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纏繞的窗簾吊輪及窗簾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04-23 10:53:36 1
專利名稱:防纏繞的窗簾吊輪及窗簾機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防纏繞的窗簾吊輪及窗簾機構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窗簾設備技術領域,具體是一種防纏繞的窗簾吊輪及窗簾機構。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居室的裝飾也越來越講究,要求也越來越高,窗簾的結構也逐步由手動向輕鬆、方便、美化的電動操縱發展。現有的電動窗簾軌上的吊輪由於牽引繩在窗簾收合時很容易與滾輪纏繞在一起,使吊輪被卡死,導致窗簾無法實現收合;給用戶帶來的諸多不便。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針對以上所述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能夠有效防止牽引繩與滾輪纏繞,運行可靠性高的防纏繞的窗簾吊輪。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防纏繞的窗簾機構。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防纏繞的窗簾吊輪,包括吊輪架、設置於所述吊輪架上部內的滾輪和活動連接於所述吊輪架下部的吊環,所述吊輪架上端設置有覆蓋滾輪的蓋帽。這樣可以有效防止連接於吊輪之間的牽引繩產生纏繞事故。所述蓋帽的帽簷與所述吊輪架的側邊為斜面連接,這樣可以有效防止牽引繩被蓋帽的帽簷卡住而產生纏繞。所述吊輪架的側邊高出滾輪與吊輪架之間形成的間隙,可以防止牽引繩絞入所述滾輪與吊輪架之間的間隙裡。所述滾輪下方的吊輪架上設置有限位凸塊,用於使吊輪在窗簾導軌上進行限位,防止跳動。所述吊環活動扣在所述吊輪架下的安裝孔內。所述吊環與裝孔通過三叉勾配合連接,吊環可以在裝孔自由旋轉。防纏繞的窗簾機構,包括窗簾導軌和用牽引繩等距串接起來的防纏繞的窗簾吊輪,所述的防纏繞的窗簾吊輪設置於所述窗簾導軌內。可以有效防止牽引繩在窗簾合閉的時候發生纏繞。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有如下優點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運行可靠,可以有效防止纏繞事故的發生。
圖I是本實用新型防纏繞的窗簾吊輪的立體結構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防纏繞的窗簾吊輪的左視結構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防纏繞的窗簾吊輪的A-A剖視圖;圖4是本實用新型防纏繞的窗簾吊輪的串接立體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防纏繞的窗簾機構的立體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的說明。防纏繞的窗簾吊輪,如圖1-3所示,包括吊輪架6、設置於所述吊輪架6上部內的滾輪3和活動連接於所述吊輪架6下部的吊環7,所述吊輪架6上端設置有覆蓋滾輪3的蓋帽2。蓋帽2可以有效防止連接於吊輪之間的牽引繩發生纏繞事故。所述滾輪3通過滾軸8設置於所述吊輪架6上部。所述蓋帽2的帽簷與所述吊輪架6的側邊9為斜面4連接,這樣可以有效防止牽引繩被蓋帽2的帽簷卡住而產生纏繞。所述吊輪架6的側邊9高出滾 輪3與吊輪架6之間形成的間隙,可以防止牽引繩絞入所述滾輪3與吊輪架6之間的間隙裡。所述滾輪2下方的吊輪架6上設置有限位凸塊5,用於吊輪在窗簾導軌上進行限位,防止跳動。所述吊環7活動扣在所述吊輪架6下的安裝孔內。所述吊環7與裝孔通過三叉勾配合連接,吊環可以在裝孔自由旋轉。另外,在所述吊輪架6的頂部還設置有牽引繩安裝部1,用於與所述牽引繩連接。防纏繞的窗簾機構,如圖4和圖5所示,包括窗簾導軌和用牽引繩等距串接起來的防纏繞的窗簾吊輪,所述的防纏繞的窗簾吊輪設置於所述窗簾導軌內。可以有效防止牽引繩在窗簾合閉的時候發生纏繞。所述者,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當不能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實施的範圍,即大凡依本實用新型申請專利範圍及實用新型說明內容所作的簡單的等效變化與修飾,皆仍屬本實用新型專利涵蓋的範圍內。
權利要求1.防纏繞的窗簾吊輪,包括吊輪架、設置於所述吊輪架上部內的滾輪和活動連接於所述吊輪架下部的吊環,其特徵在於,所述吊輪架上端設置有覆蓋滾輪的蓋帽。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防纏繞的窗簾吊輪,其特徵在於,所述蓋帽的帽簷與所述吊輪架的側邊為斜面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防纏繞的窗簾吊輪,其特徵在於,所述吊輪架的側邊高出滾輪與吊輪架之間形成的間隙。
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防纏繞的窗簾吊輪,其特徵在於,所述滾輪下方的吊輪架上設置有限位凸塊。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防纏繞的窗簾吊輪,其特徵在於,所述吊環活動扣在所述吊輪架下的安裝孔內。
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防纏繞的窗簾吊輪,其特徵在於,所述吊環與裝孔通過三叉勾配合連接。
7.防纏繞的窗簾機構,其特徵在於,包括窗簾導軌和用牽引繩等距串接起來的防纏繞的窗簾吊輪,所述的防纏繞的窗簾吊輪設置於所述窗簾導軌內。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防纏繞的窗簾吊輪,包括吊輪架、設置於所述吊輪架上部內的滾輪和活動連接於所述吊輪架下部的吊環,所述吊輪架上端設置有覆蓋滾輪的蓋帽;所述蓋帽的帽簷與所述吊輪架側邊為斜面連接。本實用新型有如下優點結構簡單、使用方便、運行可靠,可以有效防止纏繞事故的發生。
文檔編號A47H13/02GK202775762SQ20112057645
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31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31日
發明者殷平生, 寧勇 申請人:殷平生, 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