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湖養殖圍欄的進出口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4-22 21:33:31 1
專利名稱:大湖養殖圍欄的進出口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漁業設施,具體講是一種大湖養殖圍欄的進出口裝置。
背景技術:
圍欄養殖,即在湖泊、水庫、淺海等水域中圍攔一定水面養殖水產經濟動物的一種養殖方式。這種漁業方式是依照生物的生物學和生態學特性,吸收各地區圈養的優點,採取優化生物各個發育階段的生態環境,實現在野生環境下圍欄,分階段半人工養殖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具有較強的適用性、科學性和先進性,即保持了生物的野生品質和藥用價值,又提高了養殖的經濟效益。
在水面積較大的湖泊中進行圍欄養殖,由於養殖面積較大,需要投放幼苗、投餵飼料等必須進入圍欄內進行,物質、人員頻繁進出就必須設置一個即能方便前述人員、物資等進出、又能防止圍攔內養殖動物逃逸和方便觀察的設施。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防逃逸、便於觀察、方便人員出入的大湖養殖圍欄的進出口裝置。本實用新型是採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其發明目的的,一種大湖養殖圍欄的進出口裝置,它包括圍欄,圍欄的進出口處設有活水網,所述活水網寬600 cm 1000 cm,為雙層結構,靠圍攔所圍水域一側為防逃薄膜,底部縫合有卵石袋,另一側為第一級防逃網,底部縫合卵石袋並深埋湖底30 cm 50 Cm。本實用新型為更好地防止養殖物逃逸,所述的圍欄的進出口兩側各設有一端與圍欄相連的攔網組成防逃水域,防逃水域的進出口處設有第二級防逃網,底部縫合卵石袋並深埋湖底30 cm 50 Cm。本實用新型為使攔網最大程度的抗擊風浪並防止養殖物逃逸,所述的攔網至少高出水面200 Cm,成「八」字型布置。本實用新型為出入操作方便,所述的活水網、第二級防逃網通過鋼絲分別與設置在平臺上的絞車連接,由絞車牽引升降、固定。所述的鋼絲由樁架託於水面之上,相鄰樁架之間的間距為500 Cm。本實用新型為便於觀察養殖物逃逸情況,靠近攔網設有長為300 Cm 400 Cm的地籠網,地籠網的開口端處於湖底,另一端固定在攔網上且露出水面。由於採用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較好的實現了發明目的,其結構簡單、布局合理、操作方便,即方便了人員的進出,提高了工作效率,又防止了養殖動物的逃逸,降低了損失。
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0012]圖2是本實用新型圍欄10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由圖I、圖2可知,一種大湖養殖圍欄的進出口裝置,它包括圍欄,圍欄的進出口處設有活水網6,所述活水網6寬600 cm 1000 cm (本實施例為600 Cm),為雙層結構,靠圍攔所圍水域一側為防逃薄膜,底部縫合有卵石袋10,另一側為第一級防逃網,底部縫合卵石袋10並深埋湖底30 cm 50 cm(本實施例為30 Cm)。本實用新型為更好地防止養殖物逃逸,所述的圍欄的進出口兩側各設有一端與圍欄相連的攔網7組成防逃水域,防逃水域的進出口處設有第二級防逃網9,底部縫合卵石袋10並深埋湖底30 cm 50 cm(本實施例為30 Cm)。本實用新型為使攔網7最大程度的抗擊風浪並防止養殖物逃逸,所述的攔網7至 少高出水面200 cm(本實施例為200 Cm),成「八」字型布置。本實用新型為出入操作方便,所述的活水網6、第二級防逃網9的上綱處通過鋼絲11分別與設置在平臺14上的絞車13連接,由絞車13牽引升降、固定。所述的鋼絲11由樁架12託於水面之上,相鄰樁架12之間的間距為500 Cm。本實用新型為便於觀察、檢查養殖物逃逸情況,靠近攔網7設有長為300 cm 400cm(本實施例為300 cm)的地籠網8,地籠網8的開口端處於湖底,另一端固定在攔網7上且露出水面。