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機轉盤定位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25 01:45:36 2
專利名稱:工具機轉盤定位機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工具機領域,具體地說,尤其涉及工具機轉盤的定位機構。
背景技術:
如圖1、2所示,傳統的轉盤定位機構包括轉盤外圈1、轉盤內圈2和定位套7,其中轉盤內圈2為內齒圈,該轉盤內圈2的齒面與軸3下端的齒輪4哨合。所述轉盤外圈I與轉盤內圈2可在同一水平面內相對轉動,而轉盤外圈I固定支撐在支架5的頂面上。由於轉盤內圈2通過齒輪傳動進行轉動,而齒間存在間隙,這樣就導致轉盤內圈2不能精確定位,因此需要對轉盤內圈2進行定位。為了對轉盤內圈2的轉動進行定位,特在所述轉盤內圈2上的軸向安裝孔內裝有定位螺釘6,該定位螺釘6的下部超過轉盤內圈2的底面,並在定位螺釘6的正下方對應設有所述定位套7。所述定位套7套裝在液壓油缸8的活塞杆上,該液壓油缸8呈豎直設置,並與所述支架5的內表面固定。為了檢測定位套7的位置,特在液壓油缸8的活塞杆旁邊設有上接近開關9和下接近開關10。當轉盤內圈2轉到初始位置時,液壓油缸8收到啟動信號,其活塞杆帶動定位套7向上頂,進而使定位套7套在所述定位螺釘6的超出段上;當定位套7上移到上行程位置時,所述上接近開關9就會檢測到定位套7的到位信號,並發出轉盤內圈2定位完畢的信號,以便整個加工系統進行下一步加工工序。加工完畢後,需要轉盤內圈2轉換工位時,所述液壓油缸8收到啟動信號,其活塞杆帶動定位套7下移,使定位套7與所述定位螺釘6脫離配合;當定位套7移動到下行程位置時,下接近開關10就會探測到定位套7的到位信號,並發出定位套7已脫離信號,以便加工系統控制所述軸3和齒輪4帶動轉盤內圈2轉動,以便轉盤內圈2轉換工位。傳統定位機構的缺陷在於:如圖3所示,當轉盤內圈2未轉到初始位置,而液壓油缸8又收到啟動信號時,所述定位套7依然能夠到達上行程位置,上接近開關9也仍然能夠檢測到定位套7的到位信號,進而誤發轉盤內圈2定位完畢的信號,整個加工系統也就會進行下一步加工工序,這樣就很容易發生加工事故。另外,由於所述定位螺釘6裝在轉盤內圈2上跟隨轉盤內圈2 —起轉動,而定位螺釘6的下部又超出轉盤內圈2的底面,這樣就容易導致定位螺釘6與周邊件產生運動幹涉。為了避免產生運動幹涉,在定位螺釘6轉動的整個圓周及附近都不會布置工具機部件,但這樣又給工具機部件的布置帶來不便。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提供一種可靠性高的工具機轉盤定位機構。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工具機轉盤定位機構,包括轉盤外圈(I)和轉盤內圈(2),其中轉盤內圈(2)為內齒圈,該轉盤內圈(2)的齒面與軸(3)下端的齒輪(4)嚙合,且轉盤內圈(2)與轉盤外圈(I)能在同一水平面內相對轉動,而轉盤內圈(2)固定支撐在支架(5)的頂面上;所述轉盤內圈(2)的正下方豎直設有液壓油缸(8),該液壓油缸的缸套與所述支架(5)的內表面固定,而液壓油缸(8)的活塞杆朝上,且液壓油缸(8)活塞杆的旁邊設有上接近開關(9)和下接近開關(10),其特徵在於:所述液壓油缸(8)的活塞杆上端部固設有定位杆(11),定位杆(11)的軸心線與液壓油缸(8)活塞杆的軸心線重合;所述轉盤內圈(2)上對應定位杆(11)開有軸向定位孔(2a),該軸向定位孔(2a)與定位杆(11)的上部間隙配合。與傳統結構相比,本定位機構去掉了傳統定位機構中的定位螺釘(6)和定位套
(7),取而代之的是定位杆(11)和轉盤內圈(2)上的軸向定位孔(2a),且該軸向定位孔(2a)與定位杆(11)的上部間隙配合。當所述轉盤內圈(2)轉到初始位置時,液壓油缸(8)收到啟動信號,其活塞杆帶動定位杆(11)向上頂,進而使定位杆(11)的上部插入轉盤內圈(2)上的軸向定位孔(2a)中;當定位杆(11)繼續上移到達上行程位置時,所述上接近開關(9)就會檢測到定位杆(11)的到位信號,並發出轉盤內圈(2)定位完畢的信號,整個加工系統進行下一步加工工序。加工完畢後,需要轉盤內圈(2)轉換工位時,所述液壓油缸(8)收到啟動信號,其活塞杆帶動定位杆(11)下移,使定位杆(11)與所述轉盤內圈(2)上的軸向定位孔(2a)脫離配合;當定位杆(11)移動到下行程位置時,下接近開關(10)也會探測到定位杆(11)的到位信號,並發出定位杆(11)已脫離信號,以便加工系統控制所述軸(3)和齒輪(4)帶動轉盤內圈⑵轉動。當轉盤內圈(2)未轉到初始位置,而液壓油缸(8)又收到啟動信號時,所述定位杆
