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功率因數、輸入輸出雙控制led用電源的製作方法
2023-05-24 19:22:41 1
專利名稱:一種高功率因數、輸入輸出雙控制led用電源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具有高功率因數,並且能夠對電源的輸入和輸出進行雙控制 的led用電源。
背景技術:
近年來,能源問題,已經成為困擾世界各國經濟發展的頭等重要問題,一些高耗 能、低發光效率的白熾燈、日光燈等陳舊的照明用具已無法適應新的市場需求,led光源以 其所具有的能耗低、壽命長等特點逐步受到市場的青睞,近些年來市場上每年所需要的led 光源的數量,都在大幅度的增加著,每年僅國內市場的需求就高達數十億元。Led光源正在 逐步的走進家庭,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從最簡單的室內照明燈具、大屏幕液晶電視的背光 照明,到城市亮化照明中的路燈照明、廣場照明等,都逐步的出現了 led光源的身影,可以 這樣講,led光源必將成為光源發展的重點,也必將成為市場佔據統治地位的主流。對於led光源,主要有led發光晶片以及led用電源兩部分所組成。對於家庭 照明、城市照明所用到的led光源主要是發光功率在10w、100w甚至IOOOw以上,電壓在 180-250v、380v以上,甚至是IOOOv左右的高電壓、大功率led光源。但是與其配套的電源, 即led用電源的發展,卻存在著諸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制約著led光源的發展。由於led本質上仍是一個二極體,是一個非線性器件。如果以恆壓源之類的電源 連接led發光晶片,當led導通時,只要led上的電壓稍微變大電流就會增加很多,即使電 壓發生微小變化也會大大影響led器件的工作,使電流過大甚至導致發熱損壞。採用恆流 源驅動時,LED上流過的電流將不受電壓變化、環境溫度變化,以及led參數離散性的影響, 從而能保持電流恆定,充分發揮led的各種優良特性。因此恆流源驅動是led光源的驅動 方式中最佳的一種led驅動方式。但是,目前廣泛採用的傳統恆流源都存在著電路形式複雜,線性損耗大,功率因數 過小、適用範圍小、可靠性較差,成本高的缺點。首先,目前的led光源所用的傳統電源,大部分都存在著功率因數過低的問題,功 率因數過低會加重輸電線路的負載,使線路上因為電流而產生的熱能損耗成倍的增加,不 僅浪費了大量的能源,也因為大量無用功所造成的回饋電流而加重了電廠的負擔。目前所 採用的led用恆流源中一部分是沿用傳統的照明用具的電源的設計方案,因此在設計之初 並沒有對功率因數進行專門的優化設計,只是在近年來迫於國家相關規定的制約,才不得 已在其中增加了提高功率因數的電路,雖然這種改動可以將功率因數提高到70%左右,卻 無法再將功率因數提到更高的程度,而且其電路在提高功率因數的過程中消耗了過多的電 能,造成了能源的浪費。其次,led光源所用的傳統電源,大多都具有將輸入電流調製為正弦波的模塊,以 及將輸出電流調製為恆流源的兩個不同的功能模塊,每個模塊都採用專門的中央控制單元 或者專用的電路來實現相應的功能。因為傳統電源採用了兩級調製的方法,導致電源的電 路中所用的元件和模塊大量的增加,提高了生產的成本。而且同時,隨著模塊和元件的增多,加大了電能的消耗以及線路內的損耗,造成了更多的浪費。但是如果不進行正弦波或恆 流源的調整,又無法直接讓led光源使用。因此使led光源電源的發展陷入了一個兩難的 境地。再著,現在led光源所用的電源普遍具有體型較大,不便於led光源安裝,可靠度、 安全性較差的特點,而且由於消耗了過多的電能,因此在使用中也產生了更多的熱量,這些 熱量如果不能夠及時的散發出去,會給led光源帶來使用上的隱患,極容易引起線路自燃, 進而引發火災。為了解決以上多方面的led光源的傳統電源中所存在的問題,本發明人經過多方 面的查找資料,並設計了海量的電路,逐一的進行比對、篩選、實驗,經過數年的辛苦勞動, 終於創造出,可以通過一個模塊就可以進行輸入電流的正弦控制,並且能對輸出電流的恆 流源進行恆流電壓控制的電源,該電源同時還具有遠高於國家標準的功率因數,具有至少 90%、甚至是95%、99%的高功率因數,還減少了元件的使用,減少了電能的消耗。
