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車式漁線輪的卷線筒的製作方法
2023-05-24 05:15:11
專利名稱:紡車式漁線輪的卷線筒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卷線筒,特別是指一種以能夠前後移動的方式安裝在紡車式漁線輪的漁線輪本體上的、用於卷繞釣線的卷線筒。
背景技術:
紡車式漁線輪的卷線筒是由注射成形方法而形成的合成樹脂制的部件這是現有已知的(例如,參照專利文獻1)。現有的漁線輪具有能夠卷繞釣線的卷線體部、形成在卷線體部的基端且直徑較卷線體部大的加強筋、形成在卷線體部的頭端且直徑較卷線體部大的前凸緣部。前凸緣部以及加強筋是與卷線體部一體形成的。在卷線筒的軸向上相隔一定間隔設置兩個加強筋。現有技術文獻專利文獻專利文獻1 日本發明專利第3958737號然而,在該現有的結構中,前凸緣部以及兩個加強部位為具有一定厚度的環形。因而,在注射成形後冷卻時,較厚的部分的收縮量會較大,從而,較厚的部分會在外側面上產生收縮痕(凹痕),使外觀看上去較差。
發明內容
因而,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抑制紡車式漁線輪的合成樹脂制的卷線筒的外側面上收縮痕的發生。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採用如下技術方案技術方案1 紡車式漁線輪的卷線筒,安裝在紡車式漁線輪的漁線輪本體上設置的能夠前後移動的卷線筒軸上,用於卷繞釣線,包括前凸緣部;後凸緣部,其配置在所述前凸緣部的後方;卷線體部,其與前凸緣部及後凸緣部一體形成且直徑比二者小,該卷線體部具有多條連接部,該多條連接部在周向上相隔一定間隔配置且分別連接所述前凸緣部與所述後凸緣部。採用具有這樣的結構的卷線筒,卷線體部具有多條連接部,該多條連接部在周向上相隔一定間隔配置且分別連接所述前凸緣部與所述後凸緣部,由於設置多條連接部,因此能夠使前凸緣部與後凸緣部在卷線體部上的突出量較少(或者說是卷線筒在形狀上的變化較小)。此時,由在周向上相隔一定間隔配置且分別連接所述前凸緣部與所述後凸緣部的多條連接部構成卷線體部,從而能夠使前凸緣部及後凸緣部相對於卷線體部的突出量較小。因而,能夠防止卷線筒的外側面上的收縮痕的產生。技術方案2的紡車式漁線輪的卷線筒為,在技術方案1所述的卷線筒的結構的基礎上,所述卷線體部還具有連接筒部,該連接筒部位於所述前凸緣部與所述後凸緣部之間且連接所述連接部的內周部。此時,用連接筒部連接所述連接部的內周部,從而提高了卷線體部在周向上的剛性。
技術方案3為在技術方案1或2所述的紡車式漁線輪的卷線筒的結構的基礎上, 所述多條連接部分別沿前後方向配置。此時,多條連接部的結構較簡單,從而能夠容易地利用注射成形方法來形成包含連接部的卷線筒。技術方案4為在技術方案1或2所述的紡車式漁線輪的卷線筒的結構的基礎上, 所述多條連接部分別沿相對於前後方向傾斜的方向配置。此時,由於連接部傾斜配置,因而能夠提高卷線體部在周向上的剛性。技術方案5為在技術方案4所述的紡車式漁線輪的卷線筒的結構的基礎上,所述多條連接部具有多條第1連接部與多條第2連接部,其中,所述第1連接部沿著相對於前後方向傾斜的第1方向配置,所述第2連接部沿著相對於前後方向傾斜但不同於所述第1方向的第2方向配置,並且所述第1連接部與所述第2連接部相交叉。此時,由分別沿著第1 方向與第2方向配置的第1連接部與第2連接部構成連接部,並且第1連接部與第2連接部相交叉,從而,通過交叉部分,使卷線體部的在周向上的剛性得到進一步提高。技術方案6為在技術方案1 5中任一項所述的紡車式漁線輪的卷線筒的結構的基礎上,所述卷線體部還具有至少一個與所述卷線筒軸垂直配置且在周向上連接所述連接部的環形部。此時,由環形部連接在周向上相隔一定間隔配置的連接部,從而能夠進一步提高卷線體部在周向上的剛性。技術方案7為在技術方案1 6中任一項所述的紡車式漁線輪的卷線筒的結構的基礎上,卷線筒還包括一體形成在所述後凸緣部的外周側的筒狀的裙部。此時,能夠由裙部提高整個卷線筒的剛性。發明的效果採用本發明,由在周向上相隔一定間隔配置且分別連接所述前凸緣部與所述後凸緣部的多條連接部構成卷線體部,從而能夠使前凸緣部及後凸緣部相對於卷線體部的突出量較小。因而,能夠防止卷線筒的外側面上的收縮痕的產生。
