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顯示面板、顯示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4-23 05:15:2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顯示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顯示面板、顯示裝置。
背景技術:
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面板(Thin Film Transist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TFT-LCD)是目前常用的平板顯示器,液晶顯示面板以其體積小、功耗低、無輻射、解析度高等優點,被廣泛地應用於現代數字信息化設備中。
現有技術的顯示面板如圖1所示,包括相對設置的陣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以及位於陣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之間的液晶層106和隔墊物107,隔墊物107起到支撐盒厚作用;陣列基板包括襯底基板100、依序位於襯底基板100上的像素電極101、絕緣層102、公共電極103和取向膜105;彩膜基板包括襯底基板100、位於襯底基板100上的黑矩陣108、紅色彩膜層110、綠色彩膜層111、藍色彩膜層112、平坦保護層109和取向膜105。
但現有技術的顯示面板當有外力擠壓時,陣列基板和彩膜基板發生形變,導致隔墊物107與陣列基板接觸面錯位,劃傷對側的取向膜105,出現隔墊物擠壓漏光不良。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顯示面板、顯示裝置,用以使得顯示免受取向膜劃傷影響,避免了隔墊物擠壓漏光不良的發生。
第一方面,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顯示面板,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位於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之間的液晶分子和隔墊物,該顯示面板還包括:設置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公共電極與設置在所述第二基板預設區域上的控制電極;
所述控制電極的位置與所述隔墊物的位置對應,所述控制電極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區域與所述公共電極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區域部分重疊;
所述控制電極用於接收預設電壓,使得所述顯示面板在顯示時,經過所述控制電極和所述公共電極之間的液晶分子後的光線不能射出。
可選的,所述預設區域為以所述隔墊物底面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區域的幾何中心為圓心,半徑為R的圓形區域,所述R=2R1;其中:所述R1為以所述幾何中心為圓心、且以該幾何中心與所述正投影區域的輪廓線上的點之間的最大距離為半徑的圓的半徑,R、R1均為正數。
可選的,所述控制電極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區域包圍所述隔墊物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區域,所述控制電極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區域與所述隔墊物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區域鄰接且不重疊。
可選的,所述控制電極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區域與所述隔墊物在所述第二基板上的正投影區域部分重疊。
可選的,所述第二基板上設置有黑矩陣、彩膜層和平坦保護層;
所述控制電極設置在所述黑矩陣上;或,
所述控制電極設置在所述彩膜層上;或,
所述控制電極設置在所述平坦保護層上。
可選的,所述控制電極的材料為透明導電材料;或,所述控制電極的材料為金屬材料。
可選的,所述公共電極為面電極;或為條形電極。
可選的,所述隔墊物為柱狀隔墊物。
第二方面,本實用新型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顯示裝置,該顯示裝置包括上述的顯示面板。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由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顯示面板,由於該顯示面板在第二基板預設區域上設置有控制電極,控制電極的位置與隔墊物的位置對應,控制電極在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區域與公共電極在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區域部分重疊,控制電極用於接收預設電壓,使得顯示面板在顯示時,經過控制電極和公共電極之間的液晶分子後的光線不能射出,因此,當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預設區域的範圍與現有技術取向膜被劃傷區域的範圍大小相同時,通過給控制電極輸入預設電壓,利用控制電極和公共電極之間產生的電場,將位於控制電極和公共電極之間的液晶分子控制住,使得經過控制電極和公共電極之間的液晶分子後的光線不能射出,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能夠使得顯示免受取向膜劃傷影響,避免了隔墊物擠壓漏光不良的發生。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的一種顯示面板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顯示面板的截面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另一顯示面板的截面結構示意圖;
圖4a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顯示面板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4b為圖4a中沿AA1方向的顯示面板的截面結構示意圖;