(11)的上端會抵到轉盤內圈(2)的底面,這樣就使定位杆(11)根本不可能到達上行程位置,上接近開關(9)也就不會檢測到定位杆(11)的到位信號,更不可能發出轉盤內圈(2)定位完畢的信號,且同時會觸發警報,以提醒工人排除故障,從而避免因為上接近開關(9)誤發轉盤內圈(2)定位完畢信號而引發加工事故,因此改進後定位機構的可靠性較傳統定位機構有了大幅提聞。另外,由於本定位機構中軸向定位孔(2a)的深度與轉盤內圈⑵的厚度相等,而不像傳統定位結構中定位螺釘(6)下部超出轉盤內圈(2)的底面那樣,這樣就不會與周邊件產生運動幹涉,也給工具機部件的布置帶來很大的便利。作為優選,所述定位杆(11)的下部沿軸心線開有盲孔,所述液壓油缸(8)的活塞杆上端部伸入該盲孔內,並與該盲孔緊配合。在本實用新型中,所述上接近開關(9)和下接近開關(10)固設在豎直板(12)上,該豎直板(12)的下部與所述液壓油缸(8)的缸套上部固定。當然,我們也可採用其他的結構形式來固定上接近開關(9)和下接近開關(10),比如將上接近開關(9)和下接近開關
(10)固定在所述支架(5)的內表面上,並不局僅僅限於本實施例中的結構。有益效果:本定位機構去掉了傳統定位機構中的定位螺釘(6)和定位套(7),取而代之的是定位杆(11)和轉盤內圈(2)上的軸向定位孔(2a),且該軸向定位孔(2a)與定位杆(11)的上部間隙配合;當轉盤內圈(2)未轉到初始位置,而液壓油缸(8)又收到啟動信號時,所述定位杆(11)的上端抵住轉盤內圈(2)的底面,根本不可能到達上行程位置,上接近開關(9)也就不會檢測到定位杆(11)的到位信號,更不可能發出轉盤內圈(2)定位完畢的信號,此時就會發出警報,以提醒工人排除故障,從而避免因為上接近開關(9)誤發轉盤 內圈(2)定位完畢信號而引發加工事故,因此改進後定位機構的可靠性較傳統定位機構有 了大幅提高;另外由於本定位機構中軸向定位孔(2a)的深度與轉盤內圈(2)的厚度相等, 這樣就不會與周邊件產生運動幹涉,也給工具機部件的布置帶來很大的便利。
[0020]圖1為傳統定位機構的結構示意圖;[0021]圖2為圖1的A-A向剖視圖;[0022]圖3為轉盤內圈2未轉到初始位置時傳統定位機構的反應示意圖;[0023]圖4為改進後定位機構的結構示意圖;[0024]圖5為圖4的B-B向剖視圖;[0025]圖6為轉盤內圈2未轉到初始位置時改進後定位機構的反應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6]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0027]如圖4、5及6所示,本工具機轉盤定位機構主要由轉盤外圈1、轉盤內圈2、軸3、齒輪 4、支架5、液壓油缸8、上接近開關9、下接近開關10、定位杆11和豎直板12構成,其中轉盤 內圈2為內齒圈,該轉盤內圈2的齒面與軸3下端的齒輪4嚙合。所述轉盤內圈2與轉盤 外圈I能在同一水平面內相對轉動,而轉盤內圈2固定支撐在支架5的頂面上。[0028]所述轉盤內圈2的正下方豎直設有液壓油缸8,該液壓油缸8的缸套與所述支架5 的內表面固定。上述液壓油缸8的活塞杆朝上,該液壓油缸8活塞杆的旁邊設有上接近開 關9和下接近開關10,上接近開關9和下接近開關10固設在豎直板12上,該豎直板12的 下部與所述液壓油缸8的缸套上部固定。以上所述與傳統定位機構的結構形式相同,在此 不再贅述,其不同之處如下所述。[0029]從圖4、5及6可進一步看出,所述液壓油缸8的活塞杆上端部固設有定位杆11,該 定位杆11的軸心線與液壓油缸8活塞杆的軸心線重合,且定位杆11為上小下大的三段式 階梯軸,而所述上接近開關9和下接近開關10通過採集定位杆11下部的位置信號來確定 定位杆11的位置。[0030]作為優選,所述定位杆11的下部沿軸心線開有盲孔(圖中未標記),所述液壓油缸 8的活塞杆上端部伸入該盲孔內,並與該盲孔緊配合。所述轉盤內圈2上對應定位杆11開 有軸向定位孔2a,該軸向定位孔2a與定位杆11的上部間隙配合。[0031]改進後的定位機構是通過孔軸配合方式實現轉盤內圈2精確定位的,具體工作原 理如下:[0032]1、當所述轉盤內圈2轉到初始位置時,液壓油缸8收到啟動信號,其活塞杆帶動定 位杆11向上頂,進而使定位杆11的上部插入轉盤內圈2上的軸向定位孔2a中;當定位杆 11繼續上移到達上行程位置時,所述上接近開關9就會檢測到定位杆11的到位信號,並發 出轉盤內圈2定位完畢的信號,以便整個加工系統進行下一步加工工序。