發明內容一種高功率因數、輸入輸出雙控制的led用電源,包括中央處理單元部分,正弦 控制電路部分,恆流源開路電壓控制部分,恆流控制電路部分,其特徵在於,中央處理單元 部分,提高電源的功率因數,並具有外接輸入控制功能;正弦控制電路部分,又包括電源直 流化部分,和正弦化控制部分,其中電源直流化部分,外界電源輸入的電源調製成直流,並 向後續的正弦化控制部分輸送,實現對輸入電源的正弦控制;恆流源開路電壓控制部分,對 該led用電源輸出的電壓進行採樣,並將該採樣輸入中央處理單元,實現對led用電源的輸 出恆流源的開路電壓的控制;恆流控制電路部分,將該led用電源以恆流源的形式向led輸 出ο該led用電源的功率因數至少在90%以上、至少在93%以上、至少在95%以上、甚 至在99%以上。該led電源的恆流源輸出連接到多個以串聯形式連接的led發光晶片。在該led用電源中,在電源直流化部分和正弦化控制部分之間具有至少一個儲能 電感或者儲能變壓器,用於暫時儲存經由直流化部分得到的直流電,並輸出到正弦化控制 部分。該1 ed用電源外界電源輸入的電流為電壓在85v_265v之間,且頻率為50_60Hz之 間的交流電;該led用電源輸出的恆流源的電流可以穩定為ImA-IOA之間的任意值,且電壓 控制在ΙΟν-ΙΟΟΟν之間;該led用電源輸出的恆流源的電流可以穩定為100mA_5A之間的任 意值,且電壓控制在400ν-460ν之間。中央處理單元部分具有八個管腳,分別為偏差放大器反向輸入端管腳、偏差放大 器輸出端管腳、乘法器輸入端管腳、電流反饋輸入端管腳、零電流檢測輸入端管腳、電源地 管腳、驅動輸出端管腳、直流供電電源管腳,其中對該led用電源輸出的電壓進行採樣輸入 到偏差放大器反向輸入端管腳。
附圖1,為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方式
的電路圖。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高功率因數、輸入輸出雙控制的led用電源。該電源的電路 構成包括以下四部分中央處理單元部分,正弦控制電路部分,恆流源開路電壓控制部分, 恆流控制電路部分。其中,中央處理單元部分,其功能是提高電源的功率因數,並具有一定的外接輸入 控制功能。因此,其可以是任何曾經被製造出並且被使用過的集成電路、由簡單元件所構成 的具有上述功能的電路,或者是將來任何可以具有上述功能的電路、由簡單元件所構成的 具有上述功能的電路。正弦控制電路部分、恆流源開路電壓控制部分和恆流控制電路部分,可以分別採 用曾經的、現在的、將來的可以實現上述功能的任何電路,或者具有上述功能的任何集成模 塊。在本具體實施方式
中,只具體針對一種可以實現上述功能的電源進行介紹。而且 該電源不僅可以用於led光源,更可以適用於任何具有相應、電壓和電流的電路。或者可 以將本電源進行簡單的改造,以使其可以適用於更高的電流、電壓,或者要求更加精密的電 流、電壓的電路。下面結合本實用新型的附圖1,對該電源的各個模塊進行詳細的說明。中央處理單元部分U1,具有8個管腳,當然也可以具有更少或者更多的管腳,只要 該中央處理單元部分仍可以具有上述所描述的功能即可。更加具體的,該中央處理單元還 可以實現如下的功能臨界導通模式,內置模擬乘法器,電流檢測電阻開路保護,可外接信 號進行使能控制等功能。當然也可以並不是全部的具有上述功能,只要其可以提高電源的 功率因數,並具有一定的外接輸入控制功能就可以。這八個管腳,分別為對應Ui上的附圖 標記1-8,其中管腳1.偏差放大器反向輸入端;管腳2.偏差放大器輸出端;管腳3.乘法器輸入 端;管腳4.電流反饋輸入端;管腳5.零電流檢測輸入端;高電平有效時,開始新的開關周 期。