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橋梁安全帶連接體系減震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04 05:15:11 1
專利名稱:一種橋梁安全帶連接體系減震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橋梁安全帶連接體系減震裝置,適用於鐵路橋、公路橋、城市高架橋以及各種大型連續梁結構建築物新建或抗震加固,能夠使結構在突發地震作用下協同受力,提高結構整體抗震性能,屬於橋梁建築領域。
背景技術:
為降低橋梁的地震響應,提高橋梁的抗震性能,通常對橋梁採用減、隔震支座和粘滯阻尼器等減震措施,如鉛芯橡膠支座、粘滯阻尼器等。但目前的常規方案都沒有改變橋梁固定墩單獨受載,其他各滑動墩的既有抗震能力並沒有得到發揮和利用的狀態。近年來,有學者提出了 Lock-up裝置,從技術角度考慮,可以實現各墩 協同受力,但此裝置不僅成本高昂,而且後期的檢查與維護煩雜,運營及維護成本高,因此應用於橋梁抗震的實例較少。
發明內容
本發明目的是提供一種以地震動加速度激活的、造價低廉、耐久性好、便於檢查與維護的新型大噸位橋梁安全帶連接裝置,利用本發明,可以克服現有減隔震裝置及既有技術上存在的上述缺點和不足;地震突發時,可使橋梁各橋墩在地震荷載作用下能夠協調受力,解決了常規設計橋梁在縱向地震作用下固定墩單獨受力,固定墩抗震需求和橋梁上部結構縱向位移過大等不利影響,利用本發明,可以為橋梁設計及抗震加固提供一種新的設計理念和技術保障,適用於新橋設計或舊橋抗震加固。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橋梁安全帶連接體系減震裝置,上封板2斷面呈弧形,上封板2兩側的底部與下底板6呈設計夾角固定,形成一立面閉合裝置,靜止滾軸承臺5固定於下底板6立面閉合裝置內部,隔板4上下分別與上封板2、靜止滾軸承臺5連接,鎖死滾軸3對稱放置在靜止滾軸承臺5上,隔板4將兩側靜止滾軸承臺5隔開;兩條關於隔板4對稱的安全帶I 一端頭與梁體連接,另一端為自由端且位於下底板6上面,穿過上封板2預留的孔伸縮,對稱放置於隔板4的兩側,安全帶I設有噸位可調解的屈服控制單元7 ;鎖死滾軸3的軸線與安全帶I 相互垂直。在鎖死滾軸3的軸線方向可設置多個由安全帶I、上封板2、靜止滾軸承臺和隔板 4所組成的上述構件。所述的上封板2底部與下底板6之間的夾角為15°到35°之間。正常狀態下,安全帶I可通過上封板2預留安全帶I滑動孔自由伸縮,以滿足此狀態橋梁縱向位移變化需求;地震突發時,以地震動加速度作為激勵源,使鎖死滾軸3產生滾動,在地震發生的瞬間鎖死滾軸3從靜止滾軸承臺5中滾動至安全帶I與上封板2夾角處,將安全帶I鎖死在鎖死滾軸3和下底板6之間;通過安全帶I鎖死梁體,從而使各滑動墩共同承擔縱向地震荷載,達到各墩協同抗震的目的;通過噸位可調解的屈服控制單元7,保證各滑動墩在地震作用下不發生塑性變形或破壞。本發明的積極效果是研發一種以地震動加速度激活的、造價低廉、耐久性好、便於檢查維護的新型大噸位橋梁安全帶連接裝置,利用摩擦鎖死原理,使橋梁各橋墩在地震荷載作用下能夠協調受力,滑動墩可以發揮既有抗震能力,同時又對滑動墩進行能力保護。 適用於鐵路橋、公路橋、城市高架橋以及各種大型連續梁結構建 築物新建或加固,能夠使結構在突發地震作用下協同受力,且保證結構不發生破壞。
圖I是本發明正常工作狀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發明地震突發時的安全帶鎖死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發明屈曲控制單元對橋墩進行能力保護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發明的結構立體示意圖。其中I、安全帶;2、上封板;3、鎖死滾軸;4、隔板;5、靜止滾軸承臺;6、下底板;7、噸位可調解的屈服控制單元;8、橋墩;9、梁體;10、梁體連接牛腿。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實施例及附圖作進一步詳述,但不做為對本發明的限定。實施例I :本實施例的結構如圖I所示,一種橋梁安全帶連接體系減震裝置,包括安全帶I、 上封板2、鎖死滾軸3、隔板4、靜止滾軸承臺5、下底板6和噸位可調屈曲控制單元7,安裝在橋墩8上。上封板2斷面呈弧形,上封板2底部與下底板6呈設計夾角固定,形成一立面封閉裝置,靜止滾軸承臺5固定於下底板6中部頂面,鎖死滾軸3對稱放置在靜止滾軸承臺 5上,隔板4位於立面封閉裝置內部,上下分別與上封板2、靜止滾軸承臺5連接,安全帶I 位於下底板6頂面,對稱安裝於兩側,安全帶I設有噸位可調解的屈服控制單元7,安全帶I 另一端頭與梁體連接牛腿10連接,可通過上封板預留孔伸縮,梁體連接牛腿10與梁體9固結。如圖一所示,正常狀態下,安全帶I可通過上封板2預留安全帶滑動孔自由伸縮, 以滿足橋梁縱向位移變化需求,梁體9與各滑動墩8之間處於相對自由狀態,不因梁體9與各滑動墩8之間的變位而產生任何約束。如圖二所示,地震突發時,地震動加速度激活的大噸位橋梁安全帶連接裝置,在地震加速度作用下,鎖死滾軸3產生滾動,從靜止滾軸承臺5中滾動至安全帶I與下底板6夾角處,瞬間將安全帶I鎖死,從而限制梁體與橋墩間相對位移,從而使滑動墩協同承受地震作用荷載。如圖三所示,發明本裝置的目的是發揮各滑動墩在彈性變形階段的抗震潛力,提高橋梁的整體抗震性能,降低震後災害或修復工作,通過噸位可調解的屈服控制單元7,預設安全帶屈服節點,對各滑動的進行了有效的能力保護。
