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軸承遊隙測量裝置及其測量方法
2023-05-03 17:10:26 1
專利名稱:一種軸承遊隙測量裝置及其測量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軸承檢測領域,尤其是軸承遊隙測量領域。
背景技術:
為保證電動機裝配完成後轉子能夠可靠運行,需要對安裝在轉子上的軸承的遊隙進行檢測。我國實用新型專利說明書CN201120367316.6中公開了一種軸承測量裝置,結構較為簡單。測量時將軸承安裝在測量平臺上,用固定裝置壓緊,手動轉動或推拉軸承,使得軸承外圈在力的作用下沿遊隙產生位移;該裝置經改裝後可以測量徑向和軸向的遊隙。該裝置有一個錐形壓塊,可以滿足不同內徑的軸承的固定;但是適應範圍有限由於壓塊直徑的限制,被測軸承的內徑不能很大;而當被測軸承內徑很小時,壓塊斷面的錐度不足以準 確地定位軸承的邊緣。除此之外常用的還有光柵式遊隙測量儀,這種測量儀精度非常高,但是成本高,維護困難,使用步驟複雜,效率較低。
發明內容
本申請人針對現有軸承遊隙測量裝置適用範圍小、使用不便的缺點,進行改進研究,提供另一種軸承遊隙測量裝置及其測量方法,從而擴大測量範圍、提高測量效率。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軸承遊隙測量裝置,包括底座和垂直連接在底座上的立柱;所述立柱在上部和下部分別開有通孔,中間開有槽,所述通孔和槽位於同一豎直線上;軸承內圈固定塊和軸承外圈固定塊交替安裝在所述立柱的一側面上,軸承內圈固定塊和軸承外圈固定塊分別固定在所述通孔中,另外一對軸承外圈固定塊和軸承內圈固定塊安裝在所述槽中;
其進一步技術方案在於所述軸承內圈固定塊包括一端帶有螺紋孔的圓柱頭,所述圓柱頭通過大墊片緊貼在所述立柱的側面並通過螺栓緊固;所述軸承外圈固定塊包括一端帶有螺紋孔的定位板,所述定位板的側面有凹槽,所述定位板通過大墊片緊貼立柱的側面並通過螺栓緊固。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使用本發明裝置測量軸承遊隙的方法,其步驟如下
步驟一滑動所述槽內的軸承內圈固定塊,將被測量的滾動軸承的內圈卡在兩個軸承
內圈固定塊的外圍;
步驟二 將百分表固定在所述立柱上,並將百分表測頭打在軸承外圈上,用將軸承外圈向測頭方向推到頂,記錄百分表讀數;再將軸承外圈向另一側推到頂,並記錄讀數,根據兩次讀數數值計算軸承的遊隙。本發明還公開了另一種使用本發明裝置測量軸承遊隙的方法,其步驟如下 步驟一滑動槽內的軸承外圈固定塊,將被測量的滾動軸承的外圈卡在兩個軸承外圈
固定塊的內部;
步驟二 將百分表固定在所述立柱上,並將百分表測頭打在軸承內圈上,用將軸承內圈向測頭方向推到頂,記錄百分表讀數;再將軸承內圈向另一側推到頂,並記錄讀數,根據兩次讀數數值計算軸承的遊隙。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如下。本發明對內徑較大的軸承可使用一對內圈固定塊來固定,對外徑比較小的軸承可使用一對外圈固定塊來固定,因而可以測量各種直徑的軸承的遊隙;每對固定塊都由一個不可移動的固定塊和一個可以在槽中滑動的固定塊組成,測量時只需要調整一個固定塊,使用較為方便。