圖1為本發明一個實施方式的紡車式漁線輪的斜視圖;圖2為該紡車式漁線輪的側剖視圖;圖3為該紡車式漁線輪的從背面側看到的剖視圖;圖4為卷線筒的分解結構圖;圖5為圖2中V-V向的剖視圖;圖6為第2實施方式的卷線筒的斜視圖;圖7為第3實施方式的卷線筒的斜視圖;圖8為第4實施方式的卷線筒的斜視圖;圖9為第5實施方式的卷線筒的斜視圖;圖10為第6實施方式的卷線筒的斜視圖;圖11為第7實施方式的卷線筒的斜視圖;圖12為第8實施方式的卷線筒的斜視圖。附圖標記說明2漁線輪本體
4卷線筒
如卷線體部
4b後凸緣部
如前凸緣部
4d裙部
4e釣箱卡止部
16卷線筒軸
25連接部
26連接筒部
104卷線筒
10 卷線體部
125連接部
126連接筒部
201卷線筒
20 卷線體部
225連接部
226連接筒部
2 環形部
304卷線筒
30 卷線體部
325連接部
32 第1連接部
325b第2連接部
326連接筒部
404卷線筒
40 卷線體部
404d裙部
425連接部
504卷線筒
50 卷線體部
525連接部
5 環形部
604卷線筒
60 卷線體部
625連接部
62 第1連接部
625b第2連接部
704卷線筒
70 卷線體部
725連接部725a第1連接部725b第2連接部729環形部
具體實施例方式第1實施方式如圖1、2、3所示,本發明第1實施方式的紡車式漁線輪為用於拋竿釣的紡車式漁線輪,主要具有安裝在釣竿上且具有把手1的漁線輪本體2、以能夠轉動的方式安裝在漁線輪本體2上的轉子3、配置在轉子3的前部且能夠前後移動的卷線筒4。另外,紡車式漁線輪還具有轉子驅動機構5與擺動機構6,其中,轉子驅動機構5與把手1的旋轉連動從而驅動轉子3使其旋轉,擺動機構6與轉子3的旋轉連動從而使卷線筒4前後移動。轉子驅動機構5與擺動機構6收裝在漁線輪本體2的內部。漁線輪本體2具有 兩側開口的框架部10、分別封閉框架部10的兩側的第1蓋部件11與第2蓋部件12、與框架部10 —體形成的釣竿安裝部13、從後方覆蓋框架部10、第1蓋部件11、第2蓋部件12的第1罩部件14與第2罩部件15。如圖2與圖3所示,轉子驅動機構5具有與把手1的把手軸Ia通過螺紋連接的方式固定在一起的主齒輪軸8、與主齒輪8 一體形成的主齒輪7、與主齒輪7相嚙合的小齒輪9。如圖3所示,主齒輪8為與主齒輪7 —體形成的鋁合金實心部件,在漁線輪本體2 的第1蓋部件11與第2蓋部件12上形成有第1突出部Ila與第2突出部12a,主齒輪8通過軸承19a、19b安裝在第1突出部Ila與第2突出部1 上(也就是安裝在漁線輪本體2 上)且能夠轉動。主齒輪7為鋁合金制的平齒輪,與主齒輪軸8—體形成。如圖3所示,主齒輪7的輪齒部7a由和小齒輪9嚙合的斜齒構成且朝向右側配置。如圖2所示,小齒輪9為中空筒狀的部件,其前部穿過轉子3而將轉子3安裝在其上且二者不能產生相對旋轉。卷線筒軸16穿過小齒輪9。在小齒輪9的前部安裝著螺帽 17,由螺帽17將轉子3固定在小齒輪9上。小齒輪9其軸向的中間部與後端部分別由軸承 18a、18b支承在漁線輪本體2的框架部10上,使小齒輪9能夠旋轉。如圖2及圖3所示,擺動機構6為橫動凸輪式的水平絞線器(level wind),具有 與小齒輪9嚙合的減速機構20 (圖2)、與減速機構20連動而旋轉的橫動凸輪軸21、與橫動凸輪軸21卡合而能夠在前後方向上往復移動的滑塊22、在卷線筒軸16的軸向上對滑塊22 進行導向的兩根導向軸23a、23b。橫動凸輪軸21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相交叉的螺旋狀槽21a。如圖2及圖3所示,滑塊本體22b與卷線筒軸16相連接但不能產生相對旋轉。滑塊22具有卡合部件22a與滑塊本體22b,其中,卡合部件2 與橫動凸輪軸21的螺旋狀槽 21a相卡合,滑塊本體22b上安裝著卡合部件2 且與橫動凸輪軸21的旋轉相連動而在前後方向上移動。卡合部件22a的頭端部卡合在螺旋狀槽21a上,從而使滑塊22能夠隨著橫動凸輪軸21的旋轉而在卷線筒軸的軸向上往復移動,使卷線筒軸16與把手1的旋轉相連動而進行往復移動。