管腳6.電源地;管腳7.驅動輸出端;管腳8.直流供電電源。正弦控制電路部分包括電源直流化部分,和正弦化控制部分。其中電源直流化部 分通過二極體D1,D2,D3,D4,以及電容ClO組成。將由外界電源輸入的電源調製成直流,並 向後續的正弦化控制部分輸送。正弦化控制部分,由儲能變壓器Tl的第5端,連接到功率 開關管Q2,然後由正弦電流採樣電阻R7進行電流採樣,並通過電阻R4,電容C6濾波反饋給 Ul第4管腳,Ul通過第7管腳,實現對功率開關管Q2的正弦控制。實現本實用新型輸入輸 出雙控制中的第一個控制,對輸入電源的正弦控制。當然,儲能變壓器Tl也可以採用儲能電感,來實現不需要提升電壓電路。恆流源開路電壓控制部分,電阻R17的一端連接到分壓電阻R8和Rl的之間,另一 端連接到Ul的第1管腳,在R17的一端連接到分壓電阻R8和Rl之間的時候,對led光源 輸出的恆流源的電壓進行採樣,並將該採樣得到的電壓輸入Ul的第1管腳,實現對輸出恆 流源的開路電壓的限制。實現本實用新型輸入、輸出雙控制中的第二個控制,對輸出恆流的 控制。恆流控制電路部分,由電阻Rll,R14,R16及三極體Ql組成,實現該電源的最終輸 出的恆流輸出。[0027]本實用新型中所介紹的電源具有如下特點第一,由於本電源採用了專用的控制功率因數的晶片U1,並且整體電路的設計之 初,就把提高功率因數作為一個重要的要求,因此使電源的功率因數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可以提高到至少90%以上,甚至是至少在93%以上、至少在95%以上、甚至在99%以上。而且該led用電源的外界電源輸入的電流為電壓在85v_265v之間,且頻率為 50-60HZ之間的市電;該led用電源輸出的恆流源的電流可以穩定為ImA-IOA之間的 任意值,且電壓控制在ΙΟν-ΙΟΟΟν之間;該led用電源輸出的恆流源的電流可以穩定為 100mA-5A之間的任意值,且電壓控制在400v_460v之間。第二,用一個儲能電感Tl (或儲能變壓器)和一個功率開關管Q2,同時兼顧完成對 入電流的正弦控制,輸出電流的恆流控制。節省二次恆流變換所需元器件及二次恆流變換 所消耗的電能,並減少了內部的損耗。第三,本電源採用了較少的元件,實現了較多的功能,使器件整體結構簡單,增強 了電源的可靠性,並減少了電能的消耗。並且電源的整體體積和發熱量都得到了有效地減 小,可以很方便的裝入各種1 ed光源之中,還可以應用於其它的各種電器設備中,進行電流 的供給。而且,該電源也可以進行各種的改變,可以將所有的元件,設計到一個處理單元之 中,在外部只保留電源的輸入接口,和恆流源的輸出接口,將該電源用IC晶片的形式來實 現與該電源一樣的功能,實現高功率因數、能夠對電源的輸入和輸出進行雙控制。更可以將 該電源進行封裝,並且用樹脂或其它的物質進行導熱、絕緣的密封,使電源可以通過單體電 源的形式出現,應用在各種的場合和用電設備中。而且也可以連接到各種的太陽能電池、蓄 電池等電池上,做成移動便攜的恆流源。而且該電源中的各元件的數值,可以根據需要進行相應的設定,使其滿足不同的 電壓、電流,或者滿足不同精度的電壓、電流。完全可以適用於各種的用電設備,該用電設備 可以為照明設備、顯示設備、通訊設備、電腦、測量設備等。也可以將該電源與其它電源、檢測設備、顯示模塊、電池等其它用電設備儀器單獨 生產,並封裝在一起,作為一個整體進行銷售和使用。可以大幅度的提高該電源的應用範 圍。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知道,任何根據本實用新型的精神,而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 實施方式進行的任何調整,所產生的新的實施方式,仍然處於本實用新型保護的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一種高功率因數、輸入輸出雙控制的led用電源,包括中央處理單元部分,正弦控制電路部分,恆流源開路電壓控制部分,恆流控制電路部分,其特徵在於,中央處理單元部分,用於提高電源的功率因數,並具有外接輸入控制功能;正弦控制電路部分,包括電源直流化部分和正弦化控制部分這兩部分,其中電源直流化部分,將外界電源輸入的電流調製成直流,並向後續的正弦化控制部分輸送,實現對輸入電源的正弦控制;恆流源開路電壓控制部分,對該led用電源輸出的電壓進行採樣,並將該採樣輸入到該中央處理單元,實現對led用電源的輸出恆流源的開路電壓的控制;恆流控制電路部分,將該led用電源以恆流源的形式向led輸出。