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旋風除塵器內襯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4-23 06:42:27 1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內襯結構,具體涉及一種旋風除塵器內襯結構。
背景技術:
高爐冶煉過程中,高爐爐頂排出大量含塵煤氣,含塵煤氣通常先經過重力除塵器或旋風除塵器粗除塵,再經布袋除塵器或洗滌塔等精細除塵,然後送至用戶使用。近年來,為了減輕精細除塵的壓力,國內外有很多煉鐵企業採用除塵效率比較高的旋風除塵器粗除塵。旋風除塵器主要分兩種結構:軸向旋風除塵器和切向旋風除塵器。軸向旋風除塵器的工作原理為:爐頂荒煤氣經下降管沿除塵器軸向方向進入除塵器內,通過旋流板產生渦流,進而產生離心力將含塵顆粒甩向除塵器殼體內壁並沿內壁滑落進入集灰室;除塵後的煤氣由分離室底部的錐形部位分流向上,由上部的煤氣出口排出。切向旋風除塵器的工作原理為:爐頂荒煤氣經下降管沿除塵器切向方向進入除塵器內,形成自然切向旋流,煤氣流在慣性和離心力的作用下,粉塵與筒壁發生碰撞,沿筒壁滑落進入集灰室,除塵後的煤氣經導流錐反射螺旋上升由煤氣出口排出。無論是軸向旋風除塵器還是切向旋風除塵器,在旋流區域,煤氣流對旋流板、旋流筒內壁的衝刷都很嚴重,故需設置耐磨內襯。
目前,旋風除塵器內襯主要有兩種結構形式:貼陶瓷磚或塗抹耐磨陶瓷塗料,陶瓷磚黏貼過程繁瑣,生產過程中很容易局部片狀脫落,維修麻煩,陶瓷磚成本也比較高;而塗抹陶瓷塗料主要採用在旋流板、除塵器殼體內壁焊接錨固鉤再塗抹一層陶瓷塗料,該方法較之於貼陶瓷磚成本低、維修方便,已有部分旋風除塵器採用此內襯。然而,錨固鉤雖然能對陶瓷塗料起到一定的緊固作用,但生產過程中還是有局部地方耐磨料在煤氣衝刷下呈塊狀脫落,影響高爐的安全生產,因此,有必要對現有技術進行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壽命長的旋風除塵器內襯結構。
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旋風除塵器內襯結構,包括鋼筋條、鋼板網和耐磨陶瓷塗料,所述鋼筋條焊接固定在旋風除塵器內壁,所述鋼板網與鋼筋條固定相連;在鋼板網的表面塗抹耐磨陶瓷塗料,耐磨陶瓷塗料完全覆蓋鋼板網和鋼筋條。
按上述方案,鋼筋條平行間隔布置在鋼板網上。
按上述方案,相鄰兩根鋼筋條的間距為50~150mm。
按上述方案,所述鋼筋條的直徑為4~12mm。
按上述方案,所述鋼板網的網絲厚度為3~4mm。
按上述方案,所述鋼板網的網眼間距為35~75mm。
按上述方案,所述鋼板網由多個尺寸為2m×1m的單元鋼板網拼接而成,相鄰兩個單元鋼板網之間留間隙。
按上述方案,所述耐磨陶瓷塗料的厚度為20~80mm。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本實用新型採用鋼板網,鋼板網的網絲截面為矩形,與傳統的鋼絲網相比,鋼板網與噴塗的耐磨陶瓷塗料粘結性更強,耐磨陶瓷塗料不易從鋼板網脫落,延長了內襯的使用壽命;採用鋼筋條和鋼板網作為耐磨陶瓷塗料的緊固支撐件,選材方便,省去了製作錨固件的加工工序及成本,另外鋼筋條和鋼板網與耐磨陶瓷塗料的粘結性更強,膨脹係數小,結構更穩定,不容易開裂脫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個具體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施例中鋼板網與鋼筋條的連接示意圖。
其中:1、鋼筋條;2、鋼板網;3、耐磨陶瓷塗料;4、旋風除塵器內壁;5、焊點。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地描述。
如圖1和圖2所示的一種新型旋風除塵器內襯結構,包括鋼筋條1、鋼板網2和耐磨陶瓷塗料3,鋼筋條1焊接固定在旋風除塵器內壁4(具體是旋風除塵器內壁4與煤氣接觸的部位及區域,包括煤氣入口、旋流板、旋流筒內壁、導流錐表面、煤氣出口等部位),所述鋼板網2與鋼筋條1固定相連上(可為焊接,焊點5如圖2所示);在鋼板網2的表面塗抹耐磨陶瓷塗料3,耐磨陶瓷塗料3完全覆蓋鋼板網2和鋼筋條1。
本實用新型中,鋼筋條1在鋼板網上平行間隔分布,相鄰兩根鋼筋條1的間距為50~150mm;鋼筋條1的直徑為4~12mm,鋼筋條1的具體直徑及焊接間距由耐磨陶瓷塗料3的厚度決定;鋼筋條1的長度以其實際安裝空間決定。
本實用新型中,鋼板網2的網絲厚度為3~4mm,鋼板網2的網眼間距為35~75mm;本實施例中,鋼板網2由多個尺寸為2m×1m的單元鋼板網拼接而成,焊接安裝時,相鄰兩個單元鋼板網之間留一定間隙,以減少內襯結構的膨脹,增強耐磨陶瓷塗料3與鋼板網2的粘結,防止耐磨陶瓷塗料3脫落。
本實用新型中,耐磨陶瓷塗料3的厚度為20~80mm,耐磨陶瓷塗料3的具體厚度由旋風除塵器內各部位受煤氣衝刷程度及使用壽命要求決定;塗抹完耐磨陶瓷塗料3的旋風除塵器內壁4表面要用磚刀抹平,保證耐磨陶瓷塗料3表面光滑無明顯凹凸。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並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對於本領域的技術人員來說,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徵進行等同替換。但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發明構思範圍之內,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