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助劑的製作方法
2023-04-23 08:39:21 2
專利名稱:燃油助劑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是涉及一種改善燃油燃燒的助燃添加劑。
燃油不能充分燃燒,是近代技術難以處理的問題,能源的缺乏,需要人們想辦法節省燃油。目前雖有多種方法節油,如柴油的乳化等。利用高壓霧化,改進機械裝置,以提高柴油的燃燒效率,但其效果差,達不到節油的目的,解決不了能源的危機。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種燃油助劑,用此助劑加入到燃油和水的混合液中,製成乳化柴油,使其燃燒充分合理,達到節油效果,同時減少煙塵排放,改善環境汙染。
本發明是以輕、重柴油為主的燃油用的添加助劑,其特徵在於各種用料及重量配比硝酸戊酯(5-15)、十二烷基苯磺酸鈉(10-20)、油酸(10-20)、胰加漂OP-2(5-15)、平平加MOA-3(10-20)、高氯酸鉀(5-15)、吐溫T-60(5-15)、斯盤S-60(30-50)、碳五(5-15)組成,置於反應釜中攪拌、靜貯、過濾配製成燃油助劑。
燃油助劑復配原理硝酸戊酯具有增加燃燒值的效果;十二烷基苯磺酸鈣具有離子表面活性劑的作用;油酸可以增溶,提高穩定性;胰加漂OP-2可以起到滲透、乳化作用;平平加MOA-3可降低油表面張力;高氯酸鉀可強氧化、增強燃燒;吐溫T-60有降低水表面張力、乳化、擴散和穩定作用;斯盤S-60有降低油表面張力、乳化作用;碳五有調節燃燒的效果。該燃油助劑的作用有如燒煤過程中鼓風的作用,使燃燒充分合理。助劑是使柴油以1-5μm以下形成油包水顆粒,在燃燒時,水顆粒受高溫突然氣化造成「微爆」效應,將油膜爆碎,形成「二次霧化」,使燃油更加充分合理燃燒而節省燃料。另外,水顆粒在高溫下氣化「微爆」,產生活性基,增加燃燒,抑制碳黑,達到助燃效果,同時減少煙塵排放,減輕環境汙染。
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此助劑加工容易,採用冷加工,不產生廢氣、廢水、無汙染,加工人員按常規化工生產勞保即可完成。助劑加入柴油乳化後,其穩定可達15-30天,節油率(16-26)%;燃油燃燒充分,減少煙塵排放量,致癌物質多環芳烴減少80%以上,大大降低環境汙染。對燃油機械不腐蝕,不增加磨損。
燃油助劑生產工藝燃油助劑由硝酸戊酯(5-15)、十二烷基苯磺酸鈉(10-20)、油酸(10-20)、胰加漂OP-2(5-15)、平平加MOA-3(10-20)、高氯酸鉀(5-15)、吐溫T-60(5-15)、斯盤S-60(30-50)、碳五(5-15)組成。按規定程序將各種原料注入反應釜,開動反應釜電機,加工10-15分鐘停機,啟動電泵,將釜中助劑注入靜貯罐,靜貯消泡4小時,用200目銅網過濾,製成燃油助劑,分裝成50kg或100kg桶裝,貯乾燥庫內,保質期三年。
實施例1取硝酸戊酯5g、十二烷基苯磺酸納10g、油酸10g、胰加漂OP-2,10g、平平加MOA-3,10g、高氯酸鉀5g、吐溫T-60,10g、、斯盤S-60,35g、碳五5g,混合後投入具有射流強混拌和切削粉碎作用的專用反應釜中加工12分鐘,使助劑混合均勻,顆粒相當小,要求靜止一年無沉澱分層現象,PH值控制在5,即可成燃油助劑。
實施例2取硝酸戊酯10g、十二烷基苯磺酸納15g、油酸13g、胰加漂OP-2,12g、平平加MOA-3,15g、高氯酸鉀10g,吐溫T-60,12g、斯盤S-60,40g、碳五12g,混合後投入反應釜中,經攪拌、粉碎,15分鐘後,PH值達6,即可成燃油助劑。
本燃油助劑是在柴油(70-85)%、加入水(15-30)%為總量時,加入總量的1%的燃油助劑,混合後注入專用設備加工成乳白色的油包水型乳化柴油,可代替純柴油廣泛適用於以柴油為燃料的車輛、船舶、鍋爐和發電柴油機組,設備不需做任何改動,其乳化油燃燒充分,節油,煙塵排放量減少,具有很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本燃油助劑是「柴油乳化劑」發明專利ZL89100793.8(發明人楊盛發)的第三代燃油摻水世界先進技術,本技術目前已在海南、山東、廣東等省推廣應用,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顯著。
權利要求
1.一種燃油助劑,其特徵在於各種用料及重量配比硝酸戊酯(5-15)、十二烷基苯磺酸鈉(10-20)、油酸(10-20)、胰加漂OP-2(5-15)、平平加MOA-3(10-20)、高氯酸鉀(5-15)、吐溫T-60(5-15)、斯盤S-60(30-50)、碳五(5-15)組成,置於反應釜中攪拌、靜貯、過濾配製成燃油助劑。
全文摘要
一種燃油助劑,其特點是各種用料及重量配比為:硝酸戊酯(5-15)、十二烷基苯磺酸鈉(10-20)、油酸(10-20)、胰加漂OP-2(5-15)、平平加MOA-3(10-20)、高氯酸鉀(5-15)、吐溫T-60(5-15)、斯盤S-60(30-50)、碳五(5-15)組成,在反應釜中,經攪拌混合均勻,靜貯、過濾配製成燃油助劑。此助劑加入柴油、水的混合液中,製成乳化柴油,穩定期15~30天,節油率(16—26)%,煙塵排放減少(60—90)%,多環芳烴降低80%以上,大大降低環境汙染。
文檔編號C10L1/10GK1337447SQ0012188
公開日2002年2月27日 申請日期2000年8月6日 優先權日2000年8月6日
發明者楊盛發, 王悅之, 楊松 申請人:王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