年8月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28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28日
【發明者】李緒泉, 胡松濤, 常忠, 劉國丹, 施志鋼, 王剛, 王海英, 于慧俐 申請人:青島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