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珠式巖溶地區鑽孔樁鑽孔施工用衝擊鑽機衝錘的製作方法
2023-05-03 13:26:41
串珠式巖溶地區鑽孔樁鑽孔施工用衝擊鑽機衝錘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串珠式巖溶地區鑽孔樁鑽孔施工用衝擊鑽機衝錘,包括呈豎直向布設的中部立柱和多個沿圓周方向均勻布設在中部立柱外側壁上的衝齒,中部立柱的直徑為500~800mm;多個衝齒的結構和尺寸均相同,多個衝齒均為頂端焊接固定在中部立柱中上部的鋼軌,多個鋼軌的布設高度均相同;多個鋼軌與中部立柱之間均通過筋板進行緊固連接;中部立柱的底端高度不低於多個鋼軌的底端高度,多個鋼軌均呈傾斜向布設,多個鋼軌與中部立柱之間的夾角均為15°~20°;鋼軌的豎向高度為1500~2000mm。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加工製作方便、投入成本較低且使用操作簡便、使用效果好,能簡便、快速通過需穿越溶洞內的斜巖。
【專利說明】串珠式巖溶地區鑽孔粧鑽孔施工用衝擊鑽機衝錘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衝錘,尤其是涉及一種串珠式巖溶地區鑽孔樁鑽孔施工用衝擊鑽機衝錘。
【背景技術】
[0002]對設計時速為350km的滬昆客專杭長湖南段境內的省界萍水特大橋與醴陵特大橋進行施工時,由於兩橋位於強巖溶發育區域,兩橋僅間隔274m長的祥雲隧道,橋梁樁基均處在串珠式、暗河流巖溶區域內,範圍之大,數量之多,在全國客運專線橋梁建設史上尚屬首例,並且在巖溶覆蓋區,溶洞及溶蝕裂隙中,地下水發育,透水性好,水量大,地質構造複雜,特別是醴陵特大橋橫跨萍水河,河寬180米,水深4?6米,遠期通航規劃為VII級,部分樁長達90米,個別樁基穿越重疊式溶洞10個,巖石強度高且巖層傾斜,同時穿越暗河流,施工難度大,危險性高,極易出現溶洞失穩,坍塌變形,稍有不慎引起卡鑽、埋鑽,影響工程進度。採用衝擊鑽機對鑽孔樁進行鑽孔施工過程中,對所穿越多個溶洞的斜巖進行處理時,現有的鑄鐵衝錘的鋒利程度和衝擊強度不能滿足實際需求。因此,現如今缺少一種結構簡單、加工製作方便、投入成本較低且使用操作簡便、使用效果好的串珠式巖溶地區鑽孔樁鑽孔施工用衝擊鑽機衝錘,其能簡便、快速通過需穿越溶洞內的斜巖。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串珠式巖溶地區鑽孔樁鑽孔施工用衝擊鑽機衝錘,其結構簡單、加工製作方便、投入成本較低且使用操作簡便、使用效果好,能簡便、快速通過需穿越溶洞內的斜巖。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串珠式巖溶地區鑽孔樁鑽孔施工用衝擊鑽機衝錘,其特徵在於:包括呈豎直向布設的中部立柱和多個沿圓周方向均勻布設在中部立柱外側壁上的衝齒,所述中部立柱為圓柱形實心鋼柱,所述中部立柱的直徑為500mm?800mm ;多個所述衝齒的結構和尺寸均相同,多個所述衝齒均為頂端焊接固定在中部立柱中上部的鋼軌,多個所述鋼軌的布設高度均相同;多個所述鋼軌與中部立柱之間均通過筋板進行緊固連接;所述中部立柱的底端高度不低於多個所述鋼軌的底端高度,多個所述鋼軌均呈傾斜向布設,多個所述鋼軌與中部立柱之間的夾角均為15°?20° ;所述鋼軌的豎向高度H為1500mm?2000mm。
[0005]上述串珠式巖溶地區鑽孔樁鑽孔施工用衝擊鑽機衝錘,其特徵是:多個所述鋼軌均通過筋板焊接固定在中部立柱的外側壁上,所述筋板的數量與鋼軌的數量相同,多個所述筋板沿圓周方向進行均勻布設。
[0006]上述串珠式巖溶地區鑽孔樁鑽孔施工用衝擊鑽機衝錘,其特徵是:多個所述鋼軌的數量為4個?8個。
