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利川工夫紅茶的生產方法
2023-04-23 00:03:51 1
一種利川工夫紅茶的生產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利川工夫紅茶的生產方法,其特徵在於包含以下步驟:a.鮮葉萎凋;b.揉捻;c.發酵;d.殺青;e.理條;g.提香,包裝入庫。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更新獨創了一些新的生產工藝和方法,使得紅茶獨特的甜香更加濃烈。
【專利說明】一種利川工夫紅茶的生產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利川工夫紅茶的生產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利川工夫紅茶是湖北宜紅核心產區利川市創立的一種優秀紅茶,它在繼承傳統紅茶的生產工藝,主要有萎凋、揉捻、發酵和乾燥四大環節,每個環節都有若干細節工藝來促使整個加工環節到最佳點。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利川工夫紅茶的生產方法。
[0004]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利川工夫紅茶的生產方法,其特徵在於包含以下步驟:
[0005]a.鮮葉萎凋:將鮮葉放入萎凋槽內攤放,將萎凋葉投入搖青機搖青,繼續放入萎凋槽萎凋,再將萎凋葉投入搖青機搖青,再萎凋;
[0006]b.揉捻:將萎凋後的茶葉投葉入揉捻機;
[0007]c.發酵:將揉捻後揉捻葉投入發酵室發酵,使葉片變紅,具熟果香,青草氣消失;
[0008]d.殺青:將發酵後的發酵葉投入殺青機殺青;
[0009]e.理條:茶葉完全攤涼透冷卻後入理條機理條;
[0010]f.再次理條:將完全攤涼透冷卻後茶葉再次入理條機理條;
[0011]g.提香:涼透後將茶置入焙乾提香機提香;幹茶條索烏潤緊細顯毫,甜香,滋味醇厚;涼透後用分篩剔腳,包裝入庫。
[0012]本發明的一種利川工夫紅茶的生產方法,其特徵在於包含以下步驟:
[0013]a.鮮葉萎凋:將鮮葉放入萎凋槽內攤放,攤放葉厚2cm,在萎凋槽加排風扇鼓風萎凋風量170m3/min,溫度控制為20°C_35°C,兩小時後將萎凋葉投入搖青機搖青半小時後,繼續放入萎凋槽萎凋,一小時後再將萎凋葉投入搖青機搖青半小時,再萎凋;萎凋和搖青時間共為7.5-16小時,使茶葉含水率降到52%-60%,青草味消失,葉片變柔軟;
[0014]b.揉捻:將萎凋後的茶葉投葉入揉捻機,依次加蓋空壓揉捻10分鐘時間,加輕壓揉捻5分鐘,重壓揉捻5分鐘,松輕壓揉捻10分鐘,加重壓揉捻10分鐘,松空壓10分鐘;揉捻時間總共為50分鐘;
[0015]c.發酵:將揉捻後揉捻葉投入解塊機中解塊,均勻,鬆散堆放於竹製簸箕內,厚度15-18cm,用浸泡後的厚白布蓋嚴置入發酵室發酵,發酵室溫度控制為28°C,溼度為90%-92%,發酵時間為8小時,使葉片變紅,具熟果香,青草氣消失;所述的浸泡後的厚白布為厚白布浸水後,出水後不往下滴水為標準;
[0016]d.殺青:將發酵後的發酵葉迅速投入殺青機滾鍋,鍋溫控制在340°C _360°C,滾鍋殺青後茶葉含水率為35%,條索烏潤,熟果香,滾鍋葉迅速攤涼,厚度1.5公分為宜;
[0017]e.理條:茶葉完全攤涼透冷卻後入理條機理條,理條鍋溫控制為120°C,入鍋兩分鐘後用軟壓棒加壓,時間為一分半鐘,取出壓棒後再理條三分鐘出鍋攤涼,茶略刺手,含水率為43% ;所述的軟壓棒為厚白布製成的直徑2.5cm內裝95%體積的大米布袋;
