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板膜測試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4-23 04:17:26
專利名稱:平板膜測試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膜分離和水處理技術領域,具體說涉及一種平板膜測試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在膜分離和水處理技術領域,缺少小型的測試實驗裝置。有些用於測試平板 膜的測試裝置密封性能不佳,這樣就影響了測試效果,而且裝置所承受的壓力有限。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平板膜測試裝置,有良好的密封效果, 以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技術缺陷。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平板膜測試裝置,包括上、下基座,下基座內設第一內腔,上基座內設第二內 腔,第一、第二內腔通過密封元件配合,在下基座上設有第一進、出口,上基座上設有第二出 口,所述第一進、出口與第一內腔連接,第二出口與第二內腔連接,所述密封元件包括第一、 第二密封圈,下基座的上表面與第一內腔之間為過渡面,第一、第二密封圈設於過渡面上, 且第一密封圈套於第二密封圈內。進一步地,所述第一內腔的底部設有多條突出的平行稜脊,相鄰兩條稜脊之間形 成流道。進一步地,所述上、下基座在外圍上設有通孔,上、下基座通過緊固螺栓連接。優選地,所述上、下基座為不鏽鋼基座。優選地,所述第一、第二內腔的形狀為矩形,第一、第二密封圈的形狀也為矩形。進一步地,還包括過濾網,該過濾網嵌於第一密封圈內。優選地,所述過濾網為燒結不鏽鋼過濾網。進一步地,所述流道的兩端設有第三、第四內腔,第一進口與第三內腔連接,第一 出口與第四內腔連接。優選地,第一進、出口分別位於第三內腔、第四內腔的中心,第二出口位於第二內 腔的中心。本實用新型有良好的密封性能,不鏽鋼基座能承受更大的壓力,不僅提高設計壓 力,而且保證測試效果。其中特殊的流道設計可以增大液體與平板膜接觸面積,減輕對膜的 機械傷害。雙層密封圈的設置可保證良好的防水效果,提高耐壓能力。另外,上、下基座通 過螺栓緊固,能快速拆裝,操作方便。
圖1為本實用新型涉及的平板膜測試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同時該圖也是分解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涉及的平板膜測試裝置中上基座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涉及的平板膜測試裝置中下基座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見圖1,為本實用新型涉及的平板膜測試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同時該圖也是分解 圖。所述平板膜測試裝置包括上、下基座1、5,下基座5內設第一內腔51,上基座1內設第 二內腔11,在兩內腔的外圍,即在上、下基座1、5外緣上,圍繞兩空腔設有多個通孔,上、下 基座1、5通過緊固螺栓6閉合。閉合的同時,第一、第二內腔51、11通過密封元件配合。見 圖3,在下基座5上設有第一進、出口 55、56,上基座1上設有第二出口 12,所述第一進、出口 55,56與第一內腔51連接,第二出口 12與第二內腔11連接。液體由第一進口 55流入第 一內腔51,既可以通過第一出口 56流出,也可以進入第二內腔11由第二出口 12流出。所 述密封元件包括第一、第二密封圈3、4,下基座5的上表面與第一內腔51之間為過渡面,第 一、第二密封圈3、4就設於過渡面上,且第一密封圈3包圍第一內腔51形成的空間,第二密 封圈4套在第一密封圈3外。所述第一、第二內腔51、11的形狀為矩形,第一、第二密封圈 3、4的形狀也為矩形。雙層密封圈設計能取得良好的防水效果,提高耐壓能力。見圖3,在第一內腔51的底部設有多條突出的稜脊,且各稜脊平行,相鄰兩條稜脊 之間形成流道52。在第一內腔51的兩端,即流道52的兩端設有與所述第一進口 55與第 一出口 56連接的第三、第四內腔53、54,液體從第一進口 55進入後,先充滿第三內腔53,然 後順著流道52經過第一內腔51,從第一出口 56流出。或者,受壓力影響,通過置於流道52 上的平板膜,並進入第二內腔11,在第二內腔11的中心設第二出口 1(見圖2),液體由於壓 力作用也可從第二內腔11流出。上、下基座1、5採用不鏽鋼材質,因此上、下基座1、5通過螺栓6能壓緊平板膜,達 到更好的密封效果。