圖I是本發明裝置的主視圖。圖2是本發明裝置的左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說明本發明的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I所示,一種軸承遊隙測量裝置,包括十字形的底座5和垂直焊接在底座上的矩形立柱I ;立柱I的上部和下部分別開有圓形通孔,中間開有腰形槽3,所述通孔和腰形槽3位於同一豎直線上;立柱I上部的通孔中安裝有軸承內圈固定塊2-1,下部的通孔中安裝有軸承外圈固定塊4-2,腰形槽3中自上至下安裝有軸承外圈固定塊4-1和軸承內圈固定塊2-2。如圖2所示,軸承內圈固定塊2-1和軸承內圈固定塊2-2中分別包括一端帶有螺紋孔的圓柱頭8,圓柱頭8通過大墊片7緊貼在立柱I的前側面並通過螺栓6緊固在立柱I上;軸承外圈固定塊4-1和軸承外圈固定塊4-22分別包括一端帶有螺紋孔的定位板9,定位板9的上側面有弧形凹槽10,定位板9通過大墊片7緊貼立柱I的前側面並通過螺栓6緊固在立柱I上。弧形凹槽10的作用是便於定位被測軸承的外圈,出於同樣的目的,當然可以採用V形凹槽、矩形凹槽等形式。從理論上而言,立柱I的前側面從上至下依次布置軸承外圈固定塊4-1、軸承內圈固定塊2-1、軸承外圈固定塊4-2和軸承內圈固定塊2-1也可以得到與本實施例同樣的技術效果,但是所述軸承內圈固定塊固定在立柱I的最下側,由於高度較低可能導致夾持軸承內圈時軸承與底座發生幹涉,故不作為最佳實施例。本發明裝置的組成部件結構簡單、加工方便,成本較低;同時各個部件相互獨立,出現損壞時可以拆卸更換,維護方便。測量軸承的徑向遊隙時,本發明裝置的立柱I豎直放置;測量滾動軸承軸向遊隙時,將立柱I兩端墊放在兩個連接塊上使立柱I呈水平放置,並且使立柱I的前表面水平朝上。根據使用的固定塊類型不同,可以夾持軸承內圈測量外圈位移,也可以夾持軸承外圈測量內圈位移。具體步驟分別陳述如下
I、夾持軸承內圈測量外圈位移,分別測量徑向遊隙、軸向遊隙。A、測量軸承的徑向遊隙將裝置豎直放置,安裝好立柱I上端部分的軸承內圈固定塊2-1,擰緊螺栓6 ;將被測量的滾動軸承的內圈掛在軸承內圈固定塊2-1上,然後安裝腰形槽3中的軸承內圈固定塊2-2,先不緊固,將其抵在軸承內圈的最下方,用力向下推,直至沒有間隙並且不能推動為止,然後緊固好軸承內圈固定塊2-2。將百分表固定在立柱I上,並將百分表表頭打在軸承外圈上的上端,用手將軸承外圈向上推到極限位置並讀數,再用手將軸承外圈向下拉到極限位置並讀數,根據兩次讀數數值計算軸承的徑向遊隙。B、測量軸承的軸向遊隙將裝置水平放置,用軸承內圈固定塊2-1和軸承內圈固定塊2-2分別抵住滾動軸承內圈,將腰形槽3中的軸承內圈固定塊2-2用力向外推,直至沒有間隙並且不能推動為止,然後緊固好軸承內圈固定塊2-2。再將百分表固定在立柱I上,用手將軸承外圈豎直向下推,直到推不動為止,用百分表打在軸承外圈上端面讀數,然後再用手將軸承外圈豎直向上拉至極限,再用百分表打在軸承外圈上端面讀數,通過兩次讀數數值計算滾動軸承的軸向遊隙。2、夾持軸承外圈測量內圈位移,分別測量徑向遊隙、軸向遊隙。A、測量軸承的徑向遊隙將裝置豎直放置,安裝好立柱I下部的軸承外圈固定塊4-2,擰緊螺栓6,將滾動軸承的外圈放置在軸承外圈固定塊4-2上的凹槽10中,然後安裝腰形槽3中的軸承外圈固定塊4-1,先不緊固,將其抵在軸承外圈的最上方,用力向下推,直至 沒有間隙並且不能推動為止,然後緊固好軸承外圈固定塊4-1。將百分表固定在立柱I上,並將百分表表頭打在軸承內圈的上端,用手將軸承內圈向上推到極限位置並讀數,再用手將軸承內圈向下推到極限位置並讀數,根據兩次讀數數值計算軸承的徑向遊隙。B、測量軸承的軸向遊隙將裝置水平放置,用軸承外圈固定塊4-1和軸承外圈固定塊4-2夾住滾動軸承外圈,將腰形槽3中的軸承外圈固定塊4-1用力向內推,直至沒有間隙並且不能推動為止,然後緊固好軸承外圈固定塊4-1。再將百分表固定在立柱I上,用手將軸承內圈豎直向下推,直到推不動為止,用百分表打在軸承內圈上端面讀數,然後再用手將軸承內圈豎直向上拉至極限,再用百分表打在軸承內圈上端面讀數,通過兩次讀數數值計算滾動軸承的軸向遊隙。以上描述是對本發明的解釋,不是對發明的限定。本發明所限定的範圍參見權利要求,在不違背本發明基本結構的情況下,本發明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權利要求