[0018]f.再次理條:將完全攤涼透冷卻後茶葉再次入理條機理條,理條鍋溫控制為100°c,直至炒幹出鍋攤涼,茶含水量為6%-8% ;
[0019]g.提香:涼透後將茶置入焙乾提香機提香,溫度為10(TC,50分鐘後停機攤涼,幹茶水分為5% ;幹茶條索烏潤緊細顯毫,甜香,滋味醇厚;涼透後用12目手篩分篩剔腳,包裝入庫。
[0020]本發明的一種利川工夫紅茶的生產方法,其特徵在於包含以下步驟:
[0021]a.鮮葉萎凋:將鮮葉放入萎凋槽內攤放,攤放葉厚2cm,在萎凋槽加排風扇鼓風萎凋風量170m3/min,溫度控制為31°C-35°C,兩小時後將萎凋葉投入搖青機搖青半小時後,繼續放入萎凋槽萎凋,一小時後再將萎凋葉投入搖青機搖青半小時,再萎凋;萎凋和搖青時間共為7.5-8.5小時,使茶葉含水率降到60%,青草味消失,葉片變柔軟;
[0022]b.揉捻:將萎凋後的茶葉投葉入揉捻機,依次加蓋空壓揉捻10分鐘時間,加輕壓揉捻5分鐘,重壓揉捻5分鐘,松輕壓揉捻10分鐘,加重壓揉捻10分鐘,松空壓10分鐘;揉捻時間總共為50分鐘;
[0023]c.發酵:將揉捻後揉捻葉投入解塊機中解塊,均勻,鬆散堆放於竹製簸箕內,厚度15-18cm,用浸泡後的厚白布蓋嚴置入發酵室發酵,發酵室溫度控制為28°C,溼度為92%,發酵時間為8小時,使葉片變紅,具熟果香,青草氣消失;所述的浸泡後的厚白布為厚白布浸水後,出水後不往下滴水為標準;
[0024]d.殺青:將發酵後的發酵葉迅速投入殺青機滾鍋,鍋溫控制在340_360°C,滾鍋殺青後茶葉含水率為35%,條索烏潤,熟果香,滾鍋葉迅速攤涼,厚度1.5公分為宜;
[0025]e.理條:茶葉完全攤涼透冷卻後入理條機理條,理條鍋溫控制為120°C,入鍋兩分鐘後用軟壓棒加壓,時間為一分半鐘,取出壓棒後再理條三分鐘出鍋攤涼,茶略刺手,含水率為43% ;所述的軟壓棒為厚白布製成的直徑2.5cm內裝95%體積的大米布袋;
[0026]f.再次理條:將完全攤涼透冷卻後茶葉再次入理條機理條,理條鍋溫控制為100°c,直至炒幹出鍋攤涼,茶含水量為7% ;
[0027]g.提香:涼透後將茶置入焙乾提香機提香,溫度為100°C,50分鐘後停機攤涼,幹茶水分為5% ;幹茶條索烏潤緊細顯毫,甜香,滋味醇厚;涼透後用12目手篩分篩剔腳,包裝入庫。
[0028]本發明的一種利川工夫紅茶的生產方法,其特徵在於包含以下步驟:採摘恩茶紅獨芽鮮葉210斤,分四個自製萎凋槽攤放,葉厚2cm,車間自然氣溫21 °C,在萎凋槽加電熱管溫控用TFA-60型排風扇鼓風萎凋,風量170m3/min,溫度控制為33°C,兩小時後將萎凋葉投入搖青機搖青半小時後繼續萎凋槽萎凋,一小時後再將萎凋葉投入搖青機搖青半小時再萎凋,萎凋時間7個半小時,含水率55%,青草味消失,葉片變柔軟;
[0029]投葉入揉捻機加蓋空壓揉捻時間10分鐘,加輕壓揉捻5分鐘,重壓揉捻5分鐘,松輕壓揉捻10分鐘,加重壓揉捻10分鐘,松空壓10分鐘,揉捻時間總共為50分鐘;
[0030]揉捻後將揉捻葉投入解塊機解塊,均勻,鬆散堆放於竹製簸箕內,厚度15-18cm,用浸泡後不往下滴水的厚白布蓋嚴,置入發酵室發酵,發酵室溫度控制為28°C,溼度為92%,發酵時間為7小時,葉片變紅,明顯具熟果香,青草氣消失;[0031]發酵葉投80型天燃氣殺青機滾鍋,鍋溫控制在360-380°C,滾鍋後葉含水率為32%,條索烏潤,熟果香濃烈,滾鍋葉迅速以竹製篾席置地麵攤涼,厚度1.5公分,攤涼透完全冷卻後入四川產11槽理條機理條,理條分兩次進行,第一次入鍋鍋溫控制為120°C,每入鍋茶葉量為3-3.5kg,入鍋兩分鐘後用自製厚白布直徑2.5cm內裝大米95%的軟壓棒加壓,時間為一分半鐘,取出壓棒後再理條三分鐘出鍋攤涼,茶略刺手,含水率為41%;第二次待攤涼透後入鍋,鍋溫控制為100°C,每臺入茶量為4kg,直至炒幹出鍋攤涼,茶含水量為6.5% ;涼透後將茶置入焙乾提香機提香,溫度為100°C,50分鐘後停機攤涼,幹茶水分為5% ;幹茶條索烏潤緊細顯毫,甜香持久,滋味醇厚;涼透後用12目手篩分篩剔腳,包裝入庫。
