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複合自保溫砌塊的製作方法
2023-05-03 23:41:56

本實用新型屬於保溫板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新型複合自保溫砌塊。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混凝土自保溫複合砌塊是一種具有保溫、隔熱性能的牆體材料,目前市場上的砌塊是由單一材料構成的多排孔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塊,在混凝土砌塊空腔內填充保溫材料,單靠提高空氣間層的厚度來增加砌塊的熱阻效果有限,都很難達到節能65%的要求,若以增加孔洞排數則要增加砌塊厚度,既增加了砌塊的自重,又不利於施工,也增加了材料的用量。
專利號為「201210008076.X」的專利公開了一種節能複合混凝土自保溫砌塊,該專利的砌塊與中間的保溫塊連接牢固程度不夠,容易脫落。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新型複合自保溫砌塊。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
一種新型複合自保溫砌塊,包括內層混凝土砌體,中間保溫層,外層混凝土砌體,所述中間保溫層的前後面上布置互為對稱交替排布的燕尾凸起和燕尾槽,內層混凝土砌體與外層混凝土砌體的對接面上布置與中間保溫層互為對稱的燕尾凸起和燕尾槽,三者通過燕尾凸起和燕尾槽鑲嵌在一起;內層混凝土砌體上面布置多個盲孔,內層混凝土砌體的兩側布置有凹槽,中間保溫層的左右兩側設置互為對稱的L型錯臺,內層混凝土砌體和外側混凝土砌體的底面上布置多個凸起。
進一步優選的,所述外側混凝土砌體上平面布置多個盲孔,所述外側混凝土砌體的兩側布置有凹槽。
進一步優選的,所述中間保溫層高於兩側的外層混凝土砌體和內側混凝土砌體。
進一步優選的,所述盲孔設置為長方形,橢圓形或圓形中的一種。
進一步優選的,所述盲孔底部距離內層混凝土砌體底面的厚度為3-8mm。
進一步優選的,所述凸起的高度為3-8mm。
進一步優選的,所述中間保溫層為聚苯乙烯板或擠塑式聚苯乙烯隔熱保溫板。
上下兩塊複合自保溫砌塊堆砌時,在下面砌塊的上平面抹平粘結砂漿,下面砌塊中間保溫層的凸出部分鑲入上面砌塊兩側混凝土砌體的中間空隙中,使上下砌塊的中間保溫板緊密接觸,不但消除了結構性冷橋,而且完全消除了灰縫冷橋。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比較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實用新型保溫板其結構簡單,製作方便。
(2)複合自保溫砌塊堆砌時,上下砌塊的中間保溫板緊密接觸,不但消除了結構性冷橋,而且完全消除了灰縫冷橋。
(3)本實用新型內層混凝土砌體上的孔為盲孔,抹灰時避免了灰漿漏入孔中,造成灰漿的浪費,並可充分利用灰漿,使上下砌塊的粘結更加牢固。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單側帶盲孔的複合自保溫砌塊正面立體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單側帶盲孔的複合自保溫砌塊背面立體圖;
圖3為兩塊單側帶盲孔的複合自保溫砌塊堆砌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兩側帶盲孔的複合自保溫砌塊正面立體圖;
圖中,1、內層混凝土砌體,2、中間保溫層,3、外層混凝土砌體,4、盲孔,5、凸起,6、燕尾槽,7、L型錯臺,8、凹槽,9、凸出部分,10、中間空隙。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實施例1,如圖1-2,一種新型複合自保溫砌塊,包括內層混凝土砌體1,中間保溫層2,外層混凝土砌體3,所述中間保溫層2的前後面上布置互為對稱交替排布的燕尾凸起和燕尾槽6,內層混凝土砌體1與外層混凝土砌體3的對接面上布置與中間保溫層2互為對稱的燕尾凸起和燕尾槽6,三者通過燕尾凸起和燕尾槽6鑲嵌在一起;內層混凝土砌體1上平面布置多個盲孔4,內層混凝土砌體1的兩側布置有凹槽8,中間保溫層2的左右兩側設置互為對稱的L型錯臺7,內層混凝土砌體1和外側混凝土砌體3的下平面上布置多個凸起5。