如圖2所示,轉子3具有轉子本體35與繞線導臂34,其中,轉子35通過小齒輪9 安裝在漁線輪本體2上且能夠旋轉,繞線導臂34安裝在轉子本體35上且能夠搖動。轉子本體35為鋁合金制的,具有支承部30與第1轉子臂31、第2轉子臂32,其中,支承部30為圓筒狀且固定在小齒輪9上,第1轉子臂31與第2轉子臂32配置在支承部30的外周部且二者相隔一定距離相互面對並向前方延伸。構成轉子本體35的支承部30、第1轉子臂31、 第2轉子臂32為鋁合金制的,並且,通過鑄造的方法而一體形成。如圖1及圖2所示,第1 轉子臂31與第2轉子臂32的徑向外周側分別覆蓋著第1罩部件36與第2罩部件37。另外,在第1轉子臂31與第2轉子臂32的頭端的外周側以能夠搖動的方式安裝著構成繞線導臂34的第1釣線支承部件40與第2釣線支承部件42。繞線導臂34用於順暢地將釣線導向卷線筒4上從而使釣線卷繞在卷線筒4上。繞線導臂34能夠在導線狀態與放線狀態間切換。如圖2所示,由防逆轉機構50能夠禁止轉子3向放線放線的旋轉或解除該禁止。 防逆轉機構50具有安裝在框架部10上的輥子式的單向離合器51。單向離合器51能夠切換為禁止逆轉狀態與允許逆轉狀態。防逆轉機構50還具有用於將單向離合器51切換至禁止逆轉狀態與允許逆轉狀態的切換操作部52。切換操作部52以能夠搖動的方式安裝在框架部10的下部。卷線筒的結構如圖4及圖5所示,卷線筒4為具有淺槽的部件,能夠拆卸但不能產生相對旋轉地安裝在卷線筒軸16的頭端上。在卷線筒軸16的頭端部的外周面上有具有止轉部16a以及外螺紋部16b,止轉部16a由一對平行的平切部(平面部)構成。由和外螺紋部16b旋合的卷線筒旋鈕M將卷線筒4固定在卷線筒軸16的頭端部上且能夠拆卸。另外,在卷線筒4 的背面上通過螺絲固定著止轉部件55,由止轉部件55使卷線筒4不能相對於卷線筒軸16 產生相對轉動。止轉部件陽具有從垂直於截面的方向上看呈正六邊形的外周面陽3。在卷線筒軸16上以不能產生相對旋轉的方式安裝著有底筒狀的發音部件56,止轉部件55的外周面55a與發音部件56的內周面相卡合。發音部件56與圓形的卷線筒擋片57接觸。發音部件56與卷線筒擋片57卡合在止轉部16a上從而以不能產生相對旋轉的方式安裝在卷線筒軸16上。由止轉部16a的與卷線筒軸16的外周面之間的臺階部限制卷狀態座57向軸向後方的移動。在第1實施方式中,由於卷線筒4不會相對於卷線筒軸16旋轉,因而發音部件56不具有發音的功能。卷線筒4具有用於將釣線卷繞在外周上的卷線體部4a、形成在卷線體部如的後端部且直徑比卷線體部如稍大的後凸緣部4b、形成在卷線體部如的頭端部且直徑比卷線體部如稍大的前凸緣部4c、一體形成在後凸緣部的外周上的筒狀的裙部4d。這些部位為用玻璃短纖維強化的聚醯胺等的合成樹脂制的,通過注射成形而形成。卷線體部如配置在轉子3的支承部30的外周側。卷線體部如具有沿周向相隔一定間隔配置的多條連接部25、位於前凸緣部如與後凸緣部4b之間且連接著連接部25的內周部的連接筒部26。此外,卷線體部如還具有圓板狀的前壁部27,、以及具有通孔觀且設在前壁部27的內周部的突出部觀,其中,前壁部27形成在前凸緣部如的形成部分的內周部。在前壁部27的後表面上形成有加強用的多個(例如,4個)筋27a,多個筋27a從突出部觀的外周部在徑向上呈放射狀延伸,並且向後突出。卷線筒軸16的外周面穿在突出部觀的通孔中,且能夠產生相對旋轉。另外,在突出部觀的背面固定著止轉部件55。連接部25在前後方向上形成,與前凸緣部如與後凸緣部4b相連接。設置多條連接部25是用於抑制卷線體部如與前凸緣部4c以及後凸緣部4b之間部分的突出量較小。 連接部25的外周面為圓弧面,且各連接部25的外周圓弧面的半徑是相同的,並且以卷線筒軸16為中心。在第1實施方式中,連接部25設置有16條。在連接筒部沈的內周面上形成拔模斜度,以在成形時能夠從模具中順利地取出。 因而,連接筒部沈的內周面形成為相對於卷線筒軸16呈0. 