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京為什麼去不去娛樂圈(吳京的消失)
2023-04-22 17:28:20 2
昨天中午,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在演講時遭遇槍擊身亡。
這一突發事件迅速引起了全球的關注。相信很多人昨天的朋友圈也都被此刷了屏。
而2G衝浪的吳京非常巧合地轉發了「七七事變」爆發85周年的的相關微博。
因為與歷史事件有著一天的「延遲」,網友們聯繫時事紛紛留言「還得是你!」、「不愧是你」。
這要換做別人可能就要被噴蹭熱度,只有吳京絕對不會有這種嫌疑。
要說到吳京的粉絲範圍和路人緣,那絕對是「上到九十九,下到剛會走」,老少皆宜、男女通吃。
在《戰狼》系列電影中,吳京成功塑造了「硬漢愛國者」的形象。
再加上《長津湖》、《金剛川》等戰爭片以及《我和我的父輩》等獻禮片的加持,吳京是這些年最正能量的明星。
吳京自導自演的《戰狼》系列電影,不僅漂亮地贏了資本,還創造了中國影史的票房神話。
按理說,接下來的操作應該是趕緊拍第三部或同類作品,吃盡相關IP和人設的紅利。
可吳京卻不按套路出牌,扔下一句「票房高並不是水平高」,重新回去當演員了。
能說出這句不怕得罪人的話,不愧是硬漢吳京。
而他之所以能做到人間清醒,和他人生中的每一步路都息息相關。
1974年出生的吳京,從名字就能看出他是北京人。
吳京是滿族正白旗,原姓烏拉那拉。對,他就是那位「臣妾做不到」的烏拉那拉氏的後裔。
不過他家這一支可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八旗子弟」。
他和他的父輩、以及父輩的父輩、甚至再往上,全都是習武之人。
在滿清時期,他家出過多位「武狀元」。有著這樣強大的DNA,即便小時候吳京並不喜歡練武,卻也沒法改變在血統裡就被安排好的人生。
小孩子的天性就是愛玩,不願意吃苦受罪。相比天天扎馬步、一字馬這些枯燥的基本功,吳京更喜歡在操場上和小夥伴們一起踢球、打鬧。
吳京的老爸不僅是「武林高手」,還是位就職於國家航天部門的高級知識分子。
在吳京6歲那年,他就被老吳送進了什剎海體校進行專業訓練。
老吳是本著強身健體的目標和傳承家族功夫的想法,結果吳京卻是天生骨骼精奇的習武之才。
10歲,獲得北京拳術冠軍;12歲,拿下全國冠軍;13歲,蟬聯全國冠軍……
吳京小小年紀就有如此彪炳的戰績,吳京父子倆仿佛都看到了未來清晰可見的模樣。
可是上天卻開了個不小的玩笑。因為習武,6歲斷過鼻梁骨、10歲斷過右胳膊的吳京,在14歲那年的一次訓練中受傷,導致下半身癱瘓。
醫生篤定地預測吳京終生只能用輪椅代步。可是吳京卻用一個小小少年的意志力,創造了人生中的第一個奇蹟。
吳京用了幾個月的時間重新站起來,又用了幾個月慢慢恢復體能和訓練。
15歲那年,曾被預測離不開輪椅的吳京已經成為北京武術隊冠軍班的一員。
他的師父吳彬是李連杰曾經的恩師。就像武俠小說一樣,武功奇才遇到了點石成金的世外高人,此後五年吳京拿回了各種全國大賽的冠軍獎盃。
後來還是因為一次腿部受傷,吳京縫了35針的右腿幾近殘廢。日後的確能恢復正常,但卻和專業武術冠軍無緣了。
吳京一直以來的目標突然變得遙不可及,除了心理上的落差,他更不知道未來該何去何從。
也許是天將降大任之前,必須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吧。吳京很快就迎來了人生的另一種可能。
當年李連杰的伯樂導演張鑫炎遇到了事業瓶頸。他試圖打造第二個李連杰,可是在于榮光和淳于珊珊身上相繼失敗。
張鑫炎又對李連杰的師父吳彬動了心思。經過一番溝通,吳彬把已經不能出賽的吳京介紹給了張鑫炎。
別看吳京從小習武,他卻是個長相清秀的英俊小生。不僅本人能打,顏值也能打,這可樂壞了張鑫炎:這不就是活脫脫的李連杰第二嘛。
於是張導為吳京量身打造了電影《功夫小子闖情關》。吳京的首次「觸電」卻並沒有預期中的成功。