管理人員可從地籠網8露出的一端或提起地籠網8來觀察、檢查養殖物的逃逸情況。本實用新型構建時,先構建大湖養殖圍欄。將製作好的固定樁1(本實施例採用水泥樁)和挖掘機一起通過船舶運輸到事先選擇確定好的水域,在該水域邊緣通過挖掘機以350 cm的間距,分別將固定樁I插入湖底100 cm 150 cm深處,使固定樁I高於水面200 cm ;將圍網2 (本實施例採用不鏽鋼絲網)固定在固定樁I上,圍網2的下端位於湖底30 cm處,可在製作固定樁I時在其上每隔30 cm米設孔,以通過螺絲固定,若水面以下不方便通過螺絲固定圍網2,也可用木樁緊貼圍網2插入湖底,使圍網2與固定樁I緊貼;然後在圍欄水域內側緊貼不鏽鋼絲網的湖底處,通過吹泥機械吹出寬30 Cm,深40 cm的防逃溝5,通過漏鬥、塑膠管將大顆粒的卵石填入防逃溝5,即完成湖底放逃逸措施;再在固定樁I上部,於圍欄水域內側固定三角鐵架3,三角鐵架3上鋪設寬80 cm的蓋網4,蓋網4與圍網2的上綱相連,即完成大湖養殖圍欄的構建。然後構建進出口,先在圍欄設置600 cm寬的進出口,用聚乙烯網線作為第一級防逃網將進出口攔截,底部縫合卵石袋10並深埋湖底30 cm ;在第一級防逃網的內側上綱處連接有防逃薄膜,底部縫合有卵石袋10,即成雙層結構的活水網6 ;再在距離圍欄的進出口的兩端1000 cm處分別引出兩張攔網7成「八」字型布置,組成防逃水域,攔網7每隔500 cm用木樁支撐,攔網7的網片露出水面200 cm,防逃水域的進出口處設有第二級防逃網9,底部縫合卵石袋10並深埋湖底30 Cm。
權利要求1.一種大湖養殖圍欄的進出口裝置,它包括圍欄,其特徵是圍欄的進出口處設有活水網(6),所述活水網(6)寬600 cm 1000 Cm,為雙層結構,靠圍攔所圍水域一側為防逃薄膜,底部縫合有卵石袋(10),另一側為第一級防逃網,底部縫合卵石袋(10)並深埋湖底30 cm 50 Cm0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大湖養殖圍欄的進出口裝置,其特徵是所述的圍欄的進出口兩側各設有一端與圍欄相連的攔網(7)組成防逃水域,防逃水域的進出口處設有第二級防逃網(9),底部縫合卵石袋(10)並深埋湖底30 cm 50 Cm。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大湖養殖圍欄的進出口裝置,其特徵是所述的攔網(7)至少高出水面200 Cm,成「八」字型布置。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大湖養殖圍欄的進出口裝置,其特徵是所述的活水網(6)、第二級防逃網(9)通過鋼絲(11)分別與設置在平臺(14)上的絞車(13)連接,由絞車(13)牽引升降、固定。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大湖養殖圍欄的進出口裝置,其特徵是所述的鋼絲(11)由樁架(12)託於水面之上,相鄰樁架(12)之間的間距為500 cm。
6.根據權利要求2或3或4或5所述的大湖養殖圍欄的進出口裝置,其特徵是靠近攔網(7)設有長為300 cm 400 cm的地籠網(8),地籠網(8)的開口端處於湖底,另一端固定在攔網(7)上且露出水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防逃逸、便於觀察、方便人員出入的大湖養殖圍欄的進出口裝置,它包括圍欄,其特徵是圍欄的進出口處設有活水網(6),所述活水網(6)寬600㎝~1000㎝,為雙層結構,靠圍攔所圍水域一側為防逃薄膜,底部縫合有卵石袋(10),另一側為第一級防逃網,底部縫合卵石袋(10)並深埋湖底30㎝~50㎝,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布局合理、操作方便,即方便了人員的進出,提高了工作效率,又防止了養殖動物的逃逸,降低了損失。
文檔編號A01K61/00GK202496294SQ2012200894
公開日2012年10月24日 申請日期2012年3月12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9日
發明者彭錦輝, 李德亮, 王秉昌, 王紅權, 肖調義, 陳開健 申請人:大通湖天泓漁業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