在平板膜上還設有一層過濾網,該過濾網的形狀與第一密封圈3配合。優選地,過 濾網採用燒結不鏽鋼過濾網2。裝配時,將平板膜放在第一內腔51上,在平板膜上再壓一塊燒結不鏽鋼過濾網2, 然後將上基座1蓋上,與下基座5對齊,並用緊固螺栓6將兩基座緊固。在基座內,雙層密 封圈受擠壓能很好地將第一、第二內腔51、11密封,另外,燒結不鏽鋼過濾網2有支撐作用, 這樣,能保證液體在腔室內順利通過,使腔室的密封性能達到最佳。平板膜是一種單向膜,介質只能從膜的一側通過,流入另一側,而不能反向通過。 平板膜測試裝置工作原理如下第一進、出口 55、56,第二出口 12均通過橡膠管與平板膜測 試系統的其它裝置連接。受壓的液體由第一進口陽進入至第三內腔53,並充滿第三內腔 53,隨著液體不斷注入,液體順著流道52進入第一內腔51,一部分液體透過平板膜,另一部 分沿流道52流至第四內腔M,並由第一出口 56流出。透過平板膜的液體會進一步透過燒 結不鏽鋼過濾網2而進入第二內腔11,並最終由第二出口 12流出,測試系統測透過液體的 通量。本實用新型有良好的密封性能,不鏽鋼基座能承受更大的壓力,不僅提高設計壓力, 而且保證測試效果。其中特殊的流道52設計可以增大液體與平板膜接觸面積,減輕對膜的 機械傷害。雙層密封圈的設置可保證良好的防水效果,提高耐壓能力。另外,上、下基座1、 5通過螺栓6緊固,能快速拆裝,操作方便。
權利要求1.一種平板膜測試裝置,包括上、下基座(1、5),下基座( 內設第一內腔(51),上基座 (1)內設第二內腔(11),第一、第二內腔(51、11)通過密封元件配合,在下基座( 上設有 第一進、出口(55、56),上基座(1)上設有第二出口(12),所述第一進、出口(55、56)與第一 內腔(51)連接,第二出口(1 與第二內腔(11)連接,其特徵是所述密封元件包括第一、 第二密封圈(3、4),下基座(5)的上表面與第一內腔(51)之間為過渡面,第一、第二密封圈 (3,4)設於過渡面上,且第一密封圈( 套於第二密封圈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測試裝置,其特徵是所述第一內腔(51)的底部設有多 條突出的平行稜脊,相鄰兩條稜脊之間形成流道(52)。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測試裝置,其特徵是所述上、下基座(1、幻在外圍上設 有通孔,上、下基座(1、幻通過緊固螺栓(6)連接。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平板測試裝置,其特徵是所述上、下基座(1、幻為不鏽鋼基座。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測試裝置,其特徵是所述第一、第二內腔(51、11)的形 狀為矩形,第一、第二密封圈(3、4)的形狀也為矩形。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平板測試裝置,其特徵是還包括過濾網,該過濾網嵌於第一 密封圈(3)內。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平板測試裝置,其特徵是所述過濾網為燒結不鏽鋼過濾網⑵。
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平板測試裝置,其特徵是所述流道(5 的兩端設有第三、 第四內腔(5354),第一進口(55)與第三內腔(53)連接,第一出口(56)與第四內腔(54) 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平板測試裝置,其特徵是第一進、出口(55、56)分別位於第 三內腔(53)、第四內腔(54)的中心,第二出口(12)位於第二內腔(11)的中心。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平板膜測試裝置,包括上、下基座,下基座內設第一內腔,上基座內設第二內腔,第一、第二內腔通過密封元件配合,在下基座上設有第一進、出口,上基座上設有第二出口,所述第一進、出口與第一內腔連接,第二出口與第二內腔連接,所述密封元件包括第一、第二密封圈,下基座的上表面與第一內腔之間為過渡面,第一、第二密封圈設於過渡面上,且第一密封圈套於第二密封圈內。本實用新型有良好的密封性能,不鏽鋼基座能承受更大的壓力,不僅提高設計壓力,而且保證測試效果。雙層密封圈的設置可保證良好的防水效果,提高耐壓能力。
文檔編號B01D65/10GK201930727SQ20102068947
公開日2011年8月17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30日 優先權日2010年12月30日
發明者欒森, 汲江 申請人:上海生物醫學工程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