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鼓形輪及其組件的製作方法
2023-05-24 21:02:26 1

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鼓形輪及組件。
背景技術:
如圖1~3所示,現有磨邊機從動輪由鼓形輪殼體、曲軸及軸承6004組成,其中,鼓形輪殼體用於包裹軸承,並在殼體外表面上套砂帶,同時曲軸可根據需要可選擇短曲軸(如圖2)或者長曲軸(如圖3)與軸承6004連接。因其結構簡單、拆卸方便,這是目前砂帶磨邊機從動輪的主要構造方式。
但這種從動輪存在明顯缺點:所使用軸承裸露在外,鼓形輪殼體僅在中間,殼體只是包裹外圈,軸承兩側裸露。而在製造玻璃的現場環境中,由於粉塵較多,容易進入軸承,會引起故障,造成異響晃動,並極大可能損壞軸承,降低軸承使用壽命;同時軸承無潤滑降溫,現場使用軸承高速運轉時,會摩擦發熱,也會影響砂帶磨邊質量,一周左右就需要更換一次從動輪軸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鼓形輪及其組件,使用壽命高,故障率低,簡單實用。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為:提供一種鼓形輪,包括:
殼體,所述殼體內設有第一凹槽、第二凹槽以及位於所述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之間的環形件;
兩個端蓋,分別嵌入到第一凹槽及第二凹槽上,並通過螺栓固定在所述環形件上。
其中,所述環形件上均勻分布有若干個通孔。
其中,所述兩個端蓋上分別設有若干個螺栓孔,以匹配所述通孔。
其中,所述環形件上設有內環,供軸承穿過,在所述內環的邊沿上設有定 位凹槽。
其中,所述兩個端蓋上分別設有骨架油封,所述骨架油封匹配於所述定位凹槽。
其中,在所述殼體內,通過所述兩個端蓋密封儲存有潤滑油。
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一種鼓形輪組件,包括軸承及曲軸,其中,還包括上述所述的鼓形輪,所述軸承穿過所述鼓形輪內,並與所述曲軸連接。
其中,所述軸承包括第一端及第二端,且所述軸承內徑向設有水路通道,所述水路通道的一端位於所述軸承第一端的中心處,並向外連通,所述水路通道的另一端位於軸承的第二端內,且垂直軸承方向設有入水孔。
其中,所述曲軸與所述軸承的第二端連接,並在軸承的外圍設有環水道,所述環水道通過一進水口向外連通。
其中,所述軸承的第二端與所述曲軸為螺紋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區別於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鼓形輪及其組件通過兩個端蓋密封所述殼體,以在粉塵環境下,可有效避免粉塵進入殼體,造成損壞。同時只需卸下兩個端蓋與殼體連接的螺栓,即可實現清理維護,從而降低故障率,提升鼓形輪使用壽命,且操作便捷。
附圖說明
圖1為現有技術中鼓形輪殼體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現有技術中磨邊機短曲軸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現有技術中磨邊機長曲軸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殼體結構剖視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殼體結構橫截面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端蓋結構橫截面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端蓋結構剖視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中短軸承結構示意圖;
圖9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中長軸承結構示意圖;
圖10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中曲軸結構示意圖;
圖1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曲軸結構橫截面圖;
圖12為圖8、圖9中軸承第一端截面示意圖;
圖13為圖10、圖11中進水口正面示意圖。
標號說明:
1、殼體,11、第一凹槽,12、第二凹槽,13、環形件,14、內環,15、通孔,16、定位凹槽;
2、端蓋,21、骨架油封,25、螺栓孔;
100、軸承;
110、短軸承,111、短軸承第一端,112、短軸承第二端,113、短軸承水路通道、114短軸承入水孔;
120、長軸承,121、長軸承第一端,122、長軸承第二端,123、長軸承水路通道、124長軸承入水孔;
200、曲軸,201、環水道,202、進水口。
具體實施方式
為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內容、所實現目的及效果,以下結合實施方式並配合附圖予以說明。
