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光板及具有該導光板的背光模組的製作方法
2023-04-22 21:28:21 1
專利名稱:導光板及具有該導光板的背光模組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手機部件,尤其涉及一種適用於手機中的超薄導光板及具有該導光板的背光模組。
背景技術:
在新興通訊技術的不斷推動下,移動通信正向著高速、寬帶、高頻等方向發展,而各種移動通信產品如何實現更方便的攜帶、各種終端設備之間如何更好的自動協同工作等,對移動通信服務業者、系統設備供應商、通信產品生產商或其他相關業者來說,都是隨時需要關注的話題,例如作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訊工具之一的手機,也正向著大容量、高速度、小體積等方向發展,超薄型手機就是起其中的一種,超薄型手機是一種整體厚度非常薄的手機機型,這種手機在設計時要求手機上的各種零部件的厚度都達到最小化,以達到減小手機整體厚度的目的;尤其現在的智慧型手機,越做越薄,原因在於手機觸控螢幕(Touch panel,簡稱TP)下的導光板的結構越來越小。如圖I、圖2所示,現有的手機導光板20通常採用側入光式,即在導光板20的一側設置有背光光源10,所述背光光源10多採用高亮度且耗電小的發光二極體,所述發光二極體發出的光通過導光板20的入光面21進入導光板20中,光線在導光板20中經多次反射後,最終使光線遍布導光板20的出光面23,工作時,經導光板20的出光面23發散的光照亮外側的觸控螢幕。從圖中可看出,現有的導光板20均為平直結構,因此,光線在導光板20內是在平面上實現導光。但隨著導光板結構越做越小,現有普通的發光二極體已不能直接設置於觸控螢幕下來實現觸控螢幕的功能鍵的導光,因此,需一種改進型的導光板結構,既有更薄的結構,又可以滿足與現有的發光二極體的配合使用。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種改進型的具有更薄的結構、並能滿足與現有的發光二極體的配合使用的導光板來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改進型的導光板,其具有更薄的結構,並能滿足與現有的發光二極體的配合使用。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背光模組,其具有的導光板有更薄的結構,並能滿足與現有的發光二極體的配合使用。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提供一種導光板,其適用於手機中,所述導光板具有一入光面及一出光面,所述入光面對應光源,所述導光板呈彎折狀,且所述入光面與所述出光面相平行,所述光源發出的光經所述入光面進入所述導光板,並經所述出光面出射。、較佳地,所述導光板還包括一彎折面,所述入光面與所述出光面之間通過所述彎折面連接,且所述彎折面的兩端設置有相對應的反射點,光源發出的光經所述入光面進入所述導光板後,經彎折面的兩端設置的反射點反射後,再經所述出光面出射。[0009]較佳地,所述出光面呈網狀結構,使導光板發出的光更均勻。較佳地,所述光源設置於所述入光面的側面。相應地,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背光模組,其包括光源及導光板,所述光源設置於所述導光板的側面,所述導光板具有一入光面及一出光面,所述導光板呈彎折狀,且所述入光面與所述出光面相平行,所述光源發出的光經所述入光面進入所述導光板,並經所述出光面出射。較佳地,所述導光板還包括一彎折面,所述入光面與所述出光面之間通過所述彎折面連接,且所述彎折面的兩端設置有相對應的反射點,光源發出的光經所述入光面進入所述導光板後,經彎折面的兩端設置的反射點反射後,再經所述出光面出射。較佳地,所述出光面呈網狀結構,使導光板發出的光更均勻。較佳地,所述光源設置於所述入光面的側面。·與現有技術相比,由於本實用新型的導光板具有一入光面及一出光面,所述導光板呈彎折狀,且所述入光面與所述出光面相平行,所述入光面對應光源,因此,所述光源發出的光經所述入光面進入所述導光板內,且光線在導光板內經多次反射後,最後經所述出光面出射,該導光板不僅具有更薄的結構,並能滿足與現有的發光二極體的配合使用。具有本實用新型的導光板的背光模組也具有相同的效果。
