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緣嫁接誘變小麥高產栽培技術的製作方法
2023-04-23 06:03:26 5
專利名稱:遠緣嫁接誘變小麥高產栽培技術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農作物栽培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遠緣嫁接誘變小麥高產栽培技術。
背景技術:
我國是人口大國和糧食消費大國,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不僅是關係到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大經濟問題,也是關係到國家政局穩定的重大政治問題。小麥是我國第二大糧食作物,必須依靠科學技術大幅提高小麥單位面積產量,才能滿足人口增加和社會發展的需求,因此小麥超高產研究是一個永恆的攻關課題。
發明內容
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提供一種抗病性好、高產穩產的遠緣嫁接誘變小麥高產栽培技術。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遠緣嫁接誘變小麥高產栽培技術,其特徵在於其方法步驟如下,一 .選種選擇京薯6號(紫薯)為砧木,豫麥14號為接穗,培育出小麥新品種繼軍麥號,獲得繼軍麥號後再與刀豆為砧木,培育出小麥新品種繼軍麥1號;二 .播種精選繼軍麥1號麥種,用藥劑拌種,早中茬品種在10月8日至10月20日播種,採用旋耕與深耕相結合,每畝播種量為10公斤,10月20日後播種,遲播種一天增加0. 25公斤麥種,用雙樓重播,第一次用播種量的2/3,第二次用播種量的1/3,每畝施優質土雜肥5000 公斤,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鉀每畝75公斤,硼、鎂、鋅、鐵肥每畝5公斤;三.苗期管理出苗後,及時查苗補缺,移稠補稀,中耕1-2次,在小麥三葉期後拔節期前進行化學除草,日平均氣溫5°C以上,每畝用75%苯磺隆2g,加水30公斤噴霧一次;四.小麥冬前管理1、澆好越冬水,確保麥苗安全越冬;澆越冬水使小麥在冬前和越冬期間有適宜的水分條件,促進麥田健壯生長,防止凍害,安全越冬,澆越冬水適宜溫度要求,在日平均氣溫;TC左右,時間在立冬到小雪期間, 群體小的麥田應先澆,後澆群體大的麥田;2、及時劃鋤,保墒提溫促苗快發乾旱年份,麥田要澆水造墒,必然造成土壤板結,通透性差,麥田土壤條件就會變差,小麥分櫱生長緩慢,難以形成壯苗,及時進行劃鋤,能疏鬆土壤,破除板結,保墒抗旱,培育冬前壯苗的目地,因此,冬前應對麥田劃鋤一遍,劃勻,劃透,深度4——5Gm為宜;3、合理追施化肥,培育冬前壯苗;
3
合理追肥是培育冬前壯苗的有效措施,追肥能使小麥扎深根,促進麥苗由弱轉壯, 確保小麥安全越冬,有利於春季返青,提高分櫱成穗率,增加產量,每畝施用標準氮肥15公斤為宜;五.小麥春季管理1、及時劃鋤,促控結合,對旺長麥田要及時劃鋤進兩極分化,控制群體。2、葉面施肥,促進麥苗健壯生長;做到促控結合深鋤、斷根葉面施肥在苗期,花後期,孕穗期,灌漿期,成份是全氮 5. 0 %,水溶磷 15. 0 %,水溶鉀 30. %,鈣 0. 05 %,鎂 0. 05 %,硼 0. 35 %,鋅 0. 006 %,鐵 0. 005%,銅0. 003%,錳0. 0025%,鉬0. 