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雙馬達驅動的迴轉驅動裝置製造方法
2023-04-23 10:26:36 1
一種雙馬達驅動的迴轉驅動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雙馬達驅動的迴轉驅動裝置,包括擺線馬達、蝸杆、迴轉驅動殼體、迴轉支承內圈、蝸輪迴轉支承外圈及鑲嵌於迴轉支承內圈和蝸輪迴轉支承外圈之間的滾珠;擺線馬達包括左側擺線馬達和右側擺線馬達,左側擺線馬達和右側擺線馬達的動力軸輸出端與蝸杆的兩端固定連接,左側擺線馬達和右側擺線馬達驅動蝸杆運轉的方向相同;採用雙馬達驅動驅動蝸杆的結構,在蝸杆兩側各裝一擺線馬達,在需要保證轉速的情況下,可以採用兩個小排量擺線馬達驅動蝸杆轉動,這樣既確保擺線馬達的轉速,又可以通過兩個小排量馬達的轉矩疊加來提升總轉矩。
【專利說明】—種雙馬達驅動的迴轉驅動裝置【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迴轉驅動裝置,特別是一種雙馬達驅動的迴轉驅動裝置。
【背景技術】
[0002]迴轉驅動裝置也叫迴轉支承,通常由蝸杆、迴轉支承、殼體、馬達等部件構成,迴轉驅動裝置的基本構造是蝸輪-蝸杆傳動結構,通常在迴轉支承的外圈上設有齒,也稱外齒圈,其作用相當於蝸輪,然後由蝸杆驅動外齒圈轉動。迴轉驅動裝置可以同時承受軸向力、徑向力、傾翻力矩,且具有安裝簡便、易於維護、更大程度上節省安裝空間等特點,可以廣泛使用於重型平板運輸車、貨櫃起重機、隨車吊、高空作業車、巡日太陽能發電系統等工程機械及新能源領域。
[0003]迴轉驅動裝置通常設有一隻蝸杆並配合一個擺線馬達來驅動外齒圈,利用蝸輪蝸杆減速來達到減小轉速,增大扭矩的效果。根據擺線馬達的特性,同一系列的擺線馬達,排量與轉矩成正比、同時排量與轉速成反比,為了提高轉速,就需要使用小排量馬達,但與此同時迴轉驅動裝置的轉矩就下降;為了提高轉矩使用大排量馬達,但與此同時轉速就下降;如何兼顧迴轉驅動裝置的轉矩和轉速就成為一個有待於解決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4]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以兼顧轉矩和轉速的迴轉驅動裝
置。
[0005]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是按如下方式實現的: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雙馬達驅動的迴轉驅動裝置包括擺線馬達、蝸杆、迴轉驅動殼體、迴轉支承內圈、蝸輪迴轉支承外圈及鑲嵌於迴轉支承內圈和蝸輪迴轉支承外圈之間的滾珠;所述迴轉驅動殼體上設置有渦輪固定連接腔及位於渦輪固定連接腔下方的蝸杆固定連接腔;所述迴轉支承內圈固定連接於渦輪固定連接腔內;所述蝸輪迴轉支承外圈嵌套於渦輪固定連接腔內,蝸輪迴轉支承外圈的外圓柱面上設置有外齒圈,外齒圈與連接在蝸杆固定連接腔內的蝸杆嚙合,其特徵在於:所述擺線馬達包括左側擺線馬達和右側擺線馬達,左側擺線馬達和右側擺線馬達的動力軸輸出端與蝸杆的兩端固定連接。
[0006]所述左側擺線馬達和右側擺線馬達驅動蝸杆運轉的方向相同。
[0007]所述蝸杆的兩端通過圓錐滾子軸承固定連接於蝸杆固定連接腔內;所述蝸杆固定連接腔的兩端固定連接有端蓋,左側擺線馬達和右側擺線馬達的本體分別與兩側的端蓋固定連接。
[0008]所述迴轉支承內圈的外圓柱面設置有滾道,蝸輪迴轉支承外圈的內圓柱面設置有滾道,迴轉支承內圈的滾道與蝸輪迴轉支承外圈的滾道之間鑲嵌有若干滾珠。
[0009]所述蝸輪迴轉支承外圈與渦輪固定連接腔內側壁之間設置有密封圈a,所述迴轉支承內圈的外圓柱面與蝸輪迴轉支承外圈的內圓柱面之間設置有密封圈b ;所述密封圈b設置兩個,分別位於內置有滾珠的滾道的兩側。[0010]所述迴轉支承內圈的內圓柱面上設置有與滾道連通的若干油道,所述油道上固定連接有黃油嘴。
[0011]本實用新型的積極效果: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雙馬達驅動的迴轉驅動裝置採用雙馬達驅動驅動蝸杆的結構,在蝸杆兩側各裝一擺線馬達,在需要保證轉速的情況下,可以採用兩個小排量擺線馬達驅動蝸杆轉動,這樣既確保擺線馬達的轉速,又可以通過兩個小排量馬達的轉矩疊加來提升總轉矩。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0013]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4]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雙馬達驅動部分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0015]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0016]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0017]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0018]圖中,I滾珠 2蝸輪迴轉支承外圈3迴轉支承內圈
[0019]4迴轉驅動殼體5黃油嘴6密封圈a [0020]7密封圈b8蝸杆9圓錐滾子軸承
[0021]10端蓋11擺線馬達12外齒圈
【具體實施方式】