5度 2度左右的錐面,且後側的直徑比前側的直徑大。後凸緣部4b的直徑比前凸緣部如稍大。後凸緣部4b形成為圓環狀,且圓環面大致垂直於卷線體部如的軸向。前凸緣部4c具有向卷線體部如一側且向前方傾斜的錐面。 在前凸緣部4c的前表面上形成有凹成環形的第1內凹部4g,形成該第1內凹部4g的目的是用於調整前凸緣部4c的壁厚。在前凸緣部如的前表面的整個周向上形成第1內凹部 4g,然而也可以沿周向相隔一定距離在幾處位置形成。在裙部4d上設有用於卡止釣線的釣線卡止部如。釣線卡止部如配置在U形的凹部中。在裙部4d的外周面上(除去配置釣線卡止部如的部分)沿周相相隔一定間隔形成多個(例如,15個)第2內凹部4f,並且第2內凹部4f凹成矩形,該第2內凹部4f用於實現輕量化並調整壁厚。在裙部4d的形成有第2內凹部4f的部分沿周向形成凹部4h,即,該凹部4h為環形。由於形成該凹部4h,所以即使釣線從卷線體部如跑到裙部4d處,該釣線也會受到凹部4h的拉掛(阻擋)而不會進一步向後移動。因而,不會產生釣線從卷線筒4 向後方脫落的現象。採用具有這樣的結構的卷線筒4,由於設置多條連接部25從而能夠使前凸緣部如與後凸緣部4b的突出量較小,因而能夠防止卷線筒4的外側部上的收縮痕的產生。第2實施方式在第1實施方式中,沿著前後方向配置卷線筒4的卷線體部如的連接部25。而在第2實施方式中,如圖6所示,在傾斜於前後方向的方向上形成卷線筒104的卷線體部10 的連接部125。具體而言,連接部125和前凸緣部l(Mc的連接處與連接部125和後凸緣部 104b的連接處在周向上相差22. 5度。連接筒部1 連接著連接部125的內周部。而卷線筒的其他結構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因而省略了其說明。第3實施方式如圖7所示,第3實施方式的卷線筒204的卷線體部20 還具有至少一個垂直於卷線筒軸16且在周向上連接著連接部225的環形部229。在第3實施方式中,在前後方向上相隔一定間隔設有3個環形部229。連接筒部2 連接著連接部225的內周部。卷線筒的其他結構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因而省略了其說明。第4實施方式如圖8所示,第4實施方式的卷線筒304的卷線體部30 具有連接筒部3 與多條連接部325。連接部325具有第1連接部32 與第2連接部32 ,其中,第1連接部325a 沿著相對於前後方向傾斜的第1方向配置,第2連接部32 沿著相對於前後方向傾斜但不同於第1方向的第2方向配置。第1連接部32 與第2連接部32 向相反方向傾斜。第 1連接部32 與第2連接部32 在前後方向的某處位置交叉。因而,通過交叉部位325c使連接部325得到加強,提高其周向上的剛性。連接筒部3 連接著連接部325的內周部。 卷線筒的其他結構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因而省略了其說明。第5實施方式如圖9所示,第5實施方式的卷線筒404的卷線體部40 與第1實施方式相比, 並不形成連接筒部26。連接部425在厚度方向上形成到第1實施方式中連接筒部沈的內周面處的位置。另外,形成在裙部404d上的內凹部404f貫穿裙部404d的內外周面。這樣地貫穿裙部404d的內外周面而形成內凹部404f,從而能夠進一步減輕卷線筒404的重量。卷線筒的其他結構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因而省略了其說明。第6實施方式如圖10所示,第6實施方式的卷線筒504的卷線體部50 與第3實施方式的具有環形部229的卷線體部20 相比,並不形成連接筒部226。因而,與第5實施方式相同, 連接部525與環形部5 在厚度方向上形成到第3實施方式中連接筒部226的內周面處位置。另外,與第5實施方式相同,內凹部504f貫穿裙部504d的內外周面而形成。卷線筒的其他結構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因而省略了其說明。