[0032]本發明的一種利川工夫紅茶的生產方法,其特徵在於包含以下步驟:採摘恩茶紅獨芽鮮葉200斤,分四個自製萎凋槽攤放,葉厚2cm,車間自然氣溫21攝氏度,在萎凋槽加電熱管溫控用TFA-60型排風扇鼓風萎凋風量170m3/min,溫度控制為35攝氏度,兩小時後將萎凋葉投入搖青機搖青半小時後繼續萎凋槽萎凋,一小時後再將萎凋葉投入搖青機搖青半小時再萎凋,萎凋時間7個小時;含水率52%,青草味完全消失,葉片變柔軟,初具熟果香;
[0033]揉捻,投葉入揉捻機加蓋空壓揉捻時間10分鐘一加輕壓揉捻5分鐘一重壓揉捻5分鐘一松輕壓揉捻10分鐘一加重壓揉捻10分鐘一松空壓10分鐘。揉捻時間總共為50分鐘;
[0034]揉捻後將揉捻葉投入解塊機解塊,均勻,鬆散堆放於竹製簸箕內,厚度15-18cm,用浸泡後的厚白布蓋嚴,厚白布以出水後不往下滴水為標準,置入發酵室發酵,發酵室溫度控制為28度,溼度為90%,發酵時間為6個半小時,葉片色澤紅勻,熟果香濃烈,青草氣全消失;
[0035]發酵葉投80型天燃氣殺青機滾鍋,鍋溫控制在360-380度,滾鍋後葉含水率為30%,條索烏潤,熟果香濃烈持久,滾鍋葉迅速攤涼(以竹製篾席置地麵攤涼為佳,厚度1.5公分為宜),攤涼透後(葉溫完全冷卻)入鍋四川產11槽理條機理條,理條分兩次進行;第一次入鍋鍋溫控制為120度,每入鍋茶葉量為3-3.5kg,入鍋兩分鐘後用自製軟壓棒(厚白布,直徑2.5cm內裝大米95%)加壓,時間為一分半鐘,取出壓棒後理條三分鐘出鍋攤涼,茶略刺手,含水率為40% ;第二次待攤涼透後入鍋,鍋溫控制為100度,每臺入茶量為4kg,直至炒幹出鍋攤涼;茶含水量為6%。涼透後將茶置入焙乾提香機提香,溫度為100度,50分鐘後停機攤涼,幹茶水分為5%。幹茶條索烏潤緊細顯毫,甜香濃烈持久撲鼻,湯色鮮紅明亮,滋味醇爽,葉底紅亮勻齊;涼透後用12目手篩分篩剔腳,包裝入庫。
[0036]利川工夫紅茶選擇恩施利川原產地本地小葉種,以冷後渾和恩茶紅為代表,以初春嫩芽為最上品,秋嫩芽葉次之,夏季原料最差。鮮葉採摘以晴朗氣候為佳,採摘原料用乾淨竹製簍盛裝,從田間到工廠運輸需用架涼篩裝運,絕對保證鮮葉在進入生產加工前不發熱,保持原料在運輸過程中不受到傷害。
[0037]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更新獨創了新的生產工藝和方法,幹茶條索烏潤緊細顯毫,甜香濃烈持久撲鼻,湯色鮮紅明亮,滋味醇爽,葉底紅亮勻齊;使得紅茶獨特的甜香更加濃烈。
【具體實施方式】
[0038]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0039]實施例1:本發明一種利川工夫紅茶的生產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0040]a.鮮葉萎凋:將鮮葉放入萎凋槽內攤放,攤放葉厚2cm,在萎凋槽加排風扇鼓風萎凋風量170m3/min,溫度控制為20°C_35°C,兩小時後將萎凋葉投入搖青機搖青半小時後,繼續放入萎凋槽萎凋,一小時後再將萎凋葉投入搖青機搖青半小時,再萎凋;萎凋和搖青時間共為7.5-16小時,使茶葉含水率降到52%-60%,青草味消失,葉片變柔軟;
[0041]b.揉捻:將萎凋後的茶葉投葉入揉捻機,依次加蓋空壓揉捻10分鐘時間,加輕壓揉捻5分鐘,重壓揉捻5分鐘,松輕壓揉捻10分鐘,加重壓揉捻10分鐘,松空壓10分鐘;揉捻時間總共為50分鐘;
