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冷式散熱排及具有該散熱排的散熱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24 23:26:36 2
專利名稱:水冷式散熱排及具有該散熱排的散熱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散熱裝置,尤其涉及一種具有工作流體的水 冷散熱裝置。
背景技術:
隨著電子組件及其所包括的半導體所需要的功率越來越大,致使 相關系統的用電密度激增,連帶的也導致電力控制組件的發熱量大為 增加。特別是在計算機主機內部,由於計算機主機的運算效率不斷提 高,同時周邊的電子組件也不斷增多,使得計算機整體發熱量也隨之 大幅提升。因此,為了降低電子組件所產生的過高的溫度,以使計算 機主機內部的工作溫度保持穩定,散熱方式無疑成為現今科技發展的 一項重要環節。
就目前而言,最為人們所熟知的散熱技術就是風扇。由於風扇具 有產生強制氣流的功能,通過強制氣流的帶動,將電子組件周遭已吸 引熱源的空氣帶走。在氣流不斷的循環下,進行氣冷式的散熱。然而, 風扇需要較大的容設空間,且氣冷式的散熱作用越來越趕不上熱量的 產生,使得散熱效果大打折扣。
為了彌補氣冷式散熱作用的不足,公知的另 一種作法便是採用水 冷式散熱裝置。由於採用工作流體散熱具有較高的導熱效率,將具有 工作流體流通的水冷頭直接貼附於電子組件上,使該工作流體直接並 快速地與電子組件產生熱交換作用。之後已吸足熱源的工作流體則再 經過所連通的散熱排進行氣冷散熱,從而在如此不斷的工作流體循環 之下進行散熱。
雖然水冷式的散熱作用可以得到較好的散熱效果,但水冷式的散
熱結構仍存有一些缺點由於水冷式的散熱效率取決於工作流體與散 熱排的熱交換效率,已吸有熱源的工作流體與散熱排進行熱交換作用,
使熱源傳至散熱排再對外散逸,但現有的散熱排結構常因工作流體流 動過快,與散熱排接觸時間不足,造成工作流體循環回到水冷頭時, 無法再繼續進行熱交換,直接影響到整體的散熱效率。而後續的公知 技術為了解決前述問題,在散熱排內部設置迂迴流道,以減緩工作流 體流動的速度。雖然這種方案可改善工作流體的流動速度,增加工作 流體與散熱排的接觸時間,有利於工作流體與散熱排結構進行熱交換 作用,但仍受限於工作流體與散熱排的接觸面積,仍無法快速進行兩 者間的熱傳作用,依舊有美中不足之處。
實用新型內容
針對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具有多重流 道的水冷式散熱排及包括該散熱排的散熱裝置,通過在組成該散熱排 的同 一腔體內部設置多重流道,不僅減緩了工作流體在單一腔體內部 的流速,還通過多重流道的設置,增加工作流體與單一腔體的接觸面 積,從而提高整體散熱排的散熱效率。
為達成上述的目的,本實用新型系主要提供一種水冷式散熱排及 包括該散熱排的散熱裝置,該散熱排系主要包括多個腔體,其中各腔 體腔體內部設有多個的多個流道,於該腔體的一側面設有多個垂直排 列的散熱片,於這些腔體上下端分別連接一固定座,且使該腔體的流 道開口外露於這些固定座的另一端面上,又於這些固定座的外側分別 連接一上蓋及一下蓋,該上蓋及下蓋上分別設有多個凹槽,這些凹槽 分別對應該腔體流道的開口 ,使相鄰的腔體內部的多個流道形成連通, 另該上蓋兩端分別設有與凹槽連通的一進水管道及一出水管道,以使 工作流體進出該散熱排。
裝置,通過在組成該散熱排的同一腔體內部設置多重流道,不僅減緩 了工作流體在單一腔體內部的流速,而且還通過多重流道的設置,增 加工作流體與單一腔體的接觸面積,從而提高整體散熱排的散熱效率。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散熱排組裝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腔體立體結構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的散熱排組合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的組合完成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的應用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的操作剖視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腔體另一實施例立體結構圖主要組件符號說明
