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緩衝油缸的製作方法
2023-05-03 21:28:51 1
專利名稱:一種緩衝油缸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液壓油缸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緩衝油缸。
背景技術:
隨著液壓技術的發展,執行機構液壓油缸的使用也越來越普遍。有的油缸的使用 環境十分苛刻,衝擊壓力較高,為了減緩衝擊,就需要在油缸結構中設置緩衝裝置;而且,即 使是在一般的使用環境中,當裝在油缸活塞杆端的一定質量的被驅動物體作快速往復動作 時,具有很大的動量,這樣在行程的終端,如果活塞與端蓋產生機械碰撞,就會產生很大的 衝擊和噪音,這種機械衝擊的產生,不僅會引起油缸各部分的損壞,而且嚴重地影響到配管 和各種閥類、以及其他相關機械的損傷,具有很大的危害性。但是,目前現有技術中所公開 的用於緩和及防止這種危害產生的緩衝油缸,需要通過需要改變油缸內部、缸筒或活塞形 狀來實現油缸的緩衝作用,還存在著結構複雜、減速效果不明顯、緩衝效果不夠好的缺陷和 不足。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針對上述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緩衝 油缸,其設計新穎合理,實現方便,使用操作便捷,安裝不受空間的限制,使用壽命長,使用 效果好,便於推廣使用。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緩衝油缸,包括缸體、 設置在缸體內的活塞杆和與活塞杆相接且與缸體內腔相配合的活塞,所述缸體的兩端分別 設置有油孔A和油孔D,其特徵在於所述缸體的兩端還分別設置有油孔B和油孔E,位於缸 體同一端的兩個油孔之間的距離小於活塞的寬度,所述缸體的頂端設置有閥塊,所述閥塊 的前面設置有油孔Bi、油孔Al、油孔Dl和油孔E1,所述閥塊的背面設置有油孔C和油孔F, 所述油孔B通過油管一與油孔Bl相連,所述油孔A通過油管二與油孔Al相連,所述油孔D 通過油管三與油孔Dl相連,所述油孔E通過油管四與油孔El相連,所述油孔Al與油孔C、 以及油孔Dl與油孔F在閥塊內部相連通,所述閥塊的頂端與油孔Bl和油孔El相對應的位 置處分別設置有嵌入到閥塊中的柱狀殼體一和柱狀殼體二,所述柱狀殼體一中設置有錐閥 一,所述柱狀殼體一的頂端設置有用於調節錐閥一在柱狀殼體一中的位置的旋鈕一,所述 柱狀殼體二中設置有錐閥二,所述柱狀殼體二的頂端設置有用於調節錐閥二在柱狀殼體二 中的位置的旋鈕二,所述閥塊的兩側與油孔Bl和油孔El相對應的位置處分別設置有嵌入 到閥塊中的單向閥一和單向閥二,所述油孔Bl通過錐閥一或單向閥一與油孔C在閥塊內部 相連通,所述油孔El通過錐閥二或單向閥二與油孔F在閥塊內部相連通,所述閥塊的頂端 和閥塊的兩側均分別設置有兩個用於封堵閥塊內部油路的螺栓。上述的一種緩衝油缸,其特徵在於所述閥塊設置在缸體的頂端中間位置處。上述的一種緩衝油缸,其特徵在於所述油孔B和油孔A位於缸體的同一端且油孔 B位於油孔A的外側。[0007]上述的一種緩衝油缸,其特徵在於所述油孔E和油孔D位於缸體的同一端且油孔 E位於油孔D的外側。上述的一種緩衝油缸,其特徵在於所述單向閥一嵌入到閥塊的左側且通過螺栓 五與閥塊相固定;所述單向閥二嵌入到閥塊的右側且通過螺栓六與閥塊相固定。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1、設計新穎合理,實現方便本實用新型通過在缸體的兩端分別設置兩個油孔,並 在缸體的頂端設置閥塊,在閥塊上設置六個油孔、兩個錐閥和兩個單向閥,並將閥塊通過油 管連接到油路中,實現了一種不需要改變油缸內部、缸筒或活塞形狀的緩衝油缸,可直接生 產成成品的緩衝油缸,也可以直接對普通液壓缸進行改裝而成,設計新穎合理且實現方便。2、使用操作便捷本實用新型的使用方式和普通油缸的使用方式相同,該油缸利 用自動的位置反饋控制方法,通過活塞的位置來實現緩衝作用,使用操作便捷。3、安裝不受空間的限制本實用新型中,閥塊的體積可以設計得小巧輕便,減小油 缸安裝空間的限制,適用不同的使用需求。