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水滴形管式除霧器及除霧器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24 18:15:16 2
專利名稱:仿水滴形管式除霧器及除霧器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管式除霧器用仿水滴形管,在煙氣脫硫塔或者水平煙道中用於淨化煙氣,屬於煙氣淨化裝置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專利號為ZL20092(^86171.X的中國實用新型專利公開了一種管式除霧器及除霧裝置。在上述專利中,管式除霧器包括至少兩層平行的管排,管排由均勻排列的管子組成, 在管排的兩端分別支撐在板上,煙氣流的方向與管排內管子的軸線方向相垂直。除霧裝置包括上述的管式除霧器,管式除霧器布置在煙氣脫硫塔或者水平煙道的上遊位置,在煙氣脫硫塔的下遊位置布置有平板除霧器、單層屋頂除霧器、兩層屋頂除霧器、菱形除霧器中的至少一種,或者在水平煙道的下遊位置布置有平板除霧器。上述結構的管式除霧器及除霧裝置的除霧效率和自潔能力在某些情況下無法滿足要求,同時無法有效消除大霧滴和均布煙氣的作用。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種管式除霧器及除霧器裝置,能進一步提高除霧效率和自潔能力。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技術方案是提供了一種仿水滴形管式除霧器,其特徵在於,包括至少兩層平行的仿水滴形管排,仿水滴形管排由均勻排列的截面為水滴形的管子組成,仿水滴形管排的兩端分別支撐在板上,煙氣流的方向與管子的軸線方向相垂直。進一步,所述截面為水滴形的管子的水滴形截面的長軸是水滴形截面的短軸的 1.5-2. 5倍,水滴形截面的大圓是水滴形截面的小圓的1. 1-1. 5倍,水滴形截面的小圓的頭部上帶有錐度為30 40°的楔形,所述管子的斜度a為8° 10°。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技術方案是提供了一種除霧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上述的仿水滴形管式除霧器,仿水滴形管式除霧器布置在煙氣脫硫塔或者水平煙道的上遊位置, 在煙氣脫硫塔的下遊位置布置有平板除霧器、單層屋頂除霧器、兩層屋頂除霧器、菱形除霧器中的至少一種,或者在水平煙道的下遊位置布置有平板除霧器。本實用新型的仿水滴形管子按照一定的間距排列成一行組成管排,由於管子的均勻排列,對於煙氣的流通產生一定的影響,使原來紊亂的氣體可以變得相對均勻分布的流動。此外,由於仿水滴形管子的形狀因素,在管子頂面上只能留存少量的霧滴堆積。但是, 仿水滴形管的楔形向下布置具體良好的排水功能,同時所有的管式除霧器下遊的衝洗水對管式除霧器都有衝洗作用,這樣解決了管式除霧器攔截漿液多且不易結垢堵塞的風險。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除了保持原來管式除霧器的優點之外,仿水滴形管楔形向下布置可以減少迎風面的阻力,那麼,繞過仿水滴形管側面的流體將減少了分離損失,減小了部分的流動阻力。並且仿水滴形管的側面比圓柱管大,仿水滴形管除霧器的管排上下兩層錯位布置時,可以增大攔截霧滴的面積,提高除霧效果。另外仿水滴形管的楔形向下布置,楔形尖有引導水膜快速滴下,不易結垢。
圖1為截面為水滴形的管子的水滴形截面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兩層管排的仿水滴形管式除霧器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三層管排的仿水滴形管式除霧器的結構示意圖;圖4A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除霧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布置了平板除霧器;圖4B為圖4A的布水示意圖;圖5A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除霧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布置了單層屋頂除霧器;圖5B為圖5A的布水示意圖;圖6A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除霧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布置了兩層屋頂除霧器;圖6B為圖6A的布水示意圖;圖7A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除霧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布置了平板除霧器及屋頂除霧器;圖7B為圖7A的布水示意圖;圖8A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除霧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布置了菱形除霧器;圖8B為圖8A的布水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實施例來具體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如圖2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兩層管排的仿水滴形管式除霧器的結構示意圖,包括兩層平行的管排1,管排1由均勻排列的截面為水滴形的管子3組成,管排1的兩端分別支撐在板2上。