[0042]c.發酵:將揉捻後揉捻葉投入解塊機中解塊,均勻,鬆散堆放於竹製簸箕內,厚度15-18cm,用浸泡後的厚白布蓋嚴置入發酵室發酵,發酵室溫度控制為28°C,溼度為90%-92%,發酵時間為8小時,使葉片變紅,具熟果香,青草氣消失;所述的浸泡後的厚白布為厚白布浸水後,出水後不往下滴水為標準;
[0043]d.殺青:將發酵後的發酵葉迅速投入殺青機滾鍋,鍋溫控制在340°C -360°C,滾鍋殺青後茶葉含水率為35%,條索烏潤,熟果香,滾鍋葉迅速攤涼,厚度1.5公分為宜;
[0044]e.理條:茶葉完全攤涼透冷卻後入理條機理條,理條鍋溫控制為120°C,入鍋兩分鐘後用軟壓棒加壓,時間為一分半鐘,取出壓棒後再理條三分鐘出鍋攤涼,茶略刺手,含水率為43% ;所述的軟壓棒為厚白布製成的直徑2.5cm內裝95%體積的大米布袋;
[0045]f.再次理條:將完全攤涼透冷卻後茶葉再次入理條機理條,理條鍋溫控制為100°c,直至炒幹出鍋攤涼,茶含水量為6%-8% ;
[0046]g.提香:涼透後將茶置入焙乾提香機提香,溫度為100°C,50分鐘後停機攤涼,幹茶水分為5% ;幹茶條索烏潤緊細顯毫,甜香,滋味醇厚;涼透後用12目手篩分篩剔腳,包裝入庫。
[0047]實施例2:本發明一種利川工夫紅茶的生產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0048]a.鮮葉萎凋:將鮮葉放入萎凋槽內攤放,攤放葉厚2cm,在萎凋槽加排風扇鼓風萎凋風量170m3/min,溫度控制為31°C-35°C,兩小時後將萎凋葉投入搖青機搖青半小時後,繼續放入萎凋槽萎凋,一小時後再將萎凋葉投入搖青機搖青半小時,再萎凋;萎凋和搖青時間共為7.5-8.5小時,使茶葉含水率降到60%,青草味消失,葉片變柔軟;
[0049]b.揉捻:將萎凋後的茶葉投葉入揉捻機,依次加蓋空壓揉捻10分鐘時間,加輕壓揉捻5分鐘,重壓揉捻5分鐘,松輕壓揉捻10分鐘,加重壓揉捻10分鐘,松空壓10分鐘;揉捻時間總共為50分鐘;
[0050]c.發酵:將揉捻後揉捻葉投入解塊機中解塊,均勻,鬆散堆放於竹製簸箕內,厚度15-18cm,用浸泡後的厚白布蓋嚴置入發酵室發酵,發酵室溫度控制為28°C,溼度為92%,發酵時間為8小時,使葉片變紅,具熟果香,青草氣消失;所述的浸泡後的厚白布為厚白布浸水後,出水後不往下滴水為標準;
[0051]d.殺青:將發酵後的發酵葉迅速投入殺青機滾鍋,鍋溫控制在340_360°C,滾鍋殺青後茶葉含水率為35%,條索烏潤,熟果香,滾鍋葉迅速攤涼,厚度1.5公分為宜;
[0052]e.理條:茶葉完全攤涼透冷卻後入理條機理條,理條鍋溫控制為120°C,入鍋兩分鐘後用軟壓棒加壓,時間為一分半鐘,取出壓棒後再理條三分鐘出鍋攤涼,茶略刺手,含水率為43% ;所述的軟壓棒為厚白布製成的直徑2.5cm內裝95%體積的大米布袋;[0053]f.再次理條:將完全攤涼透冷卻後茶葉再次入理條機理條,理條鍋溫控制為100°c,直至炒幹出鍋攤涼,茶含水量為7% ;
[0054]g.提香:涼透後將茶置入焙乾提香機提香,溫度為100°C,50分鐘後停機攤涼,幹茶水分為5% ;幹茶條索烏潤緊細顯毫,甜香,滋味醇厚;涼透後用12目手篩分篩剔腳,包裝入庫。
[0055]實施例3:本發明一種利川工夫紅茶的生產方法,包含以下步驟:
[0056]採摘恩茶紅獨芽鮮葉210斤,分四個自製萎凋槽攤放,葉厚2cm,車間自然氣溫21°C,在萎凋槽加電熱管溫控用TFA-60型排風扇鼓風萎凋,風量170m3/min,溫度控制為33°C,兩小時後將萎凋葉投入搖青機搖青半小時後繼續萎凋槽萎凋,一小時後再將萎凋葉投入搖青機搖青半小時再萎凋,萎凋時間7個半小時,含水率55%,青草味消失,葉片變柔軟;
[0057]投葉入揉捻機加蓋空壓揉捻時間10分鐘,加輕壓揉捻5分鐘,重壓揉捻5分鐘,松輕壓揉捻10分鐘,加重壓揉捻10分鐘,松空壓10分鐘,揉捻時間總共為50分鐘;