圖5a和圖5b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一種控制電極設置方式示意圖;
圖6a和圖6b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另一控制電極設置方式示意圖;
圖7a和圖7b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的又一控制電極設置方式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顯示面板、顯示裝置,用以使得顯示免受取向膜劃傷影響,避免了隔墊物擠壓漏光不良的發生。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詳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它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下面結合附圖詳細介紹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提供的顯示面板。
附圖中各膜層厚度和區域大小、形狀不反應各膜層的真實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說明本實用新型內容。
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提供了一種顯示面板,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基板201和第二基板202,以及位於第一基板201和第二基板202之間的液晶分子203和隔墊物107,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的顯示面板還包括:設置在第一基板201上的公共電極103與設置在第二基板202預設區域上的控制電極206;
控制電極206的位置與隔墊物107的位置對應,控制電極206在第一基板201上的正投影區域與公共電極103在第一基板201上的正投影區域部分重疊;
控制電極206用於接收預設電壓,使得顯示面板在顯示時,經過控制電極206和公共電極103之間的液晶分子203後的光線不能射出。
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由於在第二基板預設區域上設置有控制電極,控制電極的位置與隔墊物的位置對應,控制電極在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區域與公共電極在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區域部分重疊,控制電極用於接收預設電壓,使得顯示面板在顯示時,經過控制電極和公共電極之間的液晶分子後的光線不能射出,因此,當預設區域的範圍與取向膜被劃傷區域的範圍大小相同時,通過給控制電極輸入預設電壓,利用控制電極和公共電極之間產生的電場,將位於控制電極和公共電極之間的液晶分子控制住,使得經過控制電極和公共電極之間的液晶分子後的光線不能射出,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能夠使得顯示免受取向膜劃傷影響,避免了隔墊物擠壓漏光不良的發生。
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的預設區域為取向膜被劃傷區域,該區域的大小根據實際生產情況設置,實際設計時,為了更好的保證顯示免受取向膜劃傷影響,可選的,本實用新型預設區域為以隔墊物底面在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區域的幾何中心為圓心,半徑為R的圓形區域,R=2R1;其中:R1為以該幾何中心為圓心、且以該幾何中心與正投影區域的輪廓線上的點之間的最大距離為半徑的圓的半徑,R、R1均為正數。
具體實施時,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的隔墊物為柱狀隔墊物,隔墊物的具體設置位置以及設置大小均與現有技術類似,這裡不再贅述。
具體實施時,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的公共電極103為條形電極,如圖2所示,當然,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公共電極103還可以為面電極,如圖3所示。公共電極103的具體設置位置有多種,如:可以將公共電極103與像素電極設置在同一基板上,將公共電極103設置在像素電極的上方或下方,這裡不再贅述,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公共電極103的材料優選氧化銦錫(ITO)或氧化銦鋅(IZO)其中之一或組合。
下面結合附圖詳細介紹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的控制電極的具體設置。
圖4a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提供的顯示面板的俯視圖,圖中沿AA1方向的截面圖如圖4b所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以第一基板201為陣列基板,第二基板202為彩膜基板為例進行介紹,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的顯示面板以邊緣場面內轉動(Fringe Field Switching,FFS)模式或共平面切換(In-Plane-Switching,IPS)模式為例。
FFS模式或IPS模式的公共電極103設置在陣列基板一側,如圖4b所示,彩膜基板包括黑矩陣108、紅色彩膜層110、綠色彩膜層111、平坦保護層109和控制電極206,控制電極設置在平坦保護層109上,當隔墊物107被擠壓時,給控制電極206輸入預設電壓,此時在控制電極206與公共電極103之間形成電場,該電場控制液晶分子203偏轉,使得經過液晶分子203後的光線不能射出,因此避免了隔墊物107擠壓漏光不良的發生。圖中隔墊物107左側的液晶分子203的偏轉方向與隔墊物107右側的液晶分子203的偏轉方向不同。
在一種具體實施方式中,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的控制電極設置在黑矩陣108上,如圖5a和圖5b所示,具體實施時,控制電極206在第二基板202上的正投影區域包圍隔墊物107在第二基板202上的正投影區域,控制電極206在第二基板202上的正投影區域與隔墊物107在第二基板202上的正投影區域鄰接且不重疊,如圖5a所示;當然,在實際設計時,還可以將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的控制電極206設置的在第二基板202上的正投影區域與隔墊物107在第二基板202上的正投影區域部分重疊,如圖5b所示。