實施例一
請參照圖4~7,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提供一種鼓形輪,包括:
殼體1,所述殼體1內設有第一凹槽11、第二凹槽12以及位於所述第一凹槽11及第二凹槽12之間的環形件13,且環形件13的內環14用於軸承穿過;
兩個端蓋2,分別嵌入到第一凹槽11及第二凹槽12上,並通過螺栓固定在所述環形件13上。
區別於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中的鼓形輪通過兩個端蓋密封所述殼體,以在粉塵環境下,可有效避免粉塵進入殼體,以損壞鼓形輪。同時只需卸下兩個端蓋與殼體連接的螺栓,即可實現清理維護,從而降低故障率,提升鼓形輪使用壽命的同時,操作便捷。
其中,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兩個端蓋為完全相同的兩個端蓋,其在殼體1上的位置為左右對稱。為了實現固定住這兩個端蓋,本實用新型在所述環形件13上均勻分布有若干個通孔15,如圖5所示。對應地,所述兩個端蓋2上分別設有若干個螺栓孔25,以一一匹配所述通孔15。在一個具體實施例中,可分別設置8個通孔15及在兩個端蓋上的8個螺栓孔25,螺栓穿過螺栓孔並在通孔內螺紋固定,所述螺栓可為M6螺栓。
此外,為了可進一步防止粉塵進入殼體內,以破壞軸承,所述第一端蓋2及第二端蓋3上分別設有骨架油封21,同時在環形件13對應骨架油封21的位置上設置定位凹槽16,定位凹槽16也位於所述內環14的邊沿上。所述骨架油封21可嵌入所述定位凹槽16內,這樣可定位兩個端蓋,防止端蓋偏心。
在一個具體實施例中,選擇骨架油封的內徑為20mm、外徑35mm、寬度7mm,且材料為NBR(丁腈橡膠)。
在組裝時,軸承穿過內環,先密封固定一個端蓋,然後往殼體內注入潤滑油,如機油等,再密封另一個端蓋,並在端蓋上固定軸承。當運行時,潤滑油可有效降低軸承轉動的摩擦力,從而延緩軸承或殼體的損壞。
應當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所述的各種部件的材料優選為不鏽鋼,並加工裝配而成。
上述鼓形輪在實際使用中,可減少設備故障,降低設備的維修時間,繼而提高了車間的工作效率。同時由於可有效保護軸承,因此也大大降低軸承的耗損,從而節約了大量的成本。
實施例二
如圖8~13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還提供一種鼓形輪組件,包括軸承100及曲軸200,其中,還包括上述所述的鼓形輪,其中所述軸承100穿過所述鼓形輪內環14,並與所述曲軸200螺紋連接。
具體地,所述軸承100可分為短軸承110(如圖8)以及長軸承120(如圖9),本領域技術人員可根據實際鼓形輪尺寸以及運行穩定的情況,可選擇適宜的規格,其中,短軸承110全長123mm,長軸承120全長133mm,且本實施例以短軸承為例進行說明。
所述短軸承110包括短軸承第一端111及短軸承第二端112,且所述軸承內徑向設有短軸承水路通道113,所述短軸承水路通道113的一端位於所述短軸承第一端111的中心處,並向外連通,所述短軸承水路通道113的另一端位於短軸承第二端112內,且垂直軸承方向設有短軸承入水孔114。所述曲軸200與所述短軸承110的短軸承第二端112連接,並在短軸承110的外圍設有環水道201,短軸承上的短軸承入水孔114正對環水道201,且所述環水道201通過一進水口202向外連通。
在本實施例中,短軸承110的短軸承第一端111的截面呈正六邊形(如圖10),中央的短軸承水路通道113內徑為6mm,短軸承入水孔114內徑4mm,短軸承軸承第二端112為直徑20mm的圓柱,環水道201包裹在短軸承第二端112外,直徑為26mm。
在使用時,操作人員可在進水口202上外接一水管接口,並連接水管。鼓形輪組件運行時,向進水口202注水,填滿環水道201,由於環水道201正對著短軸承入水孔114,且無論短軸承入水孔114處於哪個位置,環水道201中的水均可經短軸承入水孔114流入短軸承水路通道113內,隨後從短軸承第一端111流出。作為冷卻水路,短軸承水路通道113在軸承運轉發熱時,可流動帶走熱量,實現降溫,可避免軸承過熱,提升使用壽命。
在運行時,本實用新型密封兩個端蓋可防止粉塵進入殼體內,避免異響晃動,同時兩個端蓋之間裝有潤滑油,可降低軸承與殼體內的摩擦,降低機械耗損;並可根據軸承發熱情況,在水路通道內通水冷卻,保護軸承過熱損壞,因此本實用新型可大大降低故障,減少維修更換頻率,可在磨邊機工作時,消除因從動輪潛在的故障而造成的磨邊缺陷。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並非因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專利範圍,凡是利用本實用新型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同變換,或直接或間接運用在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實用新型的專利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