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狸貓換太子的事跡(宋仁宗狸貓換太子)
2023-05-24 05:22:41 1
宋太宗趙光義接了哥哥的班,當了大宋皇帝之後,按照「金匱之盟」的約定,他將來的皇位要傳給四弟趙廷美的,即使不傳給兄弟,也要傳給老大趙匡胤兒子的。
可是皇位的確是個好東西,誰拿上都不想撒手。此時他一心要把皇位傳於自己親骨肉才安心。
可是老大兒子趙元佐早早就瘋了,老二趙元僖也早早的暴亡,接班的任務就落到趙恆的頭上。
一開始趙恆兩個哥哥在世時,他當時是韓王,並沒在父親的法眼中,所以活得比較逍遙自在。
有一日,他的手下人給他送來一個賣藝的歌女,名叫劉娥,他一見喜歡的不得了,就留在了王府。
其實這個劉娥的出生也很顯赫,她祖籍太原。她的祖父劉延慶在五代十國時當過右驍衛大將軍,父親劉通呢,在太祖朝也當過虎捷都指揮使。
但是劉娥的不幸,在於她很小的時候,父母雙雙謝世,成為孤女的她,從小就被寄養在母親的娘家。
後來她流落坊間,做了歌女,剛到及笄之年,就嫁給了蜀地一個叫龔美的銀匠,這個龔美後來帶她離開蜀地,來到了東京汴梁謀生。
但在京城裡生計艱難,潘美自己都填不飽肚子呢,哪有餘糧給劉娥,就打算把她賣掉。
此事正好被韓王手下指揮使張耆碰見,他買了劉娥,將她獻給了趙恆。
雖然劉娥是民女打扮,但真是清水出芙蓉,趙恆一見大為喜愛,就留在了王府。
一個王爺納了個民間女子,那是又是體統之事。此事被宋太宗知曉了, 大怒之下,嚴令趙恆,讓他將劉娥趕出王府。
為了斷掉趙恆的念想,將開國功臣潘美的女兒賜予他為王妃。
這邊是父皇之命,那邊又難棄難捨,只好將劉娥「退回」張耆處,只是思念太甚時前來私會一下,這劉娥前半輩子也算是歷經劫波。
趙恆當了皇上以後,他說了算了,馬上將劉娥接入宮中。
此時後宮是什麼情況呢?原配章懷皇后潘氏沒有那個命,沒有熬到趙恆當皇帝就駕鶴西去了,後來由章穆皇后郭氏坐鎮後宮。其它嬪妃的位置也都佔滿了,所以劉娥雖然進宮了,能伺候皇帝左右,但並無名分。
公元1007年(景德四年),郭皇后駕崩,這一下機會來了。既然有空位了,劉娥填補豈不是正好?
可是宋真宗的想法遭到寇準、李迪、向敏中這些重臣的堅決抵制,他們認為「劉娥出身微賤,不可以為一國之母」,宋真宗也沒辦法,此事就此暫停了。
公元1010年(大中祥符三年),劉娥侍女的李氏,受到真宗的寵幸,生下了當時唯一的皇子。
李氏生下皇子之後,因為是侍女所生,劉娥就將皇子收為自己孩子,又給他找了一個養母來代養。
為皇帝生下唯一的皇子,那是奇功一件。這樣一來,母以子貴,宋真宗有了充分的理由,於公元1012年(大中祥符五年),劉娥被順利冊封為皇后。
但劉娥做了皇后以後,並沒有得意忘形。在後宮主政,有理有據,未有大的疏失;宋真宗半夜閱覽的奏章,她總是陪伴左右,參與國事的處理。
就這樣,越來越得到皇上的倚重和信任。
公元1022年(乾興元年),宋真宗駕崩,遺詔「尊皇后為皇太后,軍國大事權取皇太后處置」。
趙禎是唯一的皇子,時年僅十三歲,他毫無爭議的繼了位。
但是由於皇上歲數還小,不能理政,於是按照先皇的遺詔,由皇太后劉娥代行處理軍國事務。
劉太后這一理政就是十二年,期間經歷了和大臣之間的爭鬥,一直沒有大權旁落。
史書上對她的治國才能評價為「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這個評價是相當高的。
公元1033年(明道二年)劉娥去世後,宋仁宗趙禎才開始親政。
劉太后病逝後,燕王趙元儼才告訴宋仁宗當年的真相,趙禎知道自己的身世後,猶如晴天霹靂,震得他一連幾天都沒有上朝。
等心情平靜一些之後,親自趕赴安放李妃靈柩的洪福院。
來到此處,抑制不住內心的悲傷。此前光聽別人說,親生母親是被劉太后給害死的,所以他定要打開棺木查驗真相。
當棺槨一層層打開後,只見母親安詳地躺在棺木中,由於屍身是以水銀浸泡的,所以至今仍然栩栩如生,母親顯然是被劉太后厚葬的。
看到這一幕,趙禎才若有所悟的嘆道:「人言豈能信?」
回宮後在劉太后遺像前焚香祈禱道:「自今大娘娘平生分明矣。」
發自內心的表白,劉太后是清白無辜的,她既有培育自己之恩,還有善待母親之情。
既然知道這個真相了,他一定要給自己的母親一個名分,否則這個皇帝當的豈不窩囊?
但是怎麼給名分呢?太后已經很多了,如何排列為好呢?
朝廷上下開始了唇槍舌劍的激烈爭論,爭論的結果是將宋真宗的第一位皇后郭氏,列於太廟之中,因為這是元皇后的待遇,為章穆皇后。
而劉氏、和母親李氏的牌位,另外建一座奉慈廟,分別供奉。諡號分別為章獻明肅皇后劉娥、章懿皇后李氏。
至此,宋仁宗趙禎的親生母親才得到應有的位置。
至於「狸貓換太子」呀什麼的說法,都是清代的小說《三俠五義》或者別的戲曲裡頭的故事,史書上並沒有記載,只能當做故事來聽聽罷了。
參考資料:《宋史》 《續資治通鑑長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