張鑫炎的一腔熱血絲毫沒有隨著電影票房一起撲街,他轉念決定拍電視劇。
於是就有了1998年在各大衛視熱播的《太極宗師》。劇中的吳京武功高強,又不失儒雅。他塑造的太極宗師,自帶謙遜溫和的氣場,完全符合人們心中以德服人的武功大師形象。
吳京憑藉這部電視劇在內地大火,後面又參演了《小李飛刀》等多部電視劇,為很多人的童年回憶貢獻了不少經典形象。
可是吳京一直沒有過大紅大紫,他考慮再三決定孤身南下去香港闖一闖。
香港電影圈曾經打造過一個輝煌的武俠動作片的時代,從60年代的王羽開始,一直到後來的成龍、洪金寶、李連杰、甄子丹,都是那個黃金時代的代表人物。
吳京從拜師習武一直到出道拍戲,一直都走在大師兄李連杰走過的路上,他也希望闖出屬於自己的名堂。
奈何天意弄人。吳京去香港的時候,港片的武俠題材已經逐漸蕭條了。動作片又被成龍、李連杰等功夫巨星霸屏,觀眾根本不買別人的帳。
在香港那幾年,吳京沒少吃苦,但卻仍然沒等到出頭之日。曾經的豪言壯語「我要開創屬於自己的時代」,那時候看來好像是個笑話。
在電影《殺破狼》中,吳京飾演的冷血殺手,眼神凌厲、動作狠辣。他和甄子丹的一段打戲足夠吸睛,但這是吳京被甄子丹打斷了4根木棍換來的。
那段時間,吳京拍攝過不少作品,也拿過金馬獎的最佳男配。但這離他的夢想仍然十分遙遠。
吳京帶著遺憾回到內地,打算重打鑼鼓另開張。
不得不說他的這個決定非常正確。
相對於千篇一律的武林高手對決和商業化的動作片,吳京找到了更適合自己的角色形象。
為了在《我是特種兵之利刃出鞘》中有更完美的表現,吳京專門去部隊特訓了18個月。
別的明星演員體驗生活頂多十天半個月,吳京卻一下子訓了一年半。
這張「向吳京同志學習致敬」的照片並不是劇照,而是對特戰部隊貨真價實的敬佩。
特訓的一年半,吳京絲毫沒有體驗生活的玩票兒心理,他和兵哥哥們一起作息操練。
等吳京離開部隊的時候,他已經練成了部隊專屬的「絕世武功」。
他能背著130斤的圓木頭進行百米衝刺後,再背上64斤的彈藥箱衝刺四百米,時間比部隊達標成績還快8秒。
這麼看來,吳京的轉型之作《我是特種兵之利刃出鞘》大獲成功,也沒什麼可驚訝的。一年半的訓練,除了編制,他的身體和心理都已經成為了一名軍人。
有著這樣優秀的成績,吳京終於看清了前路。
吳京從小習武,眼神和氣質中都自帶堅毅、踏實的味道。再加上清秀的外表,不僅適合太極宗師,更符合溫遜堅韌的中國軍人形象。
吳京在軍事題材上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曾經開創屬於自己時代的想法又蠢蠢欲動了。
吳京到處拉資源籌措資金,自導自演拍攝電影《戰狼》。
7千多萬的資金在電影界根本不值一提。
當時也很少有人看好軍旅題材這個市場,甚至不看好吳京。
當年的吳京被戲謔為「強捧不火」。他混跡娛樂圈多年,一直沒有什麼太大的水花。僅一部《特種兵》系列電視劇的成功,也不能作為他翻身的依靠。
不過吳京還是憑藉《戰狼》證明了自己的實力和眼光。5個億的票房在如今虛高動輒十幾億、幾十億的的數據中,並不算優秀。
但這卻給了吳京信心,第一部算是軍事題材的試水之作,第二部才是重頭戲。
吳京為了拍攝《戰狼2》,甚至抵押了自家的房子。
不過大家都知道,《戰狼2》有多燒錢。各種大場面一幕接著一幕,又是飛機、又是坦克,光是炸掉的汽車就不計其數。
原定的女主角在開拍前要加錢,吳京果斷決定換人,因為他是真的沒錢。有限的資金,吳京寧願用來把電影做得更好。
最終,《戰狼2》大獲成功,創下了國內甚至全球的票房記錄。
這部電影的票房有多恐怖,別的影片都是按天計算票房,當時《戰狼2》是每小時刷新票房成績。
影院中觀影的觀眾,都在那面五星紅旗迎風飄揚的一刻熱淚盈眶 熱血沸騰。
在這個娛樂至死的浮誇時代,吳京憑藉一己之力,做了一場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愛國主義教育。
在鮮肉當道、流量橫行的影視界,吳京愣是憑藉正能量的硬漢形象「殺出一條血路」,成功火出了圈。
很多中老年觀眾為了《戰狼2》,重新走進了影院;很多學校、單位自發組織集體觀影。