0005%,以上11種肥料每次每畝用100克加15%三唑酮80g或25%戊唑醇20g或40%戊唑多菌靈60g交替使用加5%高效氯氟氰菊酯80ml, 如有旺長小苗在拔節期前每畝再加15%多效唑40g,每畝用水30公斤,注意每季只用一次多效唑,可防治小麥蚜、紅蜘蛛、吸漿蟲、紋枯病、白粉病、銹病、赤黴病,防治小麥倒伏;六.小麥後期管理從小麥抽穗、開花一直到成熟,是小麥生長的後期,這是小麥形成籽粒產量的重要生長階段,試驗證明,小麥抽穗以後,主要是旗葉、倒二葉和穗下節間進行光合作用,產生碳水化合物,供給籽粒灌漿,因此,重視保護好旗葉和倒二葉,延長綠色功能期,保持較長時間的較強的光合作用強度,對提高粒重有重要作用,同時,小麥開花以後,根系的活力開始衰退,延緩根系衰老,使小麥的根系具有較長時間的吸收水分和養料的功能,對提高葉片的光合作用和持續時間有直接的影響,因此,小麥生育後期管理的主功方向是保根,保葉,防早衰,增加粒重;七.適時收穫小麥蠟熟末期是收穫的最佳時期,此時,乾物質積累到最多,幹粒重最高,應及時收穫,收穫後及時晾曬,防止遇雨和潮溼黴爛,並在入庫前做好糧食精選,保證小麥商品的質量,優質專用小麥還應注意收穫時要單收單脫,單獨晾曬,單貯單運,防止混雜。所述的藥劑拌種選用2%高效氯氟氰菊酯:3ml、20%毒死蜱2. 5ml、25%戊唑醇5g、 愛多收0. 6ml、98%磷酸二氫鉀25g,用以上拌種試驗結果證明,小麥出苗率提高12%,同時,葉片深綠,莖粗壯,麥苗變矮,葉片厚,葉片寬。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通過兩次兩種植物遠緣嫁接誘變後獲得小麥新品種繼軍麥1號,該品種為半冬性,株高70-75釐米,穗長12釐米,穗粒數45-50粒,畝穗數32-35 萬,千粒重52-55克,蛋白質含量16%,屬優質麥。每畝和其它品種相比增產100-150公斤, 該品種,莖杆粗壯,根系發達,抗倒能力強,抗病性好,耐旱,抗寒性好,抗乾熱風,落黃好,高產穩產,一般畝產600公斤,高產潛力能達750公斤以上。
具體實施例方式為了使本發明實現的技術手段、創作特徵、達成目的與功效易於明白了解,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一種遠緣嫁接誘變小麥高產栽培技術,其方法步驟如下,一 .選種選擇京薯6號(紫薯)為砧木,此薯含硒元素,有抗癌物質,選豫麥14號為接穗,培育出小麥新品種繼軍麥號,獲得繼軍麥號後再與刀豆為砧木,刀豆有活血補腎的功效,培育出小麥新品種繼軍麥1號;二 .播種精選繼軍麥1號麥種,用藥劑拌種,選用2%高效氯氟氰菊酯^11,20%毒死蜱 2. 5ml、25%戊唑醇5g、愛多收0. 6ml、98%磷酸二氫鉀25g,用以上拌種試驗結果證明,小麥出苗率提高12%,同時,葉片深綠,莖粗壯,麥苗變矮,葉片厚,葉片寬。早中茬品種在10月8日至10月20日播種,採用旋耕與深耕相結合,每畝播種量為 10公斤,10月20日後播種,遲播種一天增加0. 25公斤麥種,用雙樓重播,破除犁底層。近幾年旋耕代替犁耕的面積逐年擴大,旋耕工費低田間坷垃少,受農民歡迎。但是,連續多年的旋耕造成麥田耕層變淺,形成結實的犁底層,一是影響小麥根下扎,二是影響水分下滲, 土壤深層蓄水少,根系發育差,影響粒重和產量,另外,要注意一點,進行犁耕或旋耕時與鎮壓相結合,使土壤上松下實,避免土壤過於疏鬆,造成小麥播種過深,形成弱苗。第一次用播種量的2/3,第二次用播種量的1/3;基肥和追肥比例8 2,拔節前追肥,每畝施優質土雜肥5000公斤,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鉀每畝75公斤,硼、鎂、鋅、鐵肥每畝5公斤;三.苗期管理出苗後,及時查苗補缺,移稠補稀,中耕1-2次,在小麥三葉期後拔節期前進行化學除草,日平均氣溫5°C以上,每畝用75%苯磺隆2g,加水30公斤噴霧一次;四.