散熱排1 流道111 散熱通道13 插槽141 出水管道153 凹槽151、 161 水冷頭3 水箱5
腔體11 散熱片12 固定座14 進水管道152 上蓋15 下蓋16 泵浦4 發熱組件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圖1和2分別為本實用新型的散熱排組裝示意圖及腔體立體結構 圖。如圖所示,散熱排1主要包括至少一腔體11,在本實施例中具有 多個腔體11,這些腔體11呈矩形體。如圖2的立體結構圖所示,腔 體11由高導熱材料構成,且於腔體11內部阻隔形成多個流道111。 腔體11上還設有多個垂直立於同一側面的散熱片12,並在設有多個 散熱片12的同一側面兩端預留空間,以形成實質的插接端位置。另各 散熱片12間隔排列,並且任意相鄰的散熱片12形成散熱通道13。請 繼續參見圖1,之後這些腔體11的上下端分別連接一固定座14。固定 座14為長形板體,在固定座14上分別開設多個貫穿板體的插槽141, 以供這些腔體11的兩端插-沒。同時腔體11內部多個流道111的開口 外露於這些固定座14的另一端面。
圖3和4分別為散熱排組合示意圖及組合完成圖。如圖所示,分 別於這些固定座14的外側連接一上蓋15及一下蓋16。其中上蓋15 上開設多個凹槽151,且上蓋15與上端固定座14對應接合時,凹槽 151 4吏相鄰的腔體11內部流道111相連通。同時開i殳於上蓋15兩端 位置的凹槽151分別對應一單一腔體11的流道開口,且兩端的凹槽 151再與進水管道152及出水管道153相連通。下蓋16上也開設多個 凹槽161,對應接合下端固定座14後,凹槽161 4吏相鄰的腔體11內 部流道lll相連通。因此,當上蓋15及下蓋16分別對應接合於上下 端固定座14後,藉助上蓋15及下蓋16上的各凹槽151及161的連通 關係,使各腔體11的內部多個流道111連接形成單一方向的迂迴流道。 且於同一腔體ll內部的多個流體lll皆為同一方向的流向,從而大幅 增加工作流體與腔體11的接觸面積,使該流動於散熱排1的工作流體 可由進水管道152進入後,在各腔體11內的多個流道111流動,最後 再由出水管道153導出,其組合完成圖如圖4所示。
圖5和6分別為本實用新型的應用示意圖及操作剖視圖。如圖所 示,本實用新型的散熱排1通過多個導管2連接於水冷頭3、泵浦4 及水箱5,並與上述各組件形成連通狀態,以供工作流體流動。其中 水冷頭3直接貼附於發熱組件6上,使工作流體進到水冷頭3後,與 水冷頭3進行熱交換,從而使工作流體將水冷頭3所吸收的熱量帶走, 使發熱組件6保持在正常的工作溫度範圍內。而吸收熱量的工作流體 則通過導管2自進水管道152進到散熱排1內部,並沿著散熱排1內 部的各腔體11所形成的流道111流動,並與各腔體11進行熱交換, 使該熱源經由腔體11傳導至所連接的多個散熱片12上,再與外界的 熱空氣進行氣冷散熱;而工作流體最後從出水管道153導出,進到儲 存用的水箱3,再由泵浦4推進行循環散熱。
圖7為本實用新型的腔體另一實施例的立體結構圖。如圖所示, 腔體11外所連接的多個散熱片12,除了前述於腔體11的單一側面上 設置外,也可如本圖所示,在腔體11的兩相對應的側面上設置多個垂 直立於表面的多個散熱片12,以增加單一腔體11的散熱作用。
上述實施例僅供說明本實用新型之用,而並非對本實用新型的限
制,本領域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範圍的前提下,所 做出的各種等效結構變化皆在本實用新型的範圍之內。本實用新型的 保護範圍由權利要求限定。
權利要求1.一種水冷式散熱排,其特徵在於,包括腔體,所述腔體內阻隔形成多個流道,以供工作流體流通,於所述腔體的一側面上設有垂直排列的多個散熱片。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式散熱排,其特徵在於,任意兩相鄰 的散熱片形成一散熱通道。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式散熱排,其特徵在於,所述腔體的 相對應側邊上分別設有垂直排列的多個散熱片。