[0022]如圖1至圖5所示,作為特殊的實施例,本實用新型所述一種雙馬達驅動的迴轉驅動裝置包括擺線馬達(11)、蝸杆(8)、迴轉驅動殼體(4)、迴轉支承內圈(3)、蝸輪迴轉支承外圈⑵及鑲嵌於迴轉支承內圈⑶和蝸輪迴轉支承外圈⑵之間的滾珠⑴;所述迴轉支承內圈(3)的外圓柱面設置有滾道,蝸輪迴轉支承外圈(2)的內圓柱面設置有滾道,迴轉支承內圈(3)的滾道與蝸輪迴轉支承外圈(2)的滾道之間鑲嵌有若干滾珠(I);所述迴轉驅動殼體(4)上設置有渦輪固定連接腔及位於渦輪固定連接腔下方的蝸杆固定連接腔;所述迴轉支承內圈(3)固定連接於渦輪固定連接腔內;所述蝸輪迴轉支承外圈(2)嵌套於渦輪固定連接腔內,蝸輪迴轉支承外圈(2)的外圓柱面上設置有外齒圈(12),外齒圈(12)與連接在蝸杆固定連接腔內的蝸杆(8)嚙合;所述蝸杆(8)的兩端通過圓錐滾子軸承(9)固定連接於蝸杆固定連接腔內;所述擺線馬達(11)包括左側擺線馬達和右側擺線馬達,左側擺線馬達和右側擺線馬達的動力軸輸出端與蝸杆(8)的兩端固定連接,所述左側擺線馬達和右側擺線馬達驅動蝸杆運轉的方向相同;所述蝸杆固定連接腔的兩端固定連接有端蓋
(10),左側擺線馬達和右側擺線馬達的本體分別與兩側的端蓋(10)固定連接。
[0023]所述蝸輪迴轉支承外圈(2)與渦輪固定連接腔內側壁之間設置有密封圈a^),所述迴轉支承內圈(3)的外圓柱面與蝸輪迴轉支承外圈(2)的內圓柱面之間設置有密封圈b(7);所述密封圈b(7)設置兩個,分別位於內置有滾珠(I)的滾道的兩側;所述迴轉支承內圈(3)的內圓柱面上設置有與滾道連通的若干油道,所述油道上固定連接有黃油嘴(5)。
[0024]工作時,將進油管道與回油管道分別與左側擺線馬達和右側擺線馬達的進油口與回油口連接,此處必須保證在供油狀態下,左側擺線馬達和右側擺線馬達朝同一個方向驅動蝸杆(8)轉動;擺線馬達(11)通過花鍵或者其他方式與蝸杆(8)連接,帶動蝸杆(8)轉動,蝸杆(8)與蝸輪迴轉支承外圈(2)的外圓柱面上的外齒圈(2)嚙合,將動力傳遞至蝸輪迴轉支承外圈(2)帶動蝸輪迴轉支承外圈(2)轉動。
[0025]上述實施例僅代表了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方式,並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範圍的限制。應當指出的是在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種變形設計,這些都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雙馬達驅動的迴轉驅動裝置,包括擺線馬達、蝸杆、迴轉驅動殼體、迴轉支承內圈、蝸輪迴轉支承外圈及鑲嵌於迴轉支承內圈和蝸輪迴轉支承外圈之間的滾珠;所述迴轉驅動殼體上設置有渦輪固定連接腔及位於渦輪固定連接腔下方的蝸杆固定連接腔;所述迴轉支承內圈固定連接於渦輪固定連接腔內;所述蝸輪迴轉支承外圈嵌套於渦輪固定連接腔內,蝸輪迴轉支承外圈的外圓柱面上設置有外齒圈,外齒圈與連接在蝸杆固定連接腔內的蝸杆嚙合,其特徵在於:所述擺線馬達包括左側擺線馬達和右側擺線馬達,左側擺線馬達和右側擺線馬達的動力軸輸出端與蝸杆的兩端固定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馬達驅動的迴轉驅動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左側擺線馬達和右側擺線馬達驅動蝸杆運轉的方向相同。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馬達驅動的迴轉驅動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蝸杆的兩端通過圓錐滾子軸承固定連接於蝸杆固定連接腔內;所述蝸杆固定連接腔的兩端固定連接有端蓋,左側擺線馬達和右側擺線馬達的本體分別與兩側的端蓋固定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馬達驅動的迴轉驅動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迴轉支承內圈的外圓柱面設置有滾道,蝸輪迴轉支承外圈的內圓柱面設置有滾道,迴轉支承內圈的滾道與蝸輪迴轉支承外圈的滾道之間鑲嵌有若干滾珠。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馬達驅動的迴轉驅動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蝸輪迴轉支承外圈與渦輪固定連接腔內側壁之間設置有密封圈a,所述迴轉支承內圈的外圓柱面與蝸輪迴轉支承外圈的內圓柱面之間設置有密封圈b ;所述密封圈b設置兩個,分別位於內置有滾珠的滾道的兩側。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雙馬達驅動的迴轉驅動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迴轉支承內圈的內圓柱面上設置有與滾道連通的若干油道,所述油道上固定連接有黃油嘴。
【文檔編號】F16H57/04GK203548785SQ201320700169
【公開日】2014年4月16日 申請日期:2013年11月8日 優先權日:2013年11月8日
【發明者】吳聰傑, 逄忠山, 楊正華, 夏亞帥 申請人:安特威爾叉車屬具(漳州)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