[0007]上述串珠式巖溶地區鑽孔樁鑽孔施工用衝擊鑽機衝錘,其特徵是:多個所述鋼軌的數量為6個。[0008]上述串珠式巖溶地區鑽孔樁鑽孔施工用衝擊鑽機衝錘,其特徵是:所述中部立柱為45#圓鋼,所述筋板為平直鋼板。
[0009]上述串珠式巖溶地區鑽孔樁鑽孔施工用衝擊鑽機衝錘,其特徵是:所述中部立柱的直徑為600mm。
[0010]上述串珠式巖溶地區鑽孔樁鑽孔施工用衝擊鑽機衝錘,其特徵是:多個所述鋼軌的規格均為50kg/m。
[0011]上述串珠式巖溶地區鑽孔樁鑽孔施工用衝擊鑽機衝錘,其特徵是:所述筋板的板厚為15mm?25mm。
[0012]上述串珠式巖溶地區鑽孔樁鑽孔施工用衝擊鑽機衝錘,其特徵是:所述中部立柱頂端與鋼軌頂端的豎向間距為450mm?550mm,所述中部立柱底端與鋼軌底端的豎向間距為 220mm ?250mm。
[0013]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
[0014]1、結構簡單、設計合理且投入成本較低,加工製作方便。
[0015]2、使用操作簡便且使用效果好,其齒尖鋒利且強度高,能簡便、快速通過多個溶洞內的斜巖。
[0016]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加工製作方便、投入成本較低且使用操作簡便、使用效果好,能簡便、快速通過需穿越溶洞內的斜巖。
[0017]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9]圖2為圖1的俯視圖。
[0020]附圖標記說明:
[0021]I—中部立柱;2—鋼軌;3—筋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22]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呈豎直向布設的中部立柱I和多個沿圓周方向均勻布設在中部立柱I外側壁上的衝齒,所述中部立柱I為圓柱形實心鋼柱,所述中部立柱I的直徑為500mm?800mm。多個所述衝齒的結構和尺寸均相同,多個所述衝齒均為頂端焊接固定在中部立柱I中上部的鋼軌2,多個所述鋼軌2的布設高度均相同。多個所述鋼軌2與中部立柱I之間均通過筋板3進行緊固連接。所述中部立柱I的底端高度不低於多個所述鋼軌2的底端高度,多個所述鋼軌2均呈傾斜向布設,多個所述鋼軌2與中部立柱I之間的夾角均為15°?20°。所述鋼軌2的豎向高度H為1500mm?2000mm。
[0023]本實施例中,多個所述鋼軌2均通過筋板3焊接固定在中部立柱I的外側壁上,所述筋板3的數量與鋼軌2的數量相同,多個所述筋板3沿圓周方向進行均勻布設。
[0024]實際加工時,多個所述鋼軌2的數量為4個?8個。
[0025]本實施例中,多個所述鋼軌2的數量為6個。具體加工時,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對多個所述鋼軌2的數量進行相應調整。
[0026]本實施例中,所述中部立柱I為45#圓鋼,所述筋板3為平直鋼板。所述中部立柱I的直徑為600mm。多個所述鋼軌2的規格均為50kg/m。
[0027]實際加工時,所述筋板3的板厚為15mm?25mm。所述中部立柱I頂端與鋼軌2頂端的豎向間距為450mm?550mm,所述中部立柱I底端與鋼軌2底端的豎向間距為220mm?250mm。本實施例中,所述筋板3的板厚為20mm,所述中部立柱I頂端與鋼軌2頂端的豎向間距為500mm,所述中部立柱I底端與鋼軌2底端的豎向間距為240mm。所述鋼軌2的豎向高度H為1 740mm η
[0028]實際加工時,可以根據具體需要,對中部立柱I的材質與直徑、所述鋼軌2的豎向高度H、多個所述鋼軌2的規格、筋板3的板厚、中部立柱I頂端與鋼軌2頂端的豎向間距以及中部立柱I底端與鋼軌2底端的豎向間距進行相應調整。