4. 一種水冷式散熱排,包括多個腔體,各所述腔體內阻隔形成多個流道,以供工作流體流通, 於所述腔體的一側面上設有垂直排列的多個散熱片;多個固定座,固定於所述多個腔體的兩端,且使所述腔體內的多 個流道開口外露於所述固定座的另一端面;以及上蓋,對應連接於一所述固定座,所述上蓋上設有多個凹槽,各 所述凹槽分別對應於相鄰的所述腔體上所設的流道開口 ,以使相鄰的 腔體內部流道相連通,另於所述上蓋兩端的凹槽分別對應一單一腔體 的流道開口,且所述兩端的腔體分別連通進水管道及出水管道;以及下蓋,對應連接於另一所述固定座外,所述下蓋上設有多個凹槽, 各所述凹槽分別對應於相鄰的所述腔體上所設的流道開口 ,以使相鄰 的腔體內部流道相連通;藉助所述上蓋及下蓋的凹槽使各所述腔體的多個流道形成單一流 向的迂迴流道。
5.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水冷式散熱排,其特徵在於,所述固定座 上分別設有多個貫穿所述固定座的插槽,以供所述腔體的兩端插設。
6.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水冷式散熱排,其特徵在於,任意兩相鄰 的散熱片形成一散熱通道。
7. 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水冷式散熱排,其特徵在於,所述腔體的 相對應側邊上分別設有垂直排列的多個散熱片。
8. —種水冷式散熱裝置,包括 水冷頭,用以貼附於發熱組件上;散熱排,與所述水冷頭相連通,所述散熱排包括 多個腔體,各腔體內阻隔形成多個流道,以供工作流體流通,於 所述腔體的 一側面上設有垂直排列的多個散熱片;水箱,與所述散熱排相連通,用以儲存工作流體;泵浦,與所述水箱及水冷頭相連通,用以推動工作流體流動;以及多個導管,設於所述述水冷頭、散熱排、水箱及泵浦之間,供工 作流體在各組件中流動。
9. 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水冷式散熱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散熱 排還包括多個固定座,固定於所述腔體的兩端,且使所述腔體內的多個流 道開口外露於所述固定座的另一端面;以及上蓋,對應連接於一所述固定座外,所述上蓋上設有多個凹槽, 各所述凹槽分別對應於相鄰的腔體上所設的流道開口 ,以使相鄰的腔 體內部流道相連通,另於所述上蓋兩端的凹槽分別對應一單一腔體的 流道開口,且所述兩端的腔體分別連通進水管道及出水管道;以及下蓋,對應連接於另一所述固定座,所述下蓋上設有多個凹槽, 各所述凹槽分別對應於相鄰的腔體上所設的流道開口 ,以使相鄰的腔 體內部流道相連通;藉助所述上蓋及下蓋的所述凹槽使各所述腔體的多個流道形成一 單一流向的迂迴流道。
10. 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水冷式散熱裝置,其特徵在於,各所述 固定座上分別設有多個貫穿固定座的插槽,以供所述腔體的兩端插設。
11. 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水冷式散熱裝置,其特徵在於,任意兩 相鄰的散熱片形成一散熱通道。
12. 如權利要求8所述的水冷式散熱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腔 體的相對應側邊上分別設有垂直排列的多個散熱片。
專利摘要一種水冷式散熱排及包括該散熱排的散熱裝置,該散熱排包括多個腔體,其中各腔體腔體內部設有多個的多個流道。腔體的一側面設有多個垂直排列的散熱片,在這些腔體上下端分別連接一固定座,且使腔體的流道開口外露於這些固定座的另一端面上。這些固定座的外側分別連接一上蓋及一下蓋,上蓋及下蓋上分別設有多個凹槽,這些凹槽分別對應腔體流道的開口,使相鄰的腔體內部的多個流道連通。上蓋兩端分別設有與凹槽連通的進水管道及出水管道,以使工作流體進出該散熱排。
文檔編號H05K7/20GK201066984SQ20072015562
公開日2008年5月28日 申請日期2007年7月19日 優先權日2007年7月19日
發明者鄭志鴻 申請人:鈤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