圖I是現有背光模組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的截面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背光模組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圖3的截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參考附圖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附圖中類似的元件標號代表類似的元件。本實用新型所述背光模組I及其導光板20適用於手機中,尤其適用於具有觸控螢幕的智慧型手機中。 如圖3、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背光模組I,其包括光源10及導光板20,所述光源10設置於所述導光板20的側面,光源10發出的光進入導光板20後,光線在導光板20中經多次反射後,最終使光線遍布導光板20,工作時,經導光板20發散的光照亮外側的觸控螢幕。優選地,所述光源10為發光二極體,發光二極體具有較高的亮度,且耗電量小,使手機能滿足更高的性能要求。繼續結合圖3、圖4所示,所述導光板20呈彎折狀。具體地,所述導光板20具有入光面21、彎折面22及出光面23,所述入光面21與所述出光面23之間通過所述彎折面22連接,且所述入光面21與所述出光面23相平行,在所述彎折面22的兩端設置有相對應的反射點221、222,入光面21的側面設置有所述光源10,因此,光源10發出的光經所述入光面21進入所述導光板20後,再經過彎折面22的兩端設置的反射點221、222反射後進入出光面23,並經出光面23漫反射後出射以照亮手機顯示屏。彎折面22的兩端設置的反射點221、222,改變光線的反射角度,使光線在導光板20內轉彎,同時減少光線在轉彎時的損失。由於本實用新型的導光板20具有一入光面21及一出光面23,所述導光板20呈彎折狀,且所述入光面21與所述出光面23相平行,所述入光面21對應光源10,因此,所述光源10發出的光經所述入光面21進入所述導光板20內,且光線在導光板20內經多次反射後,最後經所述出光面23出射,該導光板20不僅具有更薄的結構,並能滿足與現有的發光二極體的配合使用。本實用新型光源10與導光板20的設置關係為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所熟知,在此不再做詳細的說明。以上所揭露的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而已,當然不能以此來限定本實用新型之權利範圍,因此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範圍所作的等同變化,仍屬本實用新型所涵蓋的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導光板,適用於手機中,所述導光板具有一入光面及一出光面,所述入光面對應光源,其特徵在於所述導光板呈彎折狀,且所述入光面與所述出光面相平行,所述光源發出的光經所述入光面進入所述導光板,並經所述出光面出射。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導光板,其特徵在於還包括一彎折面,所述入光面與所述出光面之間通過所述彎折面連接,且所述彎折面的兩端設置有相對應的反射點。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導光板,其特徵在於所述出光面呈網狀結構。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導光板,其特徵在於所述光源設置於所述入光面的側面。
5.一種背光模組,包括光源及導光板,所述光源設置於所述導光板的側面,其特徵在於所述導光板具有一入光面及一出光面,所述導光板呈彎折狀,且所述入光面與所述出光面相平行,所述光源發出的光經所述入光面進入所述導光板,並經所述出光面出射。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徵在於所述導光板還包括一彎折面,所述入光面與所述出光面之間通過所述彎折面連接,且所述彎折面的兩端設置有相對應的反射點。
7.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徵在於所述出光面呈網狀結構。
8.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背光模組,其特徵在於所述光源設置於所述入光面的側面。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導光板,所述導光板具有一入光面及一出光面,所述導光板呈彎折狀,且所述入光面與所述出光面相平行,所述入光面對應光源,因此,所述光源發出的光經所述入光面進入所述導光板內,且光線在導光板內經多次反射後,最後經所述出光面出射,該導光板不僅具有更薄的結構,並能滿足與現有的發光二極體的配合使用。另,本實用新型還公開一種具有所述導光板的背光模組。
文檔編號H04M1/02GK202533599SQ20122002751
公開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19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19日
發明者陳華 申請人:東莞市康德五金電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