第7實施方式如圖11所示,第7實施方式的卷線筒604的卷線體部60 與第4實施方式的具有形成為第1連接部32 與第2連接部32 的連接部325的卷線體部30 相比,並不形成連接筒部326。因而,與第5實施方式相同,具有第1連接部62 與第2連接部62 的連接部625在厚度方向上形成到第4實施方式中連接筒部326的內周面處位置。包括第2 內凹部4f在內的卷線筒其他結構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因而省略了其說明。第8實施方式如圖12所示,第8實施方式的卷線筒704的卷線體部70 與第7實施方式的具有形成為第1連接部62 與第2連接部62 的連接部625的卷線體部60 相比,形成有環形部729。因而,具有第1連接部72 與第2連接部72 的連接部725以及環形部7 的厚度與第7實施方式的連接部625的厚度相等。包括第2內凹部4f在內的卷線筒其他結構與第1實施方式相同,因而省略了其說明。特徵(A)紡車式漁線輪的卷線筒4(104、204...704)安裝在紡車式漁線輪的漁線輪本體上設置的能夠前後移動的卷線筒軸上,用於卷繞釣線。該卷線筒4(104、204...704)具有前凸緣部如、後凸緣部4b、卷線體部^(104a、2(Ma. . . 704a)。後凸緣部4b配置在前凸緣部 4c的後方。卷線體部^(104a、2(Ma. . . 704a)與前凸緣部如及後凸緣部4b —體形成且直徑比二者小,該卷線體部4a(104a、2(Ma. · · 704a)具有多條連接部25(125,225. · · 725),該多條連接部25(125、225. . . 725)在周向上相隔一定間隔配置且分別連接所述前凸緣部如與所述後凸緣部4b。採用具有這樣的結構的卷線筒,卷線體部^(104a、2(Ma. . . 704a)具有多條連接部25(125,225. · · 725),該多條連接部25(125,225. · · 725)在周向上相隔一定間隔配置且分別連接所述前凸緣部4c與所述後凸緣部4b。通過多條連接部25(125、225...725)能夠使前凸緣部4c與後凸緣部4b的突出量較小。此時,由在周向上相隔一定間隔配置且分別連接前凸緣部4c與後凸緣部4b的多條連接部25(125、225. . . 725)構成卷線體部 4a(104a,204a. . . 70 ),從而能夠使前凸緣部如及後凸緣部4b相對於卷線體部^(104a、 204a. · · 704a)的突出量較小。因而,能夠防止卷線筒4(104、204. · · 704)的外側面上的收縮痕的產生。(B)在卷線筒4 (104、204. · · 704)中,所述卷線體部乜(104a、20 . · · 704a)還具有連接筒部沈(126、226、326),該連接筒部沈(126、226、326)位於所述前凸緣部如與所述後凸緣部4b之間且連接所述連接部25(125、225. . . 725)的內周部。此時,用連接筒部沈(1沈、 226,326)連接所述連接部25(125、225...725)的內周部,從而提高了卷線體部^(104a、 204a. · · 704a)在周向上的剛性。(C)在卷線筒4(104、204. ..704)中,所述多條連接部25 (125、225. . . 725)分別沿前後方向配置。此時,多條連接部25(125、225...725)的結構較簡單,從而能夠容易地利用注射成形方法來形成包含連接部25(125,225. · · 725)的卷線筒4(104、204. · · 704)。(D)在卷線筒4(104、204. ..704)中,所述多條連接部25 (125、225. . . 725)分別沿相對於前後方向傾斜的方向配置。此時,由於連接部25(125、225...72幻傾斜配置,因而能夠提高卷線體部^(104a、2(Ma. . . 704a)在周向上的剛性。(E)在卷線筒604 (704)中,多條連接部625 (725)具有多條第1連接部62 (725a) 與多條第2連接部62 (725b),其中,第1連接部62fe(725a)沿著相對於前後方向傾斜的第1方向配置,第2連接部62^(725b)沿著相對於前後方向傾斜但不同於該第1方向的第 2方向配置,並且第1連接部62 (725a)與第2連接部62 (725b)相交叉。