[0058]揉捻後將揉捻葉投入解塊機解塊,均勻,鬆散堆放於竹製簸箕內,厚度15-18cm,用浸泡後不往下滴水的厚白布蓋嚴,置入發酵室發酵,發酵室溫度控制為28°C,溼度為92%,發酵時間為7小時,葉片變紅,明顯具熟果香,青草氣消失;
[0059]發酵葉投80型天燃氣殺青機滾鍋,鍋溫控制在360-380°C,滾鍋後葉含水率為32%,條索烏潤,熟果香濃烈,滾鍋葉迅速以竹製篾席置地麵攤涼,厚度1.5公分,攤涼透完全冷卻後入四川產11槽理條機理條,理條分兩次進行,第一次入鍋鍋溫控制為120°C,每入鍋茶葉量為3-3.5kg,入鍋兩分鐘後用自製厚白布直徑2.5cm內裝大米95%的軟壓棒加壓,時間為一分半鐘,取出壓棒後再理條三分鐘出鍋攤涼,茶略刺手,含水率為41%;第二次待攤涼透後入鍋,鍋溫控制為100°C,每臺入茶量為4kg,直至炒幹出鍋攤涼,茶含水量為
6.5% ;涼透後將茶置入焙乾提香機提香,溫度為100°C,50分鐘後停機攤涼,幹茶水分為5% ;幹茶條索烏潤緊細顯毫,甜香持久,滋味醇厚;涼透後用12目手篩分篩剔腳,包裝入庫。
[0060]實施例4:本發明一種利川工夫紅茶的生產方法,包含以下步驟:採摘恩茶紅獨芽鮮葉120斤,分兩個自製萎凋槽攤放,葉厚2cm,車間自然氣溫20攝氏度,採用TFA-60型排風扇鼓風萎凋(風量170m3/min),三小時後翻葉一次,萎凋時間16小時。含水率65%,青草味基本消失,葉片變柔軟。
[0061]揉捻,投葉入揉捻機加蓋空壓揉捻時間10分鐘一加輕壓揉捻5分鐘一重壓揉捻5分鐘一松輕壓揉捻10分鐘一加重壓揉捻10分鐘一松空壓10分鐘。揉捻時間總共為50分鐘。
[0062]揉捻後將揉捻葉投入解塊機解塊,均勻,鬆散堆放於竹製簸箕內,厚度15-18cm,用浸泡後的厚白布(以出水後不往下滴水為標準)蓋嚴置入發酵室發酵,發酵室溫度控制為28度,溼度為92%,發酵時間為9小時,葉片變紅,具熟果香,青草氣基本消失。
[0063]發酵葉投80型天燃氣殺青機滾鍋,鍋溫控制在320-340度,滾鍋後葉含水率為40%,條索烏潤,熟果香,滾鍋葉迅速攤涼(以竹製篾席置地麵攤涼為佳,厚度1.5公分為宜),攤涼透後(葉溫完全冷卻)入鍋四川產11槽理條機理條,理條分兩次進行。第一次入鍋鍋溫控制為120度,每入鍋茶葉量為3-3.5kg,入鍋兩分鐘後用自製軟壓棒(厚白布,直徑2.5cm內裝大米95%)加壓,時間為一分半鐘,取出壓棒後理條三分鐘出鍋攤涼,茶略刺手,含水率為45%。第二次待攤涼透後入鍋,鍋溫控制為100度,每臺入茶量為4kg,直至炒幹出鍋攤涼。茶含水率為8%。涼透後將茶置入焙乾提香機提香,溫度為100度,50分鐘後停機攤涼,幹茶水分為5%。幹茶條索緊細顯毫,甜香,滋味醇厚。涼透後用12目手篩分篩剔腳,包裝入庫。
[0064]實施例5:本發明一種利川工夫紅茶的生產方法,採摘恩茶紅獨芽鮮葉150斤,分三個自製萎凋槽攤放,葉厚2cm,車間自然氣溫21攝氏度,在萎凋槽加電熱管溫控用TFA-60型排風扇鼓風萎凋(風量170m3/min),溫度控制為31攝氏度,兩小時後將萎凋葉投入搖青機搖青半小時後繼續萎凋槽萎凋,一小時後再將萎凋葉投入搖青機搖青半小時再萎凋,萎凋時間8個半小時。含水率60%,青草味消失,葉片變柔軟。
[0065]揉捻,投葉入揉捻機加蓋空壓揉捻時間10分鐘一加輕壓揉捻5分鐘一重壓揉捻5分鐘一松輕壓揉捻10分鐘一加重壓揉捻10分鐘一松空壓10分鐘。揉捻時間總共為50分鐘。
[0066]揉捻後將揉捻葉投入解塊機解塊,均勻,鬆散堆放於竹製簸箕內,厚度15-18cm,用浸泡後的厚白布蓋嚴(以出水後不往下滴水為標準)置入發酵室發酵,發酵室溫度控制為28度,溼度為92%,發酵時間為8小時,葉片變紅,具熟果香,青草氣消失。