小麥冬前管理冬前麥田管理應以澆水抗旱為重點,追肥和防治病蟲害等技術措施,做到因苗分類管理,促進麥田健壯生長,爭取形成合理的群體,為明年小麥豐收打下良好的基礎;1、澆好越冬水,確保麥苗安全越冬;澆越冬水使小麥在冬前和越冬期間有適宜的水分條件,促進麥田健壯生長,防止凍害,安全越冬,澆越冬水適宜溫度要求,在日平均氣溫;TC左右,時間在立冬到小雪期間, 群體小的麥田應先澆,後澆群體大的麥田;2、及時劃鋤,保墒提溫促苗快發乾旱年份,麥田要澆水造墒,必然造成土壤板結,通透性差,麥田土壤條件就會變差,小麥分櫱生長緩慢,難以形成壯苗,及時進行劃鋤,能疏鬆土壤,破除板結,保墒抗旱,培育冬前壯苗的目地,因此,冬前應對麥田劃鋤一遍,劃勻,劃透,深度4——5Gm為宜;4、合理追施化肥,培育冬前壯苗;合理追肥是培育冬前壯苗的有效措施,追肥能使小麥扎深根,促進麥苗由弱轉壯, 確保小麥安全越冬,有利於春季返青,提高分櫱成穗率,增加產量,每畝施用標準氮肥15公斤為宜;五.小麥春季管理1、及時劃鋤,促控結合,對旺長麥田要及時劃鋤進兩極分化,控制群體。2、葉面施肥,促進麥苗健壯生長;做到促控結合深鋤、斷根葉面施肥在苗期,花後期,孕穗期,灌漿期,成份是全氮 5. 0 %,水溶磷 15. 0 %,水溶鉀 30. %,鈣 0. 05 %,鎂 0. 05 %,硼 0. 35 %,鋅 0. 006 %,鐵 0. 005%,銅0. 003%,錳0. 0025%,鉬0. 0005%,以上11種肥料每次每畝用100克加15%三唑酮80g或25%戊唑醇20g或40%戊唑多菌靈60g交替使用加5%高效氯氟氰菊酯80ml,如有旺長小苗在拔節期前每畝再加15%多效唑40g,每畝用水30公斤,注意每季只用一次多效唑,可防治小麥蚜、紅蜘蛛、吸漿蟲、紋枯病、白粉病、銹病、赤黴病,防治小麥倒伏;六.小麥後期管理從小麥抽穗、開花一直到成熟,是小麥生長的後期,這是小麥形成籽粒產量的重要生長階段,試驗證明,小麥抽穗以後,主要是旗葉、倒二葉和穗下節間進行光合作用,產生碳水化合物,供給籽粒灌漿,因此,重視保護好旗葉和倒二葉,延長綠色功能期,保持較長時間的較強的光合作用強度,對提高粒重有重要作用,同時,小麥開花以後,根系的活力開始衰退,延緩根系衰老,使小麥的根系具有較長時間的吸收水分和養料的功能,對提高葉十片的光合作用和持續時間有直接的影響,因此,小麥生育後期管理的主功方向是保根,保葉,防早衰,增加粒重;七.適時收穫小麥蠟熟末期是收穫的最佳時期,此時,乾物質積累到最多,幹粒重最高,應及時收穫,收穫後及時晾曬,防止遇雨和潮溼黴爛,並在入庫前做好糧食精選,保證小麥商品的質量,優質專用小麥還應注意收穫時要單收單脫,單獨晾曬,單貯單運,防止混雜。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發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徵和本發明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發明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發明的原理,在不脫離本發明精神和範圍的前提下,本發明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發明範圍內。本發明要求保護範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權利要求
