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汽車後懸架總成及汽車的製作方法
2023-05-03 23:51:41 1
一種汽車後懸架總成及汽車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汽車後懸架總成及汽車,所述後懸架總成安裝於支撐車架和後車橋上,所述支撐支架包括兩個設於兩側的縱梁以及連接於兩個所述縱梁之間的橫梁,所述後車橋設於兩個所述縱梁之間並位於橫梁後部,所述後懸架總成包括:兩個對稱設置的下拉杆、兩個對稱設置的上拉杆、橫向推力杆以及橫向穩定杆。本實用新型的汽車後懸架總成為一種多連杆的懸架結構形式,保證了汽車在支撐車架和後車橋之間具備良好的支撐性能,提升了汽車負載能力,使得車輛在轉彎時具有良好的轉向特性;其結構設計合理,工藝實現簡便,具有實用性。
【專利說明】 一種汽車後懸架總成及汽車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後懸架【技術領域】,特別是指一種汽車後懸架總成及汽車。
【背景技術】
[0002]全尺寸SUV多用于越野環境,使用路面狀況較差,而且需要有一定的裝載能力,因此,對整車的舒適性及承載性有較高的要求。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汽車後懸架總成及汽車,以解決現有技術中SUV整車的舒適性及承載性無法滿足要求的問題。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提供一種汽車後懸架總成,安裝於支撐車架和後車橋上,所述支撐支架包括兩個設於兩側的縱梁以及連接於兩個所述縱梁之間的橫梁,所述後車橋設於兩個所述縱梁之間並位於橫梁後部,所述後懸架總成包括:
[0005]兩個對稱設置的下拉杆,所述下拉杆的一端設置於所述後車橋上,所述下拉杆的另一端向後車橋前部外側延伸並固定於縱梁上;
[0006]兩個對稱設置的上拉杆,於下拉杆上方設置,所述上拉杆的一端設於所述後車橋上,所述上拉杆的另一端向後車橋前部外側延伸並固定於橫梁上;
[0007]橫向推力杆,設置於所述後車橋後部,所述橫向推力杆的一端與縱梁相連,所述橫向推力杆的另一端與後車橋相連;
[0008]橫向穩定杆,設置於所述後車橋前部,所述橫向穩定杆的兩端均與所述支撐車架的橫梁連接。
[0009]其中,所述橫向穩定杆通過穩定杆襯套固定於所述後車橋上。
[0010]其中,所述橫向穩定杆的兩端分別通過一頂杆與所述支撐車架的橫梁相連。
[0011]其中,所述橫向穩定杆的中部向所述後車橋前部方向彎曲凸出。
[0012]其中,所述後車橋的兩端處位於所述支撐車架的縱梁內側均設置有螺旋彈簧和減震器。
[0013]其中,所述下拉杆、上拉杆、橫向推力杆以及橫向穩定杆分別通過柔性襯套與所述支撐車架相連接。
[0014]其中,所述頂杆通過橡膠墊與所述支撐車架的橫梁相連。
[001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汽車,包括如上所述的汽車後懸架
。
[0016]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技術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7]上述方案中,本實用新型的汽車後懸架總成為一種多連杆的懸架結構形式,保證了汽車在支撐車架和後車橋之間具備良好的支撐性能,提升了汽車負載能力,使得車輛在轉彎時具有良好的轉向特性;其結構設計合理,工藝實現簡便,具有實用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8]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汽車後懸架總成的結構示意圖。
[0019][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0020]1:第一下拉杆;
[0021]2:第二下拉杆;
[0022]3:第一上拉杆;
[0023]4:第二上拉杆;
[0024]5:橫向推力杆;
[0025]6:橫向穩定杆;
[0026]7:第一螺旋彈簧;
[0027]8:第二螺旋彈簧;
[0028]9:第一頂杆;
[0029]10:第二頂杆;
[0030]11:第一減震器;
[0031]12:第二減震器;
[0032]13:後車橋;
[0033]14:支撐車架;
[0034]141:縱梁;
[0035]142:橫梁。
【具體實施方式】
[0036]為使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進行詳細描述。
[0037]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中SUV整車的舒適性及承載性無法滿足要求的問題,提供一種汽車後懸架總成及汽車。