[0067]發酵葉投80型天燃氣殺青機滾鍋,鍋溫控制在340-360度,滾鍋後葉含水率為35%,條索烏潤,熟果香,滾鍋葉迅速攤涼(以竹製篾席置地麵攤涼為佳,厚度1.5公分為宜),攤涼透後(葉溫完全冷卻)入鍋四川產11槽理條機理條,理條分兩次進行。第一次入鍋鍋溫控制為120度,每入鍋茶葉量為3-3.5kg,入鍋兩分鐘後用自製軟壓棒(厚白布,直徑2.5cm內裝大米95%)加壓,時間為一分半鐘,取出壓棒後理條三分鐘出鍋攤涼,茶略刺手,含水率為43%。。第二次待攤涼透後入鍋,鍋溫控制為100度,每臺入茶量為4kg,直至炒幹出鍋攤涼。茶含水量為7%。涼透後將茶置入焙乾提香機提香,溫度為100度,50分鐘後停機攤涼,幹茶水分為5%。幹茶條索烏潤緊細顯毫,甜香,滋味醇厚。涼透後用12目手篩分篩剔腳,包裝入庫。
[0068]實施例6:本發明一種利川工夫紅茶的生產方法,採摘恩茶紅獨芽鮮葉210斤,分四個自製萎凋槽攤放,葉厚2cm,車間自然氣溫21攝氏度,在萎凋槽加電熱管溫控用TFA-60型排風扇鼓風萎凋(風量170m3/min),溫度控制為33攝氏度,兩小時後將萎凋葉投入搖青機搖青半小時後繼續萎凋槽萎凋,一小時後再將萎凋葉投入搖青機搖青半小時再萎凋,萎凋時間7個半小時。含水率55%,青草味消失,葉片變柔軟。
[0069]揉捻,投葉入揉捻機加蓋空壓揉捻時間10分鐘一加輕壓揉捻5分鐘一重壓揉捻5分鐘一松輕壓揉捻10分鐘一加重壓揉捻10分鐘一松空壓10分鐘。揉捻時間總共為50分鐘。
[0070]揉捻後將揉捻葉投入解塊機解塊,均勻,鬆散堆放於竹製簸箕內,厚度15-18cm,用浸泡後的厚白布蓋嚴(以出水後不往下滴水為標準)置入發酵室發酵,發酵室溫度控制為28度,溼度為92%,發酵時間為7小時,葉片變紅,明顯具熟果香,青草氣消失。
[0071]發酵葉投80型天燃氣殺青機滾鍋,鍋溫控制在360-380度,滾鍋後葉含水率為32%,條索烏潤,熟果香濃烈,滾鍋葉迅速攤涼(以竹製篾席置地麵攤涼為佳,厚度1.5公分為宜),攤涼透後(葉溫完全冷卻)入鍋四川產11槽理條機理條,理條分兩次進行。第一次入鍋鍋溫控制為120度,每入鍋茶葉量為3-3.5kg,入鍋兩分鐘後用自製軟壓棒(厚白布,直徑
2.5cm內裝大米95%)加壓,時間為一分半鐘,取出壓棒後理條三分鐘出鍋攤涼,茶略刺手,含水率為41%。。第二次待攤涼透後入鍋,鍋溫控制為100度,每臺入茶量為4kg,直至炒幹出鍋攤涼。茶含水量為6.5%。涼透後將茶置入焙乾提香機提香,溫度為100度,50分鐘後停機攤涼,幹茶水分為5%。幹茶條索烏潤緊細顯毫,甜香持久,滋味醇厚。涼透後用12目手篩分篩剔腳,包裝入庫。
[0072]實施例7:本發明一種利川工夫紅茶的生產方法,採摘恩茶紅獨芽鮮葉200斤,分四個自製萎凋槽攤放,葉厚2cm,車間自然氣溫21攝氏度,在萎凋槽加電熱管溫控用TFA-60型排風扇鼓風萎凋(風量170m3/min),溫度控制為35攝氏度,兩小時後將萎凋葉投入搖青機搖青半小時後繼續萎凋槽萎凋,一小時後再將萎凋葉投入搖青機搖青半小時再萎凋,萎凋時間7個小時。含水率52%,青草味完全消失,葉片變柔軟,初具熟果香。
[0073]揉捻,投葉入揉捻機加蓋空壓揉捻時間10分鐘一加輕壓揉捻5分鐘一重壓揉捻5分鐘一松輕壓揉捻10分鐘一加重壓揉捻10分鐘一松空壓10分鐘。揉捻時間總共為50分鐘。
[0074]揉捻後將揉捻葉投入解塊機解塊,均勻,鬆散堆放於竹製簸箕內,厚度15-18cm,用浸泡後的厚白布蓋嚴(以出水後不往下滴水為標準)置入發酵室發酵,發酵室溫度控制為28度,溼度為90%,發酵時間為6個半小時,葉片色澤紅勻,熟果香濃烈,青草氣全消失。
