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分離式散熱器的製作方法
2023-05-24 08:08:41 2

本實用新型涉及散熱器技術領域,具體為一種分離式散熱器。
背景技術:
眾所周知,發熱設備的高溫不能散掉就會升溫,升溫到一定程度會燒毀設備,或者降低壽命,所以發熱設備都需要進行散熱,散熱器的作用就是及時將熱量從發熱設備帶走,增加散熱的方式就是擴大散熱面積和增加導熱率,散熱器主要有兩種,鋁質和銅質,雖然鋁便宜的多,但導熱性能不如銅好,但銅的價格昂貴,且容易氧化,當前,散熱器是水冷發動機冷卻系統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件,而冷卻系統中的散熱器一般由進水室、出水室、主片及散熱器芯三部分構成,冷卻液在散熱器芯內流動,空氣在散熱器芯外通過,熱的冷卻液由於向空氣散熱而變冷,冷空氣則因為吸收冷卻液散出的熱量而升溫,所以,散熱器是一個熱交換器,但是,當發熱設備運行時產生很高的溫度,需要散發大量的熱量時,這種散熱器往往不能夠滿足發熱設備的散熱需求,散熱效率不高,使用壽命短,因此,現有的散熱器有待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分離式散熱器,以解決上述背景技術中提出的散熱器往往不能夠滿足發熱設備的散熱需求,散熱效率不高,使用壽命短等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供如下技術方案:一種分離式散熱器,包括散熱器主體,所述散熱器主體的一端焊接有上水筒體,所述上水筒體的表面靠近右側設置有進水管,所述散熱器主體的一側設置有左側板,所述散熱器主體的另一側設置有右側板,所述散熱器主體的另一端焊接有下水筒體,所述下水筒體的表面靠近右側焊接有出水管,所述散熱器主體的內部設置有散熱管,所述散熱管設置有5根,所述散熱管的兩端分別與上水筒體和下水筒體相連,所述散熱管與上水筒體和下水筒體的連接處設置有密封水膜,所述上水筒體和下水筒體的內部設置有迴轉通管,所述上水筒體和下水筒體的內側壁上設置有隔倉,所述散熱器主體的內部設置有散熱帶,所述散熱帶的一側連接有洩氣管道,所述洩氣管道的一端連接有驅熱管,所述散熱管的兩端連接有套頭,所述散熱管與套頭的連接處設置有密封墊,所述套頭的一側連接有通孔。
優選的,所述散熱管的一端連接有迴轉管道,所述迴轉管道的一埠連接在散熱管的一端,所述迴轉管道的內側壁設置為耐熱類構件。
優選的,所述迴轉通管的一端密封處理,所述迴轉通管緊貼上水筒體和下水筒體的內側壁上。
優選的,所述隔倉設置有6個,所述隔倉的一端連接在散熱管的一端,所述隔倉與散熱管的連接處貼附有塑料薄膜。
優選的,所述散熱帶與洩氣管道之間的距離為2cm,所述散熱帶與洩氣管道構成一個冷卻區域。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通過設置有上水筒體和下水筒體,並且在上水筒體和下水筒體之間設置有散熱管,在散熱管的一端連接有迴轉管道,冷水從進水管進入,流進迴轉管道,然後到達散熱管中,將散熱管內部的熱量導出,經過散熱帶時,對內部的產生的熱量進行中和,有效的增加了熱量的輸送,在內部產生熱量的同時,難免會有水蒸氣的產生,水蒸氣從洩氣管道排出,使得內部的氣壓均衡,散熱帶與洩氣管道之間形成一個冷卻區域,增加了熱量的排放,使得散熱效果更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分離式散熱器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分離式散熱器的後視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種分離式散熱器的散熱管結構圖。
圖中:1-上水筒體、2-散熱器主體、3-左側板、4-迴轉通管、5-出水管、6-下水筒體、7-散熱管、8-迴轉管道、9-右側板、10-隔倉、11-進水管、12-散熱帶、13-洩氣管道、14-驅熱管、15-密封墊、16-套頭、17-通孔。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實用新型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做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
請參閱圖1-3,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實施例:一種分離式散熱器,包括散熱器主體2,散熱器主體2的一端焊接有上水筒體1,上水筒體1的表面靠近右側設置有進水管11,散熱器主體2的一側設置有左側板3,散熱器主體2的另一側設置有右側板9,散熱器主體2的另一端焊接有下水筒體6,下水筒體6的表面靠近右側焊接有出水管5,散熱器主體2的內部設置有散熱管7,散熱管7設置有5根,散熱管7的兩端分別與上水筒體1和下水筒體6相連,散熱管7與上水筒體1和下水筒體6的連接處設置有密封水膜,上水筒體1和下水筒體6的內部設置有迴轉通管4,上水筒體1和下水筒體6的內側壁上設置有隔倉10,散熱器主體2的內部設置有散熱帶12,散熱帶12的一側連接有洩氣管道13,洩氣管道13的一端連接有驅熱管14,散熱管7的兩端連接有套頭16,散熱管7與套頭16的連接處設置有密封墊15,套頭16的一側連接有通孔17。
散熱管7的一端連接有迴轉管道8,迴轉管道8的一埠連接在散熱管7的一端,迴轉管道8的內側壁設置為耐熱類構件,增加導熱的效果。
迴轉通管4的一端密封處理,迴轉通管4緊貼上水筒體1和下水筒體6的內側壁上,使得內部回流效果更高。
隔倉10設置有6個,隔倉10的一端連接在散熱管7的一端,隔倉10與散熱管7的連接處貼附有塑料薄膜,增加密封的效果。
散熱帶12與洩氣管道13之間的距離為2cm,散熱帶12與洩氣管道13構成一個冷卻區域,提高了散熱的效率。
具體使用方式:本實用新型工作中,冷水從進水管11進入到上水筒體1中,冷水進入到與上水筒體1相連接的迴轉管道8中,然後迴轉管道8中的冷水從散熱管7中的套頭16進入,然後進入到散熱管7中,將內部產生的熱量帶走,將熱量帶入到散熱帶12中時,散熱帶12能夠帶走一部分的熱量,而且散熱帶12與洩氣管道13之間構成了一個冷卻區域,能夠很有效的將內部產生的熱量帶走,增加散熱的效果,而且內部產生的水蒸氣可以通過洩氣管道13排出,使得內部的氣壓保持平衡,提高散熱的效率。
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顯然本實用新型不限於上述示範性實施例的細節,而且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徵的情況下,能夠以其他的具體形式實現本實用新型。因此,無論從哪一點來看,均應將實施例看作是示範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實用新型的範圍由所附權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說明限定,因此旨在將落在權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義和範圍內的所有變化囊括在本實用新型內。不應將權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圖標記視為限制所涉及的權利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