[0029]鑽孔樁鑽孔施工過程中,採用本實用新型處理斜巖時,因其齒尖鋒利,因其齒尖鋒利,強度高,所以使用效果好,當鑽進中遇到斜巖時,採用與斜巖巖體強度相同的片石與粘土進行回填,回填高度在斜巖面上方2m,再用此本實用新型低夯密擊通過斜巖,一次糾偏不行,反覆填擊通過。
[0030]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並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據本實用新型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變更以及等效結構變化,均仍屬於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串珠式巖溶地區鑽孔樁鑽孔施工用衝擊鑽機衝錘,其特徵在於:包括呈豎直向布設的中部立柱(I)和多個沿圓周方向均勻布設在中部立柱(I)外側壁上的衝齒,所述中部立柱(I)為圓柱形實心鋼柱,所述中部立柱(I)的直徑為500mm?800mm ;多個所述衝齒的結構和尺寸均相同,多個所述衝齒均為頂端焊接固定在中部立柱(I)中上部的鋼軌(2),多個所述鋼軌(2)的布設高度均相同;多個所述鋼軌(2)與中部立柱(I)之間均通過筋板(3)進行緊固連接;所述中部立柱(I)的底端高度不低於多個所述鋼軌(2)的底端高度,多個所述鋼軌(2)均呈傾斜向布設,多個所述鋼軌(2)與中部立柱(I)之間的夾角均為15°?20° ;所述鋼軌(2)的豎向高度H為1500mm?2000mm。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串珠式巖溶地區鑽孔樁鑽孔施工用衝擊鑽機衝錘,其特徵在於:多個所述鋼軌(2)均通過筋板(3)焊接固定在中部立柱(I)的外側壁上,所述筋板(3)的數量與鋼軌(2)的數量相同,多個所述筋板(3)沿圓周方向進行均勻布設。
3.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串珠式巖溶地區鑽孔樁鑽孔施工用衝擊鑽機衝錘,其特徵在於:多個所述鋼軌(2)的數量為4個?8個。
4.按照權利要求3所述的串珠式巖溶地區鑽孔樁鑽孔施工用衝擊鑽機衝錘,其特徵在於:多個所述鋼軌(2)的數量為6個。
5.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串珠式巖溶地區鑽孔樁鑽孔施工用衝擊鑽機衝錘,其特徵在於:所述中部立柱(I)為45#圓鋼,所述筋板(3)為平直鋼板。
6.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串珠式巖溶地區鑽孔樁鑽孔施工用衝擊鑽機衝錘,其特徵在於:所述中部立柱(I)的直徑為600mm。
7.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串珠式巖溶地區鑽孔樁鑽孔施工用衝擊鑽機衝錘,其特徵在於:多個所述鋼軌(2)的規格均為50kg/m。
8.按照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串珠式巖溶地區鑽孔樁鑽孔施工用衝擊鑽機衝錘,其特徵在於:所述筋板(3)的板厚為15mm?25mm。
9.按照權利要求6所述的串珠式巖溶地區鑽孔樁鑽孔施工用衝擊鑽機衝錘,其特徵在於:所述中部立柱(I)頂端與鋼軌(2)頂端的豎向間距為450mm?550mm,所述中部立柱(I)底端與鋼軌(2)底端的豎向間距為220mm?250mm。
【文檔編號】E21B1/00GK203488104SQ201320622064
【公開日】2014年3月19日 申請日期:2013年9月30日 優先權日:2013年9月30日
【發明者】侯田海, 田傑, 郭富明, 任宵, 周吉學, 崔旭, 任少強 申請人:中鐵二十局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