此時,由分別沿著第1方向與第2方向配置的第1連接部62 (725a)與第2連接部62 (725b)構成連接部625 (725),並且第1連接部62 (725a)與第2連接部62 (725b)相交叉,從而,通過交叉部分,使卷線體部60 (704a)的在周向上的剛性得到進一步提高。(F)在卷線筒204 (504、704)中,卷線體部20 (504a、704a)還具有至少一個與卷線筒軸16垂直配置且在周向上連接上述連接部225 (525、62幻的環形部229 (529、729)。此時,由環形部2 (529,729)連接在周向上相隔一定間隔配置的連接部225 (525,625),從而能夠進一步提高卷線體部20 (504a、704a)在周向上的剛性。(G)在卷線筒4 (104、204... 704)中,還具有一體形成在後凸緣部4b的外周側的筒狀的裙部4cK404d)。此時,能夠由裙部4cK404d)提高整個卷線筒4 (104、204. . . 704)的剛性。
權利要求
1.紡車式漁線輪的卷線筒,在紡車式漁線輪的漁線輪本體上設置有能夠前後移動的卷線筒軸,卷線筒安裝在卷線筒軸上用於卷繞釣線,其特徵在於,包括前凸緣部;後凸緣部,其配置在所述前凸緣部的後方;卷線體部,其與前凸緣部及後凸緣部一體形成且直徑比二者小,該卷線體部具有多條連接部,該多條連接部在周向上相隔一定間隔配置且分別連接所述前凸緣部與所述後凸緣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紡車式漁線輪的卷線筒,其特徵在於,所述卷線體部還具有連接筒部,該連接筒部位於所述前凸緣部與所述後凸緣部之間且連接所述連接部的內周部。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紡車式漁線輪的卷線筒,其特徵在於,所述多條連接部分別沿前後方向配置。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紡車式漁線輪的卷線筒,其特徵在於,所述多條連接部分別沿相對於前後方向傾斜的方向配置。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紡車式漁線輪的卷線筒,其特徵在於,所述多條連接部具有多條第1連接部與多條第2連接部,其中,所述第1連接部沿著相對於前後方向傾斜的第1 方向配置,所述第2連接部沿著相對於前後方向傾斜但不同於所述第1方向的第2方向配置,並且所述第1連接部與所述第2連接部相交叉。
6.根據權利要求1 5中任一項所述的紡車式漁線輪的卷線筒,其特徵在於,所述卷線體部還具有至少一個與所述卷線筒軸垂直配置且在周向上連接所述連接部的環形部。
7.根據權利要求1 6中任一項所述的紡車式漁線輪的卷線筒,其特徵在於,還包括一體形成在所述後凸緣部的外周側的筒狀的裙部。
全文摘要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抑制紡車式漁線輪的合成樹脂制的卷線筒的外側面上收縮痕的發生。為達到這樣的目的,紡車式漁線輪的卷線筒(4),安裝在紡車式漁線輪的漁線輪本體上設置的能夠前後移動的卷線筒軸(16)上且用於卷繞釣線,具有前凸緣部(4c);後凸緣部(4b),其配置在所述前凸緣部的後方;卷線體部(4a),其與前凸緣部及後凸緣部一體形成且直徑比二者小,該卷線體部具有多條連接部(25),該多條連接部在周向上相隔一定間隔配置且分別連接所述前凸緣部與所述後凸緣部。
文檔編號A01K89/00GK102246730SQ20111010400
公開日2011年11月23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22日 優先權日2010年5月18日
發明者周政威, 趙俊維 申請人:株式會社島野馬來西亞配件廠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