1.一種軸承遊隙測量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底座(5)和垂直連接在底座上的立柱(I);立柱(I)在上部和下部分別開有通孔,中間開有槽(3 ),所述通孔和槽(3 )位於同一豎直線上;軸承內圈固定塊和軸承外圈固定塊交替安裝在立柱(I)的一側面上,軸承內圈固定塊(2-1)和軸承外圈固定塊(4-2 )分別固定在所述通孔中,軸承外圈固定塊(4-1)和軸承內圈固定塊(2-2)安裝在槽(3)中。
2.如權利要求I所述軸承遊隙測量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軸承內圈固定塊包括一端帶有螺紋孔的圓柱頭(8),圓柱頭(8)通過大墊片(7)緊貼立柱(I)的側面並通過螺栓(6)緊固;所述軸承外圈固定塊包括一端帶有螺紋孔的定位板(9),定位板(9)的側面有凹槽(10),定位板(9)通過大墊片(7)緊貼立柱(I)的側面並通過螺栓(6)緊固。
3.使用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軸承遊隙測量裝置測量軸承遊隙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滑動軸承內圈固定塊(2-2),將被測量的滾動軸承的內圈卡在軸承內圈固定塊(2-1)和軸承內圈固定塊(2-2)的外圍; 步驟二 將百分表固定在立柱(I)上,並將百分表測頭打在軸承外圈上,用將軸承外圈向測頭方向推到頂,記錄百分表讀數;再將軸承外圈向另一側推到頂,並記錄讀數,根據兩次讀數數值計算軸承的遊隙。
4.使用如權利要求I或2所述軸承遊隙測量裝置測量軸承遊隙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以下步驟 步驟一滑動軸承外圈固定塊(4-1),將被測量的滾動軸承的外圈卡在軸承外圈固定塊(4-1)和軸承外圈固定塊(4-2)的內部; 步驟二 將百分表固定在立柱(I)上,並將百分表測頭打在軸承內圈上,用將軸承內圈向測頭方向推到頂,記錄百分表讀數;再將軸承內圈向另一側推到頂,並記錄讀數,根據兩次讀數數值計算軸承的遊隙。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軸承遊隙測量裝置,包括底座和垂直連接在底座上的立柱;所述立柱在上部和下部分別開有通孔,中間開有槽,所述通孔和槽位於同一豎直線上;軸承內圈固定塊和軸承外圈固定塊交替安裝在所述立柱的一側面上,軸承內圈固定塊和軸承外圈固定塊分別固定在所述通孔中,另外一對軸承外圈固定塊和軸承內圈固定塊安裝在所述槽中。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使用所述軸承遊隙測量裝置測量軸承軸承箱遊隙和徑向遊隙的方法本發明豎直放置時可以測量軸承的徑向遊隙;本發明水平放置時可以測量軸承的軸向遊隙;對於外徑較小的軸承可以夾持軸承外圈來測量,內徑較大的軸承可以夾持軸承內圈來測量。本發明能夠擴大測量範圍、提高測量效率。
文檔編號G01B5/14GK102840813SQ20121031802
公開日2012年12月26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31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31日
發明者張從禮 申請人:中電電機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