4、使用壽命長,使用效果好,便於推廣使用本實用新型能夠有效減緩油缸由於機 械碰撞造成的衝擊和噪音,緩衝效果好,延長了油缸的使用壽命,適用於機械碰撞較大的油 缸,便於推廣使用。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設計新穎合理,實現方便,使用操作便捷,安裝不受空間的 限制,解決了現有技術所存在的結構複雜、減速效果不明顯、緩衝效果不夠好的缺陷和不 足,使用壽命長,使用效果好,便於推廣使用。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 圖2為圖1的俯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錐閥和單向閥在閥塊中的安裝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3的A-A示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從油孔F進油時的工作原理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從油孔C進油時的工作原理示意圖。 附圖標記說明
I-缸體;
4-閥塊;
5-3-油管三;
6-2-柱狀殼體
8-1-旋鈕一;
9-2-單向閥二
10-3-螺栓三;
II-2-螺栓六。
2-活塞杆; 5-1-油管一; 5-4-油管四;
7-1-錐閥一;
8-2-旋鈕二; 10-1-螺栓一 10-4-螺栓四
3-活塞;
5-2-油管二;
6-1-柱狀殼體-
7-2-錐閥二 ;
9-1-單向閥一
10-2-螺栓二
11-1-螺栓五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缸體1、設置在缸體1內的活塞杆2和與活塞 杆2相接且與缸體1內腔相配合的活塞3,所述缸體1的兩端分別設置有油孔A和油孔D, 所述缸體1的兩端還分別設置有油孔B和油孔E,位於缸體1同一端的兩個油孔之間的距 離小於活塞3的寬度,所述缸體1的頂端設置有閥塊4,所述閥塊4的前面設置有油孔Bi、 油孔Al、油孔Dl和油孔E1,所述閥塊4的背面設置有油孔C和油孔F,所述油孔B通過油 管一 5-1與油孔Bl相連,所述油孔A通過油管二 5-2與油孔Al相連,所述油孔D通過油管 三5-3與油孔Dl相連,所述油孔E通過油管四5-4與油孔El相連,所述油孔Al與油孔C、 以及油孔Dl與油孔F在閥塊4內部相連通,所述閥塊4的頂端與油孔Bl和油孔El相對應 的位置處分別設置有嵌入到閥塊4中的柱狀殼體一 6-1和柱狀殼體二 6-2,所述柱狀殼體一 6-1中設置有錐閥一 7-1,所述柱狀殼體一 6-1的頂端設置有用於調節錐閥一 7-1在柱狀殼 體一 6-1中的位置的旋鈕一 8-1,所述柱狀殼體二 6-2中設置有錐閥二 7-2,所述柱狀殼體 二 6-2的頂端設置有用於調節錐閥二 7-2在柱狀殼體二 6-2中的位置的旋鈕二 8-2,所述 閥塊4的兩側與油孔Bl和油孔El相對應的位置處分別設置有嵌入到閥塊4中的單向閥一 9-1和單向閥二 9-2,所述油孔Bl通過錐閥一 7-1或單向閥一 9-1與油孔C在閥塊4內部 相連通,所述油孔El通過錐閥二 7-2或單向閥二 9-2與油孔F在閥塊4內部相連通,所述 閥塊4的頂端和閥塊4的兩側均分別設置有兩個用於封堵閥塊4內部油路的螺栓。如圖1-圖4所示,本實施例中,所述閥塊4設置在缸體1的頂端中間位置處。所 述油孔B和油孔A位於缸體1的同一端且油孔B位於油孔A的外側。所述油孔E和油孔D 位於缸體1的同一端且油孔E位於油孔D的外側。所述單向閥一 9-1嵌入到閥塊4的左側 且通過螺栓五11-1與閥塊4相固定;所述單向閥二 9-2嵌入到閥塊4的右側且通過螺栓六 11-2與閥塊4相固定。如圖1-圖4所示,本實施例中,設置在閥塊4頂端的用於封堵閥塊4內部油路的 螺栓為螺栓一 10-1和螺栓二 10-2,設置在閥塊4兩側的用於封堵閥塊4內部油路的螺栓為 螺栓三10-3和螺栓四10-4。