吳京也因為「冷鋒」一角拿下了百花獎和華表獎等重磅獎項的影帝。
可是就在全國觀眾在線催更《戰狼3》的時候,吳京公開表示短期內不會拍攝第三部。
在《戰狼2》爆紅之後,吳京的師兄曾對他說了句:「從此夾著尾巴做人」
這句話有讓他修養身體,不要這麼拼,也有讓他不要風頭太盛,免得遭人嫉妒。
除了養身體,他當務之急就是要學習。
吳京放棄了在最紅火的時候繼續割韭菜的機會,這和利益當道的娛樂圈簡直格格不入。
是他太傻嗎?其實是他太聰明,吳京才是人間清醒。
他深知「票房高不代表水平高」,他不願意讓自己走上商業化的撈金之路。
對於電影,吳京有著更高的追求;對於事業,吳京不願淪為商人;對於觀眾,吳京更沒有當成韭菜。
吳京說:「我們的觀眾閱讀量太大了,對於電影的審美和認知越來越高。我們再拿以前的東西,矇騙不了觀眾。再拿以前陳詞濫調的東西去騙觀眾,那就是自尋死路。」
演員也好、導演也罷,有幾個人敢說出良心含量這麼高的話。
把觀眾當傻子的爛片實在太多了。
吳京深知自己只是坐上了人們愛國情懷的順風車,這個羊毛可不能一直薅,不然早晚遭到反噬。
於是他重新做回演員,潛心研究演技。
在和徐克、李超賢、陳凱歌、張藝謀等大導演合作的時候,吳京更是留心學習,虛心求教。
吳京明明可以憑藉軍人形象吃盡紅利,拍幾部舒舒服服的相關作品,靠「含京量」就能漁翁得利盆滿缽滿。
可他卻還是傻傻地去認真拍戲。
去高海拔的雪山拍攝《攀登者》,吳京被高反折磨得明顯出現浮腫,一邊吸氧一邊一手一腳趴在雪山的峭壁上攀登。或許在他的字典裡,根本就沒有替身這個詞的存在。
同樣是冰天雪地,《長津湖》中的「五千裡」帶領著他的戰友們,在零下三十幾度的極寒中,為我們重現了那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
從電影院出來的哪一個人不深深感謝那些曾經為我們打天下的革命先烈?哪一個人沒有感恩現在幸福的生活?
《金剛川》中,吳京飾演的角色為了掩護戰友犧牲時,那種近在眼前的壯烈之舉震撼了銀幕前的每一個人。
《我和我的父輩》中,為鄉親們而犧牲了自己的兒子,尤其是那段騎兵團衝殺的戲,吳京眼中決絕的必勝信念,感染了每一位觀眾。
吳京用正能量的硬漢形象激發了觀眾的愛國情懷,引導了正確的審美標準。
如果沈騰是喜劇片的票房保證,那麼吳京就是軍旅、戰爭題材的票房王者。
終於開創了屬於他自己的時代,現在的吳京回想自己說的那句話,笑著稱之為「年少輕狂」。
如今的吳京,已經完全知道自己的路在何方。
他低調做公益,災情、疫情他都率先捐款捐物。
08年汶川地震後,他竟然獨自一人跑去現場,在前線做起了救援工作。
餓了啃饅頭,累了席地而睡,不刮鬍子不洗澡,吳京壓根沒把自己當明星。就連寺廟的方丈都因吳京改變了對演員愛作秀的偏見。
吳京很傻,他不會炒作也不會立人設。熒幕上的硬漢,私底下卻是個妙語連珠的段子手。
他會在微博上自己做表情包惡搞自己,也會耿直地說出習武和練功的目的。
活得真實通透的吳京,很少上綜藝。他一共參加過3檔節目,兩檔都是帶著老婆謝楠一起。恐怕他是為了藉機會陪老婆吧。
吳京就是這樣一個愛惜羽毛的人,也是一個清醒理智的人。
前途未明的時候,他不妥協、不放棄,他不斷努力蟄伏,等待時機厚積薄發。
事業當紅的巔峰時期,他不低頭、不媚俗,他不隨波逐流,對自己有著冷靜客觀的認識。
娛樂圈中吳京這樣的藝人太少了。
他和張譯這些已經有了一線地位的大咖還好,即便不炒作、不去綜藝撈金,也有拿得出手的作品、養家餬口的本錢和天天催更的粉絲。
可是那些還沒能出位的演員呢?即便想出淤泥而不染,可能也不得不為現實低頭。
沒話題、沒流量、沒熱度就意味著沒有被資本看中的資格,也就沒有能發揮的機會。
不過還是吳京那句話所表達的,流量、熱度也和票房一樣,並不能代表水平的高低。
然而,專心演戲、不炒作、不消費粉絲的演員們,又有幾條路是給他們準備的呢?
如果有一天,像吳京這種對觀眾有敬畏之心、不肯割韭菜的演員們消失了,那才是娛樂圈最大的悲哀,也是觀眾們的遺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