[0075]發酵葉投80型天燃氣殺青機滾鍋,鍋溫控制在360-380度,滾鍋後葉含水率為30%,條索烏潤,熟果香濃烈持久,滾鍋葉迅速攤涼(以竹製篾席置地麵攤涼為佳,厚度1.5公分為宜),攤涼透後(葉溫完全冷卻)入鍋四川產11槽理條機理條,理條分兩次進行。第一次入鍋鍋溫控制為120度,每入鍋茶葉量為3-3.5kg,入鍋兩分鐘後用自製軟壓棒(厚白布,直徑2.5cm內裝大米95%)加壓,時間為一分半鐘,取出壓棒後理條三分鐘出鍋攤涼,茶略刺手,含水率為40%。第二次待攤涼透後入鍋,鍋溫控制為100度,每臺入茶量為4kg,直至炒幹出鍋攤涼。茶含水量為6%。涼透後將茶置入焙乾提香機提香,溫度為100度,50分鐘後停機攤涼,幹茶水分為5%。幹茶條索烏潤緊細顯毫,甜香濃烈持久撲鼻,湯色鮮紅明亮,滋味醇爽,葉底紅亮勻齊。涼透後用12目手篩分篩剔腳,包裝入庫。
【權利要求】
1.一種利川工夫紅茶的生產方法,其特徵在於包含以下步驟: a.鮮葉萎凋:將鮮葉放入萎凋槽內攤放,將萎凋葉投入搖青機搖青,繼續放入萎凋槽萎凋,再將萎凋葉投入搖青機搖青,再萎凋; b.揉捻:將萎凋後的茶葉投葉入揉捻機; c.發酵:將揉捻後揉捻葉投入發酵室發酵,使葉片變紅,具熟果香,青草氣消失; d.殺青:將發酵後的發酵葉投入殺青機殺青; e.理條:茶葉完全攤涼透冷卻後入理條機理條; f.再次理條:將完全攤涼透冷卻後茶葉再次入理條機理條; g.提香:涼透後將茶置入焙乾提香機提香;幹茶條索烏潤緊細顯毫,甜香,滋味醇厚;涼透後用分篩剔腳,包裝入庫。
2.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利川工夫紅茶的生產方法,其特徵在於包含以下步驟: a.鮮葉萎凋:將鮮葉放入萎凋槽內攤放,攤放葉厚2cm,在萎凋槽加排風扇鼓風萎凋風量170m3/min,溫度控制為20°C -35°C,兩小時後將萎凋葉投入搖青機搖青半小時後,繼續放入萎凋槽萎凋,一小時後再將萎凋葉投入搖青機搖青半小時,再萎凋;萎凋和搖青時間共為.7.5-16小時,使茶葉含水率降到52%-60%,青草味消失,葉片變柔軟; b.揉捻:將萎凋後的茶葉投葉入揉捻機,依次加蓋空壓揉捻10分鐘時間,加輕壓揉捻.5分鐘,重壓揉捻5分鐘,松輕壓揉捻10分鐘,加重壓揉捻10分鐘,松空壓10分鐘;揉捻時間總共為50分鐘; c.發酵:將揉捻後揉捻葉投入解塊機中解塊,均勻,鬆散堆放於竹製簸箕內,厚度15-18cm,用浸泡後的厚白布蓋嚴置入發酵室發酵,發酵室溫度控制為28°C,溼度為.90%-92%,發酵時間為8小時,使葉片變紅,具熟果香,青草氣消失;所述的浸泡後的厚白布為厚白布浸水後,出水後不往下滴水為標準; d.殺青:將發酵後的發酵葉迅速投入殺青機滾鍋,鍋溫控制在340°C_360°C,滾鍋殺青後茶葉含水率為35%,條索烏潤,熟果香,滾鍋葉迅速攤涼,厚度1.5公分為宜; e.理條:茶葉完全攤涼透冷卻後入理條機理條,理條鍋溫控制為120°C,入鍋兩分鐘後用軟壓棒加壓,時間為一分半鐘,取出壓棒後再理條三分鐘出鍋攤涼,茶略刺手,含水率為.43% ;所述的軟壓棒為厚白布製成的直徑2.5cm內裝95%體積的大米布袋; f.再次理條:將完全攤涼透冷卻後茶葉再次入理條機理條,理條鍋溫控制為100°c,直至炒幹出鍋攤涼,茶含水量為6%-8% ; g.提香:涼透後將茶置入焙乾提香機提香,溫度為100°C,50分鐘後停機攤涼,幹茶水分為5% ;幹茶條索烏潤緊細顯毫,甜香,滋味醇厚;涼透後用12目手篩分篩剔腳,包裝入庫。