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led用電源,其特徵在於該led用電源的功率因數至少在 90%以上。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led用電源,其特徵在於該led用電源的功率因數至少在 95%以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led用電源,其特徵在於該led用電源的功率因數至少在 99%以上。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led用電源,其特徵在於該led電源的恆流源輸出連接到 多個以串聯形式連接的led發光晶片。
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led用電源,其特徵在於在該led用電源中,在電源直流化 部分和正弦化控制部分之間具有至少一個儲能電感或者儲能變壓器,用於暫時儲存經由直 流化部分得到的直流電,並輸出到正弦化控制部分。
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led用電源,其特徵在於該led用電源外界電源輸入的電 流為電壓在85v-265v之間,且頻率為50-60Hz之間的市電。
8.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led用電源,其特徵在於該led用電源輸出的恆流源的電 流可以穩定為ImA-IOA之間的任意值,且電壓控制在ΙΟν-ΙΟΟΟν之間。
9.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led用電源,其特徵在於該led用電源輸出的恆流源的電 流可以穩定為100mA-5A之間的任意值,且電壓控制在400v-460v之間。
10.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led用電源,其特徵在於中央處理單元部分具有八個管 腳,分別為偏差放大器反向輸入端管腳、偏差放大器輸出端管腳、乘法器輸入端管腳、電流 反饋輸入端管腳、零電流檢測輸入端管腳、電源地管腳、驅動輸出端管腳、直流供電電源管 腳,其中對該led用電源輸出的電壓進行採樣後輸入到偏差放大器反向輸入端管腳。
專利摘要一種高功率因數、輸入輸出雙控制的led用電源,包括中央處理單元部分,正弦控制電路部分,恆流源開路電壓控制部分,恆流控制電路部分,其特徵在於,中央處理單元部分,提高電源的功率因數,並具有外接輸入控制功能;正弦控制電路部分,又包括電源直流化部分,和正弦化控制部分,其中電源直流化部分,外界電源輸入的電流調製成直流,並向後續的正弦化控制部分輸送,實現對輸入電源的正弦控制;恆流源開路電壓控制部分,對該led用電源輸出的電壓進行採樣,並將該採樣輸入中央處理單元,實現對led用電源的輸出恆流源的開路電壓的控制;恆流控制電路部分,將該led用電源以恆流源的形式向led輸出。
文檔編號H02M1/42GK201657404SQ200920350478
公開日2010年11月24日 申請日期2009年12月29日 優先權日2009年12月29日
發明者梁軍 申請人:北京匯邦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