[0033]2、加工完畢後,需要轉盤轉換工位時,所述液壓油缸8收到啟動信號,其活塞杆帶 動定位杆11下移,使定位杆11與所述轉盤內圈2上的軸向定位孔2a脫離配合;當定位杆11移動到下行程位置時,下接近開關10也會探測到定位杆11的到位信號,並發出定位杆 11已脫離信號,以便加工系統控制所述軸3和齒輪4帶動轉盤內圈2轉動。[0034]3、如圖6所示,當轉盤內圈2未轉到初始位置,而液壓油缸8又收到啟動信號時, 定位柱11的上端就會抵住轉盤內圈2的底面,該定位杆11的上部根本不能插入轉盤內圈 2上的軸向定位孔2a中,這樣就使定位杆11根本不可能到達上行程位置,上接近開關9也 就不會檢測到定位杆11的到位信號,更不可能發出轉盤內圈2定位完畢的信號,同時會觸 發警報。[0035]4、如果液壓油缸8的活塞杆帶動定位柱11退出轉盤內圈2的軸向定位孔2a不到 位,下接近開關10就檢測不到定位柱11的到位信號,也不會發出定位柱11已脫離信號,同 時會觸發警報。[0036]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以本實用新型為限制,凡在本 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和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 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工具機轉盤定位機構,包括轉盤外圈(I)和轉盤內圈(2),其中轉盤內圈(2)為內齒圈,該轉盤內圈(2)的齒面與軸(3)下端的齒輪(4)嚙合,且轉盤內圈(2)與轉盤外圈(I)能在同一水平面內相對轉動,而轉盤內圈(2)固定支撐在支架(5)的頂面上; 所述轉盤內圈(2)的正下方豎直設有液壓油缸(8),該液壓油缸的缸套與所述支架(5)的內表面固定,而液壓油缸(8)的活塞杆朝上,且液壓油缸(8)活塞杆的旁邊設有上接近開關(9)和下接近開關(10),其特徵在於: 所述液壓油缸(8)的活塞杆上端部固設有定位杆(11),定位杆(11)的軸心線與液壓油缸(8)活塞杆的軸心線重合;所述轉盤內圈(2)上對應定位杆(11)開有軸向定位孔(2a),該軸向定位孔(2a)與定位杆(11)的上部間隙配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工具機轉盤定位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定位杆(11)的下部沿軸心線開有盲孔,所述液壓油缸(8)的活塞杆上端部伸入該盲孔內,並與該盲孔緊配合。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工具機轉盤定位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上接近開關(9)和下接近開關(10)固設在豎直板(12)上,該豎直板(12)的下部與所述液壓油缸(8)的缸套上部固定。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一種工具機轉盤定位機構,轉盤內圈的齒面與軸下端的齒輪嚙合,轉盤內圈的正下方豎直設有液壓油缸,而液壓油缸的活塞杆朝上,且液壓油缸活塞杆的旁邊設有上接近開關和下接近開關,液壓油缸的活塞杆上端部固設有定位杆,轉盤內圈上對應定位杆開有軸向定位孔。本定位機構去掉了傳統定位機構中的定位螺釘和定位套,取而代之的是定位杆和軸向定位孔;當轉盤內圈未轉到初始位置時,所述定位杆的上端抵住轉盤內圈的底面,根本不可能到達上行程位置,上接近開關也就不會檢測到定位杆的到位信號,更不可能發出轉盤內圈定位完畢的信號,因此改進後定位機構的可靠性較傳統定位機構有了大幅提高。
文檔編號B23Q7/02GK203062398SQ20122072411
公開日2013年7月17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25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25日
發明者廖承渝, 王餘, 陳志強, 高槐 申請人:重慶工具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