[0038]如圖1所示的,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汽車後懸架總成,安裝於支撐車架14和後車橋13上,所述支撐支架14包括兩個設於兩側的縱梁141以及連接於兩個所述縱梁141之間的橫梁142,所述後車橋13設於兩個所述縱梁141之間並位於橫梁142後部,所述後懸架總成包括:兩個以汽車長度方向的中軸面為對面中心面對稱設置的第一下拉杆1和第二下拉杆2,所述下拉杆的一端設置於所述後車橋13上,所述下拉杆的另一端向後車橋13前部外側延伸並固定於縱梁141上;兩個以汽車長度方向的中軸面為對面中心面對稱設置的第一上拉杆3和第二上拉杆4,於下拉杆上方設置,所述上拉杆的一端設於所述後車橋13上,所述上拉杆的另一端向後車橋13前部外側延伸並固定於橫梁141上;橫向推力杆5,設置於所述後車橋13後部,所述橫向推力杆5的一端與縱梁141相連,所述橫向推力杆5的另一端與後車橋13相連;橫向穩定杆6,設置於所述後車橋13前部,所述橫向穩定杆6的兩端均與所述支撐車架14的橫梁142連接。
[0039]進一步來說,所述橫向穩定杆6通過穩定杆襯套固定於所述後車橋13上。所述橫向穩定杆6的兩端分別通過第一頂杆9以及第二頂杆10與所述支撐車架14的橫梁142相連。所述橫向穩定杆6的中部向所述後車橋13前部方向彎曲凸出,這樣可以避免懸架總成在運動過程中橫向穩定杆6與周邊零部件發生運動幹涉。
[0040]進一步來說,所述後車橋13的兩端處位於所述支撐車架14的縱梁141內側均設置有螺旋彈簧和減震器。螺旋彈簧豎直設置,減震器傾斜向上設置,螺旋彈簧和減震器起到減震支撐的作用。第一螺旋彈簧7和第二螺旋彈簧8以及第一減震器11和第二減震器12均對稱設置於支撐車架14的兩個縱梁141內側。螺旋彈簧具有足夠的跨距和行程,提高了整車側傾穩定性,改善了後車橋13受力情況,使整車的舒適性及操作穩定性顯著提高。
[0041]進一步來說,所述下拉杆、上拉杆、橫向推力杆5以及橫向穩定杆6與所述支撐車架的連接處設有柔性襯套。所述第一頂杆9以及第二頂杆10通過橡膠墊與所述支撐車架14的橫梁142相連。這樣可以吸收下拉杆、上拉杆、橫向推力杆5、橫向穩定杆6、頂杆與支撐車架14和後車橋13連接處的運動幹涉,提高整車性能。
[0042]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汽車,包括如上所述的汽車後懸架總成。
[0043]本實用新型的汽車後懸架總成為一種多連杆的懸架結構形式,保證了汽車在支撐車架和後車橋之間具備良好的支撐性能,提升了汽車負載能力,使得車輛在轉彎時具有良好的轉向特性;其結構設計合理,工藝實現簡便,具有實用性。
[0044]需要說明的是,該汽車是包括上述汽車後懸架總成的汽車,上述汽車後懸架總成實施例的實現方式同樣適用於該汽車的實施例中,也能達到相同的技術效果。
[0045]以上所述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潤飾,這些改進和潤飾也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汽車後懸架總成,安裝於支撐車架和後車橋上,所述支撐支架包括兩個設於兩側的縱梁以及連接於兩個所述縱梁之間的橫梁,所述後車橋設於兩個所述縱梁之間並位於橫梁後部,其特徵在於,所述後懸架總成包括: 兩個對稱設置的下拉杆,所述下拉杆的一端設置於所述後車橋上,所述下拉杆的另一端向後車橋前部外側延伸並固定於縱梁上; 兩個對稱設置的上拉杆,於下拉杆上方設置,所述上拉杆的一端設於所述後車橋上,所述上拉杆的另一端向後車橋前部外側延伸並固定於橫梁上; 橫向推力杆,設置於所述後車橋後部,所述橫向推力杆的一端與縱梁相連,所述橫向推力杆的另一端與後車橋相連; 橫向穩定杆,設置於所述後車橋前部,所述橫向穩定杆的兩端均與所述支撐車架的橫梁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後懸架總成,其特徵在於,所述橫向穩定杆通過穩定杆襯套固定於所述後車橋上。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汽車後懸架總成,其特徵在於,所述橫向穩定杆的兩端分別通過一頂杆與所述支撐車架的橫梁相連。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汽車後懸架總成,其特徵在於,所述橫向穩定杆的中部向所述後車橋前部方向彎曲凸出。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後懸架總成,其特徵在於,所述後車橋的兩端處位於所述支撐車架的縱梁內側均設置有螺旋彈簧和減震器。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汽車後懸架總成,其特徵在於,所述下拉杆、上拉杆、橫向推力杆以及橫向穩定杆分別通過柔性襯套與所述支撐車架相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汽車後懸架總成,其特徵在於,所述頂杆通過橡膠墊與所述支撐車架的橫梁相連。
8.一種汽車,其特徵在於,包括如權利要求1至7中任一項所述的汽車後懸架總成。
【文檔編號】B60G21/055GK204055961SQ201420427019
【公開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30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30日
【發明者】胡建偉, 範衛萍, 李春輝 申請人:北京汽車研究總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