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帶微孔的超高分子聚乙烯複合聚乙烯隔膜的製作方法
2023-04-23 11:04:21 2
一種帶微孔的超高分子聚乙烯複合聚乙烯隔膜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帶微孔的超高分子聚乙烯複合聚乙烯隔膜。本帶微孔的超高分子聚乙烯複合聚乙烯隔膜包括雙層基膜,所述雙層基膜均為聚乙烯高分子隔膜,該聚乙烯高分子隔膜上均布若干微孔,兩層聚乙烯高分子隔膜之間夾有一層聚苯碸對苯二甲醯胺膜,聚乙烯高分子隔膜外表面附有一層聚酯無紡布膜,所述聚苯碸對苯二甲醯胺膜和聚酯無紡布膜上均布設有通孔。增設聚酯無紡布膜和聚苯碸對苯二甲醯胺膜,不但使本高性能的鋰電池隔膜具有高強度,受到外力作用不易變形,而且具有穩定的親電解液性,還減少了電解液對鋰電池隔膜腐蝕。本實用新型具有高強度的支撐力和良好的電解液吸附性,廣泛適合各種型號的鋰電池改進配套。
【專利說明】—種帶微孔的超高分子聚乙烯複合聚乙烯隔膜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帶微孔的超高分子聚乙烯複合聚乙烯隔膜。
【背景技術】
[0002]鋰電池由於容量大,幾乎無記憶效應而被廣泛使用。鋰電池正負電極之間需要一層隔膜,讓離子順利通過,而電子不能通過,只能由外電路從負極移向正極。傳統鋰電池隔膜生產主要採用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拉伸法,即幹法,將塑料薄膜加到一定溫度,採用物理方法拉伸,使分子鏈產生較大空隙,此方法孔密度和孔徑控制較難,微孔均勻度差;另一種是溼法,令塑料薄膜處於液體狀態,加入另一種沸點不同中介的液體物質,改變溫度令中介物質相分析析出。在留下的薄膜上留下中介勿析出後的空間,即為微孔,此方法生產速度慢,且成本較高,工藝難度大。兩者生產存在的最大缺陷是,一、隔膜強度差,受到外力情況下容易變形,二、微孔膜電解液掛液能力差,導致隔膜本身的電解液吸附性和浸潤性能力不佳,不利於離子通過。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如何克服現有技術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種帶微孔的超高分子聚乙烯複合聚乙烯隔膜。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帶微孔的超高分子聚乙烯複合聚乙烯隔膜包括雙層基膜,所述雙層基膜均為聚乙烯高分子隔膜,該聚乙烯高分子隔膜上均布若干微孔,兩層聚乙烯高分子隔膜之間夾有一層聚苯碸對苯二甲醯胺膜,聚乙烯高分子隔膜外表面附有一層聚酯無紡布膜,所述聚苯碸對苯二甲醯胺膜和聚酯無紡布膜上均布設有通孔。如此設計,由聚酯無紡布膜充當支撐材,聚苯碸對苯二甲醯胺膜充當親電解液層,不但使本高性能的鋰電池隔膜具有高強度,受到外力作用不易變形,而且具有穩定的親電解液性,還減少了電解液對鋰電池隔膜腐蝕,在腐蝕環境中使用時保持穩定的使用特性。
[0005]作為優化,所述聚苯碸對苯二甲醯胺膜上設有若干疏水隔離帶。如此設計,方便針對不同的區域的親電解液性需要,設置不同親電解液區厚度及面積,並不受到相鄰區域的影響。
[0006]作為優化,所述聚乙烯高分子隔膜厚度為20?60 μ m,所述聚苯碸對苯二甲醯胺膜和疏水隔離帶的厚度均為5?10 μ m,所述聚酯無紡布膜厚度為40?80 μ m。如此設計,使本高性能的鋰電池隔膜具有輕薄的特性。
[0007]作為優化,所述微孔的孔徑為0.02?0.6 μ m ;所述通孔的孔徑為I?3 μ m。如此設計,既能提供機械隔離,保證正負極之間的電子絕緣,又利用微孔和通孔的孔結構相配合,保證鋰電池內電解液離子順利流暢的透過。