在另一種具體實施方式中,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的控制電極設置在彩膜層上,如圖6a和圖6b所示,具體實施時,控制電極206在第二基板202上的正投影區域包圍隔墊物107在第二基板202上的正投影區域,控制電極206在第二基板202上的正投影區域與隔墊物107在第二基板202上的正投影區域鄰接且不重疊,如圖6a所示;當然,在實際設計時,還可以將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的控制電極206設置的在第二基板202上的正投影區域與隔墊物107在第二基板202上的正投影區域部分重疊,如圖6b所示。
在又一種具體實施方式中,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的控制電極設置在平坦保護層109上,如圖4b所示,具體實施時,控制電極206在第二基板202上的正投影區域包圍隔墊物107在第二基板202上的正投影區域,控制電極206在第二基板202上的正投影區域與隔墊物107在第二基板202上的正投影區域鄰接且不重疊;當然,在實際設計時,還可以將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的控制電極206設置的在第二基板202上的正投影區域與隔墊物107在第二基板202上的正投影區域部分重疊。
當然,在實際設計過程中,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的控制電極還可以直接設置在第二基板202包括的襯底基板上,如圖7a和圖7b所示,具體實施時,控制電極206在第二基板202上的正投影區域包圍隔墊物107在第二基板202上的正投影區域,控制電極206在第二基板202上的正投影區域與隔墊物107在第二基板202上的正投影區域鄰接且不重疊,如圖7a所示;當然,在實際設計時,還可以將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的控制電極206設置的在第二基板202上的正投影區域與隔墊物107在第二基板202上的正投影區域部分重疊,如圖7b所示。
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的控制電極可以設置在黑矩陣108上,也可以設置在彩膜層上,還可以設置在平坦保護層109上,當然還可以直接設置在第二基板202包括的襯底基板上,這樣,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會使得控制電極的設置更加方便、靈活。
具體地,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的控制電極的材料為透明導電材料;或,控制電極的材料為金屬材料。具體實施時,控制電極的材料優選氧化銦錫(ITO)或氧化銦鋅(IZO)其中之一或組合;或,控制電極的材料優選金(Au)、銀(Ag)、銅(Cu)、鉬(Mo)其中之一或組合。當然,在實際選材時,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還可以選擇其它類型的導電材料,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並不對控制電極的具體材料做限定。
另外,對於扭曲向列型(Twisted Nematic,TN)模式的顯示面板,公共電極一般設置在彩膜基板一側,這時,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可以將控制電極設置在陣列基板一側,即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第一基板為彩膜基板,第二基板為陣列基板,具體實施時,可以將控制電極設置在陣列基板的最上層。
基於同一發明構思,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還提供了一種顯示裝置,該顯示裝置包括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提供的上述顯示面板,該顯示裝置可以為液晶面板、液晶顯示器、液晶電視、有機發光二極體(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面板、OLED顯示器、OLED電視或電子紙等顯示裝置。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提供一種顯示面板,包括相對設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及位於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間的液晶分子和隔墊物,其中,還包括:設置在第一基板上的公共電極與設置在第二基板預設區域上的控制電極;控制電極的位置與隔墊物的位置對應,控制電極在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區域與公共電極在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區域部分重疊;控制電極用於接收預設電壓,使得顯示面板在顯示時,經過控制電極和公共電極之間的液晶分子後的光線不能射出。當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中的預設區域的範圍與取向膜被劃傷區域的範圍大小相同時,通過給控制電極輸入預設電壓,利用控制電極和公共電極之間產生的電場,將位於控制電極和公共電極之間的液晶分子控制住,使得經過控制電極和公共電極之間的液晶分子後的光線不能射出,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能夠使得顯示免受取向膜劃傷影響,避免了隔墊物擠壓漏光不良的發生。
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範圍。這樣,倘若本實用新型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於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範圍之內,則本實用新型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