每排管排1之間的間距是任意的。如圖1所示,所述截面為水滴形的管子3的水滴形截面的長軸B是水滴形截面的短軸A的2倍,水滴形截面的大圓C是水滴形截面的小圓D的1. 3倍,水滴形截面的小圓D 的頭部上帶有錐度為35°的楔形,管子3的斜度a為9°。實施例2如圖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三層管排的仿水滴形管式除霧器的結構示意圖,本實施例的仿水滴形管式除霧器與實施例1的差別在於,管排1有三層,其他結構與實施例1相同。實施例3如圖4A所示,為運用上述仿水滴形管式除霧器的除霧裝置,仿水滴形管式除霧器 5布置在煙氣脫硫塔或者水平煙道的上遊位置,在煙氣脫硫塔或者水平煙道的下遊位置布置有平板式除霧器6。如圖4B所示,仿水滴形管式除霧器5和平板除霧器6的衝洗水管10布置在仿水滴形管式除霧器5的上遊和下遊,同時仿水滴形管式除霧器5的下遊需要布置衝洗水管10 清洗平板式除霧器6的葉片。[0032]仿水滴形管式除霧器5在煙氣的入口端為上遊,在煙氣的出口端為下遊。平板式除霧器6的葉片可以是任意形狀,仿水滴形管式除霧器5、平板式除霧器6的間距是任意的。仿水滴形管式除霧器5的結構採用實施例1或實施例2所述的結構,同時,煙氣流的方向4與管子3的軸線方向相垂直。實施例4如圖5A所示,為運用上述仿水滴形管式除霧器的除霧裝置,仿水滴形管式除霧器 5布置在煙氣脫硫塔的上遊位置,在煙氣脫硫塔的下遊位置布置有單層屋頂除霧器7。如圖5B所示,為對仿水滴形管式除霧器5和單層屋頂除霧器7組合的衝洗水管布置,仿水滴形管式除霧器5的上遊不需要布置衝洗水設備,在管式除霧器5的下遊安裝了衝洗水管10。仿水滴形管式除霧器5下遊的衝洗水在回落過程中將同時清洗單層屋頂除霧器 7的上遊表面部分。仿水滴形管式除霧器5的結構採用實施例1或實施例2所述的結構。實施例5如圖6A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除霧裝置,仿水滴形管式除霧器5布置在煙氣脫硫塔的上遊位置,在煙氣脫硫塔的下遊位置布置有兩層屋頂除霧器8。如圖6B所示,管式除霧器5的上遊不需要布置衝洗水設備,在管式除霧器5的下遊安裝了衝洗水管10。在第二層屋頂式除霧器8的上遊需要布置衝洗水管10。仿水滴形管式除霧器5的結構採用實施例1或實施例2所述的結構。實施例6如圖7A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除霧裝置,仿水滴形管式除霧器5布置在煙氣脫硫塔的上遊位置,在煙氣脫硫塔的下遊位置布置有平板除霧器6及單層屋頂除霧器 7。如圖7B所示,仿水滴形管式除霧器5的上遊不需要布置衝洗水設備,在仿水滴形管管式除霧器5的下遊安裝了衝洗水管10。第二層的平板除霧器6的下遊和第三層屋頂式除霧器7的上遊需要布置衝洗水管10。仿水滴形管式除霧器5的結構採用實施例1或實施例2所述的結構。實施例7如圖8A所示,為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除霧裝置,仿水滴形管式除霧器5布置在煙氣脫硫塔的上遊位置,在煙氣脫硫塔的下遊位置布置有菱形除霧器9。如圖8B所示,仿水滴形管式除霧器5的上遊不需要布置衝洗水設備,在仿水滴形管式除霧器5的下遊安裝了衝洗水管10。第二層的菱形除霧器9的上遊和下遊需要布置衝洗水管10。仿水滴形管式除霧器5的結構採用實施例1或實施例2所述的結構。
權利要求1.一種仿水滴形管式除霧器,其特徵在於,包括至少兩層平行的仿水滴形管排(1 ),仿水滴形管排(1)由均勻排列的截面為水滴形的管子(3)組成,仿水滴形管排(1)的兩端分別支撐在板(2)上,煙氣流的方向(4)與管子(3)的軸線方向相垂直。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仿水滴形管式除霧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截面為水滴形的管子(3)的水滴形截面的長軸(B)是水滴形截面的短軸(A)的1.5-2. 5倍,水滴形截面的大圓(C)是水滴形截面的小圓(D)的1. 1-1. 5倍,水滴形截面的小圓(D)的頭部上帶有錐度為30 40°的楔形,所述管子(3)的斜度a為8° 10°。
3.一種除霧器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仿水滴形管式除霧器(5), 仿水滴形管管式除霧器(5)布置在煙氣脫硫塔或者水平煙道的上遊位置,在煙氣脫硫塔的下遊位置布置有平板除霧器(6)、單層屋頂除霧器(7)、兩層屋頂除霧器(8)、菱形除霧器 (9)中的至少一種,或者在水平煙道的下遊位置布置有平板除霧器(6)。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仿水滴形管式除霧器,其特徵在於,包括至少兩層平行的管排,管排由均勻排列的管子組成,在管排的兩端分別支撐在板上,煙氣流的方向與管排內管子的短軸線方向相垂直。本實用新型還提供了一種除霧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上述的仿水滴形管式除霧器,仿水滴形管式除霧器布置在煙氣脫硫塔或者水平煙道的上遊位置,在煙氣脫硫塔的下遊位置布置有除霧器,或者在水平煙道的下遊位置布置有平板除霧器。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減小了部分的流動阻力。可以增大攔截霧滴的面積,提高除霧效果,不易結垢。
文檔編號B01D45/06GK201978606SQ201020688368
公開日2011年9月21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30日 優先權日2010年12月30日
發明者康明, 徐強, 隋鵬 申請人:上海瑞亞安環保設備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