進一步優選的,所述中間保溫層2高於兩側的內層混凝土砌體1和外側混凝土砌體3。
進一步優選的,所述盲孔4設置為長方形。
進一步優選的,所述盲孔4底部距離內層混凝土砌體1底面的厚度為3mm。
進一步優選的,所述凸起5的高度為3mm。
進一步優選的,所述中間保溫層2為聚苯乙烯板。
如圖3,本實施例為僅所述內層混凝土砌體1上平面布置盲孔4的複合自保溫砌塊,上下兩塊複合自保溫砌塊堆砌時,在下面砌塊的上平面抹平粘結砂漿,下面砌塊中間保溫層的凸出部分9鑲入上面砌塊兩側混凝土砌體的中間空隙10中,使上下砌塊的中間保溫板緊密接觸,不但消除了結構性冷橋,而且完全消除了灰縫冷橋。
實施例2,如圖1-2,一種新型複合自保溫砌塊,包括內層混凝土砌體1,中間保溫層2,外層混凝土砌體3,所述中間保溫層2的前後面上布置互為對稱交替排布的燕尾凸起和燕尾槽6,內層混凝土砌體1與外層混凝土砌體3的對接面上布置與中間保溫層2互為對稱的燕尾凸起和燕尾槽6,三者通過燕尾凸起和燕尾槽6鑲嵌在一起;內層混凝土砌體1上平面布置多個盲孔4,內層混凝土砌體1的兩側布置有凹槽8,中間保溫層2的左右兩側設置互為對稱的L型錯臺7,內層混凝土砌體1和外側混凝土砌體3的下平面上布置多個凸起5。
如圖4,所述外側混凝土砌體3上平面布置多個盲孔4,所述外側混凝土砌體3的兩側布置有凹槽8。
進一步優選的,所述中間保溫層2高於兩側的內層混凝土砌體1和外側混凝土砌體3。
進一步優選的,所述盲孔4設置為橢圓形。
進一步優選的,所述盲孔4底部距離內層混凝土砌體1底面的厚度為8mm。
進一步優選的,所述凸起5的高度為8mm。
進一步優選的,所述中間保溫層2為擠塑式聚苯乙烯隔熱保溫板。
如圖3-4,本實施例為所述內層混凝土砌體1和外側混凝土砌體3上平面同時布置盲孔4和兩側同時布置凹槽8的複合自保溫砌塊,上下兩塊複合自保溫砌塊堆砌時,在下面砌塊的上平面抹平粘結砂漿,下面砌塊中間保溫層的凸出部分9鑲入上面砌塊兩側混凝土砌體的中間空隙10中,使上下砌塊的中間保溫板緊密接觸,不但消除了結構性冷橋,而且完全消除了灰縫冷橋。
實施例3,如圖1-2,一種新型複合自保溫砌塊,包括內層混凝土砌體1,中間保溫層2,外層混凝土砌體3,所述中間保溫層2的前後面上布置互為對稱交替排布的燕尾凸起和燕尾槽6,內層混凝土砌體1與外層混凝土砌體3的對接面上布置與中間保溫層2互為對稱的燕尾凸起和燕尾槽6,三者通過燕尾凸起和燕尾槽6鑲嵌在一起;內層混凝土砌體1的上平面布同時置多個盲孔4,內層混凝土砌體1兩側布置有凹槽8,中間保溫層2的左右兩側設置互為對稱的L型錯臺7,外層混凝土砌體1和內側混凝土砌體3的下平面上布置多個凸起5。
如圖4,所述外側混凝土砌體3上平面布置多個盲孔4,所述外側混凝土砌體3的兩側布置有凹槽8。
進一步優選的,所述中間保溫層2高於兩側的內層混凝土砌體1和外側混凝土砌體3。
進一步優選的,所述盲孔4設置為圓形。
進一步優選的,所述盲孔4底部距離內層混凝土砌體1底面的厚度為6mm。
進一步優選的,所述凸起5的高度為6mm。
進一步優選的,所述中間保溫層2為擠塑式聚苯乙烯隔熱保溫板。
如圖3-4,本實施例為所述內層混凝土砌體1和外側混凝土砌體3上平面同時布置盲孔4和兩側同時布置凹槽8的複合自保溫砌塊,上下兩塊複合自保溫砌塊堆砌時,在下面砌塊的上平面抹平粘結砂漿,下面砌塊中間保溫層的凸出部分9鑲入上面砌塊兩側混凝土砌體的中間空隙10中,使上下砌塊的中間保溫板緊密接觸,不但消除了結構性冷橋,而且完全消除了灰縫冷橋。
上述雖然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但並非對實用新型保護範圍的限制,所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明白,在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領域技術人員不需要付出創造性勞動即可做出的各種修改或變形仍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