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碼垛輸送線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24 05:00:51 2
本實用新型涉及物料堆垛設備,尤其涉及一種適於物料排列混亂的碼垛輸送線結構。
背景技術:
壓縮機等重型物料在循環輸送線上輸送時都是放置在固定底座上進行的,這樣不僅可以防止物料傾倒,還可以使物料處於穩定狀態,便於碼垛機器人抓取進行堆垛。而物料在進入輸送線的碼垛段之前,不合格的物料會在經過檢測區時被清理,而空底座會繼續被循環輸送帶輸送到碼垛段,這樣進入碼垛段的固定底座上可能不存在物料,或者相隔一個或多個空底座後才存在物料,這時如果碼垛機器人的碼垛格式為抓取一個物料,可通過傳感器檢測控制把進入編組區的空底座放走,直到檢測到編組區存在物料時,碼垛機器人再抓取物料進行堆垛;但是如果碼垛機器人的碼垛格式為抓取兩個物料時,就會出現很多問題,例如進入編組區的兩個固定底座上沒有物料或者只有一個物料,碼垛機器人無法正常的進行堆垛,就會造成碼垛混亂,生產製造工作無法繼續進行。現有技術中一般都是在碼垛段的入口處設置剔除裝置,把空的固定底座剔除,保證進入碼垛段的固定底座上均有物料,但剔除出來的空底座需要人工搬運到之前的工序中安裝物料,這就需要提供額外的硬體成本和人工成本,會給企業增加了不必要的經濟負擔。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碼垛輸送線結構,以使碼垛機器人在固定底座上無物料和固定底座上有物料的不同排列次序下均能正常進行碼垛工作,降低生產加工所需的成本。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碼垛輸送線結構,包括並列設置且相隔一段距離的兩條或兩條以上輸送帶,物料置於固定底座上隨輸送帶運動,在輸送帶的側邊上設置有檢測固定底座是否到位的第一傳感器和第三傳感器、以及檢測固定底座上是否有物料的第二傳感器和第四傳感器,有可升降的第一阻擋裝置和第二阻擋裝置相間隔的設於輸送帶之間,其升降運動由第一傳感器、第二傳感器、第三傳感器和第四傳感器控制,可阻擋固定底座在輸送帶上的傳送。
本實用新型所述的碼垛輸送線結構,在輸送線工作時,第一阻擋裝置升起阻擋輸送線上的產品運送,第二阻擋裝置落下把產品放入編組區,第一傳感器和第三傳感器檢測到固定底座到位後,第二阻擋裝置再升起阻擋產品進入編組區,然後第二傳感器和第四傳感器檢測固定底座上有無物料,如果有物料,則機器人進行抓取,如果沒有物料,則第一阻擋裝置落下將空底座放走隨輸送帶循環,同時第二阻擋裝置落下繼續把產品放入編組區,傳感器繼續進行檢測。這樣通過在碼垛輸送線的輸送帶上設置的阻擋裝置,以及在輸送帶兩側設置多個傳感器,控制產品進入編組區並通過檢測固定底座上有無物料,將沒有物料的底座放空隨輸送帶循環運送,而有物料的固定底座則停留在編組區,機器人即可抓取物料,有序地將輸送帶上排列混亂物料整齊的抓取並進行堆垛。該輸送線結構,可使無物料的底座自動隨輸送帶循環,無需設置剔除裝置,也省卻人工搬運底座到前面工序的流程,節省了人工和物力成本。
附圖說明
圖1是一種碼垛輸送線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一種碼垛輸送線結構,包括並列設置且相隔一段距離的兩條輸送帶1,物料3置於固定底座2上隨輸送帶1運動,在輸送帶1的側邊上設置有檢測固定底座2是否到位的第一傳感器4和第三傳感器6,以及檢測固定底座2上是否有物料3的第二傳感器5和第四傳感器7,有可升降的第一阻擋裝置8a和第二阻擋裝置8b相間隔的設於兩條輸送帶1之間,其升降運動由第一傳感器4、第二傳感器5、第三傳感器6和第四傳感器7控制,可阻擋固定底座2在輸送帶1上的傳送。
所述第一傳感器4、第二傳感器5、第三傳感器6和第四傳感器7在輸送帶1的側邊上呈相間隔的設置,相鄰的兩個傳感器之間相隔半個固定底座2的距離。第一傳感器4用於檢測輸送帶1末端上第一個產品的固定底座2是否到位,第二傳感器5用於檢測第一個產品的固定底座2上有無物料3;第三傳感器6用於檢測輸送帶1末端上第二個產品的固定底座2是否到位,第四傳感器7用於檢測第二個產品的固定底座2上有無物料3。
所述第一阻擋裝置8a和第二阻擋裝置8b之間的距離為兩個固定底座2的寬度;第一阻擋裝置8a可阻擋編組區的固定底座2移動,第二阻擋裝置8b可控制阻擋固定底座2進入編組區。
所述輸送帶1上與第二阻擋裝置相隔一個或一個以上固定底座寬度的距離還設置有可升降的第三阻擋裝置8c,第三阻擋裝置8c的升降運動也可阻擋物料在輸送帶上的傳送,其阻擋作用可降低第一和第二阻擋裝置因阻擋物料隨輸送帶傳送而受到的壓力,保證阻擋裝置的使用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