1.遠緣嫁接誘變小麥高產栽培技術,其特徵在於其方法步驟如下, 一.選種選擇京薯6號為砧木,豫麥14號為接穗,培育出小麥新品種繼軍麥號,獲得繼軍麥號後再與刀豆為砧木,培育出小麥新品種繼軍麥1號; 二 .播種精選繼軍麥1號麥種,用藥劑拌種,早中茬品種在10月8日至10月20日播種,採用旋耕與深耕相結合,每畝播種量為10公斤,10月20日後播種,遲播種一天增加0. 25公斤麥種,用雙樓重播,第一次用播種量的2/3,第二次用播種量的1/3,每畝施優質土雜肥5000公斤,氮、五氧化二磷、氧化鉀每畝75公斤,硼、鎂、鋅、鐵肥每畝5公斤;三.苗期管理出苗後,及時查苗補缺,移稠補稀,中耕1-2次,在小麥三葉期後拔節期前進行化學除草,日平均氣溫5°C以上,每畝用75%苯磺隆2g,加水30公斤噴霧一次;四.小麥冬前管理a、澆好越冬水,確保麥苗安全越冬,澆越冬水適宜溫度要求,在日平均氣溫;TC左右,時間在立冬到小雪期間,群體小的麥田應先澆,後澆群體大的麥田;b、及時劃鋤,保墒提溫促苗快發,冬前應對麥田劃鋤一遍,劃勻,劃透,深度4——5Gm為且;c、合理追施化肥,培育冬前壯苗,每畝施用標準氮肥15公斤為宜;五.小麥春季管理a.及時劃鋤,促控結合,對旺長麥田要及時劃鋤進兩極分化,控制群體;b.葉面施肥,促進麥苗健壯生長;用全氮5. 0 %,水溶磷15. 0 %,水溶鉀30. %,鈣0. 05 %,鎂0. 05 %,硼0. 35 %,鋅 0. 006%,鐵0. 005%,銅0. 003%,猛0. 0025%,鉬0. 0005%,以上11種肥料每次每畝用100克加15%三唑酮80g或25%戊唑醇20g或40%戊唑多菌靈60g交替使用加5%高效氯氟氰菊酯80ml,如有旺長小苗在拔節期前每畝再加15%多效唑40g,每畝用水30公斤;六.小麥後期管理小麥抽穗以後,主要是旗葉、倒二葉和穗下節間進行光合作用,產生碳水化合物,供給籽粒灌漿,因此,重視保護好旗葉和倒二葉,延長綠色功能期,保持較長時間的較強的光合作用強度,對提高粒重有重要作用,同時,小麥開花以後,根系的活力開始衰退,延緩根系衰老,使小麥的根系具有較長時間的吸收水分和養料的功能,對提高葉片的光合作用和持續時間有直接的影響,因此,小麥生育後期管理的主功方向是保根,保葉,防早衰,增加粒重;七.適時收穫小麥蠟熟末期是收穫的最佳時期,收穫後及時晾曬,並在入庫前做好糧食精選,保證小麥商品的質量,單獨晾曬,單貯單運,防止混雜。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遠緣嫁接誘變小麥高產栽培技術,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藥劑拌種選用2 %高效氯氟氰菊酯3ml、20 %毒死蜱2. 5ml、25 %戊唑醇5g、愛多收0. 6ml、98 %磷酸二氫鉀25g。
全文摘要
一種遠緣嫁接誘變小麥高產栽培技術,涉及農作物栽培技術領域,其特徵在於選擇京薯6號(紫薯)為砧木,豫麥14號為接穗,培育出小麥新品種繼軍麥號,獲得繼軍麥號後再與刀豆為砧木,培育出小麥新品種繼軍麥1號;精選繼軍麥1號麥種,用藥劑拌種進行播種,做好苗期管理、小麥冬前管理、小麥春季管理、小麥後期管理及適時收穫,確保小麥優質高產。本發明通過兩次兩種植物遠緣嫁接誘變後獲得小麥新品種繼軍麥1號,該品種為半冬性,莖杆粗壯,根系發達,抗倒能力強,抗病性好,耐旱,抗寒性好,抗乾熱風,落黃好,高產穩產,一般畝產600公斤,高產潛力能達750公斤以上。
文檔編號A01G1/00GK102498898SQ201110358098
公開日2012年6月20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11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11日
發明者郭繼軍 申請人:界首市昊坤農作物種植專業合作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