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鐵觀音是什麼香型(鐵觀音還在傻傻分不清)
2023-05-24 15:26:40 1
說到「鐵觀音」,想必各位茶友都非常熟悉了。
它的蜻蜓頭、青蛙腿、七泡有餘香、獨具觀音韻、綠葉紅鑲邊、源產於安溪等等代名詞都已廣泛傳播於大江南北。而且,熟悉蓮英的茶友們都知道,蓮英的家鄉就在安溪,那個生產並種植鐵觀音的故鄉。
△安溪茶山
隨著健康的茶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近日就有初接觸茶不久的年輕茶友詢問鐵觀音是不是只有一種,就是他目前喝到的清香型鐵觀音?
作為有著悠久歷史的鐵觀音,其變化無窮的魅力,當然不止這一種香型。鑑於多數茶友對茶葉知識的渴望,蓮英這次就專門來說說鐵觀音的香型吧。
鐵觀音的香型有很多種,由於篇幅受限,這裡就不詳細展開,就單論常見的三種香型,即清香型、濃香型和陳香型。
這種劃分,可以說是按照鐵觀音的發酵及烘焙程度來劃分的,也可以說是按照市場茶的品種口味來劃分的,因為工藝主導最終的口味,前者是工藝,後者是口味。
如何快速區分這三者呢?
清香型鐵觀音就是經過一些列前期工藝製作出來的毛茶,然後去梗、去雜物以後的半成品茶。
濃香型鐵觀音就是用清香型鐵觀音毛茶經過一次或多次焙火而成的成品精茶。
陳香型鐵觀音就是以鐵觀音毛茶為原料,經過揀梗、篩分、拼配、烘焙、貯存五年以上等獨特工藝製成的具有陳香品質特徵的鐵觀音產品,也叫「老茶」、「陳茶」、「老鐵」。
△茶葉烘焙
所以,此處注意,他們之間不是單論年份和香氣標準來區分,而是按照制茶加工工藝來區分的。
按照國家標準,清香型、濃香型和陳香型鐵觀音加工工藝分別為:
清香型鐵觀音:鮮葉採摘→曬青→晾青→搖青→殺青(炒青)→揉捻→包揉→烘焙→毛茶
濃香型鐵觀音:毛茶→驗收→歸堆→投放→篩分→風選→揀剔→號茶拼配→烘焙→攤涼→勻堆→揀雜→包裝→成品茶
陳香型鐵觀音:毛茶→揀梗→篩分→拼配→烘焙→貯存(五年以上)→成品茶
現在很多人以為清香型鐵觀音的色、香、形是鐵觀音的標準。但其實,並不是。
陳香型的鐵觀音才是傳統鐵觀音的正統代表。
三香型鐵觀音的故事
清香型鐵觀音的出現,源於上個世紀90年代,從臺灣引進的產制技術。在製作之初就贏得了北方市場的好感,迅速打開了原來烏龍茶只局限於閩粵沿海地區銷售的傳統局面。
所以,清香型鐵觀音,也被稱為「臺式」的烏龍茶。
它圓形緊結、色澤砂綠、清湯綠葉、口感清淡、蜜綠通透、蘭香高幽、鮮爽甘醇,比較適合日常衝泡和鑑賞,以及剛接觸茶的新手茶友,儲藏方式以冷藏為宜。
相較於輕發酵的清香型鐵觀音,濃香型的鐵觀音又稱「熟茶」,做青發酵更足,可以更好地呈現鐵觀音的韻味,有「香,濃,醇,甘」等特點。
濃香型鐵觀音的色澤在翠綠的基礎上更顯烏潤,茶湯香氣更為濃鬱,滋味醇厚,鮮爽回甘,也更加耐泡,儲存方式上也更加方便,不必冷藏。
而且茶黃素、茶紅素較多,所以更溫和不傷胃,不僅生津止渴潤腸,還能健脾暖胃,多受老茶客和資深茶友的追捧。
陳香型鐵觀音成為繼清香型、濃香型之後第三類具有國家標準的安溪鐵觀音產品還是在2016年4月19日的時候,由國家標準發改委的公告發布。
其實一直以來,福建、廣東以及東南亞等地區就有貯存老鐵為藥用的歷史習慣。腸胃不舒服了,喝一點;碰到感冒、痢疾了,喝一點。
俗語:「三年是藥,五年是金,十年是寶」說的就是陳香型鐵觀音。
優質的陳年鐵觀音是鐵觀音茶葉中的高級茶品。經烘焙冷卻後密封,置於石木結構的特別倉窖中儲藏,窖內酷暑不熱,嚴寒不冷,使之沉香凝韻,綿甜甘醇,具有暖胃、補氣、降血脂、降血壓、敗火、消食、安神等養生保健功效。
近幾年,陳香型鐵觀音也因獨特的韻味和功效越來越受市場歡迎,還掀起一波收藏熱。
鄭氏家族於清朝嘉慶十一年在泉州府安溪縣開設茶肆,其獨家的鐵觀音制茶工藝,使鄭氏家族名聲大噪,時任泉州知府房永清曾題詞「如飲甘霖」讚賞閩南鄭氏茶葉。鄭氏家族以茶為生,世家制茶。通過幾代人,百餘年的匠心傳承,家業一直生生不息。(鄭蓮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