[0008]本實用新型一種帶微孔的超高分子聚乙烯複合聚乙烯隔膜結構簡單、成本低廉,具有高強度的支撐力和良好的電解液吸附性,廣泛適合各種型號的鋰電池改進配套。【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一種帶微孔的超高分子聚乙烯複合聚乙烯隔膜作進一步說明:
[0010]圖1是本帶微孔的超高分子聚乙烯複合聚乙烯隔膜結的實施方式I的結構示意圖;
[0011]圖2是本帶微孔的超高分子聚乙烯複合聚乙烯隔膜結的實施方式2的結構示意圖。
[0012]圖中:1-聚乙烯高分子隔膜、2-微孔、3-聚苯碸對苯二甲醯胺膜、4-聚酯無紡布膜、5-疏水隔離帶。
【具體實施方式】
[0013]實施方式1:如圖1所示,本帶微孔的超高分子聚乙烯複合聚乙烯隔膜包括雙層基膜,所述雙層基膜均為聚乙烯高分子隔膜1,該聚乙烯高分子隔膜I上均布若干微孔2,兩層聚乙烯高分子隔膜I之間夾有一層聚苯碸對苯二甲醯胺膜3,聚乙烯高分子隔膜I外表面附有一層聚酯無紡布膜4,所述聚苯碸對苯二甲醯胺膜3和聚酯無紡布膜4上均布設有通孔。所述聚乙烯高分子隔膜I厚度為60 μ m,所述聚苯碸對苯二甲醯胺膜3和疏水隔離帶5的厚度均為5 μ m,所述聚酯無紡布膜4厚度為80 μ m。所述微孔2的孔徑為0.6 μ m ;所述通孔的孔徑為I μ m。
[0014]實施方式2:如圖2所示,所述聚苯碸對苯二甲醯胺膜3上設有若干疏水隔離帶5。所述聚乙烯高分子隔膜I厚度為20 μ m,所述聚苯碸對苯二甲醯胺膜3和疏水隔離帶5的厚度均為10 μ m,所述聚酯無紡布膜4厚度為40 μ m。所述微孔2的孔徑為0.02 μ m ;所述通孔的孔徑為3 μ m。其餘結構和部件如實施方式I所述,略。
[0015]本實用新型包括但不限於上述實施方式,任何符合本權利要求書描述的產品,均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帶微孔的超高分子聚乙烯複合聚乙烯隔膜,包括雙層基膜,其特徵是:所述雙層基膜均為聚乙烯高分子隔膜(1),該聚乙烯高分子隔膜(I)上均布若干微孔(2),兩層聚乙烯高分子隔膜(I)之間夾有一層聚苯碸對苯二甲醯胺膜(3),聚乙烯高分子隔膜(I)外表面附有一層聚酯無紡布膜(4),所述聚苯碸對苯二甲醯胺膜(3)和聚酯無紡布膜(4)上均布設有通孔。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微孔的超高分子聚乙烯複合聚乙烯隔膜,其特徵是:所述聚苯碸對苯二甲醯胺膜(3 )上設有若干疏水隔離帶(5 )。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帶微孔的超高分子聚乙烯複合聚乙烯隔膜,其特徵是:所述聚乙烯高分子隔膜(I)厚度為20?60 μ m,所述聚苯碸對苯二甲醯胺膜(3)和疏水隔離帶(5)的厚度均為5?10 μ m,所述聚酯無紡布膜(4)厚度為40?80 μ m。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帶微孔的超高分子聚乙烯複合聚乙烯隔膜,其特徵是:所述微孔(2)的孔徑為0.02?0.6 μ m ;所述通孔的孔徑為I?3 μ m。
【文檔編號】B32B27/30GK203631640SQ201320728157
【公開日】2014年6月4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15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15日
【發明者】沈丹, 洪力東, 陳博裕, 郭政肇 申請人:深圳市冠力新材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