由於油孔Bi、油孔Al、油孔Dl和油孔El設置在閥塊4的前面 上,油孔C和油孔F設置在閥塊4的背面上,而錐閥一 7-1和錐閥二 7-2從閥塊4的頂端向 閥塊4內部設置,要使油孔Bl通過錐閥一 7-1或單向閥一 9-1與油孔C在閥塊4內部相連 通,並使油孔El通過錐閥二 7-2或單向閥二 9-2與油孔F在閥塊4內部相連通,必須要在 閥塊4內部設置從油孔C到錐閥一 7-1的縱向和橫向油路,因此從閥塊4的頂面鑽孔設置 縱向油路,然後用螺栓一 10-1將該孔封堵住;從閥塊4的左側面鑽孔設置橫向油路,然後用 螺栓三10-3將該孔封堵住。還必須要在閥塊4內部設置從油孔F到錐閥二 7-2的縱向和 橫向油路,因此從閥塊4的頂面鑽孔設置縱向油路,然後用螺栓二 10-2將該孔封堵住;從閥 塊4的右側面鑽孔設置橫向油路,然後用螺栓四10-4將該孔封堵住。具體工作時,將油孔C和油孔F接入液壓系統中,結合圖5,當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緩 衝油缸從油孔F進油時,油液從油孔D進入油缸的有杆腔,推動活塞3快速向左運動,無杆 腔的油液通過油孔A流出,在這個階段,該緩衝油缸的工作和普通油缸的工作相同。當活塞 3運動到左端將油孔A堵上以後,油液無法從油孔A流出,這時油液的壓力升高,對活塞3產 生阻力,使活塞3的運動速度逐漸下降,當壓力超過錐閥一 7-1的設定壓力時,錐閥一 7-1 打開,油液從油孔B流出,此時活塞3速度逐漸降為零。這時候要使活塞3向右運動,油液從油孔C通過單向閥一 9-1,然後通過油孔B進入無杆腔,推動活塞3向右運動,直到活塞3 離開油孔A時,油液從油孔A直接進入無杆腔,推動活塞3向右運動。結合圖6,當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緩衝油缸從油孔C進油時,油液從油孔A進入油缸 的無杆腔,推動活塞3向右運動,有杆腔的油液通過油孔D流出,在這個階段,該緩衝油缸的 工作和普通油缸的工作相同。當活塞運動到右端將油孔D堵上以後,油液無法從油孔D流 出,這時油液的壓力升高,對活塞3產生阻力,使活塞3的運動速度逐漸下降,當壓力超過錐 閥二 7-2的設定壓力時,錐閥二 7-2打開,油液從油孔E流出,此時活塞3速度逐漸降為零。 這時候要使活塞3向左運動,油液從油孔F通過單向閥二 9-2,然後通過油孔E進入有杆腔, 推動活塞3向左運動,直到活塞3離開油孔D時,油液從油孔D直接進入有杆腔,推動活塞 3向左運動。本實用新型中,錐閥一 7-1的設定壓力是通過調節旋鈕一 8-1與柱狀殼體一 6-1 的旋入長度來設定的,錐閥二 7-2的設定壓力是通過調節旋鈕二 8-2與柱狀殼體二 6-2的 旋入長度來設定的,這個設定的初始壓力一定要高於液壓系統的工作壓力,這樣才能起到 緩衝的作用。至於壓力是多少,這要視具體的情況而定,這個壓力要在實際裝配的時候,通 過上機試驗的緩衝效果來調整設定,調整時以旋鈕一 8-1或旋鈕二 8-2行程的一半開始調整ο本實用新型中,單向閥一 9-1和單向閥二 9-2是普通的單向節流閥,起到單向節 流的作用,即當活塞3將油孔A(或油孔D)堵上的時候,進油時,油液只能通過單向閥一 9_1(或單向閥二 9-2)從油孔B(或油孔E)進入缸體1內;而回油的時候,單向閥一 9-1與 單向閥二 9-2關閉後,油液只有達到一定壓力時,才能從錐閥一 7-1或錐閥二 7-2流出。本實用新型緩衝油缸的原理其實是一種自動的位置反饋控制方法,就是靠活塞3 的位置來實現緩衝作用的。當活塞3運動到油孔A(或油孔D)時,開始緩衝作用;當活塞3 脫離油孔A(或油孔D)時,油缸恢復普通油缸的運作。另外,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油孔A到油孔B的距離、以及油孔D到油孔E的距離一 定均要小於活塞3的寬度,這樣才能保證該緩衝油缸的正常工作。因為如果油孔A到油孔B 的距離(或油孔D到油孔E的距離)大於活塞3的寬度,活塞3就有可能運動到油孔A和油 孔B (或油孔D和油孔E)之間,就會造成有杆腔和無杆腔油液的互通,油液直接流回油箱, 此時油缸無法工作。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並非對本實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 據本實用新型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變更以及等效結構變化,均仍 屬於本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1.