如圖四所示為本發明的結構立體示意圖。實施例2
本實施例與實施例I相類似,其沿著鎖死滾軸3的方向設置有多個此種結構。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發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未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內容,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在本發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的任何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都應視為本發明方案的技術範疇,均應包含在本發明的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橋梁安全帶連接體系減震裝置,其特徵在於上封板(2)斷面呈弧形,上封板(2)兩側的底部與下底板(6)呈設計夾角固定,形成一立面閉合裝置,靜止滾軸承臺(5)固定於下底板(6)立面閉合裝置內部,隔板(4)上下分別與上封板(2)、靜止滾軸承臺(5)連接,鎖死滾軸(3)對稱放置在靜止滾軸承臺(5)上,隔板(4)將兩側靜止滾軸承臺(5)隔開; 兩條關於隔板(4)對稱的安全帶(I) 一端頭與梁體連接,另一端為自由端且位於下底板(6) 上面,穿過上封板(2)預留的孔伸縮,對稱放置於隔板(4)的兩側,安全帶(I)設有噸位可調解的屈服控制單元(7);鎖死滾軸(3)的軸線與安全帶(I)相互垂直。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安全帶連接體系減震裝置,其特徵在於在鎖死滾軸(3)的軸線方向可設置多個由安全帶(I)、上封板(2)、靜止滾軸承臺和隔板(4)所組成的上述構件。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安全帶連接體系減震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上封板(2) 底部與下底板(6)之間的夾角為15°到35°之間。
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安全帶連接體系減震裝置的減震方法,其特徵在於正常狀態下,安全帶⑴通過上封板⑵預留安全帶⑴滑動孔自由伸縮,以滿足此狀態橋梁縱向位移變化需求;地震突發時,以地震動加速度作為激勵源,使鎖死滾軸(3)產生滾動,在地震發生的瞬間鎖死滾軸(3)從靜止滾軸承臺(5)中滾動至安全帶(I)與上封板(2)夾角處,將安全帶(I)鎖死在鎖死滾軸(3)和下底板(6)之間;通過安全帶(I)鎖死梁體,從而使各滑動墩共同承擔縱向地震荷載,達到各墩協同抗震的目的;通過噸位可調解的屈服控制單元(7),保證各滑動墩在地震作用下不發生塑性變形或破壞。
全文摘要
一種連續梁橋安全帶連接體系減震裝置,屬於橋梁建築領域。上封板斷面呈弧形,上封板兩側的底部與下底板呈設計夾角固定,形成一立面閉合裝置,靜止滾軸承臺固定於下底板立面閉合裝置內部,隔板上下分別與上封板、靜止滾軸承臺連接,鎖死滾軸對稱放置在靜止滾軸承臺上,隔板將兩側靜止滾軸承臺隔開;兩條關於隔板對稱的安全帶一端頭與梁體連接,另一端為自由端且位於下底板上面,穿過上封板預留的孔伸縮,對稱放置於隔板的兩側,安全帶設有噸位可調解的屈服控制單元;鎖死滾軸的軸線與安全帶相互垂直。本發明提供了一種以地震動加速度激活的、造價低廉、耐久性好、便於檢查維護的新型大噸位連續梁橋安全帶連接裝置。
文檔編號E04B1/98GK102619165SQ20121007488
公開日2012年8月1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20日 優先權日2012年3月20日
發明者張文學, 王景景, 謝志強, 陳士通 申請人:北京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