3.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利川工夫紅茶的生產方法,其特徵在於包含以下步驟: a.鮮葉萎凋:將鮮葉放入萎凋槽內攤放,攤放葉厚2cm,在萎凋槽加排風扇鼓風萎凋風量170m3/min,溫度控制為31°C -35°C,兩小時後將萎凋葉投入搖青機搖青半小時後,繼續放入萎凋槽萎凋,一小時後再將萎凋葉投入搖青機搖青半小時,再萎凋;萎凋和搖青時間共為.7.5-8.5小時,使茶葉含水率降到60%,青草味消失,葉片變柔軟; b.揉捻:將萎凋後的茶葉投葉入揉捻機,依次加蓋空壓揉捻10分鐘時間,加輕壓揉捻.5分鐘,重壓揉捻5分鐘,松輕壓揉捻10分鐘,加重壓揉捻10分鐘,松空壓10分鐘;揉捻時間總共為50分鐘;C.發酵:將揉捻後揉捻葉投入解塊機中解塊,均勻,鬆散堆放於竹製簸箕內,厚度.15-18cm,用浸泡後的厚白布蓋嚴置入發酵室發酵,發酵室溫度控制為28°C,溼度為92%,發酵時間為8小時,使葉片變紅,具熟果香,青草氣消失;所述的浸泡後的厚白布為厚白布浸水後,出水後不往下滴水為標準; d.殺青:將發酵後的發酵葉迅速投入殺青機滾鍋,鍋溫控制在340-360°C,滾鍋殺青後茶葉含水率為35%,條索烏潤,熟果香,滾鍋葉迅速攤涼,厚度1.5公分為宜; e.理條:茶葉完全攤涼透冷卻後入理條機理條,理條鍋溫控制為120°C,入鍋兩分鐘後用軟壓棒加壓,時間為一分半鐘,取出壓棒後再理條三分鐘出鍋攤涼,茶略刺手,含水率為.43% ;所述的軟壓棒為厚白布製成的直徑2.5cm內裝95%體積的大米布袋; f.再次理條:將完全攤涼透冷卻後茶葉再次入理條機理條,理條鍋溫控制為100°c,直至炒幹出鍋攤涼,茶含水量為7% ; g.提香:涼透後將茶置入焙乾提香機提香,溫度為100°C,50分鐘後停機攤涼,幹茶水分為5% ;幹茶條索烏潤緊細顯毫,甜香,滋味醇厚;涼透後用12目手篩分篩剔腳,包裝入庫。
4.按照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利川工夫紅茶的生產方法,其特徵在於包含以下步驟:採摘恩茶紅獨芽鮮葉200斤,分四個自製萎凋槽攤放,葉厚2cm,車間自然氣溫21攝氏度,在萎凋槽加電熱管溫控用TFA-60型排風扇鼓風萎凋風量170m3/min,溫度控制為35攝氏度,兩小時後將萎凋葉投入搖青機搖青半小時後繼續萎凋槽萎凋,一小時後再將萎凋葉投入搖青機搖青半小時再萎凋,萎凋時間7個小時;含水率52%,青草味完全消失,葉片變柔軟,初具熟果香; 揉捻,投葉入揉捻機加蓋空壓揉捻時間10分鐘一加輕壓揉捻5分鐘一重壓揉捻5分鐘—松輕壓揉捻10分鐘一加重壓揉捻10分鐘一松空壓10分鐘。揉捻時間總共為50分鐘; 揉捻後將揉捻葉投入解塊機解塊,均勻,鬆散堆放於竹製簸箕內,厚度15-18cm,用浸泡後的厚白布蓋嚴,厚白布以出水後不往下滴水為標準,置入發酵室發酵,發酵室溫度控制為.28度,溼度為90%,發酵時間為6個半小時,葉片色澤紅勻,熟果香濃烈,青草氣全消失; 發酵葉投80型天燃氣殺青機滾鍋,鍋溫控制在360-380度,滾鍋後葉含水率為30%,條索烏潤,熟果香濃烈持久,滾鍋葉迅速攤涼(以竹製篾席置地麵攤涼為佳,厚度1.5公分為宜),攤涼透後(葉溫完全冷卻)入鍋四川產11槽理條機理條,理條分兩次進行;第一次入鍋鍋溫控制為120度,每入鍋茶葉量為3-3.5kg,入鍋兩分鐘後用自製軟壓棒(厚白布,直徑.2.5cm內裝大米95%)加壓,時間為一分半鐘,取出壓棒後理條三分鐘出鍋攤涼,茶略刺手,含水率為40% ;第二次待攤涼透後入鍋,鍋溫控制為100度,每臺入茶量為4kg,直至炒幹出鍋攤涼;茶含水量為6%。涼透後將茶置入焙乾提香機提香,溫度為100度,50分鐘後停機攤涼,幹茶水分為5%。幹茶條索烏潤緊細顯毫,甜香濃烈持久撲鼻,湯色鮮紅明亮,滋味醇爽,葉底紅亮勻齊;涼透後用12目手篩分篩剔腳,包裝入庫。
【文檔編號】A23F3/06GK103609761SQ201310691996
【公開日】2014年3月5日 申請日期:2013年12月17日 優先權日:2013年12月17日
【發明者】王啟茂, 王超 申請人:利川金利茶業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