一種緩衝油缸,包括缸體(1)、設置在缸體(1)內的活塞杆( 和與活塞杆( 相接 且與缸體(1)內腔相配合的活塞(3),所述缸體(1)的兩端分別設置有油孔A和油孔D,其 特徵在於所述缸體(1)的兩端還分別設置有油孔B和油孔E,位於缸體(1)同一端的兩個 油孔之間的距離小於活塞⑶的寬度,所述缸體⑴的頂端設置有閥塊G),所述閥塊⑷ 的前面設置有油孔Bi、油孔Al、油孔Dl和油孔E1,所述閥塊的背面設置有油孔C和油 孔F,所述油孔B通過油管一(5-1)與油孔Bl相連,所述油孔A通過油管二(5-2)與油孔 Al相連,所述油孔D通過油管三(5- 與油孔Dl相連,所述油孔E通過油管四(5-4)與油 孔El相連,所述油孔Al與油孔C、以及油孔Dl與油孔F在閥塊內部相連通,所述閥塊 (4)的頂端與油孔Bl和油孔El相對應的位置處分別設置有嵌入到閥塊中的柱狀殼體 一 (6-1)和柱狀殼體二(6-2),所述柱狀殼體一(6-1)中設置有錐閥一(7-1),所述柱狀殼 體一(6-1)的頂端設置有用於調節錐閥一(7-1)在柱狀殼體一(6-1)中的位置的旋鈕一 (8-1),所述柱狀殼體二(6- 中設置有錐閥二(7-2),所述柱狀殼體二(6- 的頂端設置有 用於調節錐閥二(7- 在柱狀殼體二(6-2)中的位置的旋鈕二(8-2),所述閥塊的兩 側與油孔Bl和油孔El相對應的位置處分別設置有嵌入到閥塊(4)中的單向閥一(9-1)和 單向閥二(9-2),所述油孔Bl通過錐閥一(7-1)或單向閥一(9-1)與油孔C在閥塊(4)內 部相連通,所述油孔El通過錐閥二(7-2)或單向閥二(9-2)與油孔F在閥塊(4)內部相連 通,所述閥塊的頂端和閥塊的兩側均分別設置有兩個用於封堵閥塊內部油路 的螺栓。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緩衝油缸,其特徵在於所述閥塊(4)設置在缸體(1)的 頂端中間位置處。
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緩衝油缸,其特徵在於所述油孔B和油孔A位於缸體 (1)的同一端且油孔B位於油孔A的外側。
4.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緩衝油缸,其特徵在於所述油孔E和油孔D位於缸體 (1)的同一端且油孔E位於油孔D的外側。
5.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緩衝油缸,其特徵在於所述單向閥一(9-1)嵌入到閥 塊的左側且通過螺栓五(11-1)與閥塊(4)相固定;所述單向閥二(9-2)嵌入到閥塊 ⑷的右側且通過螺栓六(11-2)與閥塊⑷相固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緩衝油缸,包括缸體、活塞杆和活塞,缸體的兩端分別設有油孔A、B、D和E,缸體的頂端設有閥塊,閥塊的前面設有油孔B1、A1、D1和E1,閥塊的背面設有油孔C和F,油孔B、A、D和E分別通過油管一、油管二、油管三和油管四與油孔B1、A1、D1和E1相連,油孔A1與C、以及油孔D1與F在閥塊內部相連通,閥塊的頂端設有柱狀殼體一和柱狀殼體二,柱狀殼體一中設有錐閥一,柱狀殼體一的頂端設有旋鈕一,柱狀殼體二中設有錐閥二,柱狀殼體二的頂端設有旋鈕二,閥塊的兩側設有單向閥一和單向閥二。本實用新型設計新穎合理,實現方便,使用操作便捷,安裝不受空間限制,使用壽命長,使用效果好,便於推廣使用。
文檔編號F15B15/22GK201934414SQ20112008562
公開日2011年8月17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28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28日
發明者吳昭軍, 姚澤光, 常秋紅, 李玄, 楊士敏, 王華忠, 蔡頂春, 魯坦 申請人:長安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